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地震預測仍難——訪中國地震局專家

(2008-05-16 15:56:40) 下一個


  2006年5月3日,唐山發生了一次3.8級的小地震。2006年7月5日中午,河北文安縣發生5.0級地震,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地的人們感覺到大地的震顫。很多人禁不住問,這一地區的地殼活動到底如何?還會發生大地震嗎?

  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天中、王林瑛。

  環渤海地區並非地震頻發地帶

  《南風窗》(以下簡稱《南》):中國是否屬於地震多發國家?

  張天中(以下簡稱張):世界上的大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地震帶。一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世界上絕大多數地震發生於這一帶,這些地震釋放的能量約占全球所有地震釋放能量的近80%。

  二是亞歐地震帶(或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地震很多也很強烈,它們釋放出來的能量約占全球的20%。我國地處亞歐大陸的東南部,正好介於兩大地震帶之間,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

  《南》:唐山和邢台就處於環渤海地震帶上嗎?

  張:這個說法不太準確,並不存在一個環渤海地震帶。從防震減災工作體製上講,我國有一個沿渤海聯防工作區,包括了遼寧、河北、山東、北京和天津等省市。

  在環渤海地區分布著3條主要地震帶,分別是張家口-渤海帶、華北平原帶和郯廬斷裂地震帶。唐山和邢台都位於華北平原帶上。三條地震帶交錯,造成了環渤海一帶的地震多發。

  曆史記載這一帶發生過2次8級以上大地震,分別是1668年的山東郯城8.5級地震和1679年的河北三河-平穀8.0級地震。而1966至1976年10年間,該區曾發生了4次7級以上地震,例如1975年的遼寧海城7.3級地震。

  《南》:環渤海地區在我國是否屬於地震頻發地帶?

  張:有個誤解得澄清,沿渤海地區曆史上發生過數次大地震,但其實從我國地震分布來看,沿渤海地區並不算地震最為頻發的地區,曆史上發生的幾次大地震時間跨度很大。

  我國西部地區才是地震多發地帶,地震更多,震級也更高,因為印度板塊正好插到青藏高原底下,但因為西部人煙稀少,經濟也不像沿海這麽發達,所以造成的傷亡和損害比較小,不容易引起關注。

  近50年來,我國最大的地震是2001年11月14日發生在昆侖山口西8.1級的地震,但因為屬於無人區,這次地震影響很小,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唐山地殼活動趨緩

  《南》:怎樣看待今年5月、7月發生在唐山和河北文安的地震?

  王林瑛(以下簡稱王):在地震活動帶上微小地震其實經常發生,隻是由於這些微震能量很小,我們感覺不到。

  一次大地震發生後很多年,總會發生若幹小的餘震,這是因為大地震過後,餘震區處於應力的調整狀態,容易引發地震。今年7月5日發生的河北文安5.0級地震,是餘震區外圍發生的地震。這次地震也發生在平原地震帶上。

  從唐山地區4級以上地震年頻次和缺震時間變化圖可以看出,唐山地區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地震發生,但是其頻次是逐漸衰減的。其實平時人們說的地震,往往是指造成較大損害的地震。

  《南》:多高震級的地震才會造成損害?

  王:在不同地方根據不同情況,造成損害的震級不完全一樣。科學地說,震級和破壞程度是兩個概念,例如唐山地震,造成的損害可以說是中國近幾十年來所有地震中最大的,但是它的震級不是最高的,因為唐山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城市,而且震源正好位於市區下部,所以造成的損害非常之大。

  在渤海地區,曆史上除了我們前麵提到的幾次大地震,1548年、1597年、1888年和1969年還發生過4次7級以上的大地震,但因為這4次地震震中都在渤海海域,所以對陸地造成的危害相對較小。

  一般來說,5級以下的地震都不會造成大的損害。我們平時說的7級以上地震發生的時間間隔很長,大都是幾百或上千年重複一次。

  《南》:那也就是說,唐山地區在幾百年之內不會再發生大的地震?

  王:經驗上是這樣的,當然什麽事情也不絕對。根據該地區曆史地震的複發周期判斷,近一二百年再發生7級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預測的困難

  《南》:好像每次大地震後都會有人出來說他們已經預測到了並事先發出了預報。我也接觸過一些地震專家,他們大多對預測問題比較敏感。

  張:地震預測至今仍是一個世界性科學難題,吸引了全世界的仁人誌士為之奮鬥,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

  一次真正的有社會顯示度的預報意見必須給出未來地震時間、地點和震級,即時空強三要素,一種實用的預報方法必須具有較高的準確率。

  中國地震局的預報部門經常會收到很多預報,有時幾乎覆蓋了所有時間空間範圍,也就是說,不管什麽時候什麽地方發生了地震,總會有人說他預測到了。如果我們接受所有的預測意見而采取避震措施的話,我們將有很多時間可能必須呆在室外了。我國《地震減災法》規定,隻有各級政府才能發布地震預報,任何人和單位都無權發布地震預報。

  《南》:地震是可預測的嗎?

  王:可以說,全世界都在努力研究地震預測,探索地震預測的有效途徑,但就現在來說,不管國內還是國際上,還很難完全準確地預報地震。

  上天容易入地難,觀測地下比觀測外太空要困難很多,因為我們要探測到可能發生的地震,必須得到達孕育地震的深度,一般要到十幾公裏甚至幾十公裏的深部。

  俄羅斯地震學家伽利津曾說,可以把一次地震比作一盞燈,它點燃的時間很短,卻為我們照亮了地球的內部。地震學家們正在努力通過對已經發生的地震的研究,更多地了解地球內部,我相信人類總有一天可以比較準確地預測地震,但這需要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

  《南》:在我們能準確預測之前,有什麽辦法能降低地震的危害性,減少人們對地震的恐懼?

  王:現在地震預測大都是進行概率預測,我們做的是地震趨勢估計,即發生地震的危險性有多大。國外也在做概率預測,建立概率模型。也就是說,雖然預測很難,但是我會給你一個危險性評估,就像天氣預報,也不能完全準確地預報天氣,但可以給出降雨指數。當然,地震預測比天氣預報難得多,準確度也低得多。從國際發展情況看,國家在努力增進公眾的知情權,以增加公眾對地震的認知。

  美國加州從去年5月份後,隨時可以從網上查到加州每天24小時內發生地震的概率,日本則有一個頻道時實公布地震實況。由於日本是一個多震的國家,他們采取由地震或地質學家直接把觀測到的結果公布,並公布一個城市的所有地質運動斷層的觀測結果,讓公眾根據具體情況,從自己的認知和對相關專家的資訊出發,自己采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如果誰的房子在斷裂帶上,可以選擇要麽加固要麽搬家。

  但中國目前還不具備這個條件,一是國土太大,二是經濟也沒發展到那種程度。目前,中國每個城市基本都有地震應急係統。2005年11月26日,江西瑞昌發生5.9級地震,很快啟動了應急方案,沒有造成混亂,也降低了損害。

  張:另外,中國還會利用對一個地區的地震烈度的評估。目前中國建房都要參考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這個圖可以以一定的概率給出一個地方可能遭遇地震的影響程度,從而決定房子的抗震強度。比如超高層樓房或核電站等特別地方,建築前都要專門做地震安全性評價。

  我國在唐山地震後,除了少數地區之外都已經確定了建築設防標準,地震活躍的地方一般設防到8度。唐山震後重建是按6級(約相當於8度)設防,北京也是6級設防,但因為設防提高一度造價會提高很多,所以我們不可能進行太高的設防。

  目前我國對房屋抗震的標準基本是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壞。從國外已有的震例來看,凡是按抗震設防標準建造的建築物,絕大部分都能經受已發生的地震的影響,有效避免人員的重大傷亡和財產損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