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民黨高級將領:張治中與張自忠(組圖)

(2009-03-06 08:38:01) 下一個




張自忠





張治中


  提起張治中和張自忠,對曆史不甚了解的人容易將其混淆,甚至誤以為是一個人。實際上,他們是國民黨高級將領中不同尋常的兩個人物,一位是和平將軍,一位是抗日名將。研究其曆史就會發現兩人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不僅姓氏相同,名字相近,而且都是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張自忠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為國捐軀後追贈陸軍二級上將),都帶兵打過仗,都擔任過軍校校長,都有出任國民政府省主席等從政經曆,都堅決主張聯共抗日,都參加過抗日戰爭。他們是國民黨高級將領中為數不多沒與共產黨打過仗的人,受到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高度讚場。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身世投軍皆不同,二將戰場曾兵戎

  張治中,字文白,1890年10月27日出生於安徽巢縣洪家疃村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兄弟四人,排行老大。張自忠,字藎忱,1891年8月11日出生於山東臨清唐園村一個官府家庭,兄弟姐妹七人,排行老五。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正為生計奔波的張治中到上海報名參加學生軍。此時,家境較好的張自忠在天津法政學堂求學時秘密加入同盟會,投身革命洪流。1916年張治中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張自忠毅然投筆從戎,到北洋陸軍當兵。兩年後張治中畢業分配到北洋陸軍見習,張自忠則投奔到張治中老鄉--馮玉祥麾下。隨後兩人分別在蔣介石和馮玉祥的部隊嶄露頭角,一路扶搖直上。數年後,張治中成了蔣介石的得力幹將,張自忠則成了馮玉祥的一名猛將。

  1930年初,蔣介石借裁軍整編之機,擴充嫡係,不斷招兵買馬,而對非嫡係部隊大力裁減、克扣軍餉,削弱其實力。這種做法引起了馮、閻、桂各派的強烈不滿。他們於是組成反蔣聯軍,武力倒蔣,拉開了軍閥混戰的序幕。因為張治中屬中央軍,張自忠是西北軍,結果鬼使神差,這兩位將軍在戰場上兵戎相見。

  軍閥開戰時,張治中剛從教育長禦任,任中央軍教導2師師長,張自忠任西北軍第6師師長。教導2師是蔣介石聘請德國軍事顧問精心訓練出來的"近衛師",編製整齊,擁有當時中國軍隊最先進的裝備。第6師在張自忠的帶領下,訓練有素,戰鬥力居西北軍之首。5月中旬,張治中按蔣介石"討逆"命令率教導2師沿津浦路北上,張自忠則根據馮玉祥旨意率第6師南下。

  6月中旬,兩支精銳之旅在河南陳留、泰康一帶相遇,隨即展開激烈的對攻戰。張自忠針對對手裝備精良的特點,指揮第6師突然猛烈的攻擊,與教導2師展開近戰,發揮刺刀、手榴彈的威力,使對方重兵器無法發揮作用。經反複拚殺,多次擊退張治中師的進攻。作戰中,張自忠勇猛果斷,指揮若定。參謀長張克俠說:"其決心堅強,臨危振奮。每當情況急迫之時,輒鎮靜自持,神色怡然。"蔣軍其他各部也因不善白刃格鬥,傷亡慘重,紛紛潰退,張治中奉命擔任掩護。張自忠指揮第6師乘勝追殺,再殲其一部,教導2師元氣大傷。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雖然張自忠大敗張治中,但各路諸侯心懷異誌,反蔣聯軍最終敗北,西北軍將領紛紛投靠蔣介石,張自忠也麵臨何去何從的選擇。當他聽說馮玉祥已北渡,即帶領第6師渡河北上。就在這時,蔣介石派飛機給他空投委任狀,任命他為第23路軍總指揮,張自忠堅決拒絕。他對部下說:"我們做軍人的,很要緊的就是忠誠。現在西北軍失敗了,很多人背叛了馮先生,但我張自忠不會這樣做。"第六師隨即渡河北上,進入蔣軍尚未控製的山西省。

  1931年1月16日,西北軍殘部正式編成東北邊防軍第3軍,宋哲元任軍長。張自忠接受宋哲元的邀請,出任38師師長。同年6月,南京政府開始整編全國陸軍,第3軍改番號為第29軍,張自忠才被蔣介石收編。

  和平將軍善治學,抗日名將喜帶兵

  張治中和張自忠都帶兵打過仗,也辦過教育,均有稱道的軍旅生涯。然而對張治中來說,辦教育比帶兵更具有吸引力。張自治則剛好相反,盡管他也曾擔任過軍官學校校長,但他喜歡帶兵,長於帶兵,在抗戰中多次重創日軍,成為婦孺皆知的抗日名將、"活關公"。

  1923年,張治中到桂軍軍官學校任大隊長,負責訓練和教育。雖然是第一次在軍校工作,但幾個月下來,學員就訓得軍容整齊,精神抖擻,令桂軍軍官刮目相看。蔣介石當時正任黃埔軍校校長,從同學口中得知張是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於是決定挖他到黃埔來。1924年12月,張治中被蔣介石調到黃埔軍校任第三期入伍生總隊附,代理總隊長。他一進黃埔就時來運轉,當時一般的人進黃埔能定上尉就很不錯了,而張治中卻定為上校,足見蔣介石對他的器重,隨後半年他從蔣介石這位校長手中接過的要職達8個之多,一時間成了黃埔軍校最令人眼紅的人。

  1927年張治中兼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教育長。從1928年秋到1937年春整整十年間,張治中一直擔任中央軍校教育長。期間雖五次帶兵上戰場,卻一次也沒有同共產黨交手,每次任務完成就回校。有人稱讚說:"這真不愧是模範軍人,打仗的時候就'得令',打完了仗就'交令',假使中國軍人都如此,那還有什麽問題。"任教育長的十年中,張治中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教育上,使中央軍官學校由無到有,由小到大,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設備和人才濟濟的教育機構,不僅為國民黨輸送了大批指揮軍官,也為共產黨培養了不少優秀的指揮人才。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與張治中辦教育的輝煌經曆相比,張自忠辦學經曆遜色得多。他隻在1927年擔任過一年的西北軍官學校校長。任校長期間,他聘請優秀教員講授戰史、戰略戰術知識,培養了許多幹部。較之辦學,張自忠帶兵打仗更富有傳奇色彩。

  張自忠長年跟隨馮玉祥將軍,深受其影響,以長於帶兵而著稱。北伐戰爭期間,他不曾率兵上前張,主要是訓練部隊。在精神激勵上,張自忠注重教育官兵了解中國受侵略的曆史,增強愛國之心。在軍事訓練上,他注重耐苦精神和意誌的鍛煉,以及體力和技術的提高,訓練時特別強調"夏練三伏,冬練三九"。

  三伏盛夏,官兵每天要著內外兩層衣褲,衣冠整齊地在酷暑中操練4個小時;三九寒冬,官兵卻隻穿夏天的衣服在冰天雪地中操練,而且張自忠親自帶領部隊赤足行軍,往返數十裏。如果部下有人違反軍紀,他就毫不留情,高聲斥罵,予以嚴懲。由於訓練嚴格,鐵麵無私,人送綽號"張扒皮"。盡管如此,張自忠嚴於律己,生活中對部下極為愛護。平時他和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大鍋飯,推一樣的光頭,並且一樣參加勞動,深得部屬愛戴,在士兵中威望頗高。甚至西北軍有些部隊紀律鬆弛、難以調理時,張自忠就被臨時調動整飭,隻要聽說張自忠到了,部隊麵貌立馬好轉。由於張自忠身先士卒,帶兵有方,他的部隊考試成績常為軍中第一。1920年他任學兵連長時,連隊就被評為"模範連";1928年他帶的25師被譽為西北軍的"模範師"。

  張自忠前線陣亡張治中親寫唁電

  被蔣介石收編後,張自忠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任29軍前敵總指揮,在喜峰口一帶大挫日軍。1935年張自忠任察哈爾省主席,開始了曆時兩年的從政生涯。次年5月,張自忠任天津市長,7月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北平市長。天津淪陷以後,張自忠潛回南京,回到軍隊。這時,張治中也交出了中央軍校教育長的職務,初涉政壇,出任國民政府湖南省主席。

  1937年11月,張自忠任59軍軍長。次年年初他率部在臨沂茶葉山與日軍血戰八晝夜之久,大敗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4月任27軍團軍團長兼59軍軍長,參加武漢保衛戰,阻擊日軍12天之久;10月出任第33集團軍總司令,加陸軍上將銜。1939年隨棗會戰,他兩次親率部隊截擊日軍。這段時間是張自忠將軍的黃金時刻,他屢次重創日軍,威名遠揚,以至許多軍校畢業生寧願到他麾下當一名排長也不願到一般部隊去當連長。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在張自忠轉戰南北之際,張治中幹了兩年的湖南省主席後也回到軍中,就任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執掌蔣介石的軍事處置大權。在這樣一個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張治中小心翼翼,從來不敢離開半步,特別是戰事緊張時他時刻保持在位,以防意外發生,張自忠殉國後張治中代蔣親寫唁電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1940年4月,日軍向湖北進犯,這時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不必親自出征,但張自忠不顧眾人勸阻,親率主力由宜城北上,過漢水截擊日軍。與日軍遭遇後血戰九晝夜,追擊時不慎陷入敵人包圍之中。5月16日,張自忠率部退至宜城南瓜店。在激烈炮火中,張自忠身上多處負傷仍堅持指揮作戰,最後壯烈犧牲,隨他出征的官兵也全部陣亡。

  張自忠犧牲後,前線電話旋即打到侍從室,剛好是張治中接的電話。聞此噩耗,張治中一下呆了!因張自忠是集團軍總司令,他的陣亡如果處理不當極易使軍心動搖。為爭取時間,他立即代蔣介石寫了一個電報,以穩軍心。

  "闖副總司令仰之兄:#密。頃悉藎忱總司令親臨前線督戰,壯烈陣亡,噩耗傳來,痛悼萬分!顧藎枕忠貞英勇,犧牲成仁,本其素誌,光榮一死,炳耀千秋!惟在此抗中途,將星忽殞,使國家遽失長城,損失過大,其何以堪?此中追念素所信賴愛護之袍澤,不禁悲痛無己者也!……"

  慰問電文寫好後,張治中立即把它送給蔣介石。蔣介石看了看電文,略作修改簽上自己的名字就發了出去。因張自忠是抗日戰爭中戰死沙場軍銜最高的指揮官,國民黨十分重視對後事的處理。直到一個多月後,國民政府才在七七事變的紀念日這個特殊日子公布了張自忠壯烈殉國的消息。11月16日,其靈柩運送到重慶北碚梅花山,蔣介石親自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

  兩將軍力主聯共,毛澤東高度稱讚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國難當頭,張治中和張自忠都堅決主張"聯共抗日",且都與日軍交過手。雖然他們參加過軍閥混戰,但是卻從未與共產黨打過仗,這在國民黨將領中極為罕見,實屬難能可貴。

  張自忠殉國後,延安《新中華報》於8月6日發表《悼張自忠將軍》的社論,高度評價他的抗戰功勳。1940年8月15日下午,延安為張自忠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周恩來分別題寫了"盡忠報國"和"為國捐軀"的挽詞。朱德、彭德懷聯名題詞:"一戰捷臨沂,再戰捷隨棗,偉哉將軍精神不死;打到鴨綠江,建設新中國,責在朝野團結圖存。"

  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撥出專款對張自忠在四川、湖北的衣冠塚重新修繕。1982年4月16日,國務院民政部追認張自忠為革命烈士,向其家人頒發革命烈士證書。

  張治中將軍則是國民黨政壇上獨樹一幟的人物,人稱"和平將軍"。早在黃埔軍校時,他就為維護國共兩黨的團結合作而努力,成為黃埔軍校的"紅色教官",其思想左傾,言論激烈,以致引起蔣介石的懷疑。

  初入黃埔不久,在周恩來等人的影響下,張治中想參加中國共產黨並向周恩來提出了申請。不過由於國共合作有約,共產黨不吸收國民黨的高級幹部入黨,使張治中的政治願望落空。雖然做不成共產黨員,張治中一生堅守不對共產黨放一槍一彈的承諾。蔣介石十年"剿共",正是張治中十年黃埔執教,因此巧妙避開了這一曆史悲劇。從1942年開始參與國共兩黨的曆次和談,他不顧國民黨內部責難,始終不渝地堅持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

  1945年重慶談判,為了保證中共領導人的安全,張治中三到延安,負責接送毛主席。談判期間,為方便中共領導人談判,他將自己的寓所騰出供毛澤東居住。作為蔣介石的得力幹將,張治中三次上書蔣介石要求妥善處理同共產黨的關係,以致老蔣氣急敗壞地稱他為"共產黨的代表"。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949年國共和談破裂後,張治中毅然同國民黨決裂,並應邀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9月他受毛澤東委托致電新疆的軍政要人,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解放後,張治中出任前四屆政協委員、兩屆人大常委、三屆人大副委員長、曆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務,對我黨的建設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均被毛澤東采納。對於這樣一位摯友,毛澤東說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這人專做好事,做了許多好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