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被遺忘的雲南通海大地震:塵封了三十年的災情

(2008-05-18 15:44:00) 下一個

1970年1月5日1時0分34秒,雲南省通海縣發生震級為7.7級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為10度強,震源深度為10公裏,死亡15621人,傷殘32431人,毀壞房屋338000餘間,經濟損失達38.4億元,為中國1949年以來繼1954年長江大水後第二個死亡萬人以上的重災。
  
新華社發了一則不到百字的消息,地震詳情塵封了三十年。
  
災區群眾起初還以為發生了核戰爭,收到全國各地贈送的《毛主席語錄》數十萬冊和毛主席像章數十萬枚,及慰問信14.35萬封,捐款僅九千餘元。
  
2000年1月上旬,名為“通海地震30年祭”的一係列活動,在雲南省通海縣境內進行。2000年1月5日,通海縣委書記孔繁喜正式向各界公開了30年前那次地震的詳情,1000餘名與會者自發地向在那次地震中死去的人默哀3分鍾。

短消息遮掩了大地震

1970年1月4日深夜,正在滇西楚雄縣一個彝族村寨插隊當知青的我,被一陣強烈的晃動驚醒。我衝出房門,隻見全村老少幾乎都“逃”到了野外。我們在冷風中驚悸不安地呆到天明。幾天後,“通海發生大地震,縣城都倒平啦,死了不少人”的消息不斷傳來……

1月7日,新華社播發了一條簡短消息:

1970年1月5日淩晨1時,我國雲南省昆明以南地區發生了一次7級地震。受災地區人民在雲南省和當地各級革命委員會的領導下,在人民解放軍的幫助下,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正在勝利地進行抗震救災工作。

一場本該讓世界驚駭的人類大災難,被短短幾句話淹沒了。

為尋找當年地震浩劫的痕跡,記者來到這次大地震的震中---通海縣高大鄉五街村。村裏,一派喜氣洋洋的氣氛。村民吳蓮華披著婚紗,在新郎艾龍的攙扶下,正準備坐上披紅掛綠的接親轎車。然而,村民委員會主任吳雲生攔住他們,將一幹人引領到鑲嵌在村民委員會樓房牆壁上的“地震曆史記載碑”前。碑上,記載著一段令村民飲淚泣血的史實:1970年1 月5日夜間1時,本地區發生大地震,山崩地裂,房屋倒平,水溝倒塌,水源斷絕,人畜傷亡。輕傷者搬開石頭、土塊救親人。因災情嚴重,本村原有人口597人,死亡者194人,占總人口的32.5%,傷者無數;牲畜死亡2/3以上……看到這裏,接親和送親的人們都難過得低下頭。

像這樣的地震記事碑,通海縣境內共立了3塊,被波及的鄰縣也有,它們記錄著地震製造的一個個恐怖世界:

餘家河坎村坐落在一條幹涸的河床旁邊,地震時約有26萬立方米泥土形成壩體向東南方向低窪的梯田滑移,整個壩體向東滑移129米,向南滑移約200米,壩體經過之處,地麵下陷2米多,田地就像被亂刀剁過的豆腐,破碎得不像樣子。河旁村莊裏16戶人家的近50間房屋,隨著地表向東南方向滑移了100至150米以後,全部倒塌。周圍全部變成深溝大槽,慘不忍睹。村中4438人,死105人,重傷71人。

大興橋外的曲江峽穀,由於地震造成山體滑坡,一座三級水輪泵站和10名管理人員,刹那間被深埋在滾滾泥沙之下。同時,下滑的泥石堵河成湖,水位上漲4米多,河水淹沒了曲江盆地的4000多畝耕地,成為雲南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災。

與通海縣毗鄰的峨山縣城有逢5趕集的習慣。1月4日下午,從四麵八方匯集來了不少準備第二天趕集的人,兩層樓的大旅社住客爆滿,還在過道上加了地鋪。地震時,樓房被夷為平地,絕大多數旅客遇難,大旅社內死了200多人!昆明工學院設在這個縣小街的“五-七幹校”內,有138名教職員工死亡。

建水縣曲溪中學,168間校舍全部震毀,隻殘存一所古廟的屋架。當晚是星期六,大部分師生已回家。留校的14 7人中,有54人被倒房壓死,另外有31人重傷、58人輕傷,僅有4人安然無恙。其中,在一間女生宿舍裏,有7個女學生被齊排排埋死於牆下……

核大戰爆發啦?

由於核大國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核威懾,加之人們地震知識的極度缺乏,通海地震發生後的一刹那間,災區的幹部群眾湧上腦子的第一個念頭是:核大戰爆發啦!

“強烈地震發生後,我家裏的10口人全部被埋在倒塌的土牆下麵。一個念頭在我腦中閃現,是不是帝、修、反搞突然襲擊,對我國發動了侵略戰爭?”當時的通海縣高大公社革委會主任李祖德回憶說,“我身為公社領導,應立即組織民兵投入戰鬥。”他從倒屋裏掙紮著爬出來,顧不得搶救家人,立即召集民兵,並搶出了被埋的武器彈藥。

現今在澄江縣地震辦公室工作的李家順說:“當那似飛機又似大炮轟鳴的聲音和緊接著而來的劇烈的顛簸搖晃將大家從夢鄉中驚醒時,奪門而出的人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有人在高喊‘敵人的原子彈打來了!’於是,人群中發出了一片哭喊聲。”震中地區的一位老人說:“地震發生後,村頭大地陷進去了一大塊,村裏人都說,那是原子彈爆炸的彈坑。”一位當年的民兵回憶說:“地震第二天,天上飛來了大飛機,我們以為敵人派來轟炸的,立即動員群眾跑到甘蔗地裏隱藏起來,還用一支沒有子彈的老式步槍瞄著它。其實,那是解放軍派來給我們空投食品的飛機。”五街的普秀英仍記得當年的情景:地震發生的當晚,村裏的幹部都在搶救被埋群眾的同時,立即組織動員活著的人疏散到山裏躲藏起來,不準哭,不準點火,天亮後不準穿紅衣服和白衣服,以免暴露目標,被敵人發現……

幾天後,“地震”這個字眼才闖進人們的心裏。當時提出的口號是:以戰備統帥抗震救災,通過抗震救災加強戰備;把災區當戰場,把災害當作美帝、蘇修,把抗震救災當作戰鬥任務。

“一顆紅心兩隻手”

  有關方麵提供的情況是:地震發生後,災區先後收到全國各地贈送的數十萬冊《毛☆☆☆語錄》和數十萬枚毛☆☆☆像章,收到慰問信14.35萬封。至於災區和災民急需的救災物資和款項則少得可憐:各種救災物資折合人民幣222.5萬元,專款85萬元,還有國內各地捐款9673.9元。

當時,我國政府對國際救災援助采取的是閉關政策,通過各種渠道反複重申:我們感謝友好國家政府,感謝外電,但不要支援的物資和款項;我們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展生產,重建家園。對內,我們也隻提倡“精神”支援。地震發生後的第4天,雲南省革委會發出電話通知:關於各地州市提出向災區捐贈問題,省核心領導小組、昆明軍區負責同誌聯席會議討論決定,不搞捐贈活動,已捐贈的東西全部退回,集體的退給集體,個人的退給個人;各地派出到災區的慰問團,一定要事先經過省革委會、昆明軍區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批準。

災區則向國家提出:“三不要”---不要救濟糧,不要救濟款,不要救濟物;“三依靠”---依靠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依靠集體的力量來發展生產、重建家園。震中地區的通海縣高大公社響亮地提出:“一顆紅心兩隻手,自力更生樣樣有”。這個縣的黃龍大隊也隻收“紅寶書”、毛☆☆☆像章和慰問信,別的物資全部退回……

災區幹部群眾從倒塌的廢墟裏爬出來,與迅速趕來支援的人民解放軍一道,掩埋好親人的屍體,投入了重建家園的戰鬥。災後第3天,遇難者屍體全部安埋完畢,災後僅1個月,每戶災民有了一間簡易住房。受災當年,全縣農業生產依然獲得好收成。

對於當年拒絕援助的做法,一位社會學家評論說:思想雖幼稚卻赤誠,國家雖貧窮卻有國格,民風雖愚魯卻淳厚。災區幹部群眾對此一是理解二是不後悔。許多幸存者在難過地回憶往事的同時也充滿了自豪,因為他們是戰勝災難的強者。

中國地震史上的重要一頁

“對‘通海’一點不知的人,不配做地震科研工作;對‘通海’一知半解的人,沒有資格站在地震科學研究的講台上來。”這是在我國地質地震科學界盛傳的說法。從地震科學的角度看,邢台地震、通海地震、唐山地震是最典型、最有科研價值的3次大地震,在我國乃至世界的災難史和地震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1970年1月17日,全國第一次地震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我國的地震科學研究和防震減災事業正式始於通海大地震之後。

通海大地震詳細數字

地震發生在1970年1月5日1時0分37秒,震中在東經102.35度,北緯24.96度,震級為裏氏7. 7級,震源深度僅13千米,主震後發生5級至5.9級的餘震12次,屬於主震餘震型係列;受災波及麵積8800平方公裏,包括雲南的通海、峨山、建水、玉溪、華寧、江川、石屏7縣,造成15621人死亡,26783人受傷,33845 6間房屋倒塌,166338頭大牲畜死亡;經濟損失巨大,僅給震中通海縣造成的經濟損失,按現在的可比價計算,就達2 7億元之巨!成為20世紀中國百大重災之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死亡萬人以上的兩次大地震之一,死亡人數僅次於唐山大地震,是本世紀雲南震級最大、死亡人數最多、損失最慘重的地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雕塑佛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邊城秀才的評論:
對不起,這是ZT文章。
邊城秀才 回複 悄悄話 請問網友雕塑佛:"在滇西楚雄縣一個彝族村寨插隊當知青的我”一句話中,該彝族村寨叫什麽名?隻要說得出來,我就知道。拜托。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