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走進神秘的中南海(組圖)

(2008-01-25 13:19:43) 下一個

中南海,對於普通人,是非常神秘的。這種神秘,就在於他是中央領導的辦公地,而不是公園,可以隨便出入。一個偶然的機會,浙江寧波市文化局局長走進了神秘的中南海,在這裏他親眼目睹了一些場所,對此他不盡感慨萬千,並特此寫文一篇,娓娓講述了他的見聞。

我們幾人來北京開會,商量著去看望一下國務院辦公廳的一位局長。這位局長是位好人,他曾陪同一位退下來的老首長來我縣參觀。我們飽盡地主之誼,使老首長十分感動,這位局長對我們也十分信任,於是我們與他成了好朋友。

就這樣,我們幾個基層幹部,有幸進入了中南海,有了一次難忘的中南海之行。

我們被帶到一幢中西合璧的大樓裏。那是一幢帶有明顯的50年代初設計風格的建築,混凝土牆麵加琉璃瓦大屋頂給人一種厚重的曆史感。由於這種建築多用於有權威的機關,因此在中國人眼中並未有穿西裝戴瓜皮帽的感覺。中南海是一個大花園,綠樹成蔭,地麵整潔得幾乎一塵不染,樹叢中有很多體態可人的鳥兒,甚至有丹頂鶴驀然起飛。當鶴影掠過柳梢時,我們就看到透過桃花和柳絲的粼粼水波。那就是“海”。準確地說是湖。滿族人叫湖為海,於是就這樣從老祖宗那兒叫到了現在。

這位局長指著海對岸的水榭說:“這就是太液秋波,京華八景之一。”

“你們看,”這位局長往西邊一指,“那是總理們的辦公室。”我們向一片綠茵裏望去,看到遠處樹叢後有幾座整齊的小樓。據說副總理們形成了規矩,一變動職位就立刻搬出小樓,並不像我們地方上,卸了職常常還占著辦公室長達數年。

我們進的那幢樓裏駐著好幾個顯赫的單位。套用一個老概念,這裏就是“總理衙門”。樓內的設計和陳設顯然已經落後,我的直覺是太像一家公社的衛生院。由於兩邊房都要考慮各自的采光,中間走廊就像一條黑胡同,除了兩頭各有兩洞光明的出入門外,隧道般的走廊裏隻有兩個房間透出光,那就是掛著印有“男”“女” 字樣門簾的廁所。

這位局長的辦公室一桌一椅一櫃,十分簡潔明快,很一般的寫字台上堆著文件,我相信每一張紙片上都是國家大事。比起套房那一頭秘書們的辦公室,他的奢侈隻在於多了4把卡其布罩麵的沙發。早聽說中直機關很樸素,部長的寫字台還有裂了寸把寬的口子的。今日一見,雖未有寸把寬口子,但比起我們鄉鎮長的富有時代感的辦公室來就寒酸多了。莊先生委婉地說出了感覺:“局長的辦公室整潔儉樸,看了讓人很舒服。”這位局長說:“那是那是。這些擺設還是周總理在時定下的。”我們肅然起敬。

窗外一片鵝黃色的柳芽,隔著鵝黃有一片大屋頂,歇山邊上畫角雕梁煞是好看。我忙問:“這是什麽房子?”局長說:“這是紫光閣呀。”

“這是紫光閣?”我真不信大名鼎鼎的紫光閣竟會在窗外的咫尺之遙處,它應該在極遠處讓我們從正麵慢慢走近,慢慢瞻仰,慢慢膜拜的。然而生活的戲劇性就在於,當你還毫無心理準備的時候,偉大的紫光閣倏然間向你袒露了項背。

“好,先去吃飯,吃了飯我陪你們參觀紫光閣。”局長不容分說,把我們趕向了飯堂。

由此,我們在這裏“享受”了一次國務院的午宴。

局長決定盡地主之誼。要了一桌好菜。他興致勃勃地打電話,把我們正在就京西賓館開會的縣長們也邀請來了。

 紫光閣

中南海蓬萊閣

午宴設在國務院的飯廳裏。這是一個寬敞的飯廳。沒有單間,沒有雅座,清一色白塑料布桌麵的16張大園桌四四成行。我們進去的時候,已有許多工作人員在排隊買菜打飯。一張桌邊忽然站起來一個黑高個兒,熱情地向我們打招呼。一看,是一位曾經碰到過的熟人,國務院研究室的一位博士。博士十分了得,據說每星期都被總理召去聽聽他的經濟理論。這時候,他正十分謙遜地與我們握手,我們才敢大膽地往他碗盞裏探看,究竟是什麽營養在喂養這顆智慧的腦袋。這才發現不過一碟洋蔥炒肉片,外加半斤米飯。局長一看我們如此熟悉,就熱情地請博士共進午餐。局長衝著博士友好地笑著:“都在一幢大樓住著,也常常抬頭不見低頭見,可就是不相識。”我們忙把局長介紹給博士,博士立即認同,並說對局長已久聞其名,景仰不已。

我們的午宴被安排在東南角的那一桌。此舉堪稱民主,領導人請客添菜,還是在大食堂裏,並接受著廣大“食眾”的民主監督,這在當代中國恐怕也屬難得。並不分賓主,隨意而坐。國務院規定機關招待來賓夥食以四菜一湯為標準。今天逐次上桌的四菜分別為蘿卜片回鍋肉、土豆燒肉丁、花菜炒肉片和炒豬肝。主人深懷歉意,說:“我們這裏即使國務委員留客也這個標準。今天破例,加幾碟涼菜。”局長斬釘截鐵,使我們至今仍然相信這各一小碟的皮蛋、紅腸、酸黃瓜和鹽水花生米是局長自己掏的錢。飲料是印著“國宴專用”的北京啤酒,口味稍淡些,可隨意開懷暢飲。

我們很有感觸。其實機關留客,有此四菜也稱實惠,何必七大盤八大盆的。主人說:“我對大家有個要求。菜一定要吃光,這裏的炊事員對任何浪費都會提出批評。”我望著前麵的那盆油花花的回鍋肉,心裏就開始盤算著如何吃光它。

話題自然問到總理們在哪裏吃飯。主人說,總理中餐和其他副總理一樣也在這裏食堂吃。

我問:“他們也排隊打飯買菜?”

“那當然。”主人說,“上次江西有同誌來,看到國務委員們在飯堂排隊十分感動,回去還寫了一篇報道呢。”

“他們也用飯菜票現買現付?”

主人笑了:“副總理以上吃包飯,一月總算。”

“那萬一好菜買光,就喝湯?”

“問題就在這裏。總理們常常廢寢忘食,所以也常常吃不上好菜。於是,現在給他們另外搞了一個小食堂,國務委員以上都到那裏吃。”

“那他們吃什麽標準?”我決定打破砂鍋問到底。

“你有完沒完?”莊先生打岔了。

“別插嘴,問題正關鍵呢。”我窮追不放。

局長樂了:“四菜一湯。具體地說,也就是今天請大家吃的。”

“哦!”原來我們的午宴開上了中南海最高規格了,吃到了總理們的菜譜。我們非常感動。

“來,請讓一下。”大師傅端上了湯——一盆蛋花湯,漂著綠油油的黃瓜片。

令我們高興的是,國務院餐廳竟保持著70年代機關大食堂的傳統,用臉盆盛湯菜。

吃罷午飯,他們便出來,來飽覽中南海的風光。

“走咧!”局長一聲令下,把我們帶進了無限明媚的春光裏。

中南海是中海和南海的總稱,這條帶狀分布的湖泊應該包括北海。隻是有著美麗白塔的北海已被辟為公園而置於紅牆之外。

我們在長安街上常見的新華門是南海的大門。站在中海的橋邊上望南海,隻見彼岸一片濃蔭,點點簇簇的多是二層以下的矮房,也看不出什麽奧妙。盡興之餘,便問起橋這邊的矮牆裏邊是什麽去處。局長說:“你這一問倒問對了,這裏邊是一個小遊泳池,是毛主席用他的稿費造的。” 我們都跑到門縫裏去探看,也沒見什麽更新的東西。我們問,一般幹部能不能來這裏遊泳?局長朗聲回答:“能,院裏幹部職工的孩子們也都能來遊。”

中南海裏的建築大多很矮小,且均是采用仿大屋頂的風格。這是為了與原先建在這裏的古建築相協調。當年建國時期中央竭力主張不要大興土木,保持以植物造景為主體的自然風貌,這一傳統至今保持著。這與隔湖相望的紫禁城的宮殿相比,不知樸實了多少。

中海裏最令人興奮的建築就推紫光閣,原是乾隆皇帝建造的用來策問武狀元的地方。局長說,這裏曾擺過擂台。我看怕有困難,地方不大,而且多柱子,腿腳不好施展。

紫光閣建築很像孔廟中的明經閣,雙簷翹角,畫棟雕梁,門前置一平台,有三道配有漢白玉欄杆的台階可上去。台階下是一片約有300平方米的小廣場,縣長說昨天他們就在這裏受到李鵬總理的接見。我們在電視裏看到李總理拿著一個手提式長線話筒在講話。可是據縣長說,當總理拿到話筒時,開口竟說了句意想不到的話。李鵬說:“哈,唱卡拉OK了。”總理的幽默,立刻活躍了接見的氣氛。

紫光閣是國家領導人接見外賓的地方。其實除了地毯和沙發外,整個大廳地地道道地保留著原來的風格,像個大廟。進門是個屏風,屏風背麵是賓主集體留影的地方。大廳的正中放著兩把沙發,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會談雙方主要人物的座位,兩邊又各有兩排陪同人員的沙發。我們說,能不能讓我們坐在這裏照個相?管理這裏的小姐一口應承說可以可以,還為我們搬來一盆鮮花以增添色彩。我們就有的坐主位,有的坐賓位,有的坐翻譯位,模擬著電視裏的偉大場麵,興高采烈地照了相。當我坐在首長曾坐過的位子上,抬頭望著天花板上的雕棟畫梁時,局長說,解放以來,曆任總理都舍不得花大錢裝潢一個紫光閣,還是前幾年田紀雲當副總理時下了決心,才重新整修了一下。我才意識到紫光閣確實金碧輝煌。

紫光閣兩邊各有小走道通到後麵的武成殿。這樣,閣與殿之間就圍出了一塊天井。走道是長廊式建築,牆麵上嵌滿了石碑,都是乾隆為每一次出征的將士們寫的諭旨,屬於領導批示文件一類,多為“聖恩浩蕩”之列,引不起我們的興趣。隻是有好多漂亮的服務小姐都在用抹布一絲不苟地揩那碑上的灰塵,幹得十分勤懇。

武成殿是領導們在接見前休息的地方,這地方不放記者們進來,所以罕為人知。我問服務員小李:“你們平時怎麽接待?”小李說:“也就是上上茶,時間長了,上一道毛巾。”我說:“這不跟我們地方上一樣嘛,上不上水果?”她說:“一般不上。”“嘿,那還沒我們氣派呢!”

“你們一定得看看第四會議室,這裏是國務院全體會議的開會地點,前幾年穀牧還專門搞了一個大圓桌,氣派極了。”

那一定得去看看。

第四會議室其實是個古廟。朱紅的大門進去後是一個大天井,中間有一條石板甬道,兩邊是兩排廊屋,正大殿就是會議室。我們征得保衛人員同意,進了花格子窗欞的殿門。我的印象裏就像進了一間“堂前”,隻是頭頂上多了一個巨大的國徽。

我的天哪,局長推崇備至的大圓桌,就是我們在一般單位的新會議室隨便都能見到的那種橢圓形會議桌。圓桌的兩邊各有三排長條桌,那是部長們的席位,而圍著圓桌坐的是總理、副總理和國務委員們。我心裏暗想,這種設備我們縣裏也比比皆是。隻是有一件東西倒真的是屬於國務院的氣派,那就是每個座位前都有一支如鋼筆那樣精細的麥克風。修修長長的伸展著,整個會議室恐怕有七八十隻話筒。這裏是商量國家大事的地方,要商量就得講話,把高效的語言係統放在設備首位,這正體現了一種務實精神。

神廟似的第四會議室使人想到了中南海裏對古舊設備的充分利用。聽局長說,以前毛主席、周總理這些領袖們住的,也都是清朝留下的矮舊房子,隻是舊城改造沒有把中南海規劃進去,不然,都屬於拆遷之列。第四會議室有個小廣場,綠蔭白石,楚楚可人。一隊警衛戰士正在那裏訓練。整個場麵就像是放無聲電影,隻有動作,沒有軍營應有的嘹亮的口號。戰士們都一表人才,想必其中不乏“大內高手”。整齊而肅靜的隊列,使人更覺得這裏不是非凡去處,雖然處處鶯歌燕舞。

我們不知不覺來到一堵矮牆下。局長有些麵露難色了:“這裏麵就是總理們的辦公樓了,要進去,就得請示中央警衛局了。”

我們連忙謝絕。我們不過是進行了一次榮幸而奇異的旅遊,有什麽理由去幹擾日理萬機的總理們?

當我們離開這片土地重新站到北門口的時候,不禁再回眸深深地望了一眼。中南海,那樸素無華的中南海,那美麗動人的中南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老子第二 回複 悄悄話 作者是個滿人啊,怎麽喊滿洲屠夫為老祖宗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