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軍艦命名規則及曆史根源

(2007-12-31 13:19:21) 下一個
  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以名人的姓名命名,主力艦以各州之名命名,潛艇則用魚類的名字命名。

  遊弋在浩瀚的海洋上的鋼鐵戰艦是各國軍事實力的象征,人們都希望它有一個響亮的、充滿自豪感的名字。

  在世界各國,軍艦命名都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印度國防部專門設有一個為海軍艦艇命名的委員會,它提出命名參考建議,然後總理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由總統親自定奪。從國防部長的“已閱”,到總理的“同意”,再到總統的“批準”,最終才能完成一艘大型軍艦的正式命名工作。

  由於曆史、文化各方麵的原因,各國軍艦的命名原則各不相同。英國軍艦的命名多強調靈感,它的航空母艦名字多為“常勝”號、“凱旋”號、“無敵”號等。而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則以名人的姓名命名,如“艾森豪威爾”號、“肯尼迪”號、“杜魯門”號,主力艦以各州之名命名,潛艇則用魚類的名字命名。

  在我國,為了便於領導指揮、通信聯絡和保守機密,每艘軍艦從下水之日起就有它的舷號和大名,也就是說每艘軍艦都有兩個名字。比如1994年5月,國產新型導彈驅逐艦首艦被命名為“哈爾濱”艦,“哈爾濱”艦是大名,它的舷號卻是112艦。

  與眾不同的是,中國海軍艦艇的命名從一開始就與城市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中國海軍艦艇命名的曆史上,戰艦與城市聯係起來,有兩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是毛澤東,一個是肖勁光。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成立,它宣告了人民海軍的誕生。

  人民海軍誕生之初,對現有艦艇怎樣命名,有人提議用領袖和將軍的名字,有人提議用戰鬥英雄的名字。議論傳到毛澤東那裏,他笑著說,曆史是人民創造的,用人名不妥。

  1949年6月19日,國民黨海防第一艦隊“旗艦”———“長治”號在上海吳淞口外起義,在編入人民海軍序列後,更名為“南昌”艦。其意義不言而喻。

  隨後其他戰鬥艦艇的命名沿用了這個思路,護衛艦以具有革命曆史的城市命名,如“南昌”、“遵義”;炮艦以具有革命曆史的縣城命名,如“興國”、“瑞金”。

  抗美援朝結束後,我國政府決心加快海軍的建設步伐。1953年,從前蘇聯進口4艘俄製驅逐艦,號稱中國海軍的“四大金剛”。

  1954年9月,首批兩艘驅逐艦交付中國。如何給這兩艘驅逐艦命名再度引起爭議,有人提議用首都“北京”和最大的城市“上海”,或者就沿用前蘇聯的意譯名“果敢”和“神速”。

  時任海軍司令員的肖勁光大將則認為,我國要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爭取早日擁有自己設計建造的大型軍艦。而這一切必須依靠強大的工業基礎,因此,這兩艘軍艦分別被命名為“鞍山”和“撫順”。

  一年後交付的另外兩艘驅逐艦則被命名為“長春”和“太原”。

  四大工業重鎮的名字賦予給第一批4艘驅逐艦,激勵著我國船舶工業奮發圖強。

  隨著海軍各類艦艇數量逐漸增多,1978年11月3日,海軍頒發了《海軍艦艇命名條例》,條例中規定了各類艦艇的命名機關、命名規則和相關規定。

  依據該條例規定: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的名字命名。

  從此,艦艇與城市之間被以法規的形式緊密聯係在一起。

  中國戰艦的獨特命名方式,成就了一種奇特的現象,那就是艦艇和命名城市之間血濃於水的關係。

  同一個名字,這邊是陸地上一座美麗的城市,那邊,是巡航海上的鋼鐵戰艦。

  同一個名字,城市把艦上的官兵當作漂泊在外的遊子,時刻牽掛著他們的冷暖;戰艦則把城市比作水兵母親城,有了母親的關心,劈波斬浪,無所畏懼。

  一九八六年七月十日,對《海軍艦艇命名條例》又作了補充和修改。總的原則是:區別於國際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艦艇命名;區別於國內地方船名;條理性強,便於記憶;字音清楚,不易相互混淆;名稱響亮,有意義,能夠體現祖國的尊嚴,表現出中國的悠久曆史和文化;能夠經得起曆史的考驗,使用長久,在相 當長時間內,能夠滿足裝備發展的需要。

  具體命名規定是:
    巡洋艦以行政省(區)或詞組命名;
    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命名;
    核潛艦以“長征”加序號命名;
    常規導彈潛艦以“遠征”加序號命名;
    常規魚雷潛艇以“長城”加序號命名;
    掃布雷艦以“州”命名; 獵潛艇以“縣”命名;
    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均以“山”命名;
    步兵登陸艦以“河”命 名;
    輔助船艇均以表明所在海區和性質的名稱再加序號的形式命名。

  核潛艇、巡洋艦等大型戰鬥艦艇由總參謀部授予艦名;驅逐艦、護衛艦、常規潛艇等由海軍命名。新造或新接艦艇入列或更名時,由批準授名的領導機關正式授予艦名舷號,頒發《艦艇命名證書》,艦艇按照《艦艇條令》的規定舉行命名典禮;艦艇命名享受“終身製”,中途一般不予更名。艦艇退役時,其艦名舷 號由授予機關注銷,不再授予後續艦艇。

  為了避免艦艇出現重名或交叉的現象,人民海軍艦艇名的授予必須嚴格按區域劃分。即:

  北海艦隊轄區用華北、東北、西北等14省市區地台(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

  東海艦隊轄區用華東7省市及新疆自治區地名(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新疆);

  南海艦隊轄區用華南及西南9省市區地名(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

  凡事都有例外。在人民海軍的艦艇方陣中,有兩艘特別的戰艦是用人名命名的,一艘叫“鄭和”艦,一艘叫“世昌”艦,他們都屬於大連艦艇學院。

  1987年10月,北海艦隊的一艘導彈驅逐艦被命名為“西安”艦。隨後,當時的西安市委書記崔林濤率團登上了“西安”艦慰問全艦官兵,他說:“至今用‘西安’命名的事物有三個:一個是太空的一顆星星,一個是南極長城站的一塊石頭,一個是海軍的一艘艦艇。然而天上的星星相隔我們太遙遠了,看不清;長城站的石頭距離我們千山萬水,摸不著;隻有‘西安’艦對我們是可望又可即、實實在在的。”

  作為中國海軍的誕生地,先後有兩艘艦艇被命名為“泰州”艦,最新命名的“泰州”艦是我國海軍現代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戰艦。泰州市將軍品生產列入了經濟發展規劃,加大海軍軍品生產投入。截至目前,他們已經開發120多種軍用產品,用於海軍裝備建設。

  城市將戰艦作為自己流動的市土,而戰艦上的官兵則將城市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作為軍人,艦艇的命名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榮譽市民”的榮耀,更意味著一種責任,一種動力,一種鞭策。當年,“湘潭”艦出廠第八天就奉命遠航出征,全艦官兵在軍旗下莊嚴宣誓:“要為第二故鄉爭光!”他們第一次執行戰備任務就首戰告捷,榮立集體一等功。

  艦隊出訪、環球航行是一國海軍發展壯大的標誌。“青島”、“深圳”、“哈爾濱”等艦出訪時也沒有忘記時刻關注自己的命名城市,他們利用一切機會宣傳祖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傳他們引以為豪的第二故鄉,從而使旅居國外的華僑和外國民眾更深入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各大城市。

  目前,4個經濟特區廈門、珠海、汕頭、深圳已經冠名於戰艦;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名字,已有一半以上授予了戰艦;更多的以內陸省會、大中城市的名字命名的戰艦也劈波斬浪守衛著祖國藍色海疆。

  把城市名字授予戰艦,反映了人們希望人民海軍日益強大的迫切渴望。

  接受了城市名字的戰艦官兵們,絲毫不敢懈怠,他們枕戈待旦、苦練精兵,努力實現著中國海軍的遠洋之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