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列寧遺體保存秘聞 每況愈下隻剩下頭部

(2008-03-09 12:41:24) 下一個


  20世紀末,俄羅斯曾有人提出,將列寧遺體從莫斯科紅場遷往聖彼得堡的沃爾科夫公墓。據說這樣做的理由是為了實現列寧希望和母親安葬在一起的遺願,然而,這隻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事實證明難以兌現。這是因為:一,列寧臨終前未曾有過這樣的表態;二,列寧墓是克裏姆林宮的一部分,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任何人不得破壞人類文化遺產;三,列寧遺體的保存在世界殯葬史上是個奇跡,創下了遺體防腐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隨意終止研究,會給生物醫學界帶來莫大損失。為此,普京總統於2001年7月正式宣布:為了保持社會穩定團結,遷葬暫不進行。時至今日,紅場上的列寧墓依然如故,水晶棺內的遺體未曾離開地下墓宮,就像高大的列寧塑像仍舊矗立在聖彼得堡市政府所在地、矗立在當年十月革命的指揮地斯摩爾尼宮廣場上一樣……

最後一頁日曆

  葉利欽時代的總統助理格·薩塔羅夫曾在俄羅斯近代史檔案研究中心(以前稱為蘇共中央檔案館)查遍了幾乎所有資料,也無法尋找出列寧想安葬於聖彼得堡的點滴依據,甚至在列寧親友的封存檔案中也未發現相關的書麵遺言。

  那麽列寧會不會口授過類似的遺囑?看來也不可能。真有此事的話,他的夫人康·克魯普斯卡婭不會不知道。據俄羅斯最近一期《列寧與祖國》雜誌披露,1924年,克魯普斯卡婭在參加完隆重的追悼會列寧儀式後,曾給密友伊·阿爾曼特的女兒寫信:“當有人提出將列寧葬於克裏姆林宮內的方案時,我發了火,因為那不是列寧的遺願。當時列寧想的是,和同誌們,和他朝夕相處的戰友們葬在一起,葬在紅場的克裏姆林宮牆邊。”

  據醫生診斷,列寧最後死於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但他在患病期間偏偏沒有一刻停止過用腦。1922年10月18日是列寧在莫斯科工作的最後一天,在醫生的執意請求下,他同意去位於首都郊外的哥爾克村休息治療。然而,列寧並沒有停下工作,有資料表明,單從10月20日到12月16日他就寫了有關外交、政務方麵的信函224封,接見了來自人民委員會、勞動與國防委員會、政治局等部門代表171人……

  1924年1月21日清晨,列寧親自撕下一頁日曆後,忽感體力不支,兩側太陽穴劇烈疼痛,便身不由己倒在了床上。17點30分他的血壓突然下降,18點45分臉麵滾下大大的淚珠,偏癱使他一句話也說不出,18點50分,一代偉人帶著最後的遺憾溘然長逝,年僅53歲。

  次日,500萬份印有噩耗的報紙一售而空。蘇共中央、中央執委、部長會議等部門成員500人冒著攝氏零下40度嚴寒,趕到哥爾克村與列寧遺體告別。他們用雙手托起靈柩,為護送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去火車站,步行整整4公裏,整個祭奠儀式持續了6小時,共有50萬人參加。1924年1月6日,蘇共第二次代表大會作出莊嚴決定:列寧陵墓建於紅場克裏姆林宮牆邊,與十月革命陣亡將士公墓在一起。誰知人們仍然無法抑製鋪天蓋地而來的巨大悲痛,1.2萬封電報和信件像雪片一樣飛向克裏姆林宮,要求政府永遠保存列寧遺體。

寒冷贏得了時間

  工農大眾對領袖的拳拳之忱深深打動了盧那察爾斯基,他向斯大林提出永久保留列寧遺體的建議,很快被采納。當中央委員會決定成立列寧遺體保存專家小組,專門負責遺體防腐研究並限時三個月完成任務時,絕大多數醫生、專家都猶豫起來,他們擔心試驗萬一失敗會遭不測,紛紛借故推脫。惟獨生物化學家,猶太籍的茲巴爾斯基接手了這項史無前例的工作。

  為了盡快得到一個理想的處理方案,他使用不同方法在幾具不同年齡的男女屍體上作試驗,誰知一次次的試驗都告失敗……一個月過去了,列寧的皮膚開始起皺,身軀略有走樣。哈爾科夫大學的解剖學教授沃洛比約夫聞訊趕來相助。他曾為沙皇博物館成功試製出保持絲織品長期不變色、不變質的防腐藥。應茲巴爾斯基的請求,他們以此為借鑒,日以繼夜反複試驗,一種神奇的藥液終於產生。茲巴爾斯基和沃洛比約夫先將遺體解剖、清除內髒,接著將藥液注射入周身血管,以便在抑製細菌的同時,用溶液取代肌肉組織裏的水分。

  列寧陵墓的設計與遺體防腐研究同步進行。最初的“陵墓”實際上是一座白色的木質結構廳堂。1925年底,蘇共中央向全國發出重新建造的倡議。據檔案記載,當時共收到百餘份千姿百態的設計方案,如陵墓應該充分體現全黨時時刻刻團結在領袖周圍的主題,將其建成高26層的塔形建築物,內設黨中央和部長會議各大機構,塔頂安置巨型探照燈,以象征列寧巍然屹立,光輝永存;陵墓應反映列寧的世界意義,將其建造成地球狀,讓巨型列寧像高高矗立;建成巴黎埃菲爾鐵塔型,反映無產階級革命的最終勝利……這一切盡管均出自人們對曆史上第一位工農領袖的愛戴之情,但客觀上給人以與其說建列寧墓,不如說是建教堂的感覺,不同的隻是把十字架換成了紅五星,耶穌像換成了列寧像而已。最後,斯大林決定仍由構思木“陵墓”的休澤夫出主意。目前的赭紅大理石陵墓便是休澤夫的傑作。

“活著的遺體”曾被搬出陵墓

  在蘇聯時期,每天從清晨起,紅場上始終站滿參謁的行列,周圍肅靜得幾乎聽不到一點聲音。列寧遺體被安放在精致的水晶棺內,他安詳地閉著雙眼,一手握拳,一手隨意地擱在胸前,人們甚至能看清他臉上的皮膚毛孔。在淡紅色燈光的映襯下,列寧那充滿智慧的寬大腦門顯得特別突出,有一種偉大的思想還在不停活動的感覺。“他還活著!”是蘇聯人當年常愛說的一句話。時至今日,隻要陵墓開放,瞻仰者在門前排起的長龍依然如故。

  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多年的隨從秘書斯·德裏茲多回憶道:“克魯普斯卡婭不常來陵墓,每年大約一次,我總伴隨著她。”第一次是在1924年5月26日,當時尚未準許外人瞻仰。她和列寧家人德·烏裏揚諾夫看了進行過特別處理的列寧遺體後,對在場的防腐專家茲巴爾斯基教授表示了感謝。最後一次是在1939年,克魯普斯卡婭來到這裏,離自己去世僅幾個月。

  為了讓列寧永葆生前模樣,為了讓這具屍體必須永存,70多年來,耗去了幾乎三代科學家無以估量的精力和心血,蘇聯政府更是像致力於航天、核武器研究一樣不惜工本,不計代價。別的不說,光為了保證棺內始終保持攝氏16度恒溫、濕度不超過70%這一項,便需要由12名生物醫學家組成專門實驗室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護理。防腐秘方的研製也一直屬於國家一級機密,尖端科技項目。

  最富傳奇色彩的事,要數衛國戰爭期間列寧遺體的轉移。1941年戰爭剛打響,斯大林向蘇聯人民發布了打擊法西斯動員後,沒過幾天,實驗室的科學家們突然接到轉移遺體的通知,準備時間隻有兩天。茲巴爾斯基隻能隨身攜帶遺體保養用的主要器械和藥液,匆匆上路。他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是在7月3日夜幕降臨後秘密出發的。我記得很清楚,一列蘇共政治局專用裝甲列車在開往烏拉爾方向的鐵路小站上等著大家。專家及家屬伴著列寧遺體的車廂居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們居中由410名全副武裝警衛組成的護送隊壓陣,在最後的車廂內。5天後火車駛抵秋明,連當時的州委第一書記庫普佐夫都不知道是什麽要人乘車到此。包括茲巴爾斯基教授一家在內的所有被護送的對象,均被安置在市區的一所農學院內。水晶棺放在一幢叫‘白宮’的二樓會議廳內。”那年夏天非常悶熱,為了預防列寧遺體受熱,他們在遺體四周放上冰塊,一路上還不斷用酒精為列寧擦拭皮膚,以防感染。由於旅途中食品匱乏,他們不得不在車站用酒精換食物充饑。

  這次曆險為這些醫學專家提供了自由進行各種新試驗的機會,不用像在莫斯科那樣受到種種清規戒律的限製。沃洛比約夫尤其在對列寧麵部保護方麵有了突破性進展:奇跡般清除了所有因防腐處理而產生的色素斑點,並填高了已塌陷的鼻子和眼睛。然而遺憾的是,在秋明期間,由於受戰火影響,他們不可能按標準要求將遺體始終保持低溫。1943年12月,遺體開始腐爛,即便搬遷到地下室,也無濟於事。專家隻得忍痛截去列寧的一條腿和部分左肢,以人造假肢代替。1945年3月,列寧遺體從秋明重返莫斯科時,參觀者隻是感到他的容貌似乎比去世時還年輕,卻不會發現深色西服裏的肢體實況。

每況愈下

  戰後幾十年來列寧的遺體究竟又是怎樣保護的呢?醫學教授德尼索夫說,每星期一和星期五列寧遺體都要進行兩小時的護理保養。德尼索夫先要換上白大褂,將塗了香料的列寧遺體運入消毒室,而後借助顯微鏡進行常規檢查。據德尼索夫說,遺體上出現任何細小蝕變,必須征得衛生部同意,才能作出處理,哪怕是極小的組織移植手術也不例外。檢查完畢後,負責室溫和濕度的工程師便會把計算機每10分鍾存儲的數據向他匯報,作出相應調整。實質性的護理操作盡管看似簡單,但必須細心,往臉部和雙手塗抹藥液,輕不得,重了也不行。德尼索夫教授的最後一道工作是整理列寧所穿服裝和糾正其睡姿。春去秋來,專家們一直嚴格按照這樣的程序工作著,每隔一年半他們還需為列寧洗澡,把遺體放在秘方配製的藥液裏浸泡整整兩個星期。

  西方曾有過列寧遺體是蠟製模型的謠傳。茲巴爾斯基教授為證明其真實性,曾當著記者麵,打開水晶棺,用手觸摸列寧的肌膚,以證明裏躺著的不是“物”,而是實實在在的人。然而,腐爛現象仍然時有發生,為此采取過不少應急措施。早在30年代,他們就曾將遺體的部分皮層和雙手指骨進行過置換。1961年,當斯大林的遺體被從列寧墓搬出後,列寧的遺體再次腐爛。可惜此時,被授予列寧勳章的權威,茲巴爾斯基教授已去世,他的接班人在遺體緊急防腐處理方麵經驗尚不足。赫魯曉夫出於無奈,同醫務人員商定,暫時將尚未腐爛的頭部同軀幹分開。為防止大麵積腐爛的軀幹影響頭部,不得不將頭顱取下,安裝在人造軀體上,再將列寧的肉身軀幹火化。手術十分成功,一切都天衣無縫,普通參觀者不可能看出破綻。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政府不再為護理列寧遺體撥款,“列寧墓實驗室”改名為“全俄藥用植物科學生產聯合體生物結構醫學研究中心”,情況越變越差。目前仍在繼續地護理,完全出於包括茲巴爾斯基教授的兒子在內的研究人員、工作人員的自願。

普京出麵反對火化列寧遺體

  在葉利欽時期,俄羅斯人就如何處置列寧遺體問題一直爭論不斷。支持火葬派提出列寧生前曾表示願意與母親葬在一起,而且目前保存其遺體的方式不符合東正教的傳統;但是反對派則堅稱列寧墓是克裏姆林宮的一部分,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不得隨意變動,更有學者指出列寧希望同母親共同安葬的說法根本無從考證,是人為編造出來的。

  直到普京上任後,這些爭論才逐漸平息。普京一直對列寧滿懷敬意,而且經常鼓勵俄羅斯人以無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光輝曆史為豪,他在2001年表示,他不希望列寧的遺體被火化,就“讓列寧平靜地呆著吧”。

  2003年年底,因為要給列寧遺體進行清洗和換裝,工作人員一度關閉了列寧墓,列寧遺體的命運再次引起社會關注。1月21日,列寧逝世80周年紀念日時,不少政客都在盛傳這位革命導師的遺體將被火化。

  1月29日,白科夫終於出麵辟謠,表示列寧的遺體將被永久保存,至少百餘年是沒有問題的。他指責那些政客不該利用本月重提列寧遺體處理事宜,還說:“這些政客簡直就是傻瓜,他們沒有也永遠不可能在曆史上留下什麽,對我們來說,這些政客的存在毫無意義。”

從偶像到科學研究對象

  從前蘇聯時期至今,俄羅斯政府一直派專家精心嗬護列寧遺體,為了讓列寧看起來栩栩如生,三代科學家花費了無法估量的精力和心血,作為遺體保存委員會的第四任負責人,白科夫教授講述了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蘇聯解體前,列寧一度是人們的精神偶像,為了維護他的遺體,政府每年專門撥款50萬美元,護理遺體的防腐秘方被列為尖端科技項目和國家一級機密,12名生物醫學家組成專門的“列寧墓實驗室”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護理。

  蘇聯解體後,政府不再撥款,實驗室也改名為“全俄藥用植物科學生產聯合體生物結構醫學研究中心”,一批科學家義務承擔起維護遺體的任務,對他們來說,列寧已經不是偶像,而是他們的科學研究對象。

  目前,安放列寧遺體的水晶棺內常年保持16℃常溫,濕度從不能超過70%,每周周一和周五專家小組會檢查墓室內的光照情況,他們打開水晶棺,給列寧麵部塗上特製的藥液。做完這些工作後,水晶棺又重新封上,一般不將遺體搬出來。

  此外,專家們每隔18個月要對遺體進行一次專門護理,過程為:將遺體放進一個池子裏,用專門製作的藥液浸泡一兩個星期;浸泡後,給遺體內注進防腐液;然後,給列寧穿上新襯衣、外衣,精心地化好妝,把遺體安放好,使之呈安睡狀態,而且一定要把手放到逝世時的姿態。一切整理就緒後,遺體重新被運回瞻仰廳。

目前列寧遺體隻剩頭部

  早些時候,西方曾有傳言稱列寧遺體是蠟製模型,當時的遺體管理員茲巴爾斯基教授一怒之下打開水晶棺,在記者麵前觸摸列寧的肌膚。但是現在,由於幾次發生腐爛現象,列寧的整具遺體隻有頭部是其本人的。

  早在30年代,專家們就曾將遺體的部分皮層和雙手指骨進行過置換。1961年,由於當時的遺體管理員對緊急防腐處理方麵經驗不足,列寧遺體再次腐爛,結果經赫魯曉夫同意後,專家們將列寧的頭顱取下,安裝在人造軀幹上,再將列寧的軀體火化。

  由於這次“手術”進行得非常成功,列寧遺體看起來天衣無縫,普通參觀者絕不可能看出任何破綻。

(中華網綜合中國日報、中華讀書報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