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觀看世界各地的墓地(組圖)

(2009-06-10 12:35:20) 下一個

墓地對於人們而言不會陌生,甚至應該說是相當熟悉的。那是人類靈魂安息的家園,是每一個生命個體必然會走向的最終的歸宿。所有的生命走過一段或漫長或苦短的風雨交加、愛恨悲喜交織的旅程之後,即將在這裏得到安寧、恬靜、釋然。

在東方文化裏,人們普遍認為,人死後要麽升天成仙,要麽下地為鬼(絕大多數將為鬼)。總之,死亡與人真正地拉開了距離,死亡總是與陰森、黑暗、幽冷、淒厲的色調聯係在一起,而與死亡密切相幹的墓地便成了幽魂野鬼出沒之地,是人所不願涉足、不願親近的地方。

而在西方文化裏,人死後將化為靈魂,進入天國。那是一個無欲無求無爭的世界,有的隻是人所向往的純淨的愛與安寧。最起碼如古希臘時期的神,他們的世界與人的世界無異。因此從一開始,西方的文化便消弭了死亡的殘酷與陰冷,賦予死亡這樣一種定義:把生命看作一個過程,那麽死亡是人生必經之階段,死亡屬於人生的一部分,隻不過它是生命的最後一個驛站。這是對生命的理解與尊重,於是賦予墓地以人的氣息與溫暖。

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世界各地的人們對於“墓地”這一特殊場所有著各種各樣的詮釋。

緬甸:


緬甸仰光郊外的國家公墓


韓國:


韓國的墓碑


埃及:


開羅的死人城非常龐大,數十萬活人居住於此。


這些建築本來是為死人興建的,但外地人把這裏作為了棲息地。


俄羅斯:


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的墓碑是“三七開”


戈爾巴喬夫妻子賴莎的墓碑,雕塑過分地美化


俄羅斯民族真是一個有藝術天分的民族,墓地變成雕塑公園


俄羅斯民族真是一個有藝術天分的民族,墓地變成雕塑公園


新聖女公墓是遊客參觀的一個景點


二戰的蘇聯女英雄——卓婭


塞班島:


太平洋上的塞班島,日本遊客最多。


二戰時陣亡的日軍墓碑,每年總有日本人來憑吊


美國:


越戰士兵雕塑


韓戰士兵雕塑


印度


印度教徒的屍體更希望運送到恒河火葬


印度教徒的屍體更希望運送到恒河火葬


馬來西亞:


馬六甲附近的穆斯林墓地


毛裏求斯:


毛裏求斯信奉天主教死者的陵園


塞舌爾:

 


悼念完親人後,他們在交談。


中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