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話說勇猛的突厥哥薩克騎兵(組圖)

(2009-03-28 14:14:35) 下一個


  俄國曆史上的特殊社會階層。哥薩克一詞源於突厥語,意為自由人。原指從中亞突厥國家逃到黑海北部從事遊牧的人。後泛稱15~17世紀從農奴製壓迫下出逃的農民、家奴和城市貧民。他們住在人煙稀少的邊遠地區,靠當雇工為生。自16世紀起,哥薩克因替沙皇政府鎮守邊疆,被免除勞役和賦稅,並獲得一定的俸祿和相當數量的土地。他們擁有經自由選舉產生的統領、百人長、大尉所組成的自治機構。隨著封建關係的發展,哥薩克內部出現貧富分化。17~18世紀,大批哥薩克參加了反對沙皇封建專製製度的農民起義。哥薩克最初聚居在頓河沿岸和第聶伯河下遊。隨著俄國疆土的擴展,哥薩克相繼出現在烏拉爾、伏爾加河下遊、中亞細亞、高加索、西伯利亞等地。他們以勇猛善戰著稱,是沙俄兵力的重要來源,18世紀成為特殊軍人階層。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俄國擁有頓河軍、庫班軍、烏拉爾軍等12支哥薩克部隊,人數近30萬。沙皇政府用各種辦法收買哥薩克的上層分子,使之成為向外進行侵略戰爭、對內鎮壓人民革命的工具。 1918~1921年蘇俄國內戰爭期間哥薩克富裕階層參加了白衛軍。蘇維埃政府對哥薩克地主、富農與上層軍官實行打擊、鎮壓,同時把廣大哥薩克貧農和普通士兵吸引到蘇維埃政權方麵來。國內戰爭後,作為社會階層的哥薩克已不複存在。多數人在集體農莊勞動。分布在頓河、捷列克河和庫班河流域等地。

  曆史是一麵鏡子,既能照出一個民族的過去,也能昭示它的未來。-----題記

  同吉普賽人一樣,哥薩克人是世界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群體之一。如果說吉普賽人是大篷車上的民族,那麽哥薩克就是戰馬上的族群。哥薩克人正是憑著一匹戰馬、一柄軍刀在橫跨歐亞大陸的廣闊疆場上,馳騁數百年,縱橫千萬裏,在俄羅斯社會發展史和世界戰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提到哥薩克,就會使人想起蘇聯早期電影《克楚別依》和《夏伯陽》中響遏行雲的史詩般的哥薩克英雄形象。

  在俄羅斯有不少反映哥薩克的文學作品,其中較著名的有托爾斯泰的《哥薩克人》、綏拉菲莫維奇的《鐵流》,尤其是肖洛霍夫的鴻篇巨製《靜靜的頓河》所描寫的頓河哥薩克那橫刀立馬、衝鋒陷陣的英姿,視槍林彈雨如閑庭信步的灑脫,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氣,在倒映著篝火的靜靜的頓河畔高歌起舞的奔放……極具浪漫而富有張力,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與衝動。

  昔日哥薩克今何在?

  然而,當我們來到哥薩克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頓河流域時,卻沒有見到想像中的哥薩克,我們走訪了大大小小的哥薩克村鎮,當地村民幾乎眾口一詞地說:“我們就是哥薩克。”你們就是哥薩克?那戰馬呢?軍刀呢?披風呢?篝火呢?在這些哥薩克後裔的身上哪裏還能看到其先輩的遺風?昔日的哥薩克早已蕩然無存!



哥薩克騎兵刀


  隻有在博物館中,在當地村鎮的傳統節日裏,你才能見到那些穿著黑的、蘭的、綠的各式哥薩克軍服,胸前掛滿勳章,留著向兩邊翹起的哥薩克胡子,帽沿下竄出一縷卷發的男人們和穿著豔麗的民族服裝,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們聚集在村鎮中心的廣場上載歌載舞,唱著或激昂、或悠揚的哥薩克民歌.隻有這時,你才能找回一些當年哥薩克的影子。

  難道叱吒風雲的哥薩克真的消失了嗎?當地人告訴我們,哥薩克的曆史應當從史書上、博物館、曆史遺跡和人們的記憶中去尋找,哥薩克的今天應當從現實中去尋找,而哥薩克的族群特性與族群精神則應當從他們的宗教和文化中去探尋。

  翻開曆史的畫卷

  哥薩克不是獨立的民族,而是一種軍事團體。其成員主要是斯拉夫人(如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和波蘭人,特別是俄羅斯人占絕大多數),此外還有少數韃靼人、高加索人、格魯吉亞人、卡爾梅茨克人和土耳其人等,概括地說,哥薩克就是一個以俄羅斯人為主體和少量其他民族的人構成的社會群體,簡稱“族群”。

  “哥薩克”一詞首見於1240年的《蒙古秘史》,1380年在俄語中正式使用казаки,即“哥薩克人”這一稱謂。關於哥薩克的起源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觀點認為,哥薩克的曆史早於古羅馬的伊特魯利亞人。

  14世紀初,古羅斯和波蘭-立陶宛的貧苦農民由於無法忍受封建農奴製的壓迫開始大量南逃。

  早期的哥薩克主要從事幫工或在邊境服役,居無定所,四處流浪。為了求生存、禦強敵,他們結成團夥打家掠舍、劫富濟貧,在黑海和亞速海一帶的哥薩克則成為海盜。頓河哥薩克曆史博物館藏有一幅大型油畫,描寫的就是哥薩克海盜滿載俘虜和戰利品歸來的情景。

  15世紀下半葉---16世紀初,這些分散的“自由民”為了對抗封建國家的壓迫和抵禦外族的入侵,在俄羅斯和烏克蘭東南部的第聶伯河、頓河、伏爾加河、捷列克河及雅伊克河一帶出現了由貧苦農民組成的,獨立於中央政府的名為“自由哥薩克”的自治村社。

  16世紀下半期在上述地域相繼建立了哥薩克軍事州,從而使流動性極大的哥薩克處於相對穩定的狀態,這對於他們從事正常的生產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個時期,哥薩克開始從事捕魚、狩獵、養蜂和采鹽等生產活動,後發展到畜牧業和農業。

  時代的驕子,戰爭的寵兒

  15世紀中葉,南方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對斯拉夫國家構成了日益嚴重的威脅。這時,在抗擊土耳其人和韃靼人的進犯中捷報頻傳的哥薩克名聲鵲起,成為波蘭公國和羽翼未豐的莫斯科大公國在同南方異族的征戰中越來越倚重的力量。正是這個時期在組織結構、軍事風格、宗教信仰、民族特點、生活習俗和文化心理上奠定了哥薩克未來發展的軌跡。

  在16----17世紀上半葉,對哥薩克鞭長莫及的俄國統治者為了利用哥薩克的力量保衛邊疆,向其提供戰鬥裝備、給養以至軍餉,例如早在1618年沙俄政府就開始向頓河哥薩克發放軍俸。隨著軍事活動在哥薩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日增,戰利品和俸祿成為其重要的生活來源,但卻在相當程度上遲滯了當地區經濟的發展。

  唯一蓬勃發展的是釀酒業。這是因為它對於嗜酒如命的哥薩克來說猶如空氣、糧食和水一樣不可或缺。如果說俄羅斯人均飲酒量位居世界第一,那麽哥薩克人則據俄羅斯人之冠。

  18世紀哥薩克的葡萄釀酒業蓬勃興起,到了19世紀已名揚四海。1883年僅在頓河地區就有8000多個葡萄園,年產葡萄酒近25萬普特,1901年發展到11600多個葡萄園,年產酒44萬多普特,短短14年產量增長了近一倍。該地區的齊姆良斯克、拉茲多羅斯克和麥利霍夫斯克三鎮成為遠近聞名的釀酒中心。

  哥薩克軍不僅拿著禦賜俸祿、免交土地稅,而且在18世紀初以前擁有相當大的行政、司法和外交自治權,成為俄羅斯曆史上享有最多特權的群體,但這種特權是哥薩克以為沙皇效力為前提,以生命及和平生活為代價的。

  18世紀初,隨著沙俄中央集權國家的鞏固,從彼得一世起全麵加強了對哥薩克的控製和利用。

  哥薩克作為有組織的軍事團體最早出現於16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形成了頓河、庫班、捷爾斯克等11個主要軍事分支,此外還有建於1917年的葉尼塞哥薩克軍和雅庫特哥薩克軍等若幹較小的軍事分支。

  哥薩克這支在內憂外患中拚殺出來的驍勇之師在沙俄統治者的扶持和利用下,在西起黑海、亞速海,東至黑龍江、太平洋,橫貫歐亞大陸一萬餘公裏的廣袤疆土上迅速拓展著,到20世紀初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5300萬俄畝土地(約合5780萬公頃),440萬哥薩克,轄區總人口超過1000萬的龐大的軍事集團。

  獨具特色的軍事體製

  俄羅斯地域廣闊,分散在各地活動的哥薩克沒有統一的指揮機構,各地哥薩克軍首領,即阿達曼是該軍及其統轄的哥薩克軍事州的最高軍事和行政長官。州下轄若幹村鎮,其最高首長也叫阿達曼,經由村民選舉產生,約每三年選舉一次。

  哥薩克軍大致分為兩類:一是野戰軍,其主要任務是戍邊和對外征戰;二是內衛軍,擔任警衛和維持地方治安。其基本建製有團、營和百人隊(相當於連),團的編製約600---900人。

  在長期的征戰中,哥薩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平戰結合體製。村民們平時從事各種生產活動,一有戰事召之即來,來之能戰。出征者自備武器、馬匹和幹糧。

  為了培養專業化的軍事人才,各地哥薩克相繼建立了軍事學校。建於1869年的“哥薩克士官學校”是頓河哥薩克的第一所軍校。該校學製為7年,學生畢業後或加入作戰部隊或選送到俄羅斯其他軍校進一步深造。到1905年該校共培養出180名士官。除了這類專業軍校外,還建有若幹普通中小學軍事學校。



  血雨腥風鑄就的虎膽雄師

  一部哥薩克曆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哥薩克人從最初的成群結夥、打家掠舍到後來的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在其五、六百年的發展史中,戰事幾乎沒有間斷過。例如,頓河哥薩克從1552年參加伊凡四世奪取喀山戰役到1920年作為軍事組織被解散的368年間,僅大規模的戰爭戰役就參加了24次,平均每15.3年一次,其中最長的一次戰爭打了26年。

  哥薩克參加了從18世紀------20世紀前半期俄國和蘇聯的所有戰爭,如彼得大帝發動的俄瑞北方戰爭、亞速海遠征、克裏米亞遠征、波斯遠征,兩次俄波戰爭,六次俄土戰爭,僅20世紀頭20年它就參加了三次戰爭,即俄日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國內戰爭。在和平時期,哥薩克還有一項艱巨的任務,就是在漫長的俄國邊界上守土戍邊、保一方平安。

  哥薩克之所以在腥風血雨的征戰中所向披靡,是因為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他們一樣隻為戰鬥而生,這支用血肉之軀鑄就的鋼鐵之師總是在最關鍵的戰役中贏得關鍵性的勝利。他們以自己的鮮血、生命、勇敢和智慧贏得了至高無上的榮譽,沙皇曾賜予其擔任禦林軍的殊榮。

  無論在沙俄還是蘇聯時期,哥薩克都是被授予錦旗和近衛軍稱號最多的部隊。在長期征戰中,哥薩克戰將如雲、群星璀璨,湧現出眾多出類拔萃的軍事將領。頓河哥薩克軍首領普拉托夫將軍就是其傑出的代表人物。

  在蘇聯國內戰爭時期革命與反革命的廝殺中,無論紅軍還是白軍,最能打仗的恰恰是哥薩克。最著名的則是傳奇英雄、蘇聯元帥布瓊尼,他指揮的紅軍第一騎兵集團軍所向披靡、威振四海。

  在莫斯科的繪畫藝術博物館有一幅斯大林會見紅軍第一騎兵集團軍高級將領的油畫。哥薩克將軍們那滅強敵於談笑間、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氣概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力,隻有站在這幅巨畫麵前時,你才能真正領略到什麽叫做“史詩般的英雄”!

  空曠的雪野上,寒風呼號著掠過法軍士兵們單薄的衣衫,不時有人凍死倒下,也沒人拉他一把,人人自危,草木皆兵,他們身後,有一群惡鬼在跟著他們。自從莫斯科城下戰敗後,這群惡鬼就像影子一樣無時無刻地緊盯著他們,隻要稍一遲頓,稍一鬆懈,他們便會跳出來,帶走一些人的生命。

  “哥薩克,哥薩克人來了。”法國士兵們換紮著排好隊列,還沒來得及開火,哥薩克騎兵便騎著他們特有的頓河馬,舉著閃亮的馬刀衝進了法軍陣營,鐵蹄錚錚,長刀揮舞處,一個個法軍士兵倒在雪地中,不多時這些騎兵便重又呼嘯而去。

  這便是拿破侖遠征俄羅斯兵敗回國時法軍的真實寫照。你也許要問,法國的騎兵呢?是啊,在哪呢?跑了,跑得快的話。死了,跑得慢的話。戰績輝煌的法國重騎兵在其作戰史上成全過兩個敵人,一是英格蘭長弓,二是哥薩克騎兵。

  莫斯科郊外,當法國重騎兵排著整齊的隊列向俄軍炮兵陣地發起衝鋒的時候,他們驚訝地發現,對陣中衝出了一支全然不同於歐洲重騎兵的騎兵部隊(標準的哥薩克騎兵有少量的馬裝甲,騎士半身甲,相比較歐洲其他國家的重騎兵來說,隻能算是輕騎了),個個騎術,刀術精湛,一場惡戰過後,法軍騎兵大敗,這支哥薩克騎兵隨既攻入法軍炮兵陣地,將拿破侖的精銳炮兵殺個幹淨,(有些個誇張啊,千萬不要當真,嘿嘿)至此,大戰戰局已定。而潰敗中的法軍則死得更多,最後好像隻有三萬人逃回了法國。

  其實早在此之前數百年,哥薩克騎兵就已經成名了,俄羅斯征服中亞,遠東龐大的領土的時候,無時不閃現他們的身影,剽悍,野蠻,甚至是死神,都可以被用在他們身上。反過來說,也證明他們的戰鬥力之強是當時的中亞各遊牧民族所無法比肩的。他們是冷兵器時代西方第一支,也是最後一支從歐亞北部大草原,進入東方的騎兵部隊,(雖然這其中他們幹了不少見不得人的構當)而在此之前,敢於入侵者無一不身首異處。這也是我單獨將他們寫出來的原因。

  由於文化,戰爭方式,對戰爭的理解等各方麵的差異,歐洲的騎兵,重騎兵,從來就沒有能力進入草原同這些遊牧民族進行戰爭,之前也有人嚐試過,都死了,無一例外,如波斯王居魯士大帝,他們的頭都被當成飲器而被留了下來。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兩點,一是這些軍隊大都以步騎混合為主,很難對付遊牧民族的堅壁清野戰術,被在回程中受到沉重的打擊;(唯一例處的是漢軍衛青部,真不知道他是怎麽打的)二是這些軍隊的騎兵大多不能適應遊牧民族的打法,騎射,騎術,他們比不了,重騎兵又不能有效地對其進行打擊,兩難。(披了甲的重騎兵行軍速度並不比步兵快多少,輕騎兵又不是個,嘿嘿,在火槍出現以前,你看著辦吧)哥薩克人不同,他們隻披一些必要的裝甲,(畢竟對手的騎射厲害啊)騎著不比中亞馬遜色的頓河馬,(性能全麵優越,不管是絕對速度,耐力還是爆發力,基本能保證哥薩克騎兵披少量裝甲的情況下行軍速度不比敵人差)並且有效地吸取了蒙古人的奔襲,誘敵,合圍戰術,一擊而走,並不跟你打堂堂之陣。也擅長以少數兵力進行遊鬥,總之一句話,蒙古人會的他們都會,再加上他們強壯的身體,強健的戰馬,簡直就是一完美的騎兵啊,除了騎射,嗬嗬。

  正因為俄國人在騎兵方麵的表現太完美了,所以一直到二戰,蘇聯仍保留著大量的騎兵部隊用於衝鋒,最高峰的時候竟組建了數個近衛騎兵軍,(蘇聯一個軍再怎麽的也得五萬人以上,厲害吧?)不過作用並不大,集團騎兵在麵對德國人強悍的單兵火力,裝甲集群時表現不怎麽的,戰後就大多解散了,另一個原因是蘇聯基本上實現了裝甲步兵化,再也用不著騎兵了,同時,騎兵部隊也在各國普遍被解散,不適應戰爭需要嘍,再硬來,在對手的AK-47,M-16麵前,會被打成馬蜂窩,死得很難看的。擁有兩千年輝煌曆史的騎兵,隻剩下一些用來閱兵的用途了。

  謝苗·米哈依洛維奇·布瓊尼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他三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35年第一批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一生九十年中整整有七十年從事戎馬生涯,參加過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在內的四次大的戰爭,屢建奇功。他的一生與蘇軍的曆史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他的功績受到高度評價。他先後榮膺8枚列寧勳章、6枚紅旗勳章、1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和多枚外國勳章、獎章,三次榮獲革命榮譽武器。

  1883年4月25日,布瓊尼出生在俄國南部一個一貧如洗的農民家庭。他的童年生活是辛酸的。繁重的勞動和與貧苦人民的共同生活,造就了布瓊尼開朗、勇敢、堅毅的性格。1903年秋,布瓊尼被征召入伍,當上了年輕人引以為自豪的騎兵。次年1月,他隨頓河哥薩克騎兵第46團來到中國東北參加了日俄戰爭。戰爭結束後,被調到濱海龍騎兵團,駐紮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附近。1907年1月,他被派往彼得堡騎兵學校學習。1908年畢業後,他又回到龍騎兵團。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曾先後在波蘭、德國、奧地利和高加索等地作戰。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布瓊尼被全連一致推選為連士兵委員會主席,在全團大會上被選為團士兵委員會主席,接著又被選為師士兵委員會副主席。在明斯克市駐防期間,他結識了西方麵軍布爾什維克黨組織的領導人伏龍芝。伏龍芝對布瓊尼世界觀的形成和人生道路的選擇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十月革命爆發後,高加索騎兵師士兵委員會作出了該師複員解散的決定,布瓊尼於當年11月回到了家鄉。不久,他即同戰友們一起在當地建立起了蘇維埃政權。隨後,布瓊尼以他對鞏固新生蘇維埃政權的高度責任感,和對軍旅生活的酷愛,在家鄉組建了騎兵遊擊隊。由於他的努力,部隊逐漸擴大為騎兵團、騎兵旅、騎兵師,後來又擴編為騎兵軍和騎兵集團軍。在保衛察裏津的戰鬥中,布瓊尼指揮一個騎兵旅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表現了一個傑出的騎兵指揮員的才幹,因而榮膺紅旗勳章。

  1919年夏,鄧尼金的白衛軍向蘇維埃共和國發動瘋狂的進攻,紅軍被迫向腹地退卻,南方戰線成了主要戰場。這時,布瓊尼指揮新建的騎兵軍在察裏津以北粉碎了弗蘭格爾白衛軍的主力,擊潰了蘇圖洛夫的部隊。隨後,又巧妙地實施機動,給插到紅軍南方方麵軍後方的馬蒙托夫和什庫羅指揮的哥薩克騎兵師以粉碎性的打擊,占領了重鎮沃羅涅日,從而封閉了莫斯科戰略方向上紅軍陣地中寬達100公裏的缺口。為表彰布瓊尼在這次作戰中的功績,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再次授予他紅旗勳章和革命榮譽武器。不久,他便出任蘇軍第1騎兵集團軍司令,成為蘇聯國內戰爭時期著名的將領之一。布瓊尼的騎兵第1集團軍被稱為贏得國內戰爭的“拳頭”部隊,曾在許多戰線上被用於戰略機動。1919年底和1920年初,紅軍向鄧尼金的軍隊發動了總攻。布瓊尼指揮的第1集團軍組成快速戰役戰略集群,向哈爾科夫、頓巴斯、羅斯托夫和亞速海方向實施迅猛的突擊,把鄧尼金的主力分割為兩部分,爾後協同南方麵軍的另2個集團軍予以各個殲滅。1920年4、5月間,布瓊尼的部隊又遵照列寧的指示用了50天的時間,從北高加索的邁科普躍進到烏克蘭的烏曼,實施了史無前例的1000多公裏的戰略機動,投入了對波蘭軍隊的作戰。6月5日,布瓊尼集中集團軍的主力一舉突破敵人堅固的防禦陣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入敵縱深120--140公裏,前出到波軍第3集團軍的後方,迫使波軍於6月11日撤離烏克蘭首都基輔,從而為把波軍逐出蘇維埃國土奠定了基礎。伏龍芝在評價騎兵第1集團軍的作用時說道: “在我們的軍隊裏,沒有其他部隊能夠這樣充分、這樣鮮明、這樣深刻地在他們自身和他們的行動中反映出國內戰爭的全部特點、整個紅軍的性質,它的曆次戰役將永遠以光輝的篇章載入騎兵史冊。”



  國內戰爭結束後,布瓊尼積極投身紅軍的建設。曆任北高加索軍區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和副司令員、工農紅軍總司令助理(主管騎兵)、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工農紅軍騎兵總監、莫斯科軍區司令員、蘇聯國防人民委員部總軍事委員會委員、副國防人民委員和第一副國防人民委員。1935年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

  在此期間,他對紅軍的建設,特別是騎兵的建設和訓練,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認真研究總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國內戰爭的經驗,積極參加了多卷集《蘇聯國內戰爭史》的編寫工作,撰寫了《騎兵兵團戰術基礎》、《紅色騎兵文集》等著作。三十年代初,蘇聯紅軍進行了重大軍事改革,不僅裝備更新了,組織體製和軍事理論也有了新的發展。布瓊尼意識到,要做好工作,不僅需要經驗,而且需要掌握更深刻的軍事理論知識。於是,他要求到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並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他一麵工作一麵學習,孜孜不倦,異常勤奮刻苦。他每天7時起床,8時至14時在學院學習,14時至15時吃午飯,然後工作到零點。晚飯後再學習到淩晨3時。1932年,他從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發動侵蘇戰爭。布瓊尼作為蘇聯最高統帥部成員之一,參與了作戰指揮,並先後擔任統帥部預備隊集團軍群司令員、西南方向總司令、預備隊方麵軍司令員和北高加索方向總司令等職,參加了保衛莫斯科、基輔和高加索等重大戰略性戰役。在德軍兵臨莫斯科城下之際,他協助斯大林組織了慶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紅場閱兵,騎著高頭駿馬巡視了受閱部隊。

  但由於他深受“騎兵永遠神聖”的觀念影響,對戰爭的認識在一些方麵仍停留在騎兵時代,對當代戰爭中的新情況認識不足,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績一般,未能像在國內戰爭中那樣得到人們的高度讚譽。

  戰後,他兼任蘇聯農業部副部長,主管養馬業。因年事已高,於1954年起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他還進行了大量社會工作,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把許多時間獻給了青少年的教育事業。1973年,這位90歲高齡的蘇聯元帥,在莫斯科逝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