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明朝人王直怎樣變成倭寇?(組圖)

(2009-01-23 15:16:41) 下一個



芳名塔




王直墓右側刻有日本捐資者名字的


日前,安徽歙縣境內由日本長崎縣福江市政府和一些日本人捐助修建的“王直墓”及其“芳名塔”,被兩名大學教師砸毀,在國內引起一片爭議。王直是什麽人,兩名教師為什麽要砸掉其墓碑,這得從明朝說起。明代中期,倭寇成為明政府的重要外患。前期倭寇是“真倭”,絕大部分由日本人和少數朝鮮人組成,後期大多數是 “從倭”,即參與倭寇之亂的中國人。王直,就是其中的重要頭目。

明初,朱元璋因江浙等地百姓曾協助方國珍、張士誠與其爭奪天下,嚴禁百姓出海。永樂三年(1405),市舶司恢複,海禁有所鬆弛,到嘉靖二十六年(1547),明朝出現了一個相對自由的貿易時期,人們互通有無,各取所需,海上貿易相對繁榮。

嘉靖後期,由於賦稅過重和官吏、豪紳的盤剝,江浙一帶民不聊生,大批流民前往海外謀生。沿海海防官員故意誇大其辭,使明中央政府錯誤地認為“海上奸民武裝掠奪我轄內良民”,將出海經商的全都稱作“通番奸民”,進而加緊海禁。

當時,日本上上下下都垂涎於從對華貿易中獲得巨額利潤,向中國大陸派遣了大批商船。由於沒有正式手續,這些商船都遭到了明朝政府的拒絕。日本人被拒絕後,有的並不急於回國,而是與在沿海漂泊的“通番奸民”勾結,占據沿海島嶼。加之1517年葡萄牙侵占澳門後,也開始與沿海中國居民進行貿易活動,這也進一步加劇了沿海一帶官民對峙的緊張形勢。

王直本是安徽歙縣人,日本史料稱他為“五峰船主”,因其外祖家姓汪,也有史料稱其為“汪直”。他最早靠與同鄉徐惟學合夥販賣私鹽起家,失敗後又到浙江、福建沿海地區從事其他走私活動。明嘉靖十九年(1540),王直又在廣東私造雙桅大船,從事硫磺、硝石、生絲和棉布等政府禁運物資的走私活動,頻繁來往於日本及中國東南沿海,甚至暹羅(今泰國)一帶。

嘉靖初年,活躍在海上的閩浙商業集團主要有兩支,一支以閩人李光頭為首,另一支以徽州府歙縣許棟為首。許棟的商業集團最初與葡萄牙合作,後來又有日本私商入夥。王直與許棟是同鄉,便加入了他的商業集團。許棟和李光頭因從事海盜活動相繼被明軍剿滅後,王直迅速成為流民商業集團的首領,先率眾北上屯居定海縣偏北約50裏的浙東屏障烈表山(又名烈港),後又隨一直賴在中國沿海的日本來華貢使壽光到日本躲避風頭。

王直不斷設法與明朝的海道、衛所官員接近,利用自己的力量代其剿除其餘海盜團夥,以換取明官員的好感和支持,從而實現開市交易的目的。

經過不斷征戰和與明朝地方官員的私下勾結,王直逐漸獲得了中日之間的海上壟斷地位,新入海通番的船隻都隻有懸掛“五峰”旗號才敢在海上行駛。但王直的行為始終與明王朝中央政府的“禁海”政策相違。

王直集團的行為引起了明中央政府的注意,政府相繼派朱紈等人清剿浙江沿海流民武裝。他們派兵兩路夾擊王直,王直隻好將活動基地遷至日本。

日本各諸侯的對外貿易政策為王直提供了客居的良好條件。王直善於拉攏、結交朋友,取得了日本人的信任,他定居日本平戶(今屬日本長崎縣),掛起“徽王”旗號,在平戶深山中建起巨大的中國式房屋,追隨其定居在平戶、福島一帶的中國人至少也有3000人左右,海港中也時常可見供300人出海的大海船。王直以此為基地吸收反明勢力,並利用日本浪人向中國沿海地區發動多次跨海攻擊。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明朝政府任命胡宗憲為浙江總督。嘉靖皇帝決心一定要剿除匪患,對賊首絕不輕饒。

當年三月初,王直派人傳話給中國政府,表示願意聽從命令,協助剿除鬆江各處流民,並希望以此換得明政府開放沿海貿易的許諾。胡宗憲故意製造出一種雙方議和的氣氛,將王直誘捕。

由於當時沿海形勢緊張,胡宗憲不敢貿然殺掉王直,把他軟禁在杭州兩年多,希望流寇因為失去首領自行解散,但效果不大。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二月二十五日,王直被處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