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蘇德戰爭中蘇軍死亡人數揭密

(2008-03-19 13:09:39) 下一個

在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軍人傷亡最多的交戰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德戰場莫屬。過去因勝利者蘇聯政府忌談敗績,戰敗的德國又長期處於分裂狀態,故而在統計具體傷亡數字上存在許多困難,世人對諸多戰時數字長期知之不詳。隨著近些年曆史檔案的不斷被解秘、公開,才向人們展示出那場慘烈戰爭的驚人損失真相。

50年後才搞清的數字

過去,西方人因諾曼底登陸規模之大,將其說成“曆史上最長的一天”。其實,1941年6月22日360萬德軍以“閃電戰”突襲蘇聯,可謂交戰規模更大且更驚心動魄的漫長一天。遭受意外打擊的蘇軍統帥部和前線部隊,在長時間內陷入混亂,甚至連敵我損失情況都搞不清楚。

朱可夫戰後的回憶錄,在發表時被大量刪去認為有損蘇軍形象的內容(原稿本近年在俄羅斯出版,我解放軍出版社已出版全譯本)。據蘇聯解體前公開的檔案,開戰兩星期後,蘇軍總參謀部匯總各方麵軍上報數字,整理出第一份統計報告上送最高統帥部,報告中竟寫道:“敵軍損失兵力:擊斃131.2萬人。此外,在各地區的激戰中,敵人蒙受重大損失。而我軍由於後撤,損失無法統計。”

事實若真如這個統計,蘇軍在戰爭初期就早該大獲全勝了。按戰場知識,死傷比例通常為1:3至1:4,因為人體中彈致死部位隻占身體的五分之一左右。若德軍被“擊斃131.2萬”,則負傷者至少有400萬。依此推斷,進犯之敵早就被擊垮了。如此隱瞞真相的浮誇行為,恰恰是蘇聯此前政策上的弊病造成的。

1941年11月6日晚,德軍已進抵莫斯科城西僅30公裏處。斯大林毅然在城內地鐵站召開了紀念十月革命24周年大會。在那篇著名講話中,他宣布蘇軍已消滅德軍 450萬人,蘇軍損失175萬人,其中陣亡35萬人,負傷102萬人,失蹤37萬人。其實,這些數字與事實嚴重不符。這個數字的產生,可能出於搞不清戰況以及想振奮士氣的雙重原因。據1990年兩德統一後經重新統計的新數字,當時德軍傷亡總數不過85萬人。至於蘇軍的損失,俄羅斯於1995年公布的數字是:

至1941年11月底,蘇軍戰鬥傷亡320萬人(陣亡近70萬人),失蹤近400萬人。加上冬季反攻中的損失,至1942年春天淨損失軍人已超過1000萬人!

針對這一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1995年5月9日的紀念大會上說:“當時可以說是重建了軍隊”。

1945年5月衛國戰爭結束後,蘇聯政府於翌年1月進行第一次損失統計。因占戰前總人口40%的淪陷區剛收複,混亂的戶籍還未整理,隻概略算出全國死亡1500萬人,其中軍人死亡(包括失蹤者)\?50萬人。斯大林在1946年莫斯科選舉時發表演說,宣布蘇聯在戰爭中死亡700萬人,這實際上隻是軍人的數字。當時少報死亡人數,是不願說明戰爭代價慘重(因為這牽涉到領導者的指揮水平),也是由於冷戰到來,而不願向西方暴露本國人力空虛。

1956年蘇共二十大批判了斯大林在戰時的錯誤後,同年,赫魯曉夫給瑞典首相埃爾塔的信中首次承認戰爭期間全國死亡2000萬人,卻未列具體數字。到了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又恢複隻歌功而掩過的習慣,多年避而不談損失。直至80年代末提倡“公開化”以“消滅曆史的空白點”,蘇聯國防部才組織人員根據檔案進行計算,1991年6月22日在紀念衛國戰爭爆發50周年時,正式宣布了統計結果:

蘇軍戰時共死亡866萬人,平民死亡約1800萬以上,軍民死亡總計 2700萬人。

1995年紀念衛國戰爭勝利50周年時,俄羅斯國防部又公布了更詳細的損失統計數字:

蘇軍死亡、失蹤共計1194.413萬人;

其中軍人作戰死亡688.5萬人(包括陣重死亡、病亡);

應征人員去前線途中死亡50萬人;

失蹤人員共456萬人,

其中被俘362萬人,戰後找到失蹤人員92.9萬人;

軍人陣亡、傷重死亡、病亡和被俘後死亡相加,共計866.48萬人。如再加上動員入伍途中死亡的 50萬人,總計軍人死亡916.48萬人。

和平居民死亡1740萬人;

總計軍民死亡約2660萬人。

俄羅斯史學界對這一統計數字的感歎是——“沒有任何一個民族為保衛自己的國家付出過如此沉重的代價!”如果僅從戰場傷亡來看,此說的確不誇張。因為僅蘇聯軍人在衛國戰爭中的犧牲數量,就相當於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的幾十國軍人的數量總和。

驚人的被俘及戰場死亡數量

蘇聯在衛國戰爭中的損失如此慘重,尤其是死亡率高得驚人,除了當時戰爭異常殘酷外,還在於部隊初戰時成建製地被殲滅太多,由此產生了兩個惡果,一是大批未撤走的傷兵被德軍就地殺害(當時德軍一般隻擄走能做苦役的戰俘),二是大量被俘人員在德國戰俘營中被折磨致死。

對蘇軍部隊成建製的損失情況,在戰時蘇方發布的戰報中是看不到的,而德國發布的戰報對此又有很大誇張。西方國家在戰後長期得不到蘇聯的數字,便紛紛引據德方的數據,這也影響到前些年國內一些有關二次大戰史的著述。蘇聯檔案公開後,才基本搞清了當年損失的詳情。

1941年6月22日開戰時,蘇軍兵力有500萬人,陸軍有360個師,戰後一個月內又緊急動員約1000萬人入伍(18歲至36歲的男子除特殊工作者外,一律應征入伍)。蘇軍進行的是正義戰爭,軍隊數量多於敵軍,坦克的數量、質量和炮兵還較德國占優勢,隻是作戰飛機性能和無線電裝備較落後,若單純按理論上分析,本不該大敗於敵。然而,由於戰略指導錯誤等原因,蘇軍在開戰後5個半月內兵力損失之多,在戰史上堪稱空前(可能也是絕後)。僅以成建製的部隊而論,蘇軍被全殲1個方麵軍、19個集團軍、250個師。德國宣稱抓獲了360萬戰俘,蘇聯檔案記載此間失蹤400萬軍人,除少數逃散外,估計有300萬人被俘。

1941年蘇軍的慘重損失,主要是由德軍的幾次大合圍造成的。6月末,白俄羅斯方麵軍主力被合圍時30餘萬人被俘;7月和8月間在斯摩爾棱斯克又有同樣多的人被俘。9月間的基輔會戰,西南方麵軍又遭圍殲,德國稱在這次“戰史上最大的合圍戰”中俘虜了66萬人。蘇方檔案記載有45萬人失蹤(包含6萬名軍官),估計其中多數人被俘。10月間在維亞茲馬和布良斯克的雙重合圍圈中,蘇軍3個方麵軍80萬部隊大部被圍,隻剩十幾萬人後撒,估計近60萬人被俘(德軍宣布俘虜65萬人)。進入 1942年,蘇軍大規模被殲的現象雖大大減少,不過也有克裏米亞半島東端一役失蹤17萬人,哈爾科夫一役失蹤23萬人這兩場損失慘重的大敗仗。

在如此大量的被俘人員中,包含部分對蘇維埃政權不滿而在哉場投敵者。其中軍銜最高的人,是 1942年夏在突圍時主動投降德軍的沃爾霍夫方麵軍副司令員弗拉索夫中將(此人隨後成為偽軍頭目,戰後被蘇聯判處絞刑)。蘇聯檔案中有一份列寧格勒方麵軍的人員投敵統計,在1941年每月都數以千計,1942年上半年減為數以百計,下半年減為每月隻幾十人,至1943年便幾乎不再有這種可恥的投敵現象了。

德國戰敗時被盟國繳獲的曆史檔案,曾記載集中營中共關押過576萬蘇聯戰俘,其中360萬人是 1941年下半年被俘獲的。這個統計數比蘇軍實際被俘人員多,原因是德軍將在戰地捕捉到的許多青壯年平民(包括一些民兵和隨軍人員),也當成戰俘押回服苦役。按蘇聯國防部1991年計算出的數字,軍人被俘總數為362萬人,後來返國183.6萬人。剩餘的人中,除了有極少數人在德國戰敗後害怕回國受懲罰而去了西方外,約有178萬戰俘在服役時被折磨致死或遭屠殺。當時德軍對西方國家戰俘還聲稱遵守日內瓦公約,據美英統計,其被德國所俘軍人死亡率約為8K。而希特勒以蘇聯不是日內瓦公約簽字國為由,將“東方戰俘”隻當成奴隸,造成蘇軍被俘人員死亡率近50%,這也充分暴露出納粹的殘暴性。

在異常殘酷的1420天的對德戰爭中,蘇聯軍人戰鬥傷亡總計約2400萬人 (不包括被俘後死亡),其中戰場陣亡460萬人。在近 2000萬傷員中,戰時死亡率達7\%以上,即150萬人左右;其他傷員返隊率達 70%,即1250萬人;殘廢無法歸隊者約500萬人。

據俄羅斯公布的數字,蘇軍在戰時傷亡最多的有三個時期:一是1941年6月至11月,平均日傷亡 2.4萬人;二是1943年夏天即庫爾斯克會戰期間,平均日傷亡2.3萬人;三是1944年初至1945年春戰爭結束,平均日傷亡2萬人。

在戰爭期間和戰後,蘇聯共找到92.9萬名失蹤軍人,多數是被打散人員,少數是逃兵。被找到後,他們分別被補充入軍隊或予以懲處。

盡管蘇軍損失極重,戰時靠不斷補充,仍使軍隊人員數量始終保持在1000萬人左右。至1945年初,蘇聯國內除了擔負特殊任務而免服兵役者外, 17歲至55歲的身體合格男子都被征入伍。在1.9億全國人口中,戰時共動員了2760萬人(內含100萬婦女),軍隊死亡、殘廢、失蹤(不包括後來被找到者)共1600萬人,戰後剩餘軍隊1136萬人。據朱可夫回憶,戰爭結束時斯大林曾對他歎息說:“很難找到我們哪一個家庭沒有喪失親人!”這也包括最高統帥本人,他的長子雅科夫就死在德軍的戰俘營中。戰爭結束時,蘇聯的成年男子差不多有一半死亡或殘廢。戰後幾十年間,蘇聯及其後繼獨聯體國家的人們總在懷念衛國戰爭,5月9日這一勝利日被視為最重要的紀念日,這是因為戰爭的犧牲者幾乎同每個家庭都有關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