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曆史上重大的朝韓衝突事件 每次都險些重燃戰爭(組圖)

(2009-06-08 10:26:03) 下一個


1967年普韋布洛號事件

1967年12月底,美國海軍中校勞埃德·布克接到美國駐日海軍司令部的命令,擔任美國海軍當時最先進的偵察船之一“普韋布洛”號的船長,去搜集朝鮮方麵的電子情報,同時監視蘇聯海軍在對馬海峽的活動。

為了安全順利完成任務,美國海軍情報部門特別指示布克:“普韋布洛”號的偵察範圍限於北緯39度至42度之間的日本海;在整個偵察活動中必須保持無線電靜默;如果發現蘇聯海軍艦艇,可以在距離其200米處航行,並要拍到比較清晰的照片。

File:U129208.jpg

美國間諜船---普韋布洛號


1968年1月11日拂曉,“普韋布洛”號從日本佐世保港悄然出發。經過5天的航行,“普韋布洛”號到達第一個預定偵察海域——朝鮮清津港的外海。

白天,“普韋布洛”號的活動位置都在距離朝鮮東海岸14海裏以外的公海(國際海洋法公約規定的領海範圍為12海裏),夜間則為了避免因導航偏差誤入朝鮮領海,而一直退到距離海岸20海裏以外的公海。

1月22日,“普韋布洛”號駛往朝鮮重要港口元山的外海。次日正是“普韋布洛”號偵察行動的最後一天。

1月23日,海上風平浪靜,氣溫也上升了不少。布克決定趁難得的好天氣抓緊進行偵察。於是,“普韋布洛”號一改前些天遠離朝鮮領海的謹慎做法,緩緩駛至朝鮮東海岸約12海裏處,並打開了所有偵察設備,接收朝鮮的無線電信號,頻頻向日本總部發出無線電密碼。殊不知,此時它已經鑽進了朝鮮海軍張開的大網之中。

1月23日中午時分,布克接到報告,說一艘朝鮮獵潛艦正快速逼進,他當即趕到信號台。這時,從電台的國際航海通用頻率中傳來了朝鮮獵潛艇的詢問:“你們是什麽國家的船隻?”布克連忙下令升起美國國旗表明身份。此時,又有4艘朝鮮魚雷快艇急速趕到。獵潛艇接著又發出“立即停船,否則就要開火”的要求,“普韋布洛”號立即回複說:“我是一艘海洋科學考察船,正在執行考察作業。”這時,朝鮮的米格飛機也出現了,並在“普韋布洛”號上空盤旋。朝方接著要求:“你船必須馬上跟隨我船靠岸檢查!”,但布克置之不理,指揮船隻逃跑,但由於遭到朝鮮魚雷艇的攔截,船速極慢。

布克於是下令破壞船上的電子設備、銷毀機密文件。但美國海軍根本沒有應付此類突發情況的預案。於是,船員們一邊手忙腳亂地用斧子和榔頭猛砸價值昂貴的先進電子儀器,一邊用打火機焚燒機密文件,實在來不及處理就朝海裏倒。

為了阻止美國人破壞船隻,朝鮮艦艇立即組織武裝人員和十多名水兵登上“普韋布洛”號,結果發現船上隻有小部分設備和文件被破壞,大量有價值的航海日誌和無線電情報等重要文件均完好無損。於是,朝鮮水兵將“普韋布洛”號所有船員蒙上雙眼,反捆起來,並操縱“普韋布洛”號駛向朝鮮的元山港。隨後,美國船員被押往平壤。

“普韋布洛”號落入朝鮮之手的消息震驚了整個美國。隨後,美國政府使出其慣用的武力威脅手段,加大了在朝鮮半島的軍力部署,將轟炸機和F—4、F—105等數百架戰鬥機調到韓國烏山和群山等空軍基地。

麵對美國的大兵壓境,朝鮮做出了強烈反應。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命令朝鮮人民軍、工農赤衛隊和全體人民做好一切戰鬥準備。1968年2月8日,朝鮮通過媒體發出警告:朝鮮將“以報複來回答報複,以全麵戰爭回答全麵戰爭!”半島局勢一觸即發。

這時,美國突然“軟”了下來,沉默了一個月後才發表了譴責聲明,而且聲明除了要求朝鮮歸還船隻、釋放船員外並沒有發出報複的威脅。為什麽呢?

這是因為美國當時正深陷越南戰爭泥潭,沒有足夠的機動兵力與朝鮮一戰。據美軍負責製定作戰預案的高級參謀和專家推算,如果對朝鮮發動空襲,飛機的戰損率將高達70%。更令美國擔心的是,中國和蘇聯等國都以各種形式表示了對朝鮮的支持,並準備隨時支援朝鮮。這就讓美國的底氣更加不足。



停泊在大同江上的著名的美國間諜船---普韋布洛號

在發表譴責聲明後,美國主動提議談判解決“普韋布洛”號事件,朝鮮順勢接受,和美國開始了曆時近一年的馬拉鬆式談判。失去了“武力恫嚇”的法寶,美國在談判桌上節節敗退,最後完全接受了朝鮮方麵提出的“3A”條件,即Acknowledge(承認錯誤)、Apologize(謝罪道歉)、Assure(保證不再發生此類事件)。

1968年12月23日,美國政府承認其電子偵察船侵入朝鮮領海,並發表書麵聲明進行道歉。同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稱鑒於美國“普韋布洛”號船員“坦白供認”其侵犯朝鮮領海的罪行並一再請求寬恕,而且美國已於當天向朝鮮“賠禮道歉”,朝鮮政府宣布沒收該船以及船上所有的設備和武器,將全部船員驅逐出境。同一天,朝鮮把“普韋布洛”號上的82名被俘船員以及一具死亡船員的屍體在板門店移交給了美方。至此,曆時11個月的“普韋布洛”號間諜船事件終於結束。

對朝鮮而言,“普韋布洛”號間諜船是它在與美國幾十年的鬥爭中繳獲的最輝煌的戰利品,因此一直將其停泊在大同江港口內,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10月,為了與美國緩和關係,朝鮮曾考慮過歸還“普韋布洛”號,但不久後爆發的朝核危機阻礙了這一想法變成現實。


1968年“青瓦台事件”

1968年1月21日深夜10時許,韓國首都總統府所在地青瓦台附近,6個身穿韓國軍服,腳上卻是黑色膠鞋(因為韓國軍隊從沒有配發過這種黑色的膠鞋,反倒是朝鮮軍隊多穿這種黑色膠鞋)的行人引起了巡邏警察的注意,因為這裏距離韓國總統府非常近,警察的警惕性還是很高的,便上前盤問,不料這6人竟然抽出衝鋒槍開火,並向正在街上行駛的公共汽車投擲手榴彈,致使公共汽車上多人死傷。後援的大隊韓國軍警迅速趕來,經過激烈的槍戰,擊斃其中的5人,重傷並活捉1名,但這人在押解途中自殺身亡。
  
被擊斃的朝鮮特工


韓國軍警隨即在首爾地區展開大規模的搜捕,先後發現並擊斃28人,生俘1人,另有2人逃脫。據唯一的生俘者金興九招認,他們一行共31人,是朝鮮代號第 124部隊的突擊隊員,計劃分為6組同時襲擊首爾的韓國總統府、美國駐首爾大使館、美軍駐首爾的第8集團軍司令部等目標,來掩護對首爾一所關押朝鮮特工人員的監獄的營救突擊。負責襲擊青瓦台的那一隊特工被發現時,他們距其目標——韓國總統府的直線距離已不過百米!在隨後韓軍發動的數萬人規模的大搜捕中,竟然還有2名朝軍特工成功逃脫,其中一人更是在腹部中彈的情況下,用手將流出體外的腸子塞回腹腔,以手部壓住傷口,跋山涉水,逃過韓軍的重重圍捕殺回朝鮮。



刺殺金日成的南韓死囚特遣隊


韓國當局為報一箭之仇,也仿效朝鮮“124軍部隊”,於同年4月,在仁川外海無人荒島“實尾島”建立秘密基地,暗中招募包括死囚在內的各路好漢成立“684部隊”(意味著1968年4月成軍),接受魔鬼訓練,打算派遣特攻敢死隊滲透平壤,格殺北朝鮮金日成。孰料,20世紀70年代初期,樸正熙與金日成互派密使謀求韓朝促進和解合作交流,致使韓國“實尾島”的派北工作員,頓時淪為燙手的山芋。在走投無路的窘迫情勢下,他們殺出重圍,欲前往青瓦台討回公道,卻在首爾外圍的大方洞地區,在韓國軍隊重重圍剿下,在一輛大型公車上引爆自盡。(*韓國影片<實尾島>就是如實反映該段曆史事實的影片)


秘密運兵通道事件

1974年11月15日,在軍事分界線附近巡邏的一名韓國士兵無意中把刺刀插在地上,結果發現地底下有一條人工隧道,北方哨所對他進行射擊,韓國軍隊進行了武力還擊;後來證實他發現的是朝鮮建造的秘密運兵通道,必要時每小時可以運送500-700人進入韓國境內;
  
1975年2月,韓國軍方發現另一條通往境內的秘密運兵通道。

韓戰後三八線附近停戰線地區由北朝鮮挖掘了很多地道。

坑道 #1:1974年11月20日,京畿道,高浪浦東北方8公裏

坑道 #2:1975年3月19日,江原道,鐵原北方13公裏

坑道 #3:1978年6月10日,京畿道,板門店南方4公裏

坑道 #4:1990年3月,江原道,楊口東北方26公裏

到目前為止,被美韓聯軍發現的地道共有4條,不過美韓雙方根據航照圖、地下爆炸聲響和地麵震動,以及北朝鮮投誠者所提供的情報,認為沿著停戰線至少有將近20條這樣的地道。據推算北朝鮮軍通過隧道的時間,大約是每小時通過10,000人,換句話說,北朝鮮15萬人的特戰部隊,不到1小時就可以通過停戰線,繞到韓國軍和駐韓美軍的後方,形成“第二戰線”。

北朝鮮在停戰線附近大量挖掘的坑道,是南侵作戰中最重要的途徑之一,也是韓國軍和駐韓美軍防守上的死角。

在被發現的地道中,第三地道最有名,它在1978年10月17日被發現,在板門店南側4公裏處,距離最近的韓方村莊隻有3.5公裏。距首爾隻有約50公裏。地道深70多米,寬2米,高2米,總長1635米,能在1小時內通行1萬名武裝士兵或3萬名非武裝士兵。
 



圖:韓國開放的一處在三八線附近發現的越界隧道

第三地道洞口壁上畫著迷彩,前有持槍的軍人守衛,洞口內的四壁比較平滑。戴上安全帽,係好安全帶後,我們坐上電車走了約300米(編者注:電車道是韓方為了方便遊客進入地道修建的),終於置身於第三地道之中了。

可能是因為剛下過雨的緣故,地道內既陰暗又潮濕,有的地方還在滴水。一些膽小的女生不時發出尖叫聲(編者注:洞內有導水設施,防止洞內積水)。地道壁是暗紅色的花崗岩,在如此堅硬的花崗岩中開鑿地道,還要在秘密情況下進行,艱難程度難以想象。雖說洞高兩米,但實際上許多地方稍一抬頭就會碰著洞頂岩石,好在大家都戴著安全帽。洞裏燈光也不太亮,走在地道裏,感覺有一雙眼睛緊緊地盯住我們,渾身不自在。參觀地道隻能到韓朝雙方的軍事分界線,也就是說能參觀的路線隻有400來米,不一會兒我們就被鐵絲網和鐵門擋住了去路,大家都感覺還不盡興。導遊說,鐵門的那邊就是朝鮮,再走就是“越界”了。

 

從地道出來,陽光格外明媚。旁邊就是都羅展望台。登上展望台,可以清楚地看到朝鮮開城市和鬆嶽山景,還可以更真切地看到非軍事區的景象。鬱鬱蔥蔥的叢林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戰爭氣氛。


1976年白楊樹事件

1976年的“白楊樹事件”更是險些釀成了第二次朝鮮戰爭的爆發。這次事件很可笑,也很嚴重。

1976年8月18日上午9時許,在半島軍事分界線附近,一支由16人組成的小分隊來到由朝鮮人民軍駐守的第3號哨所附近。他們一聲不響,就開始拚命挖掘哨所附近的一棵白楊樹。

這16人中,包括5名韓國軍人、6名美國士兵以及5名韓國勞工。6名美國士兵隸屬於駐紮在附近的“波尼派斯”部隊,該部隊負責對朝鮮人民軍第3號哨所進行警戒、監視。這幾天,美軍發現人民軍3號哨所旁的一棵白楊樹日漸茂盛,擋住了他們的觀察視線。於是,8月18日,“波尼派斯”部隊派出16人單方麵來到3號哨所附近,砍伐白楊樹。

當時的3號哨所內,有2名朝鮮人民軍軍官和15名士兵。他們發現美軍竟然跑到自己眼皮底下挖樹,就厲聲斥責對方。但美韓士兵反而命令勞工加快施工。3號哨所的人民軍士兵隻得請示上級。

10時許,數十名人民軍官兵乘卡車聚集到3號哨所附近的事發地點,阻攔美韓士兵繼續挖樹。美韓士兵不肯停手,雙方隨即發生激烈爭吵。在爭吵中,韓國軍人辱罵人民軍士兵,導致雙方用斧頭、鐵管等器械發生群毆。

美韓士兵跑到人民軍的地盤上尋釁,自然討不到任何便宜,現場“波尼派斯”部隊所屬的兩名美軍軍官被擊斃,4名美軍士兵和5名韓國勞工被打傷,美韓方麵的3部車輛被毀壞,鄰近的美軍第5號哨所門窗被砸。但在搏鬥中,人民軍也有5人被打成重傷。

這個事件的開始也很可笑,甚至不可理解。砍掉白楊樹,這也是與美國很不相稱的行動。要砍,起碼也要用電鋸才能說得過去。美國與朝鮮不同,是個具有高度技術的大國。可是,不知為什麽,他們偏偏用斧子砍。再說,先動手的是兩個軍官,而不是軍士和士兵。難道美國西點軍校是伐木工培訓所嗎?難道他們沒事可做嗎?(現在這把斧子展示在朝鮮的博物館裏)為砍掉1棵白楊樹,這兩個軍官竟帶來30多個美軍士兵來了。是要炫耀一下伐木技術嗎?

朝鮮的警務員看到他們不求諒解,隨便砍共同警備區內的樹,就怒氣衝衝地向美軍跑去。要對付這股美軍,至少需要幾十個人,但是朝鮮方麵隻去了四個人。不知是不是因為緊迫,他們沒有帶槍,赤手空拳去了。

美國軍官看到四個朝鮮警務員向他們衝來,嚇破了膽,把手中的斧子向朝鮮警務員擲去。這不是棒球賽,朝鮮警務員是可以躲閃的。但他們卻把飛來的斧子接住,朝那個美軍軍官擲回去。斧子命中,那兩個美軍軍官都被砍倒在地,當場斃命。四個朝鮮警務員分頭用拳腳把許多美軍士兵打倒在地,不少美軍士兵受了重傷和輕傷。

幾十個美軍士兵被手無寸鐵的四個朝鮮警務員打倒在地,兩個軍官當場斃命。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稀奇古怪的事了。美國拿這個事件大做文章說,“朝鮮軍人的殘忍行為”。然而,肇事者是美國軍方麵,美軍士兵帶著武器,朝鮮警務員手無寸鐵,按理應由美國方麵負全部責任。

誰也沒想到的是,這棵要命的白楊樹險些成為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事件發生後,美國立即做出強硬姿態。駐韓美軍司令官斯蒂爾將軍宣布駐韓美軍進入警戒態勢;在美國國內,卡特總統緊急主持召開了參謀長聯席會議,會上成立了“華盛頓特別對策班”,準備全力應對“白楊樹事件”。白宮、國務院先後發表聲明,指責朝方是“蓄意謀殺”美國士兵,“不能容忍”,威脅朝方要對此事所產生的一切後果“負完全責任”。8月21日,美軍方擺出動武架勢,駐韓、日等地美軍和駐關島的美國戰略空軍都進入三級戒備狀態,並召回全部休假人員。期間,美軍先後從本土和衝繩分別向韓國增調F-111、F-4型戰鬥機;美海軍“中途島”號航母編隊(轄作戰艦艇6艘)也從日本橫須賀港迅速機動至濟州島以東海域;美戰略空軍駐關島的B-52型戰略轟炸機於8月21日起每天出動3架次,到韓國上空低空飛行,進行模擬投彈演練。

朝鮮人民軍也不甘示弱,金日成以人民軍最高司令官的名義,向全國發布“北風1號”戰爭動員令,號令陸海空三軍、工農赤衛隊和紅色青年近衛隊進入戰鬥狀態,平壤等大城市實施了燈火管製和防空演習。

美軍經過充分的準備和部署後,於8月21日上午再次派出64人,在36架武裝直升機和700名韓軍官兵的支援下,前往板門店共同警衛區,強行砍倒了那棵引起毆鬥和發生人員傷亡的白楊樹,並砸破朝方2個哨所的門窗。

麵對武裝挑釁,為了不再讓朝鮮半島陷入戰火之中,金日成要求人民軍官兵保持最大克製,在做好戰爭準備的情況下,“嚴禁先開第一槍”。因此,朝方當日隻對此事件進行了監視,並未采取對抗性行動。
同時,“砍樹事件”發生的當天下午,應朝方建議,舉行了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首席委員秘密會談。朝方向美方轉達了金日成主席的口信,希望“雙方應作出努力使今後不再發生此類事件”。此後局勢開始趨向緩和。8月22日以後,美軍和韓軍相繼降低戒備等級直至解除戒備,“中途島”號航母編隊恢複正常活動,朝方也拆除了設在軍事分界線以南的4個哨所,雙方警衛人員分別撤到軍事分界線己方一側脫離接觸。

事件至此方才告一段落。


1983年仰光事件

1983年10月,韓國總統全鬥煥率領代表團訪問緬甸。朝鮮事先得到情報,10月9日全鬥煥將到緬甸獨立運動的奠基人昂山將軍(Aung San)的紀念堂獻花圈。



圖:發生爆炸前韓國官員與緬方人員合影

於是,朝鮮方麵派特工在紀念堂的屋梁內安裝了遙控炸彈。炸彈在全鬥煥抵達前爆炸,而先期抵達的韓國官員共17人死亡,其中包括4名內閣部長。



圖:這是爆炸現場的部分電視照片

恐怖爆炸後,緬甸當局抓捕了幾名朝鮮人,他們後來承認是受朝鮮特務機構“第39室”的指派來暗殺韓國總統全鬥煥的。緬甸當局隨後宣布驅逐朝鮮外交人員,同年11月4日,緬甸憤然宣布同朝鮮斷絕外交關係。 這起震驚世界的“仰光事件”之後,緬甸政府凍結了朝鮮使館及資產,以及逮捕涉及爆炸事件主犯之一、原朝鮮特工薑民哲上尉等。52歲的薑民哲是惟一活著的刺客,現在仍在仰光仁盛監獄服刑,朝方一直要求將其放回朝鮮。

 

5年後,緬甸再次發生爆炸案,不過這次爆炸的地點改在了空中。1987年11月29日,由巴格達飛往首爾的大韓航空KAL858班機在緬甸上空爆炸,機上115人全數罹難。

參與行動的北朝鮮特務之一金賢姬後來招供,炸機的政治目的是為了製止88年韓國奧運會的召開。

當時的南韓經濟迅猛發展,號稱亞洲“四小龍”之一,並取得了奧運會主辦權。包括中國和蘇聯在內的大多數朝鮮昔日盟國都表明了將派團參加首爾奧運會,朝鮮領導人不願意看到自己被越來越孤立。

1990年3月27日,金賢姬被首爾地方法院判處死刑。後蒙盧泰愚總統特赦,於一年後被釋放。後在韓國安全企劃部的保護下,金目前在韓國生活。在一本名為《我曾經是恐布份子-金賢姬懺悔錄》的自傳中,金賢姬講述了自己的特工生涯。

1980年3月,出身於外交官家庭的金賢姬被朝鮮勞動黨“調查部”選中,接受特工培訓。1983年“學成”之後,她共接受了三項特工任務。


朝、韓海軍在黃海的衝突事件

位於延坪島附近的這塊有爭議的水域介於朝鮮和韓國的五個小島之間,漢城西北約60英裏處,如果南北雙方都按國際通行做法,劃出12海裏的領海,那麽這塊水域都被包括在內,所以南北雙方都宣稱這一水域是自己的領海。


藍色=NLL(北方界線),紅色=朝鮮主張的警戒線

朝鮮停戰協定當初劃定軍事分界線時並沒有劃西部水域的分界線,這為南北方以後的海上衝突埋下了隱患。朝鮮戰爭結束後20年,延坪島水域太平無事,也許是形勢敏感之故,雙方漁民都不願到這個地方捕魚。70年代後,隨著氣候的變化,南北方的漁民發現延坪島附近水域成了螃蟹的天堂,漁民們撈到的螃蟹不僅個大,而且味道特別鮮美。隨著南北方關係的緩和,特別是金大中推出旨在推動南北關係的“陽光政策”以來,朝鮮漁民便開始到這塊水域捕蟹,最多的時候,每年捕20到30次,延坪螃蟹成為當地朝鮮漁民的搖錢樹。但韓國認為朝鮮漁民的舉動是一種侵略行為,於是,派出巡邏艇到這一地區巡視。剛開始時,朝鮮漁民見到韓國的巡邏艇駛來,總是不爭不吵,調轉船頭就走人。因此,最近幾年,雙方一直相安無事。

 

1999年第一次黃海衝突

朝韓海上對峙從1999年6月8日就開始了。由於經濟遇到巨大困難,朝鮮此時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捕獲可以賣錢的螃蟹,所以8日這天又有幾艘朝鮮巡邏艇和幾艘漁船開入中立的禁區,在被韓國海軍警告後,於傍晚撤退,但1999年6月9日早上,六艘朝鮮巡邏艇護送15艘捕蟹船,浩浩蕩蕩再度駛入延坪島附近水域。韓國也在9日早上派出12艘快速巡邏艇趕到現場。韓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一名官員指責說:“朝鮮巡邏艇越過北部界限,保護他們的捕蟹船。”但他又表示:“我們不會動武,我們隻會繼續促請他們北歸。”

韓朝在黃海4天的對峙局麵於11日再度升級。韓國采取了強硬立場,在有爭議水域部署了戰艦、驅逐艦、導彈發射艇甚至登陸艇。當天,韓國海軍巡邏艇追擊4艘朝鮮船艇,迫使這些朝鮮船艇撤離有爭議水域。韓國國防部隨後證實,韓國雖然動用了武力,但這次海上對抗沒有發生任何槍戰。其中三艘朝鮮船艇被撞壞,韓國的巡邏艇也在衝突中遭受一些損壞。

6月15日,韓國艦艇共向朝鮮艦艇發射了150多發炮彈和7000多發機關槍子彈,導致朝鮮一艘魚雷艇被擊沉,5艘艦艇受到重創,30多名水手喪生,數人受傷。事發後,韓國軍方立即進入最高級戒備狀態,至少有50輛坦克、多輛載滿士兵的卡車和架著機關槍的吉普車開出基地,駛向三八線邊境。

2002年第二次黃海衝突

在第二次黃海衝突中,有兩個截然相反的交火版本。

2002年6月29日,朝鮮官方新聞社———朝鮮中央通訊社(朝中社)援引軍方的消息說,“今天上午10時10分左右,韓國艦艇和10餘艘漁船一起進入朝鮮西海延坪島西南方的朝鮮領海境內,韓國艦艇對前來製止他們行動的朝鮮人民軍海軍警備艇發射了數百發子彈和炮彈。朝鮮海軍警備艇因此不得不采取自衛措施,雙方間發生交戰並造成損失。”

報道說,“此次事件完全是韓國軍方有計劃的軍事挑釁行為。近來,韓國艦艇和漁船多次侵犯朝鮮領海水域並造成有關水域局勢的不斷緊張。”報道最後說:“韓國軍方企圖利用製造西海上的衝突來緊張並激化正走向緩和的北南關係。韓國軍方決不能逃避在此次武裝衝突事件中的責任,他們必須對這樣的挑釁活動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三思而後行,不應當輕舉妄動。”朝中社指出,韓國應該對該事件負責,“今天,韓國軍方炮轟正在執行例行海防任務的朝鮮巡邏船。這是一次嚴重挑釁行為,朝鮮軍艦被迫自衛。結果雙方發生衝突,造成損失”。

當日中午,韓國國防部李尚義中將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此次交火事件的經過。他稱,當地時間早上9:54(北京時間早上8:54),朝鮮兩艘警備艇分別在黃海(韓國、朝鮮稱西海)海上延坪島西14海裏和7海裏處侵入“北方限界線”(NorthernLimitLine)3海裏和1.8海裏。韓國出動高速艇編隊應對,截下這兩艘越界朝鮮軍艦以及數艘漁船,並用高音喇叭警告它們返回朝鮮海域。10:25,朝鮮警備艇率先朝距其不到500米的韓國艦艇開火,韓方立即還擊,發生交火。10:50,朝鮮警備艇撤出“北方限界線”北上回到自己海域。

李尚義中將稱雙方交火持續了約20分鍾,4名韓國海軍喪生,另有18人受傷,1人失蹤。韓國一艘高速艇被擊中駕駛艙,起火沉沒。

據韓國軍方聲稱:被擊中的韓國快速艇操舵室起火殃及快速艇上的27人。其中,快速艇艇長尹永河上尉及士兵趙千炯、黃道賢及徐厚源4人死亡,1人失蹤、18人受傷。戰況結束後,這艘中彈的快速艇在被拖回基地途中沉入大海。目前韓國死者與受傷者已送往京畿道盆唐地區的“國軍首都合病院”安置並醫治。目前,朝鮮方麵尚無傷亡報告。但李尚義稱,一艘朝鮮艦艇在衝突中著火,估計被擊沉。

(根據網上資料照片編輯,雕塑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