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曆數民國開國女功臣的愛情大結局

(2009-03-11 15:44:34) 下一個

引子

  本文取材標準,辛亥前已經成仁的大姐大一概不取(列如秋瑾,烈士們的資料多得是,沒必要多說),民元後的名太太一概不取(列入宋家的SHE,名女人們的資料也多,也沒多說的必要)。本文所取的是介於二者之間的女性黨人。

  唐群英字希陶,號恭懿。湖南衡山人。父少垣,湘軍出身,官至提督,進振威將軍。母曹氏,亦為一品誥命夫人。自幼即學騎射,讀詩書,有男子氣,常以不能易髻而冠為恨。稍長,因唐,曾二家世代通好,許配與曾傳綱(曾國藩的堂弟),因家世漸與秋瑾,葛建豪(蔡暢的老媽)等結識,每於閨中暢談,頗有男兒之風。越二年,獨女及夫婿皆以病亡,痛甚。寡居間,讀新書,思想為之漸變,作詩以自況:“鬥室自溫酒,鈞天誰換風?猶在滄浪裏,誓作踏波人! ” 決意留東。抵日後,與秋瑾同窗。並經黃興引介入華興會,繼入同盟,奉孫所派,回國運動革命。事不濟,再渡扶桑,入東京音專,並被推為中國留日女學生會長。創《留日女學會雜誌》,鼓吹女界革命。辛亥,回國組“女子北伐隊”任隊長,率隊配合江浙聯軍,攻克南京。民元後,以功授“二等嘉禾章”。後因女子參政問題,曾率女隊員衝擊參議院,暴毆宋教仁,林森(這個女人不尋常,日後國民黨的總理,國民政府的主席都被扁了)。經孫緩頰,事乃解。其後回鄉興學,辦報,討袁,護法皆有殊功。及至北伐功成,老友同仁邀其赴寧,任國民黨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委員(出麵禮聘的就是當年吃了她幾記粉拳的林森主席)。37年,病卒於鄉,年66歲。

  張昭漢字默君,號涵秋,湖南湘鄉人。父通典,舉人出身,為湖湘名士,曾任江南水師學堂提調,但醉心與革命,為同盟會成員。幼聰慧,7歲即結集《寶螭戲墨》詩冊。稍長隨父客居江寧,入學堂,與張敬莊,湯國梨等為同窗(張是張搴之女,湯是日後章太炎的夫人,做媒的就是張通典。這個老爸介紹女兒的同學給自己的老友,什麽人啊)。辛亥,隨父赴蘇州遊說程德全反正,創《大漢日報》宣揚族光,並入女子北伐隊。民元後,赴美入哥倫比亞大學,任紐約留學生會主席。後嫁與同誌邵元衝,夫妻感情甚篤。回國後,曆任杭州教育局長,國民政府考試院委員,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多職。不幸,邵元衝伴駕西狩,西安變做,死於難。痛甚,有詩悼亡夫:“初心瞻與野雲飛,小拔霜根獨采薇。哀徹江南孤風噦,風向餘詠落清暉”。49年後去台,65年,82歲時卒。著有《白華草堂詩集》,工狂草,有文名。(女的寫狂草?這樣的老婆不能找)  

  陳擷芬,湖南衡山人。父陳池曾為江西鉛山知縣,後因教案辭歸。赴滬,辦蘇報。幼即慕新學,年方二八,即辦《女報》聞名楚南。及其父蘇報案發,隨父流亡東瀛,入反清三合會及留日本女生組織之共和會,結識秋瑾,續辦《女學報》鼓吹革命。辛亥歸國,組“神州女界共和協濟社”,興女權,主參政。後赴日,就讀於橫濱基督教共立女學校,畢業後嫁川人楊鐫,雙雙赴美留學。23年病逝世,年僅40歲。(此女是中國新聞界的女性第一人)  

  張漢英字惠芬,號惠風,湖南醴陵人。父張雲齊,為書香世家,湘陰名士。幼受父誨,通經史,博古今,在鄉曲有才女稱。稍長,赴日留學,受教於章士釗門下。漸明種族革命之說。與同窗李發群君,由同鄉而同誌,情絮漸生,雙雙入同盟會,並結連理。萍瀏醴事發在即,李發群回國從戎,被捕。張漢英毅然回國,多方奔走,通兩江總督端方門路(端老四是她家世交,她出國還是時任湖南巡撫的端方作得保),終得免(人多說自古英雄救美女,她是美女救英雄,一時傳為美談). 辛亥,夫婦二人皆有功。民元後,袁氏當國,,二次革命,袁軍入江寧,夫死於難,思夫心切,逾年,咳血卒。

  陸靈素名守民,字恢權,號靈素,別署繁霜,上海青浦人。世家閨秀,幼好學,喜吟詠,善唱曲,稍長,入廣明師範,師從黃炎培,劉季平(因其義葬鄒容,黨人稱其義士劉三)。後遊學皖中,與陳獨秀等並執教鞭,共倡光複。時劉亦在,劉本慕其芳華,聞其來,贈以詩:“皖水湘江無限程,渠儂蹤跡亦縱橫。如何來盡飛騰意,要做黃龍萬裏行。”經多方撮合,共結伉儷(也就是師生戀了)。辛亥光複後,結廬於滬上,號黃葉樓,靈素不僅能詩善文,而且擅唱昆曲,為南社中才女。家中每逢宴客,常由靈素唱曲,季平吹簫,人皆比之為李清照與趙明誠。惜夫早逝,延至57年,陸亦去。膝下有子名劉鳳,女名劉龍(為什麽會反?)著有《黃葉樓集》傳世。摘一首才女的《水龍吟》來欣賞一下:“朔風黃葉飄蕭,挑燈重勘遺稿漏。窗前慘綠,鬆蔭疏竹,秋光依舊。桃李當年,蔭遍江右。無言搔首,憶年年盡有人來墓畔,爭想問,詩刊否?今夕空禪參透,記西湖酣飲長晝。笙歌聒耳,微波魚逗。流光飛走,世態炎涼,不堪想象,泉台知否?老緗嫌壽,每深夜兀坐,撫龍鳳,淚垂襟袖。”

  徐自華字寄塵,號懺慧,浙江石門人。祖寶謙曾為廬州知府,父多繆亦為江南名士。徐氏一門皆有文名。幼即不好脂粉,而好男裝。曾作詩以自喻“汙於脂黛非其意,妝以綺蘿不稱身。國色原宜看月夜,天香豈肯染紅塵”。其後,嫁與南潯梅韶笙。夫婦感情甚洽。然梅氏早逝,歸家後,與秋瑾等遊,漸悟革命之道,積極讚助起事。曾以奩中飾物約值黃金30兩相助。及秋瑾遇難,風雪渡錢塘,為其收骸,葬於西泠橋畔。後以之牽累,為清廷所通緝,黨人慕其高義,多方庇護,遷之於滬上日租界,得免。民元後,回鄉主女子教育,35年卒,年63歲。有《聽竹樓詩稿》、《懺慧詞》等傳世。其詞風豪放,婉約兼具,各抄一首,鑒賞一下《訴衷情》:“風乍起,暑全收。沒來由,愁過春日,悶過長夏,病到新秋”。《滿江紅》:“歲月如流,秋又去,壯心未歇。難收拾,這般危局,風潮猛烈。把酒痛談身後事,舉杯試問當頭月,奈吳儂,身世太悲涼,傷心切!亡國恨,終當雪,奴隸性,行看滅。歎江山已是,金甌碎缺。蒿目蒼生揮熱淚,感時事噴心血。願吾儕,煉石效媧皇,補天闕。!”

  徐蘊華字小淑,號雙韻。徐自華之七妹,7歲能作詩,10歲受學於胞姐自華。後受胞姐及秋瑾影響,入同盟會。嫁與閩侯林亮奇(閩侯林家,一門十傑,比如林覺民等等)。曾與姐風雨渡錢塘,義葬秋瑾,士林傳為佳話。民元後,參政興學與有力焉。其夫後死於車禍,守節終身。曾為國民黨杭縣黨部婦女部長。有詩名,作詩明誌:“梅花手植已無存,鬆柏常青覆墓門。今夜遲明天有意,要留涼月葬詩魂”。62年卒,有《雙韻樓詩稿》傳世。

  尹銳誌又名銳子,浙江嵊縣人。父為鄉間紳士,母早亡。姊妹自由外祖母撫養。15歲攜妹維峻到紹興,入明道女學堂,深得其師秋瑾賞識,姐妹先後加入光複會,曾派赴上海光複會秘密聯絡機關銳進學社工作。秋瑾皖浙舉義事敗後,被通緝,與妹維峻流亡上海,習製炸彈,協同王金發處死秋案謀主胡道南。曾率死士十餘人多人赴京,謀刺清廷要員,伺機一年,未果而返。返滬後於法租界重組光複會總機關,辛亥,與維峻、李燮和等,以學社為司令部,攻製造局,光複上海,並遣派維峻率領敢死隊赴杭,與新軍協同占領巡撫衙門。為支援攻打南京,趕製炸彈,不慎爆炸,後腦受傷,乃由維峻率女子蕩寧隊,入江浙滬聯軍,會攻南京。民元後,被任為南京臨時政府總統府顧問。並與同鄉,光複會同誌周亞衛結婚,後亞衛被選送入日本陸軍大學,銳誌同往。抗戰期間,於重慶任婦女工作隊副隊長、抗日軍工烈屬工廠廠長,積極參與抗日救亡活動。抗戰勝利,銳誌與亞衛等在重慶重建光複會,自任會長。48年卒,年57歲。其夫周亞衛為國軍陸軍中將。

  尹維峻銳子妹,自幼即隨其姊受教於秋瑾門下,入光複會。辛亥,率敢死隊克杭州,戰上海,徐又統女子蕩寧隊,會攻江寧,克複雨花台即為其部。民元後,任南京臨時政府總統府顧問等職。嫁與同鄉,光複會員裘紹。後隨夫轉戰閩南。護法一役,有刺客謀刺殺其夫,替夫而死。逾年,其夫亦沒於陣。留有一子三女,由其姊撫養。後皆投赤軍,抗戰中,女皆殉國,獨子存。  

  孫曉雲字小雲,浙江崧廈人。幼為抗婚,出走滬上,結尹銳誌、蔡元培、陳其美諸人。後留學日本,又識龔寶銓、陶成章等,入同盟會。受陳其美指派秘監陶成章,投入光複會。不料,與耳鬢絲摩,漸生情絮,於東京與陶結婚(東京愛情故事?暈)。辛亥歸國,與尹氏姐妹組女子光複軍,與光複上海之役。民元,陶成章被刺,為防意外,攜幼兒匿名隱居貧民區,直至抗戰時期始與尹銳誌聯係。紅朝定鼎,受關照,並與宋慶齡、何香凝常有交往。65年病卒。

  蔡蕙自名仲蘭,江西南昌人。自幼隨其兄習文練武,曾許與當地世家子漆氏,育有一女。後其兄突靈、銳霆組易知社,蓄誌反清,亦入社,並與夫離異,留東之後,入同盟會,自配共進會領袖鄧文輝。辛亥,雖剛產幼子,仍往返九江,漢口間策動革命。民元功成,返鄉興女學,辦教育,並於討袁,護法,北伐,抗日諸役中出力尤多。晚年皈依佛門,為佛教協會理事,並入文史館,撰回憶錄多部。64年卒,年78歲。?  

  吳芝瑛字紫英,別號萬柳夫人,安徽桐城人。父吳康之,號鞠隱,曆任山東寧陽、禹城等縣知縣,工書善詩,有《鞠隱山莊詩集》傳世。堂叔吳汝綸,係清末桐城派文學家。幼聰慧,及長承家學,工文章,尤擅書法。在鄉有“詩、文、書”三絕之譽。後嫁與江南名士廉泉,隨夫移居北京,未至即聞名京師,西太後亦曾召見。在京結識了與之為鄰之秋瑾,義結金蘭。力勸其夫不事清廷,辭職南歸。於上海小萬柳堂隱居,她自號“萬柳夫人”。及至秋瑾殉難,義葬之,並為其立傳。清廷欲加嚴懲,輿論嘩然。英文《泰晤士報》於頭版列登吳芝瑛大幅照片,發表吳友麥美德撰寫的專文,聲援吳芝瑛義舉。清廷終不敢動。辛亥,慷慨疏財,以助糧餉,繼寫《從軍樂》六章,氣勢磅礴,傳誦一時。民國肇始,回鄉屢興義舉,為士林所稱道。後病逝於無錫,年66歲。(其弟吳樾即著名黨國烈士,其夫廉泉也頗有文名,亦有收養良弼遺孤之舉,這戶人家在兩頭都很吃得開嘛)

  林宗素,原名易,福建閩侯人。父劍泉,有文才。母黃氏出自書香門第,亦能作詩填詞。幼即與兄受教於母,母逝,與兄相依為命。稍長,隨兄赴滬,入愛國女學,拜蔡元培門下,繼又留學東瀛,為著名之女記者。徐入東京女子師範,結識黃興等黨人,於橫濱設製彈機關,習暗殺擠擊之術,被譽為“東方蘇菲亞”。由張繼主盟入同盟會,並與兄林白水之友湯忠結婚。辛亥,返滬,組中國社會黨,發起女子參政運動。後於南洋等地從教並經營商業,積極資助兄長林白水辦報。抗戰時,遷居大西南,病逝於昆明,年68歲。

  徐宗漢原名佩萱,係粵東世家徐潤侄女,幼好經史,其姊徐慕蘭亦為人中之鳳,久有革命之誌,辛亥曾任廣東女子北伐隊長,隨粵軍北上,於徐州,對張勳部作戰,名聞軍中。其侄李應生為黃花岡之選鋒,沛基為刺鳳山之死士。其弟少秋先後任南京政府陸軍部一等副官、南京留守府副官處長多職。其與黃興識於黃花岡,,結秦晉之好。其後隨夫轉戰南北,夫亡後,撫諸子,教以大義,皆有成。卒於抗戰時,年68歲。

  張竹君,廣東番禹人。出身於顯宦世家,幼患重病,中醫束手,幸有博濟西醫院施以援手,得保。病愈後入基督教,矢誌西學。後畢業於夏葛女醫學堂。創設褆福、南福兩醫院,後又赴滬創育賢女校,上海醫院醫學校任院長。追求者眾,名士馬君武亦曾為之傾倒,有詩雲:“女權波浪蓋天湧,獨立神州樹一軍”。至此聲名遠播。辛亥,在滬發起成立中國赤十字會,任會長,隨掩護黃興,宋教仁等匿於率醫護士之中赴武漢,有殊功。民元後,繼於滬上行醫,終身未嫁。(馬君武向她求婚多次,皆被拒絕,據說張家和史家世代通好,竹君和號稱共和第二健將的史堅如是青梅竹馬,堅如殉難,她就守節終身)

  方君瑛字潤如,福建侯官人。父家湜,名士,頗好新學,教諸子女皆成器。稍長,偕幼弟聲濤,聲洞留學東瀛,入同盟會,於黃興麾下與喻培倫等製彈裝藥,習暗殺術。為同盟會暗殺部部長。時黃花岡之役,弟聲洞沒於陣,大慟。恰汪兆名擬赴京刺攝政王,贈以詩:“相聚又相別,明朝各一方,為君歌易水,聲意兩同長”。芳心暗許。待汪之被捕,料不能歸,終日默誦汪之詩詞,每讀畢至痛哭失聲。辛亥,及汪出獄,卻又鳩占鵲巢,傷心歸去。先任福建女師校長,後又赴法留學,卻又於塞那河畔再逢汪君,前塵往事湧上心頭,贈汪以詩:“意密形疏自幼聞,情深更厭雁離群,人間多少雙飛侶,未必如儂切念君”。汪亦百感交集,欲與之歸,卻為陳氏所覺,百般糾結之下,乃懸梁以明心誌。

  陳璧君,廣東新會人,客居馬來亞檳榔嶼。父耕基為當地富商,母衛月朗亦知書。幼即在檳城與汪等黨人結識,遂入同盟會。並隨汪赴日本留學。又隨汪回京謀刺攝政王,汪被捕,陳僥幸得脫,往來奔走,密謀營救,並送詩章於獄中,以慰汪懷。王感之,以詩和之: “落葉空庭夜籟微,故人夢裏兩依依。風蕭易水今猶昨,夢度楓林是也非。入地相逢雖不愧,擘山無路願何歸。記從共灑新亭淚,忍使啼痕又滿衣”。由是定情。辛亥功成,與汪正式結婚。此後曾為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抗戰中隨汪附日,勝利後被捕。囚於獄中,紅朝定鼎,老友宋慶齡,何香凝曾為之向太祖求釋,上亦許之,然其自雲:汪之附日,猶國朝之附英美,紅朝之附蘇俄,亦有何罪?語多犯禁,遂不釋。59年病卒獄中。

  鄭毓秀,又名蘇梅,廣東寶安人。世家閨秀,幼入天津教會崇實女校讀書。14歲赴日留學,入中國同盟會。與汪精衛等組京津同學會,倡反清革命。曾隨汪謀刺攝政王,辛亥與刺袁世凱及良弼,有殊勳。民元後赴法,入鬆堡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被委為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隨員,智阻對日和約簽訂。其後獲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由中國政府聘為駐歐調查委員。翌年回國,與丈夫魏道明於滬上設律師事務所(是中國第一位女律師)。曾任國民黨候補中央監察委員。上海臨時政府委員。地方審判廳廳長。法租界第二特別法院院長。後由國民政府派赴巴黎,謀建中法外交關係。此後,曆任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民法編纂委員、建設委員會委員、賑災委員會委員、上海法政學院院長、各國援華會名譽主席。解放前,定居美國。(這位姐姐也是很強,其夫魏道明曾為台灣省長,同學兼追求失敗者王寵惠,耶魯的博士,也是司法院長。結果據說老姐念念不忘的還是十五及笫,始逢阮郎之類的話,偶搬著手指一算,原來還是說得初戀汪兆名哥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陽光在多城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感謝。對我的資料搜集很有幫助。
Timberwolf 回複 悄悄話 亂世出英雌個個母大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