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防空史上首例導彈擊落飛機 三十年後公開的秘密(組圖)

(2009-04-01 13:11:41) 下一個

 


RB-57D

 

  1959年10月7日,星期天。駐北京通縣機場南解放軍某部解除國慶戰備的第二天,想安排一部分人員洗澡。值班首長抬頭看看由陰轉晴的天空,“真是照相偵察的好天氣,說不定有情況,別去了。”

  果不出所料,10點鍾剛過,值班員接到上級命令:“發現敵大型機一架,可能到達北京地區,注意做好準備!”

  “嗚、嗚、嗚——”警報聲催促著指戰員們飛身進入戰鬥崗位。

  此時,從浙江溫嶺竄入大陸的敵機越過沿途各機場飛機的攔截,過南京,進徐州,經濟南,正向首都北京抵近。

  “敵機距首都700公裏!”

  “距離480公裏,”

  11時30分,某部目標指示雷達發現敵機:距我380公裏,高度19000米,時速750公裏。

  陣地上一片寂靜,隻有作戰參謀陳輝亭通過揚聲器一聲比一聲高,一聲比一聲急地向各戰鬥崗位報告著空中情況。

  11時50分,打開製導雷達天線。115公裏,製導雷達抓住了目標。

  100公裏,營長口令;“3發導彈接電準備!”

  70公裏,營長口令:“接通發射架同步!”

  導彈發射架倏地昂起頭來,隨著製導雷達天線,對準敵機轉動。

  敵機渾然不覺。像一隻偷油偷大了膽的耗子,熟門熟路摸了過來。它毫無顧慮,按照幾乎固定的速度、高度,筆直地往導彈陣地上空闖來。狂妄的家夥死到臨頭,還不知道利劍已經指向它的腦門了。

  60公裏,營長口令:“三點法,導彈3發,間隔6秒,28公裏消滅目標!”

  時針指向12點04分,營長口令:“發射!”

  引導技師徐培信咬牙切齒地把大拇指壓向發射按鈕。

  “轟—”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接著是第二聲、第三聲。

  飛砂走石劈裏啪啦地打在陣地帳篷上。正在就餐的人扔下飯碗就往外跑,隻見東南方向一閃一閃的火光,隨之聽見遠方傳來輕微的爆炸聲。

  12時05分戰鬥結束。

  “擊落敵機一架,飛機殘骸墜落在通縣東南……”指揮所接到電話報告。

  “快走!保護好現場!”

  按照電話報告的方位,有關人員飛也似地驅車前往。


  在通縣東南約18公裏的一片莊稼地裏。一群人圍在那兒議論紛紛。有的說:“也沒看見有飛機打它呀!八成是它出了毛病,自己掉下來的。”有的說;“不對!我親眼見從那邊竄過來一個個大火球,撞下來的!”有的說:“真神啦!”在30年後的今天,許多人都會毫不猶豫地說“那是導彈擊中的”!可那時,普通百姓中有幾個人知道這個詞的?又有誰敢斷言我們國家會有導彈,我們軍隊能用它打下飛機?其實最清楚內情的是親手打下飛機的英雄們。但他們沒有向任何人高談闊論,炫耀功績,而是有禮貌地撥開人群,察看著眼前的狼狽景象:敵飛行員戴著頭盔躺在地上,兩眼緊閉,嘴角淌著血,右腿摔斷,扭曲變形。有人上前用手摸摸,鼻中還有熱氣兒,不過心髒,脈搏都停止了跳動。從他的衣袋裏掏出一個證件,上麵寫著“上尉飛行員王英欽”。不遠處,攤著RB-57D飛機的主殘骸和一隻摔斷的機翼。

  美製蔣幫RB—57D型高空偵察機,早在1959年1月就開始對大陸縱深進行偵察活動。1—3月台灣國民黨空軍就派這種飛機入竄大陸20次,活動地區遍及福建、浙江、上海、貴州、河南、山東……13個省市,其中2次大搖大擺地飛臨北京上空,也沒有受到任何懲罰。稍微年長的人還會記得那時我國對美國政府和台灣當局派高空偵察機侵犯大陸領空提出過多次警告,當時大家都感到挺窩火!“老警告什麽呀?把它揍下來不就得了嗎?!看它下次還敢不敢來!”其實,我們的藍天衛士們何嚐沒想過,何嚐沒做過?那期間,人民空軍曾起飛殲-5,米格-19殲擊機109批202架次攔截,終因飛行高度達不到敵機的高度,眼看著它悠悠然向大陸縱深飛去,束手無策,隻得返航著陸。飛行員一著陸,拉開座艙蓋,就氣呼呼地破口大罵:“他媽的,又讓它跑啦!”敵人憑借這種飛機重量輕、載油多,航程遠,特別是飛得高(可達2萬米)的優勢,以為大陸拿它再也沒辦法了,入竄活動越來越猖狂,越是白天,越是好天氣,它越來對我大城市和空、海軍基地進行高空照相偵察。

  今天,RB—57D竄入大陸後空軍殲擊航空兵沿線機場戰鬥起飛10批13架次,其中3架開炮,9次都未擊中,敵機在18000米至19400米的高度上毫無顧忌地臨近京津,因為我們最好的飛機最高才飛17900米。

  三十幾年後,我們可以公開這一秘密了:RB—57D高空偵察機就是被人民空軍當時有數的3個地空導彈營之一的2營打下來的。

  之所以保密,這要從地空導彈的發展及其作用談起。地空導彈作為一種新型的尖端防空兵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孕育,戰後誕生的。1941年納粹德國開始研製地空導彈,到大戰末期,已經初具雛型了。戰後,美國、英國、蘇聯在德國研製的基礎上,推出了第一批新型腳尖端防空兵器。例如美國的波馬克-A、奈基-I,英國的警犬-I、雷鳥-I,蘇聯的薩姆-I、薩姆-Ⅱ,並於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陸續裝備部隊。由於不同社會製度和思想體係這些國家分成兩大對立陣營——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他們都把掌握這些威力強大的武器看成是一種戰略上的優勢,把這作為在政治舞台上鬥爭的後盾。因此,他們在研製、改進時保守秘密,在對外出口上控製極嚴。當時,這些武器也並沒有在實戰中應用過。

  當時,我國剛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長期戰爭中拔出腳來,工業基礎薄弱,軍工生產不能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中國共產黨人深知武器裝備落後必然要受人家欺侮,不能有效地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因此,1956年大規模經濟建設即將開始時,中共中央決定:勒緊褲腰帶,也要發展尖端武器!研製新型戰鬥機、導彈、原子彈,……我們的方針是以自力更生為主,集中國內最優秀的科學家和剛從國外回國的專家全力研製。同時千方百計爭取外援。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1957年10月15日我國同蘇聯達成進口薩姆-Ⅱ地空導彈兵器的協議。

  薩姆-Ⅱ是半固定式全天候型中程中、高空防空導彈係統。它的作戰半徑最大達30-48公裏,高度22—32公裏,擊毀飛機率單發70%,三發97%。它是無線電製導,具有抗雜波,回答式和消極幹擾能力。因此,薩姆-Ⅱ具有射程遠、射高高、速度快、威力大的優點,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防空兵器之一。蘇聯在50年代中期才用它裝備部隊。直至1960年蘇聯單方麵撕毀“10月15日協定”,新中國總共從蘇聯進口5套薩姆-Ⅱ兵器,導彈62發。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人民空軍地空導彈部隊就是靠這些兵器作戰的。

  1959年10月7日12時04分,隨著一聲令下,2營首次參戰,首發命中目標,三發三中!從1941年納粹德國開始研製地空導彈至1959年的18年間,盡管美蘇英國早就擁有了這種武器,並在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裝備了部隊,但他們隻是在靶場上射擊,是新中國空軍開創了中外防空史上用導彈擊落飛機的先例!

  美國當局和台灣當局對此迷惑不解,外國記者也紛紛猜測中國空軍何以能打下這架飛機。

  但中國的新聞機構始終保持緘默,未泄真情。反正我們能把你打下來,至於何種兵器,無可奉告!這是秘密!

  對敵人最有效的警告就是把它揍下來!從此以後,RB-57D高空偵察機再也沒敢來,美蔣用高空偵察機對大陸的偵察活動停止了2年零3個月。

(千龍軍事連載係列。所有文章轉載自《一代天驕-新中國空軍實戰錄》(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黃裕衝))


  資料:

  “薩姆-2”防空導彈(SA-2)蘇聯編號С-75,是第一代中、高空防空導彈,60年代曾以擊落U-2偵察機而聞名世界,越南戰爭時期也擊落過不少B-52轟炸機。這種導彈戰鬥部威力很大,最大射高30公裏,最大射程50公裏。可以威脅到高空飛行的目標。但總體上其技術已經落後了:由於采用液體發動機,作戰準備時間長,效能低;導彈操作過程複雜,反應速度慢,抗幹擾性能差;發射架是固定是的,每個發射架一次隻能發射一枚導彈,由於過於笨重,很難改成自行式的。作戰中一般3枚導彈射擊一個目標。

  很多國家對SA-2進行了改進,特別是雷達係統和製導係統,提高了抗幹擾能力和作戰反應速度。由於戰場機動困難,作戰準備時間長,SA-2的戰場生存能力仍然很低。

  伊拉克擁有100部SA-2防空導彈發射架,可以編20至30個連。鑒於該導彈的缺陷,伊拉克已經把部分SA-2導彈改成射程150公裏內的“薩默德”地對地導彈,目前伊拉克正在被迫銷毀這批導彈。


  表現

  1959年10月7日,中國空軍地空導彈部隊用“薩姆-2”導彈,擊落了在北京上空偵察飛行的國民黨空軍偵察機RB—57D,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地空導彈擊落飛機的戰例;此後,又陸續用“薩姆-2”導彈擊落了國民黨U—2高空偵察機5架,為“薩姆”地空導彈的戰鬥史寫下光彩的一筆。“薩姆-2”是一種全天候、中程、防中高空導彈的武器係統,其最大射程為54千米,最大射高為34000米,是當時打擊中高空飛機最理想的武器。

  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出動B-52等作戰飛機數萬架次狂轟濫炸,為了打擊美軍飛機,越南裝備了近30個營的蘇製“薩姆”第一、二代地空導彈。據不完全統計,在1964年8月至1968年11月間的4年時間裏,美軍損失了915架飛機,其中94.85%是被“薩姆-2”等地空導彈擊落的。1972年12月18日,美軍在越南實施地毯式轟炸,結果有30架B-52轟炸機被擊落,其中29架是“薩姆-2”所為!

  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的SA-2防空導彈表現平平,並未取得特別戰果。


  技術數據

  最大射高30公裏
  最大射程50公裏
  推進係統:液體發動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