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國民黨對楊虎城遭遇表歉意 平反路漫漫(組圖)

(2009-03-13 13:31:36) 下一個


國民黨對楊虎城遭遇表歉意

2006年12月,中國國民黨黨史館館長邵銘煌代表國民黨主席辦公室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對楊虎城最後被殺的遭遇表示歉意;國民黨今後在編纂黨史、出版書籍等方麵,將對楊虎城做更多、更全麵的介紹,以期讓一般民眾增加對他的了解。

對於楊虎城被監禁12年並終遭殺害,邵銘煌說,對楊虎城1937年出國後又回國的這段曆史還不是很清楚,“在局勢緊張的時候,某個單位、某個機構,私自采取這樣一個不合法律程序的處理,應該表示一種歉意,這是沒有問題的。”

邵銘煌肯定楊虎城曾為國家、民族做出的貢獻,同時也承認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大家對楊虎城正麵的東西了解不多。“以後我們對楊虎城問題,或者他一生的事跡,我們可以做(整理介紹)……在我們黨史這一塊,也編輯了一些書,裏麵已經提到楊虎城……以後,我們會對楊虎城多做一些全麵性的(介紹),讓一般民眾對他多了解。媒體也應該這樣做。”

黃樓外,王誌屏老人講述當年看押蔣介石的情形

“西安事變”70周年前夕,記者就楊虎城問題與中國國民黨文傳會聯係,文傳會方麵對楊虎城問題保持謹慎態度。文傳會傳播部主任郭書媛女士告訴本報:他們已與馬英九主席辦公室取得聯係,並與國民黨黨史館方麵積極溝通,由於楊虎城問題涉及眾多黨史,特確定由黨史館方麵對楊虎城問題進行回複表態。國民黨黨史館館長邵銘煌表示確已接到馬英九主席辦公室這樣的傳達,並接受了本報的采訪。

■民間反應

台灣軍史專家李永中積極推動楊瀚入台宣傳楊虎城,並表示———

讓全球華人了解楊虎城

台灣軍史專家李永中看到本報關於楊虎城的報道後,他表示:作為一名中國人,為了擴大台灣民眾對楊虎城的了解,將不遺餘力聯係楊瀚(楊虎城之孫)、蔣孝嚴等人士,以及專家學者共聚台灣,以民間形式召開會議,對楊虎城的事跡進行客觀認定和評價。

昨日,李永中表示,經過努力,他已與台灣民間雜誌達成初步共識,與蔣孝嚴、楊瀚等人士進行了溝通,如果一切順利,大家一起在台灣見麵將很快實現。“在台灣,除了我們這些研究曆史的,一般人很少知道楊虎城,對西安事變更是知之甚少。所以,我們有必要在民間通過類似於延安舉辦的‘西安事變7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形式,對西安事變,對楊虎城的事跡進行客觀介紹和宣傳。讓民眾站在曆史的角度,對楊將軍的一生有一個全麵、客觀的了解,甚至要讓全球華人都了解楊虎城。”

遺跡名稱:新城黃樓

曆史沿革:位於今陝西省政府大院內,始建於1927年,是一處外表呈六角亭狀的大廳,後因外牆塗刷黃色油漆而得名新城黃樓。曾是西安綏靖公署所在地,“西安事變”時,蔣介石一度被扣在大樓東廂房。

與楊虎城的關係:“西安事變”時,新城黃樓和新城楊虎城公館一直是張、楊的指揮中心,蔣介石曾在黃樓被扣兩天。

光腳穿布鞋蔣介石走過我麵前

“當時我在這塊兒站著,佩著槍,麵朝南,蔣介石就從我跟前走過,樣子狼狽得很……”西安新城黃樓前,92歲的王誌屏平視前方,目光如炬。1936年12月12日上午9時許,他就在這裏定定地站著,目送蔣介石被攙扶進黃樓。

事變當晚曾在此站崗

王誌屏是楊虎城當年的一名普通衛士,在蔣介石被扣新城黃樓的兩天內,他曾與衛士上官克勤、朱子明共同負責看守。今年11月份,本報記者去河南鄭州采訪老人時,年事已高的他流露出想看黃樓的願望。日前,本報特將老人接到西安,帶他重返新城黃樓尋找記憶。12月8日,老人終於如願走進省政府大院。隨同老人一起尋訪的,是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原副主任、73歲的單修治。他曾任原副省長時逸之的秘書,在新城工作了40餘年。

從新城大院西大門進入,去黃樓,首先繞經楊虎城公館。當年的楊公館是“西安事變”的總指揮部。1936年12月12日淩晨,楊虎城就坐鎮這裏,指揮臨潼兵諫。當時,王誌屏也在這裏站崗。

一路疾走,老人沿著公館西側摸索到北麵。“那天淩晨我在這裏北邊十米遠處站崗警戒!”自西向東數第七根廊柱,他撫著柱子說。“在我背後,楊主任他們就在這屋子裏密謀捉蔣。”楊虎城當時是西安綏靖公署的主任,多年來王誌屏一直習慣這樣稱呼。“以前楊公館沒有這個後門,周圍有院牆,戒備很嚴,現在都不在了……變得不認識嘍!”現在的楊公館已經成了省文史館存放資料的地方(解放後,這裏一度被省民政廳、省科技局所用)。

看見蔣介石和張學良吵架

“我記得,公館大院東邊二十米遠是楊主任秘書周梵伯的辦公地……”王誌屏一步一頓,“變化大嘍!押蔣介石的那個地方也變了嗎?”順著記者手指的方向朝北望去,老人緊皺的眉頭舒展了,“哎喲!還是那個樣子,這個地方像!”三步並兩步趕到黃樓南門前,老人踱起步仔細打量,“大樓顏色變了!以前發灰,沒這麽亮!”自西向東數到第四棵樹,老人停住,像找到坐標,“12號上午我就麵向南立在這兒。8點多,蔣介石被孫銘九攙扶著從我跟前經過,披件長袍,白褲子挽到了膝蓋上,腿也蹭爛了,光腳穿雙布鞋,沒見過委員長這麽狼狽!”王誌屏說,12日上午10時許,國民黨派來了三十多架飛機,擦著樓頂飛。“記得張學良特意叮囑‘要是飛機打槍,也不要還槍’。後來才知道,飛機是何應欽派來的。結果,也沒打槍,也沒撂彈,飛機示威後又飛走了。”

老人很快指出了蔣介石被關押的東廂房。“12號上午,張學良來勸解,和蔣介石在這個屋子吵起來,我在這裏站著。門沒關嚴,看得很清楚。張學良出來時很警惕地叫我把別在腰上的槍裝進套子裏,就怕蔣介石鬧情緒趁機拔槍自殺。”為安全起見,第二天張、楊便勸說蔣介石搬到金家巷高桂滋公館,“開始蔣介石還怕張、楊是要趁機害他,抵死不搬,直至在蔣的顧問端納的勸說下於14號搬離了黃樓。”單修治說。

站在黃樓南門憑欄眺望,沒人打攪時,王誌屏眼中淚光盈盈。曾經,麵前是空曠的教導營操練場,每日吹號出操的場麵仍在他腦中上演。如今,這些已蓋起的和正在翻蓋的大樓雖將視線遮擋,但往昔的記憶卻依然如潮。本報記者陳櫻

■專家觀點

建議青年路改“虎城路”

西安市舉辦紀念西安事變70周年座談會

本報訊(記者王曉亮)昨日下午,由西安市委宣傳部、西安市政協辦公廳、市委黨史研究室、市社科院、西安警備區政治部共同舉辦的紀念西安事變70周年座談會在市委會議廳召開。

應邀出席的嘉賓有中國社科院原紀委書記楊克,甘肅省軍區原副政委杜華,解放軍政治學院原副政委、西安事變的親曆者寧必成將軍,毛澤東主席的女婿王景清,楊虎城將軍長孫楊協,孫蔚如將軍長子孫存漢,趙壽山將軍長孫趙武原。

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孫清雲參加了會議。

西安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王軍說,西安不僅是世界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具有優良革命傳統的城市。西安事變,在中國革命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之筆。我們要繼續發揚光大西安事變所體現的民族團結和愛國主義精神,全力推進西安又快又好發展,推進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諧西安的建設。

許多研究西安事變的專家表示,張、楊二將軍在西安事變中所表現出來的崇高而無私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國家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力量源泉。西安事變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祥林還建議,把青年路改名為“虎城路”,組織力量編寫一些以西安事變為題材的小人書、連環畫,在西安增設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紀念標誌。


西安事變的楊虎城


“紀念西安事變70周年”係列報道結束語

我們將繼續關注

1936年的今天,兵諫槍聲發自西安,震驚海內外,楊虎城的名字從此為後人銘記。

“西安事變70周年”前,楊虎城之孫兩次致信國民黨中央,要求為祖父平反,一石激起千層浪。兩岸眾多學者也呼籲“國民黨為楊虎城平反”。自11月21日起,本報推出“紀念西安事變七十周年”係列報道,在近一個月時間裏,用廣聚的鏡頭去捕捉這位愛國將領的足跡,觸摸曆史的刻痕。從《你所不知道的楊虎城》裏凜凜“刀客”、守衛西安、發動兵諫、不幸遇害,到《楊虎城遺跡尋訪》中通鐵路、修水利、興教育、促醫藥,曆史碎片得以拚合,楊虎城將軍的形象重新鮮活在我們眼前。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昨日,國民黨黨史館館長邵銘煌代表國民黨中央黨部,對楊虎城當年的被害遭遇表示歉意。這是國民黨方麵對一段曆史關鍵的重新審視。我們將繼續關注國民黨對楊虎城將軍的平反問題,繼續關注這位“民族英雄”。

—— 華商報 於 2006-12-1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