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最後穴居部落(組圖)

(2009-04-04 14:47:23) 下一個

    貴州省安順市紫雲縣水塘鎮塔井村,叢山之間,海拔約1800多米、接近山頂的洞穴裏,住著20戶苗族人家,他們的棲身之地叫“中洞”。上世紀50年代,他們和祖輩從居住了百年的“下洞”往上遷徙,搬至中洞,這一住就是60年。為了讓他們從洞穴中遷出,當地政府想了很多法子,甚至在不遠的山下修建了新房,但是隻有幾戶人家願意走出洞穴。生活在隱秘的山間,他們的生活卻並不閉塞,媒體的報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這裏有了通訊信號和電,很多人家有了電視機,但是除了電視機,家裏麵基本上家徒四壁。2003年,洞穴內成立了一所小學,很多住在洞外的學生每天走1個多小時的山路到洞裏上課……

    2007年1月9日,下午6時,太陽快要落山,一個女孩甩著樹枝,趕著兩頭牛走在半山腰上。不遠處的洞穴裏,傳出陣陣狗吠,間雜著孩子清脆的笑聲蕩在山間,晚歸的人們開始忙碌晚飯。

    這是一個建在洞穴裏的“部落”,洞深230米,寬115米,高近50米。房屋建在冬暖夏涼的洞穴中,飲水來自洞頂滴水,穀物種植在洞口附近的山坡上;清一色竹製的房子、牲畜棚圈和廁所,沿著洞穴內側圍成半圓;最深處是洞中的小學,操場上高懸的竹簾上書“嚴教勤學,麵向未來”8個大字,學生們已經放假,在洞中享受他們的假期;隻有50歲以上的婦女,還穿著帶有苗族印跡的傳統服裝,年紀稍長的人隻會講幾個簡單的漢語單詞;一些人家的主要勞動力外出打工,留在家的都在忙著從山下運砂石修水窖,水窖修好,會緩解洞內取水難的危機。

    2 0 7年1月1 0日中午,貴州省安順市紫雲縣水塘鎮塔井村中洞苗寨,當時在洞穴中的3 2名村民的合影。洞中居住著吳、王、羅、梁四個姓氏的2 0戶近百口苗族人。據國家旅遊局考證,這是亞洲現存惟一的“穴居部落”。

洞外400米的地方就是當地政府為洞中居民修的房屋,但這些房屋大多被廢棄,村民們普遍願意住在洞裏。

   30歲的羅妹要一家,是洞穴裏生活最好、觀念最超前的一戶人家。她和丈夫王啟國花了將近2萬元,在接近洞口的地方,蓋了一座2層樓的木房,裏麵有8張客床,出租給偶爾的探訪者。這是洞內惟一的一座木房,惟一的初級旅館,也是惟一有電話的人家。公用客廳裏有電視、VCD、冰櫃、電磁爐、一次性塑料杯等等,供客人使用。羅妹要沒讀過書,丈夫隻讀到小學2年級。幾年前,山下的一個朋友經常把外麵的客人帶到中洞,其間,有人給羅妹要出了這個主意。蓋房買家電的錢都是辛苦養豬賺來的,羅妹要的漢語說得斷斷續續,臉上卻露出堅毅,她說“以前的日子很苦,現在才好些”。夫婦倆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小名花香,羅妹要認為洞裏的生活“很好”,她不想搬到山下,希望以後能招個上門女婿。

    跟羅妹要不同,51歲的王鳳忠希望孩子以後到外麵生活,隻是“要常回來看看我們”。他的大兒子在貴陽學縫紉,二兒子在山下讀初三,小女兒由一個來過中洞的外國人資助,在山西讀書。

    在中洞小學上六年級的王豔,兄妹三人跟祖父母一起在洞中生活,他們的父母在廣州打工,是這裏外出打工最遠的人,爸爸媽媽已經兩年沒有回來了,爺爺用寄來的錢買了一台電視機。王豔長著一張清秀的麵龐,乖巧懂事,今年小學畢業後,如果她繼續讀書,會到山下的鎮裏,那是她去過的最遠的地方。

鏡子裏的明星招貼畫,山外的流行元素通過各種方式影響著這裏的人們。

竹籬笆牆前,用方便麵盒種的蘭花,這些城裏人看來沒用的東西被巧妙利用。

細細的小路曾是洞中居民了解山外世界的惟一途徑,現在這裏有了衛星電視。

家家都在修小水窖,在洞中吃水是一個大問題,旱季時洞中的水就不夠了。

孩子在看電視,母親在準備午飯。現在洞中已經有5戶人家有了電視機。

洞穴內的村民準備殺豬過年。

政府和社會資助成立的中洞小學,操場上掛著用竹子做成的簡易標語牌。這裏現有8名教師,一些洞外的孩子也到這裏上課。

    在政府和社會的資助下,2003年,洞裏開辦了一所小學,附近山裏的孩子也就近到這裏讀書。四年級的教室裏,“學習園地”上貼著幾幅學生自繪的畫,有學生說將來要當醫生,還有一個孩子說夢想“有一天在廣州騎自行車”。目前小學共有8名教師,師資力量匱乏。幾年前,河南姑娘王東靈曾自願到這裏支教,跟洞內的學生和老鄉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後來她在一次車禍中骨盆受傷,傷愈後在其他地方繼續做支教老師。

    山下不遠處,當地政府修建的磚房大部分被閑置,問及原因,得到的最多回答是:貴州多雨、山下路滑,洞內不漏雨、洞外潮濕不易儲存柴火,洞內群居安全,雲雲。這些理由,聽起來多少有些不符合邏輯,又或者,是這個習慣群居的洞穴部落不想給自己試著搬到山下的理由和機會。

    在城市人看來,中洞裏的人家似乎過著世外桃源般的隱居生活,然而,事實上,他們付出了比山下人更多的輾轉辛勞,日子也相對清苦。但是,洞裏的大多數人寧願維持現狀,很多人還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沿襲這種生活方式。如果遷徙至山下,對他們來說將是一次巨大的變化,所以,山下,也許對他們有誘惑,但始終敵不過這個洞穴之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