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赫魯曉夫愣不信 人民大會堂十個月建成

(2008-07-15 12:43:21) 下一個

人民大會堂位於天按門廣場西側,高46米,長336米,寬206米,建築麵積則達十七萬平方米。

大會堂的正麵有十二根大理石門柱,每根高達二十五米。中央大廳為桃紅色大理石地麵和漢白玉石柱,頂部掛著水晶玻璃花燈。中央大廳後麵是萬人大禮堂,禮堂裝飾典雅,燈光宜人。大會堂的北部是可容納五千個席位的宴會廳,大如足球場,裝設富麗堂皇。大會堂所有廳室既保留了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又吸取了外國的建築精華,布置得大方雅致,極有特色。

人民大會堂:十個月建成背後的故事

長城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是中國最高權力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構人大常務委員會所在地,也是國家和群眾最重要的國家政務活動的場所,令世人矚目。

建國10年大慶時黨中央決定在北京建十大建築

眾所周知,五十年代時的十大建築,可以說完全是以政治為背景所產生的結果。已故的著名建築大師、人民大會堂總建築師張鋪先生曾回憶道:當時中國的“大躍進?之風已經鼓動起來,而中蘇關係卻趨於惡化,赫魯曉夫在自誇其“土豆燒牛肉”式的共產主義同時,大肆攻擊中國的大躍進搞糟了,“窮得沒有褲子穿”。因此,當年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會議時,提出要在經濟建設方麵有所突破,要搞幾項經典工程,向世界證實中國的新麵貌及實力。

1958年9月初,黨中央決定在北京建十大建築。人民大會堂是十大建築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複雜,要求最高的建築之一。建成後的人大會堂不僅將作為國內高層政治活動的中心,而且它還將成為國家領導人接見宴請各國貴賓的場所。為此,全國人民對它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它無論從內部功能布局,到外部建築形象都既要能反映出我國社會製度的優越,又要能體現解放了的中國人民具有扭轉乾坤,振興祖國的英雄氣概;既要反映10年來建設事業的光輝成就,又要集中體現出數千年來中國文化的燦爛和藝術的輝煌。

在建設人民大會堂之前,首先要決定工程的具體內容、建址、周圍的環境規劃和建築物的規模、定額等等,經北京市政府研究提議和中央決定,將人民大會堂和另一座國慶工程中國革命曆史博物館選址建在天安門廣場的東西兩側。這兩座建築建成之後與原有的天安門、正陽門東西南北各據一方,構成天安門廣場的長遠格局。

我國是個擁有億萬人口的泱泱大國,因此需要根據發展規律來推算建築物的規模大小。人民大會堂的主要內容最初提出要有一個萬人禮堂和一個5000人宴會廳,之後又增加了常委會常駐人員的辦公大樓,建築麵積從初步估計的70000平方米增至約160000平方米,其麵積之龐大、功能之複雜、設備之眾多、體量之厚重在世界建築史上實屬罕見,建成後的總麵積將超出明清兩代建成的故宮內全部建築麵積之總和。短期內要完成這樣一個巨大的工程,實在是一樁不可思議的事。

人民大會堂是全國各地專家集體智慧創作的結晶

同年9月6日,北京副市長萬裏召集北京千名建築工作者會議,做出關於國慶工程的動員報告。除了組織北京的34個設計單位外,還邀請了上海、南京、廣州、遼寧等省市的數十名建築專家共同商議方案創作,對工程先後提出了400多個規劃設計方案。

人民大會堂不同於一般大型公共建築,它的性質、內容、條件、規模、工期等都因受城市發展規劃及設計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所以一開始不可能提出正規的設計任務書。建人民大會堂必然關係到天安門廣場的發展規劃,又如設計內容中全國人代會會場的規模及舉行國宴會廳大小等都要預計到將來的發展,並且無先例可循。在這種情況下,敬愛的周總理在百忙之中親自領導和過問這一工程,他老人家運籌帷幄,胸有成竹,首先摒棄了國際上慣用的封閉式方案設計競賽法和發包投標的施工方式。對方案設計創造性地采用了集中全國各地的建築專家學者,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參加方案設計,分階段限期交卷的方式。完成首輪設計後,在總理親自主持下,大家一起討論、分析、評比、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在此基礎上再進入第二輪創作,如此順序的一輪輪進行。經過7輪審議歸納、修改、提高,逐步集中之後,在內容、規模、定額以及平麵布置立麵效果總體規劃上,均已達到了最理想的階段並選出了最佳方案,最後由總理批準實施。這種在世界建築界中絕無僅有的方案設計競選是一種創造性的獨特的方式,可以稱之為“半開放式的集體創作方案競賽”。

  全國各地的專家到京之後,於1958年9月8日開始工作,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得到總理的鼓勵與啟發,總理首先要大家在設計時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大膽創新;在建築藝術風格上應古今中外兼收並蓄,一切精華皆為我用,在整個設計過程中貫徹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雙百方針,要大家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精益求精,做到適用、經濟、美觀,使參加設計者人人心情舒暢,思路開闊,情緒高昂,無拘無束地發揮每個人的才智和技能,因此提出了許多優秀的設計方案,最後匯總選出一個最佳方案,僅用了35天就勝利地完成了人民大會堂工程的第一戰役。

赫魯曉夫不相信中國人十個月就建好了大會堂

1958年10月14日,經北京市政府和中央評審,從中選定和批準了實施方案。人民大會堂進入正式設計,施工階段時,問題成堆,千頭萬緒,錯綜複雜,而時間緊迫,不容反複,為此必須打破常規,創造出一種革新的設計施工方法才有可能在如此緊迫的期限內,完成這項史無前例的特殊工程。於是在周總理親自顧問下,由北京市有關局院領導組成工程總指揮部,研究製定出一套創造性的“三邊建設方法”即:邊設計、邊供料、邊施工的新方法,設計單位自 1958年10月30日起,隨著向工地交付第一批基礎施工圖,就開始陸續下駐現場,與工地密切配合,進行現場設計,製圖,並與材料供應和施工做法相結合。

當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萬人禮堂的空間處理問題,因為這個能同時容納一萬人的禮堂,空間實在龐大,單觀眾部分:深60m,寬76m,高達32.5m可以裝進整個天安門城樓,如此高大的空間,如處理不當必然會直接影響到每個與會者的心理情緒,空間處理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設計的成敗問題。

因為一般建築物的空間,大多是由頂棚,地麵,4麵牆體6個平麵相交,形成一個有棱有角的長方形立方體空間,如果萬人禮堂,也同樣處理,人在如此高大的空間內必然會覺得單調乏味。試看西方傳統的教堂建築有意識地將禮拜堂做得高大,前麵神壇又做得高聳尖挺,使信徒們參拜時一進教堂就心理上覺得自己十分渺小,而上帝則高高在上顯得非常神聖高大,這是一種以物質為主,“物使人從”的手法。為此,萬人禮堂決不能沿此慣例做成一個有棱角的長方形大空間。這個問題一時間困擾了我們,隻得向周總理匯報告急,他老人家經過思索,吟了兩句唐代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示意我們,人在海闊天空的大自然懷抱中,非但不覺得自己渺小,反而覺得心曠神怡,悠然自得,如果將大禮堂的頂棚圓曲而下與牆體連成一體,如同水連天,天連水,水天一色,渾然一體的話,那麽人在其中不是很自然地不會有渺小和單調的感覺了嗎?總理的話讓人茅塞頓開,最難解決的設計問題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1959年7月底,曆時280天全部主體工程勝利完成。工程進入內部裝修階段,這是塗脂抹粉的精細工程,也是“畫龍點睛”的最後一道工序,可是當時從7月底到國慶節前全部竣工的期限已剩一個多月,隻有創造奇跡,否則已絕無完成的可能。

工程施工主持人阮誌大被召到工地指揮部開會,與工地主管、工程師和架子工、木工師傅們一起,專門研究如何突破難點。最後大家一致認為要完成如此艱難的任務唯有一條道路可走,就是集中兵力進行大兵團作戰,在萬人禮堂,整個空間內全麵開花,各工種各就各位。同時展開操作,使之一氣嗬成。但難就難在吊頂棚時必須從地麵起滿搭30餘米高的滿堂腳手架,這就勢必占去地麵,造成無法同時鋪設雙層地板和安裝排列近一萬套桌椅座席的局麵。經過大家集思廣益,研究討論,提出了若幹設想,最後采納了工人師傅提出的從鋼屋架上臨空綁杉槁,創造性的形成懸空的吊掛腳手架,從建築角度又提出需按照鋼屋架的6m單距和3m節點間隔為綁紮下垂杉槁,當完成吊頂棚抽出杉槁後留下的圓孔,即可利用來安裝燈具和通風口從建築上采用精巧明亮的燈飾,將千百個施工孔填補,構成一個滿天星的頂棚,星光燦爛,絢麗無比。按照這個方案實施,在一個巨大無比的圓弧空間內,牆、頂、地、舞台口、二層挑台八九個工作麵同時施工,形成千軍萬馬,氣勢豪壯,令人震奮的壯觀場麵,大家稱之謂“圓弧大戰”!這一戰役終於在國慶節前勝利告捷。

無獨有偶,這時五千人宴會廳也行告急,該廳南北長76m,東西寬102m,頂棚最高處15.15m,可整整吞下一個足球場。如此巨大的場地,按正規裝修操作程序,頂棚與地麵根本不可能同時進行,因為頂棚裝飾與禮堂不同,沒有滿天燈飾,所以也不能采用懸掛腳手架的辦法,在此緊急關頭,施工與設計結合又創造出一種新穎的移動式腳手架。這是首先在一台帶有4個輪子的1平方米見方的平板車上,中央樹起一根通天杉槁柱,然後從其根部如開放的雨傘那樣向上綁紮若幹根散開的杉槁,上麵再裝上一層大於平板車幾倍的腳手板,形成一輛輛可移動的腳手架。隨著車的移動,上可安裝平頂燈飾,繪製瀝粉彩畫,下可同時鋪裝地板,互不幹擾,巧奪天工,多快好省地完成了如此繁重的任務。

建成後的人民大會堂氣勢宏偉,莊嚴壯麗,它對麵新建的革命曆史博物館及其左側的天安門和右側的正陽門,在布局規劃上四麵各據一方,構成一個500米×900餘米舉世聞名的雄偉、肅穆、開闊、明朗的天安門廣場,廣場中央偏南矗立著雄偉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這一組建築群在不到一年期間即神話般地展現在全世界人民麵前,如此巨大的成就,使全世界為之震驚信服,敬佩和讚美,人們驚歎著這人間奇跡,但也仍有少數懷有敵意的人抱著偏見,輕視甚至不相信我們的成就。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就是一個代表人物。當人民大會堂剛剛建成,他就迫不及待地與駐北京蘇聯大使館聯係,詢問是否屬實,當聽到使館人員答複:“我們都是親眼目睹工程天天節節上升,拔地而起,現在已巍然屹立在天安門廣場上了”時,他仍然半信半疑,不以為然,第二年他來北京訪問,親臨現場之後,在事實麵前才默默無言了。

萬人禮堂和五千人宴會廳在當時世界上尚無先例

人民大會堂整個工程全部采用了我國自產自製的國貨,貫徹了自力更生的國策方針。整個工程共繪製了3600餘張正式施工圖紙,若計入方案草圖、透視渲染效果圖、初步設計和技術設計圖、竣工圖等就可達數萬張了。

人民大會堂占地15公頃,總建築麵積171800平方米,比故宮全部建築麵積還要大。建築的平麵為山字形,中心部分高度為46.5米。整個建築周圍有134根廊柱,向東的十二根淺灰色大理石門柱高25米,直徑2米,4個人手牽手才能環抱過來。屋簷是黃綠相間的琉璃瓦,正門頂上鑲嵌著金光閃閃的國徽,直徑達4米。工程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和鋼層架結構,中部是萬人大禮堂,北部是五千人的宴會廳,南部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樓,中央大廳將三部分連接成一個整體。南北長336米東西寬206米,中央部分為5層,高46.5米,南北兩翼為4層,高31、37米。人民大會堂內設置的萬人禮堂和五千人宴會廳,在當時世界上尚無如此規模的先例。位於北部的宴會廳,是接待世界各國貴賓和友人的國宴活動場所。宴會廳頂麵和回廊有彩畫藻井,將大廳裝扮得格外富麗堂皇。它東西長102米,南北寬26米,麵積相當於一個國際標準的足球場地。在這裏可同時舉行5000人座席的宴會或10000人的酒會。

中部的萬人大禮堂,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主會場。會場寬76米,縱深60米,高32米,分上、中、下三層,可容納10000人同時在此開會。屋頂鋼梁重達600多噸,如此大空間、大承重,竟未用一根柱子,令人稱奇。萬人大會堂彎隆形的頂篷,中心有紅寶石般的五星燈,周圍輻射出70道光芒線和40個葵花瓣,縱橫密布著500個滿天星燈,燈光齊明時,似滿天星鬥,和淡青色的壁板相映,“水天一色”的燈火奇觀便顯現出來,煞是壯觀奇妙。在會場內除了有聲、光、電、空氣調節等裝置外,還設有各種現代化設備,如同聲翻譯12種語言的裝置;暗裝的建築物中的轉播電視的設備和燈光等。

籠式避雷網更是給大會堂罩上了一個巨大的罩子。使其免受雷擊之災,此項設計當時比國外同行在理論上的研究提前了18年。

專家茅以升為“萬人禮堂”起名為“人民大會堂”

1959年初秋,首都人民大會堂巍然屹立在天安門廣場。當時人民大會堂稱“萬人禮堂”。敬愛的周總理帶領茅以升等專家視察這座壯麗的大廈時,對大家說:“咱們給萬人禮堂起個什麽名字好呢?”大家都說:“請總理起個名字吧”。周總理親切地回答:“還是大家起名好,集思廣益嘛!”,然後他發給每人一張白紙。

茅以升斟酌良久,在紙上寫了“人民大會堂”幾個字,周總理看後興奮地說:“人民大會堂,這個名字起得好!”,就這樣萬人禮堂被起名為“人民大會堂”?。

後來周恩來總理在建國國慶十周年時,對這項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北京的人民大會堂這樣大的建築隻用了十個多月的時間就建成。它的精美程度,不但遠遠超過我國原有同類建築的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屬於第一流的”。

人民大會堂落成後迎接的第一個重大活動是國慶10周年晚會。當時晚會首演式非同尋常,它要展示的是新中國短短十年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中國人民昂揚的風貌,因而集中了當時有時代精神的一批優秀節目,其中有李德倫指揮的大型交響樂團,有李誌民上將指揮的《將軍大合唱》,有著名演員李少春領銜主演的京劇《大鬧天宮》,有民族舞劇《寶蓮燈》以及著名歌唱家郭蘭英的獨唱等。

鮮為人知的是,這場晚會的藝術總監是由周恩來總理擔任。在大會堂排練過程中,來自不同單位上千人的演員和工作人員,在周總理指揮下,井然有序、恪盡職守。特別是參加《將軍大合唱》的一百多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在排練時像戰士一樣服從命令聽指揮。他們把排練當作政治任務,一絲不苟,周總理對他們普通一兵的本色大加讚揚。那場演出非常成功,毛澤東主席還邀請許多友好國家的領導人一起觀看,反響強烈。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僅10個月就竣工的人民大會堂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大創舉。以後的曆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協會議、以及重要的國事訪問都在這裏進行,幾乎每時每刻,北京人民大會堂都成為無數鏡頭的焦點。

2001年8月,在人民大會堂東門懸掛了近半個世紀的木製國徽,完成它的曆史使命,一個全新的鋼結構國徽將取而代之,新的鋼結構國徽,外麵是全銅板,不會被腐蝕生鏽掉漆。新國徽與木製國徽等大,最大處直徑為6.3米,重1噸多。新國徽表麵部分貼的是金箔,紅色部分用的是汽車漆。這也是人民大會堂首次更換國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