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為何沒有在越戰中動用核武器?

(2008-07-06 12:07:13) 下一個

在美國軍方看來,核武器就是美國保證勝券在握的“撒手鐧”,在朝鮮半島受挫後,美國軍方決定,在沒有動用決定性力量(包括核武器)的情況下,不再實施地麵戰。因此,美國軍方針對東亞和東南亞軍事行動的作戰計劃都指望能夠使用核武器。但隨著1964年中國原子彈的成功爆炸,美國想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的幻想破滅了。

1966年春,隨著越南戰爭的逐步升級,美國在越南戰場越陷越深,為了及早結束越南戰爭,有人在五角大樓或國家安全委員會極力鼓動在越南或老撾使用戰術核武器。

與軍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多數美國戰略家、許多政治領導人和參加過“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都竭力反對使用核武器。

“傑森”小組是五角大樓的顧問組織,這個小組成立於1959年,由大約40名科學家組成,每年夏季開會討論與國防有關的問題。普林斯頓大學的弗裏曼· 戴森、芝加哥大學的羅伯特·戈莫和考特尼·賴特、伯克萊大學的斯蒂文·溫伯格都是“傑森”小組的重要成員,當獲悉五角大樓有可能在越南戰場使用核武器的消息時,他們非常震驚。為阻止美國真的使用核武器,戴森等四位科學家決定起草一份研究報告,係統地闡述在越南戰爭中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影響以及可能帶來的政治後果。

這份研究報告並非應五角大樓的要求而寫,也不是針對特定的核戰爭計劃。直至今日,戴森也沒有證據證明美國確實曾認真考慮過在越南使用核武器,但是,戴森說:“不管這是個玩笑還是認真的,我們都別無選擇。

溫伯格回憶說:“我認為,如果使用核武器,越南戰爭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它的破壞性更強。核武器的使用將留下極其嚴重的後遺症,核武器也將失去威懾作用。使用核武器對戰爭毫無益處,相反,這將使我們在越南的基地麵臨核攻擊的危險。軍方的態度隻是一種本能的反應,並沒有基於理性的分析。所以,我們決定寫一份研究報告,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軍事上障礙重重,得不償失

在征得國防部對這個研究課題的同意之後,經過數月的研究論證,一份題為“東南亞的戰術核武器”的55頁絕密報告終於完成。報告對核武器的“戰術運用” 進行了嚴格的定義,限定在僅針對地麵戰區範圍內的軍事目標,同時要盡可能地避免平民傷亡。為何要進行這樣的定義,報告的起草者稱,這樣定義的目的是“盡可能地從軍事角度進行分析,避免涉及政治或道德標準。”

戈莫認為,即便是從軍事角度,使用核武器的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越共運用的是遊擊戰術,兵力非常分散,而美軍為了便於防禦,防線被最大限度地縮小,因而兵力往往集中。因此,最容易受到小型核武器攻擊的不是越共的軍隊,而恰恰是美軍。

研究報告強調了使用戰術核武器麵臨的重重障礙,包括確定目標方位的困難。而且,即使存在適合進行核打擊的合適目標,核武器也未必能影響敵人的作戰行動。

研究報告重點闡述了適合實施核打擊的敵人目標的類型,以及對敵人地麵作戰可能造成的影響。報告列舉了大量適合使用戰術核武器的目標,包括橋梁、機場、導彈發射場等。機場是戰術核武器的理想打擊目標,因為如果用常規彈藥炸毀一個機場,成本極高。如果使用戰術核武器,越南北方僅存的10個尚能用於作戰的機場將全部報廢。其他可能的目標還包括主力部隊兵力集結區域、坑道係統和越共在南越的基地。如果掌握了越共基地的準確方位,使用戰術核武器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在突襲的情況下。但研究報告在結論部分中強調調虎離山,在南越使用戰術核武器雖有一定積極作用,但決不會對戰爭結局產生任何決定性影響,其作用也就相當於增強B-52轟炸機的轟炸強度。例如,要想阻斷胡誌明小道這樣的補給線需要每年投入3000枚戰術核武器。更為嚴峻的問題是,美軍可能容易受到敵人的反擊。對遊擊隊首先使用核武器無異於開了先河,這可能會導致遊擊隊也將使用戰術核武器攻擊美軍目標。

研究報告還指出,在現實戰爭中,幾乎很難找到真正特別適合使用戰術核武器的目標。隻有當敵人的大規模兵力被阻擊在某一集中地域內時,使用戰術核武器才可能產生效果。隻要敵人以分散的小股兵力依靠森林的掩護實施運動戰,戰術核武器就無用武之地。在開闊地段,使用常規彈藥的費效比要優於使用戰術核武器。使用戰術核武器的確可以摧毀越共在南越的基地,但這將依賴地麵偵察部隊獲取敵人基地的準確方位以及大量的彈藥。戰術核武器當然能通過炸斷樹木來切斷補給線,但清除道路上的斷木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最後,利用地麵發射的戰術核武器所造成的放射性微塵來切斷敵人交通線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因為這種方式隻能在短期內阻斷敵人的通行,並且可能危及300公裏外的平民的安全。此外,美國軍方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機構的研究結果也表明,要想準確地獲得敵人兵力的方位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研究報告的後半部分分析了美軍在對付敵人實施的戰術核打擊時的脆弱性。當然,前提是美軍對敵人首先使用了戰術核武器,而蘇聯或中國決定向越共提供類似的戰術核武器。美軍在南越的基地、港口和活動區域都很容易受到蘇聯轟炸機的轟炸和越共遊擊隊的滲透,這些目標將很可能成為實施報複性核打擊的對象。實際上,越共的部隊規模小,靈活機動,營地又極其隱蔽難以發現,相比之下,如果受到戰術核打擊,美軍的損失將更為慘重。另外,報告還強調要考慮到使用戰術核武器的長遠影響,一旦開了先例,局麵很難收拾,世界各地的遊擊隊都將有可能使用戰術核武器。

總之,報告認為,在東南亞單方麵使用戰術核武器並不能使美國獲得任何軍事上的決定性優勢,相反,如果敵人使用戰術核武器進行反擊的話,這將使美軍在軍事上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

政治後果嚴峻,影響惡劣

研究報告在一開始就本報告是一份純技術性分析報告。盡管如此,報告還是對使用核武器可能導致的政治後果進行了分析。報告認為,使用戰術核武器可能導致的政治後果就是戰爭進一步升級。報告的作者稱:“使用戰術核武器的最終結果無法預料,我們認為可能會引發全麵戰爭。”更為重要的是,即使敵人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報複性還擊,美國在越南首先使用戰術核武器的事實將導致影響深遠的嚴重後果:“最重要的後果可能就是跨越了核門檻。正如逐步升級理論家赫爾曼·康恩所指出的,避免使用核武器一般被認為是政治上和心理上的門檻,一旦跨越了這個門檻,限製核武器的擴散與濫用的屏障將受到嚴重破壞。即使使用戰術核武器沒有增加爆發戰略性全麵戰爭的可能性,這種做法也將最終對美國不利。”

不管越南民族解放陣線或它的幕後支持者是否會使用戰術核武器,從世界輿論的角度,尤其是從美國盟友的角度,首先使用戰術核武器將造成極端不利的局麵。在亞洲,除泰國和老撾外,各國必將譴責美國使用戰術核武器,甚至可能導致美日同盟條約的廢除。美國也無法向國內輿論交代。

簡而言之,美國首先使用戰術核武器的政治影響將是極其惡劣的,也將極具災難性。因此,單純從軍事角度考慮,即便獲得敵人方位的問題得到解決,要想發揮戰術核武器的效能就必須頻繁使用大量的核武器,而此舉導致的政治成本將超過軍事上所取得的優勢。一旦首先使用戰術核武器,就得考慮到遊擊隊可能實施報複性核打擊,而全球的核武器也有可能落到遊擊隊手中,到那時,誰還會堅決支持首先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做法呢?

絕密報告還有現實意義嗎?

在當今形勢下,研究報告在對付像基地組織這樣的恐怖組織方麵還有現實意義嗎?戴森認為,“我們的報告對未來美國可能參加的任何一場戰爭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們報告的一個主要結論就是,我們的目標要比敵人的目標更適合實施戰術核打擊,尤其是在對付恐怖組織時尤為如此。”

越戰期間“傑森”小組的研究報告在兩個方麵對當今形勢仍有積極的借鑒意義:首先,伊拉克與朝鮮問題與當年的越南問題有相似之處,美國必須考慮到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可能會向願意對美國實施全國性恐怖活動的非國家組織提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其次,“傑森”小組承認,如果美國首先使用核武器,一些支持反美組織的國家將毫無顧忌地擴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美國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做法將激怒一些反美國家或組織,也將導致它們竭力尋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了對抗美國或顯示其核力量,一些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國家將有可能向一些反美國家或組織提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旦反美國家或組織獲得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它們就取得了對美國的軍事優勢,因為美國在全球的軍事存在要比反美國家或組織的目標更適合實施核打擊。

當年“傑森”小組是為了論證在越南戰場實施戰術核打擊的可行性而起草了這份報告,時至今日,報告的觀點依然有其積極意義——對反美國家或組織及其支持國家使用核武器是一個極其糟糕的想法。如果真的這麽做了,將會導致使用核武器的合法化,最終將對戰場上的美軍構成真正的威脅。

(美)波特·海斯 尼娜·坦嫩瓦爾德冰倫編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