毛小青..."> 毛小青..." /> 投身商海的毛家後人(組圖) - 博客 | 文學城

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投身商海的毛家後人(組圖)

(2009-06-12 15:51:20) 下一個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毛小青

  毛小青是毛澤東的侄女,毛澤連的女兒。1954年出生在韶山,16歲參軍,後進入桂林陸軍學校學習有線電載波專業。畢業後仍然是士兵,部隊首長和戰友都不知道毛小青是毛澤東的侄女。常有人問:小青,你姓毛,又是韶山人,和毛主席是親戚吧。毛小青總是笑著說:韶山姓毛的很多呀!1976年,毛小青從部隊回到故鄉,在湖南廣播設備廠當工程技術人員。幾年後調到湖南旅遊局下屬的東方賓館任總經理助理,主管餐飲。1996年,毛小青在北京開了第一家“毛小青美食城”,後來,將其發展為多家連鎖店。如今的毛小青,還身兼毛澤東詩詞研究會理事,毛澤東養生飲食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等職。

  選擇了12月25日,毛澤東誕辰日的前一天,我們走近了毛小青,走近了這位勇闖經濟大潮的毛家人。

  毛澤東與毛小青一家的親情

  走進毛小青的“毛小青美食城”,親切熟悉的《紅太陽》歌曲立刻在身邊響起,一股濃濃的毛家氣息撲麵而來:牆壁上懸掛著毛家人的合影、毛澤東詩詞、毛澤東生前用餐的菜譜等物品。

  坐在我們麵前的毛小青,圓臉、大眼,皮膚白皙,穿著時尚,留一頭披肩長發,典型的東方事業型美女形象。從她身上,隱隱能找到毛澤東的影子,她自己卻笑稱長得像她的姑姑毛澤建,她說:“家鄉雕塑姑姑的蠟像還是請我去做模特呢!”

  在這種融洽、和諧的氛圍中,話題很自然就扯到毛小青一家與毛澤東的關係。

  “毛主席說我父親是毛家最可憐的人。”毛小青說。

  毛家澤字輩總共10男1女,惟一的女性是23歲當遊擊隊隊長時犧牲的毛澤建,毛小青的父親毛澤連是主席排行第九的堂弟。原本應該濟濟一堂的大家族,到解放後,就隻剩下毛澤東、毛澤連、毛澤青、毛澤榮幾兄弟。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毛小青在毛澤東紀念堂

  毛澤東從韶山走出去參加革命後,在他的影響下,毛家人紛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毛澤連12歲時就當上了毛澤東和地下黨的通訊員。16歲那年,毛澤連送完信返回駐地的路上,碰上了敵人,情急之下,左眼不慎戳到了樹杈上。當時白色恐怖猖獗,沒有人敢收留毛家人,更別說給毛家人治眼睛了。毛澤連的左眼很快發炎流膿,最後炎症又波及右眼,不到20歲,他就幾乎雙目失明了,年輕的妻子棄他而去,離家出走了。此後的二十幾年裏,毛澤連一直孤苦一人。新中國成立後, 毛澤連仍然孤身一人。後來經過當地政府的撮和,毛澤連才成了家。毛小青在家中排行老二,長相和脾氣酷似她23歲時犧牲的姑姑毛澤建。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非常關心因革命致殘一直在家鄉的堂弟,每年都從自己的稿費中,寄300元給毛澤連一家。毛澤連又拄著拐棍,把節餘下來的錢再送給村子裏最困難的村民。

  “建國前夕,主席非常掛念父親,希望父親能來北京,兄弟倆聚聚。開國典禮的那一天,父親動身前往北京。”毛小青說。

  到北京後的第三天,毛澤東就派人送毛澤連前去協和醫院治療,經過中外專家會診,他的左眼已完全失明,必須摘除,否則將進一步影響右眼。當時醫生建議給他的左眼裝一隻假眼球,毛澤東考慮到假眼球要經常清洗,很麻煩,建議他不要裝,毛澤連最後聽從了毛澤東的話,沒有裝。經過近半年的治療,毛澤連的右眼視力有所恢複,但也隻能感覺到一點光亮,看不清具體物體。

  “父親住院那段時間,住院費、衣物等費用都是花的主席的工資和稿費。”毛小青深情地說。

  因為家裏還有一個奶奶健在,毛澤連出院後,回韶山去陪老人家一起生活,毛澤東希望他每年都能來一趟北京,大家聚聚。回韶山後,當地政府考慮到毛澤連無人照顧,撮合了他和張玉蓮的婚事。張玉蓮的外祖父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醫生,她本人也通字畫。1951年,毛澤連與張玉蓮共結連理,開始幸福生活,並生下了毛小青等子女。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北京毛小青美食城:毛家人自己開的餐館


  毛小青是家中惟一的女孩,又從小伶俐可人,加上長相酷似犧牲的姑姑毛澤建,毛澤連將她視為掌上明珠,十分疼愛。1959年,毛澤東回韶山探親時,毛小青被父親隆重推薦出場,由母親領著來到毛澤東跟前。毛澤東很親切地撫摩著她的頭,問長問短。這一場景後來被新華社記者侯波抓拍下來,成了毛小青至今最為珍視的一張照片。

  “1969年,我又一次在北京見到毛主席。我鼓足勇氣向他提出想參軍的願望,希望主席能幫我。主席很慈祥地笑了,說我年紀還小,鼓勵我多讀些書,長大了用知識武裝我們的國家。這算是我生平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向他老人家‘走後門’,雖然被拒絕了,但我並不怪他。……我高中時,通過正常的考核,成為湖南軍區通訊站的一名戰士。”毛小青望著牆上那張毛澤東撫摩著她的頭的照片,動情而又真誠地說。

  開創毛家美食事業的女性

  “美食城是我新生活的寄托和慰藉。”毛小青這樣說。

  在結束了一段痛苦的婚變後,毛小青專注於事業,和女兒一起生活得十分平靜。她主管的餐飲部也紅火起來。就在這時,在京城一家美食城做財務主管的弟弟毛堅平打來電話,說他的老板盛邀毛小青來北京開店,推廣正宗的毛家菜。這個電話讓毛小青動心了。毛澤東女兒李訥知道後,鼓勵毛小青說:現如今是市場經濟了,大家都在爭先恐後地下海,我們毛家就應該落後嗎?你就甩開膀子幹吧,毛家人中我第一個支持你。正是李訥的這番話讓毛小青吃了定心丸。

  聽說毛小青要到北京開店,她所在的餐飲部很多人要跟她北上創業,毛小青很感動。就這樣,毛小青向親戚朋友借了12萬塊錢,拉著和自己打拚了4年的一班人馬北上了。

  開業之初,毛小青就將店名冠以毛家。為了挖掘毛家菜,毛小青找到毛主席的廚師於從生前留下的菜譜,加以整理、豐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毛家菜。為了保持毛家菜的湘菜風味,美食城的許多調料都是直接從湖南采購來的。

  為了嚴把菜品質量關,毛小青每天都在店裏查看,聽反饋意見;為了突出餐館的形象特色,毛小青親自挑選店服式樣,讓服務小姐穿著既豔麗又時尚大方。

  12月26日是毛澤東誕生紀念日,每年這天,美食城都會向前來就餐的客人贈送一碗長壽麵,向客人送上一份濃濃的毛家情。

  由於曆史的原因,毛澤東的子孫們沒有一人是政治上顯赫的大人物,也沒有一人是商界大亨,惟有毛澤東的侄女毛小青,以一種創新精神在北京開了“毛家菜館”,應該說是一位“成功女士”了。可是她仍然衣著樸素、端莊大方。她對於毛家菜的未來並沒有一個宏偉的規劃,她沉穩地說:毛家菜館沒有欠債,能維持菜館的日常開銷,略有盈餘就可以了。她沒有私車,經常騎著自行車或者乘坐公共汽車往來餐館與住所之間。

  毛小青深情地說:“主席他們澤字輩那一代人,為革命犧牲的犧牲,幸存的也都去世了,現在隻有我媽媽和十嬸還健在。幸運的是,我們這一輩和下一代,人丁還算興旺,雖然再沒有人在政壇頂天立地,但都還保持了毛家人樸實無華的傳統美德。”

  一個女人開飯館當老板很不容易,一個毛家女人開餐館當老板更不容易,毛小青就是憑著毛家人樸實無華的傳統美德,一邊賺取應得的經濟利潤一邊樹立和維護毛家人的形象。天安門城樓懸掛的偉人巨幅畫像,總是無聲地提醒著她不要忘自己是毛家人。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1959年夏天毛澤東在韶山親撫毛小青姐弟

   
  1998年10月,毛小青應邀率代表團赴香港參加飲食文化交流活動,受到了香港各界的歡迎。香港的《明報》曾以“火紅年代毛所愛,肥而不膩毛家菜”報道了此次活動的盛況。

  作為商人的毛小青,她期望盡快擺脫經營上的困境,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資助那些上不起學的窮孩子,尤其是老區的孩子。

  毛家人團聚的場所

  由於曆史的原因,毛家人因命運的演變,平日裏各忙各的,互相之間也很少能有機會見麵。一般是每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見一麵,9月9日毛澤東忌日時聚一次,但那個場合較正式。毛小青美食城開業後,這個地方慢慢就變成了一個毛家人敘親情、話家常的好去處,在這個地方聚會,大家感到親切、和諧、熱鬧、隨意。

  “我們的聚會完全是老百姓家庭團聚式的。參加者有李敏、李訥、劉鬆林、邵華和他們的家人,以及主席生前身邊的工作人員葉子龍、張玉鳳、李銀橋、高智等,在京的不用說,就是在外地的,隻要進京,全都到我這兒來團聚。毛家餐館成了毛家人的聚集地。這裏好像是一個強有力的磁場,把毛家人的心凝聚在這裏。其實來吃飯已經不很重要了,重要的是毛家人親情的融合!大家都很重視這樣的聚會,到了預定的時間,就會一齊趕來。毛家人聚在一起,年老的坐包房,年少的就坐大廳,一頓晚飯吃到晚上10點多還不算完,大家都變得話特別多,個個搶著說,仿佛肚裏都有永遠也說不完的知心話。每年的中秋節,大家也都到我這裏大團圓,要坐好幾桌,那是毛家最熱鬧最開心的日子!”毛小青說著說著,臉上露出了笑意。

  來這裏最多的是李訥,每次一見到毛小青就把她摟得緊緊的,拍著她的肩膀,親熱地叫著“老妹”或者“小青”。因身體欠佳,十幾年沒出過門的李敏,十幾年後第一次出門就帶著兒子繼寧和保姆先來到這裏……他們不僅自己來,有時還帶客人來吃飯,照顧毛小青餐館的生意。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2007年清明節毛小青在北京南郊給毛澤東塑像獻花


  2004年國慶節和中秋節的晚上,毛澤東的兒女們、親戚們歡聚在燕莎友誼商場對麵毛小青開的“毛小青美食城”,在“毛家人,毛家菜,毛家店”的主題下共度佳節。毛小青在湖南師大讀書的寶貝女兒咪咪也來了,咪咪落落大方,像她媽媽一樣熱情地盡主人之誼,一一向長輩們敬酒,與同輩人暢談。那天,毛家人沉浸在一片歡樂團圓的節日氣氛裏。

  毛小青最大的驕傲是培養了女兒咪咪。咪咪高高的個頭,漂亮、時尚、智慧,從湖南師範大學藝術係畢業後,考入英國威斯敏特大學攻讀高等教育碩士,不久前剛剛收到了英國威斯敏特大學連讀博士的錄取通知書。

  “我一直覺得對不住咪咪這孩子,她上中學時,我幾乎沒在她身邊照顧過她。她一個人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很好。咪咪在學校一直是學生會文藝部長,大二那年,在老師同學的一致推薦下,她參加了湖南省高校大學生形象設計大賽,一舉奪得金獎。孩子和我一樣,不願聲張自己的身份,她也是一步步自己走出來的。”毛小青說起自己的女兒,臉上露出母性的光彩。

  毛小青的女兒咪咪頗具藝術天賦,6歲時就成為了中國少兒藝術團的主要舞蹈演員,曾多次受到過王震、胡耀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隻是這些故去的領導人當時並不知道活潑可愛的咪咪是毛家人。

  看到女兒健康成長,而且日益出息,毛小青感到非常滿足和欣慰。

—— 來源:《湘潮》雜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