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全國保上海 毛澤東時代上海人的幸福生活

(2009-02-20 15:46:03) 下一個

上海是文革重要根據地,又是張、王的基地,當時有“全國保上海”之說,主要指的是物質和物資供應。另一方麵,上海人出名的會精打細算,會巧作安排。所以,表麵看來,上海的情況相對於其它地方會好些,甚至好得多。“絕對情況”,則可以通過下述具體事項知悉。

當時的月收入:

年輕人:學徒12-18元(因裏弄生產組、集體、國營的單位不同而異),轉正後24-36元。

大學剛畢業:本科48.5元,大專約42元。轉正後:本科58元,大專約52元。

中老年人:紡織女工:50-75元。

實際上當時拿一百多的工人也不少,各個老廠都有,紗廠上年紀的女工,工資也在一百以上,但都是解放前或解放初私營廠定的工資。這些老工人絕大部分解放後沒有加過工資(到七十年代)。

上述資料說明了幾個問題;

1 、腦力勞動不被重視,到文革時已發展到薪酬部分倒掛,有個身邊的例子:鄰居兩口子都是解放初工作的工人,工資70左右,丈夫考上了大學,帶薪讀書,(40多元/月)可畢業後工資反而比原來少了十來元,從此在家裏抬不起頭來。

2 、56年全麵公私合營,走社會主義道路後,城市勞動者的實際收入一直在下降,到文革時已降至近乎無法維持勞動力的簡單再生產。城市固然在用剪刀差剝奪農村,但城市勞動者並沒有得到實際的好處。

3 、當時的製度是無法長期運轉下去的。實際上很多人現在還在念叨的當時的退休勞保製度,是建立在後續勞動者成倍增加,平均工資急劇下降的基礎上的。到文革後期這個遊戲已經玩不下去了:不可能再成倍提供更多的勞動機會,平均工資也已降到了底。而政府完全沒有為勞動者儲存下養老基金。所以改革根本是無可避免的。

1. “衣”

一般衣料和衣服需要憑布票供應。每人每年一丈二尺,一般靠家庭內部按照不同需要,量入為出,調劑安排使用。比如說,年紀大的,穿著不必講究,可以靠縫縫補補,不添置新衣服,省些給孩子用(孩子發育長大,打扮,或者結婚,耗量較大)。

有海外匯款收入者,按照匯款金額發放“僑匯布票”、“僑匯票”。“僑匯票”可以購買到工業品和一些市場緊缺物品。

單位、工廠根據不同工種發放“勞動防護用品”,有:工作帽,工作大衣,套裝工作服,圍裙,棉紗手套,套鞋,氈皮靴。。。不等。不收布票和鈔票。

“人造棉”布料可以不收布票,好看的就排隊,售完為止。

“的確涼”(滌綸)布料,大概是按照其中含棉的比例憑布票供應。

零碎料子,會減收一點布票。上海人說:“合算”。

玩笑說:某人長得高大,是“費布票”的料,不吃香。

被子的芯子,憑“棉花票” 供應。棉衣憑布票加“棉花票”供應。當時上海流行穿中裝棉衣,外麵加“罩衫”。

男式“罩衫”藍、灰兩種顏色;女式“罩衫”可以花樣多多,爭奇鬥豔。曾經流行女同誌把襯衫領子翻到“罩衫”領子外麵,一來好看,二來保護棉襖領子。

天冷時,脖子上套上絨線領套或者圍巾。耳朵戴上耳朵套。

彩色被麵、呢絨大衣、呢絨中山裝、絨線、羊毛衫、牛皮皮鞋、套鞋、尼龍襪子、卡普龍襪子等等,憑“工業品票”

供應。“工業品票”的發放數量與工資收入“正相關”。

布鞋、棉鞋、布襪子憑布票供應。

有所謂“節約領”者,就是襯衫的“領頭”,穿在裏麵反正看不見,可以省錢省布票。

又有所謂“765皮鞋”者,是豬皮製作,不須憑票,一般人買來上班,或者學生穿用。

“毛的確涼”褲子每條約20多元。“棉的確涼”

襯衫約10元。牛皮皮鞋每雙約20多元。呢絨短大衣77元。尼龍襪子2。5元。羊毛圍巾5-10元。混紡圍巾2-3元。羊毛絨線20多元一斤,混紡的10多元。

當時曾經流行“元寶針”厚毛衣,男式的,一件需耗費絨線2斤。襯衫、夾克衫、卡其褲子等每件約10元。棉襖約15-30元;罩衫約10多元。

2. “住”

本來打算按照“衣食住行”的順序,但是,“食”最瑣碎複雜,不如參照考試的辦法,先把比較簡單的題目做了。

先說“住房”,上海大概算是全國最困難的了,三代人住一個12平方米的房間,包吃包撒,並非罕見。一般情況,上海人多住在市區弄堂狹小擁擠的“石庫門”房子。上者,有“新式弄堂”、“公寓”等;下者,有大量的“棚戶”,就是最簡易的小房屋,一般都是“私房”。國家不願意接收這種簡陋房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