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絕非胡謅:美國的“知青”去古巴從事革命建設(組圖)

(2009-02-06 13:08:52) 下一個


  一說起“知青”這個詞,人們的思維總會不由自主地回到30多年前。其實在那個火紅的時代,“知青”現象並非中國一家獨有。在與中國遠隔重洋的古巴,也出現了一群來自美國的“知青”。這些來自世界最發達國家的青年們,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自發地拋棄了優越的生活環境,踴躍去古巴從事革命建設。

  支援古巴革命,美國大學生要去古巴砍甘蔗

  20世紀60年代,新左派運動開始在美國興起,在革命思想的影響下,以大學生為主體的美國青年開始積極參與民權運動、反戰運動、婦女運動以及環境保護運動。在這輪高漲的革命熱潮中,“我們必勝”縱隊成為其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我們必勝”原是古巴到處可以聽到的革命口號。1969年夏天,為了用實際行動支持古巴的革命事業,美國的一些左派組織組建了“我們必勝縱隊”,召集青年去古巴幫助收割甘蔗。這在當時可是一個大膽的計劃,因為美古已經斷交,處於半戰爭狀態。美國不僅在豬灣事件派雇傭兵入侵古巴,在古巴導彈危機中對古巴發出戰爭威脅,中情局甚至多次試圖暗殺古巴領袖卡斯特羅。

  然而美古間的緊張關係並沒有影響美國青年的報名熱情,報名信如雪花般從全美各地飛到了縱隊組織者手裏。為保證這次運動的成功,組織者們著實費了不少心思,準備工作相當細致。首先,為了防止聯邦調查局或中情局的特工混進隊伍,他們嚴把人員招募關,對每個申請者的家庭背景都要進行調查。隨後,縱隊組織者又對這些成員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甚至連應攜帶的個人物品都列了一個詳細清單,如在古巴可以用什麽電池,什麽褲子最耐穿,以及砍甘蔗時戴什麽手套最好等。

美國“知青”與古巴農民在農場
美國“知青”與古巴農民在農場

美國“知青”與古巴農民在農場
美國“知青”與古巴農民在農場

  舍家賣房籌措旅費,繞道他國來到古巴

  從1969年11月到1970年8月,共有三批縱隊成員至少900人到達古巴,但他們的旅程卻並非一帆風順。當時,從美國無法直接前往古巴,縱隊隻好組織車隊到加拿大或墨西哥中轉,因此費用極高。許多人為了去古巴不惜與家庭決裂,有人甚至變賣了家產籌措旅費。聯邦調查局雖然沒能把奸細安插進縱隊,但派了大量人員對縱隊的活動進行跟蹤,還對即將從墨西哥城出發的縱隊成員一一拍照,擺出一副要秋後算賬的樣子。

  不僅如此,警察還在縱隊的必經之路上散布種種謠言,通知沿途的商家旅店,“有一幫頭腦怪異的家夥即將由此路過,他們要去古巴砍甘蔗”。於是車隊所到之處,聽到的淨是些冷言冷語和惡意嘲諷,甚至路邊的廁所也被鎖上。因此,當這些美國“知青”到達古巴時,古巴人民的熱烈歡迎場麵讓他們由衷地感到自己找到了家。

  在精神方麵,美國“知青”們強烈地拒絕美國,當他們看到哈瓦那機場外的高速公路上有收費站時,不禁驚呼,“什麽?收費站?美國式的?在革命的古巴?不!難道他們要一隻手高舉革命的拳頭另一隻手收錢嗎?”使他們欣慰的是,當汽車駛過時,他們看到這個小屋早已被廢棄了。

  盡管美國“知青”們都下了要與美國社會一刀兩斷的決心。然而,要這些習慣了個人主義的美國青年一下子接受集體主義是困難的。要徹底改變思想,還需要古巴人的幫助。於是,美國“知青”每二十人被分成一個政治學習小組,每組都配了幾名古巴人來指導他們的政治學習,這些古巴人可不是什麽大學生,而是普通的工人農民。“知青”們每隔幾天就開一次以批評和自我批評為內容的小組會,在會上,美國青年們徹底放下了架子,拜古巴工農為師,虛心地接受他們的再教育。

  “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

  在古巴,美國“知青”一般會呆上兩個月,他們的主要工作是砍甘蔗,業餘時間則參觀革命聖地和進行政治學習。起初,美國“知青”們勞動都很積極,每個人急於表現自己,甚至和別人相互競爭。然而進行了幾天的高強度勞動後,砍甘蔗在美國人眼裏漸漸變成了苦役。當時,“知青”們要每天八個小時揮舞著砍刀與甘蔗搏鬥,同時還要與甘蔗地裏的各種蚊蟲搏鬥。而在美國時,他們中的大多數除了修剪草坪外,從未幹過體力活。一位“知青”在日記中寫道:“現在我覺得每天走出帳篷去勞動是越來越困難了。”很快,“知青”們開始偷懶,中午休息的時間越來越長,還有人開小差溜回營地,甚至有人謊報病假。很多人盼望著天天下雨,這樣就可以留在營地裏休息。

  這一切都被古巴同誌看在了眼裏。於是,他們采取了一些有針對性的行動,如開病假更加嚴格了,需要醫生出具的證明才行。同時,每周舉行的會議上,勞動態度成了討論重點。古巴最高領導人卡斯特羅也十分重視縱隊的精神麵貌,他在視察縱隊營地時,強調了砍甘蔗的政治意義。

  卡斯特羅說,砍甘蔗是反資本主義和官僚主義的一劑良藥,輕視勞動是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留下的傳統。卡斯特羅告訴美國“知青”們,他自己也怕患上官僚主義的毛病,因此在砍完甘蔗後才舉行其他政治會議。在革命領袖的鼓勵下,美國“知青”們又重新鼓起勇氣,堅決表示要與古巴人民一起,完成年產糖1000萬噸的目標。

  古巴人民的以身作則也讓美國“知青”們收獲不少。在古巴勞動期間,他們經常訪問一些古巴普通民眾,了解到古巴人不但要參加砍甘蔗等農活,業餘時間還要參加革命宣傳和學習。而當他們問古巴兒童,“等你們長大時,如果工作都已做完了怎麽辦”時,孩子們總是異口同聲地說:“其他國家需要我們!”有人甚至懷疑:“古巴人會感到疲勞嗎?”美國“知青”們還為古巴人低標準的生活而吃驚。幾乎每樣生活必需品都要配給,每人每年隻有一兩雙鞋,兩條長褲。衛生紙已經兩個月沒貨了。中午開始停水,碗盞都堆在水池裏要等到晚飯前才能洗,廁所也沒法衝。但古巴人卻那麽樂觀,在困境中為建設國家不懈地努力著。

  正是在古巴人樂觀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麵前,美國“知青”們被徹底感動了。一位美國“知青”在回國後接受采訪時說,古巴精神病人的政治覺悟都比美國的正常人要高。另一位美國“知青”則表示,通過這次鍛煉,以後每看到一勺糖,他就會下意識地想到其中凝結了多少勞動。

  盡管“我們必勝”縱隊成員在古巴的勞動成果並不顯著,回國後也未做出什麽驚天動地的革命事業,但他們的活動無疑促進了美古兩國的民間交流,而且參加過這一活動的美國青年在精神上都得到了一次升華,可謂“滾一身泥巴,煉一顆紅心”。直到今天,這一縱隊仍在美國活躍著,每年都組織大批青年前往古巴體驗生活,並為打破美國對古巴的禁運不懈努力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