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蔣介石當初為什麽要對日本人“以德報怨”?

(2007-12-25 07:11:19) 下一個

刺殺、活埋、活體解剖、強奸然後用東洋刀捅進中國婦女的陰道,1937年的日本軍人,在中國犯下了人類有史以來登峰造極的罪行。值得注意的是:與德國人有組織、有計劃的屠殺猶太人不同,日本士兵的犯罪,很多是自發的,出於一種野蠻的以殺人為樂的變態心理,而不全是上級命令(這可能與日本人沒有宗教信仰有關)。因此除了追究日本天皇和國家的戰爭責任外,逐一懲處犯罪的普通日本士兵,是必要的和可能的。

八年後當這些人類的渣滓,終於成為中國人民的階下囚時,受害的中國人民及其遺屬,本來有權用同樣的辦法,實施最強力的報複和懲罰,而此前的蘇聯人就是這樣報複德國人的。1943年,在斯×林格勒城下投降的九萬德國人,在冰天雪地中被徒步押往西伯利亞戰俘營,由於幾乎沒有食物供應,許多人在途中凍餓而死,或者被押解的蘇軍戰士殺死,幸存者被迫在西伯利亞修鐵路,戰後活著回到德國的隻有幾千人。然而,1945年8月,蔣介石委員長卻發表講話,號召中國人民“對戰敗的日本,要以德報怨",他這樣說,也這樣做了,具體措施如下: 

 1、將120萬罪惡累累,此時已成為中國俘虜的在華日本軍人,和80萬其他日本人,在短短幾個月中“禮送出境”。

2、當有人提出,應將日本天皇裕仁,作為頭號戰犯處以絞刑時,蔣介石在各戰勝國領袖中第一個提出反對,且建議美國人保留日本的天皇製。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元首,希特勒自殺身亡,意大利國王戰後經公民投票被廢黜,並被永遠驅逐出境,隻有日本的裕仁不但毫發未損,且繼續任君主直至1988年才壽終正寢。裕仁死後有英國報紙說:他早就該下地獄了!

3、蔣介石反對向日本索取戰爭賠款。他說:“發動這場戰爭的是日本軍閥,要求日本人民賠償戰爭損失是不公平的。”

4、反對分割占領日本。1945年美國要求中國派軍隊占領日本的九州島,被蔣介石拒絕。

如今提起這件事,許多中國人仍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憤憤不平:蔣介石到底怎麽了?

其實站在當時的形勢下,站在蔣介石個人的立場上,以德報怨是很好理解的,原因之一是:日本人及其發動的侵華戰爭,大大地幫了蔣介石的忙,使他達到了一生事業的最高峰(起碼從1945年8月看是如此),因此蔣內心對日本人心存感激,從這個角度看,蔣所謂“以德報怨”,其實是“以德報德”,分析如下:

一、侵華戰爭鞏固了蔣介石在國民黨政府中的地位。

一般認為,侵華戰爭正式開始於1937年7月,此時距蔣介石1927年建立南京政權已整整十年。然而在這十年中,蔣氏本人在國民黨政權中的地位一直不明朗,汪精衛,胡漢民等資格比蔣介石老的國民黨元老,以孫中山繼承人自居,始終是蔣在黨內的最大威脅。1927——1937年,在××黨史上稱做“十年內戰”,這些戰爭許多是國民黨內部的派係之爭引發的,如蔣與汪精衛、唐生智的“寧漢戰爭”,與胡漢民,陳濟棠,張發奎、李濟深為首的粵係的幾次戰爭,與李宗仁,黃紹宏、白崇禧為首的桂係的幾次戰爭,與十九路軍及其“福建人民政府”的戰爭。在這些戰爭中,蔣介石都取得了勝利,但這些勝利並不徹底,帶有很大的妥協性,失敗一方及其軍事力量依然存在。如蔣介石最大的黨內對手汪精衛長期任行政院長,掌握著僅次於蔣的權力,對蔣的領袖地位構成最大威脅。汪氏後來的投日,被認為緣於與蔣爭權失敗後的無奈。

在這十年中,蔣曾三度被迫下野,亦與黨內鬥爭直接相關。

侵華戰爭的全麵爆發以及汪精衛的叛國投敵,改變了這一狀況,國民黨內的派係之爭暫時停了下來,各派係承認了蔣的領袖地位,幫了他一個大忙。

二、侵華戰爭鞏固了蔣介石在地方軍閥中的地位。

從1927——1937共十年中,全麵的和局部的軍閥混戰持續不斷,這些軍閥混戰往往又和黨內派係之爭糾纏一起,比較著名的如蔣、馮、閻聯合對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戰爭,蔣和馮、閻的中原大戰,和桂係的戰爭等等,這些戰爭也以蔣的表麵勝利而告結束。然而蔣及其南京政府所直接控製的地區,一直局限於長江中下遊一帶,也即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幾省,直到侵華戰爭暴發,情況才發生變化。

這十年中各地軍閥的情況如下:

1、張學良集團。控製著重工業最發達的東北三省,中原大戰後又控製了華北地區,9.18事變後東北三省為日本人占領,張學良的軍事力量受到沉重打擊,被迫退入貧窮的西北地區。西安事變後,張部殘餘被蔣徹底吞並。抗戰勝利後東北被蔣派嫡係部隊接收。

2、閻錫山集團。控製山西、綏遠兩省,閻為老奸巨滑的地方軍閥,號稱“不倒翁”,中原大戰前一度控製華北,中原大戰失敗後遭蔣通緝,1933年重回山西掌權,長期處於半獨立狀態。抗戰中山西為日軍占領,退入陝西,抗戰勝利後回到山西,是少數未被蔣介石借抗戰之際消滅的地方軍閥。

3、馮玉祥集團。馮曾是蔣介石最強硬的對手,對南京政權威脅最大,馮軍戰鬥力之強,超過所有其他軍閥,後雖失敗,其部下卻遍布華北地區,如宋哲元統治河北省,韓複渠統治山東省,被蔣視作雜牌軍,必欲除之而後快。抗戰剛開始,韓即被借故槍訣,馮部其他殘餘力量也在抗戰中被消滅,馮係軍事集團被徹底解決。

4、滇係軍閥。以雲南地方軍人龍雲為首,據有雲南、貴州兩省,抗戰前一直處於半獨立狀態,抗戰開始,蔣軍借機進入雲南,抗戰勝利後,駐滇蔣軍杜聿明部奉蔣密詔,將龍部吞並。

5、川係軍閥。民國以來四川軍閥混戰不已,主要有劉湘、劉文輝、楊森、鄧錫侯、潘文華等人,各不相屬。抗戰前由於川軍的反抗,蔣介石一直無法染指四川,抗戰中四川為大後方,蔣軍半數退入四川,四川的半獨立遂告結束。

6、桂係軍閥。桂係軍閥與蔣介石的關係最為微妙,時分時合,該係主要由於其首領李宗仁、白崇禧的個人才能,免被蔣消滅。其統治一直保持到1950年。

7、西北軍閥。計有統治陝、甘兩省的楊虎城,西安事變後被蔣解決,後蔣派嫡係胡宗南長駐陝西。統治寧夏、青海的馬鴻逵、馬步芳,基本未受抗戰影響。統治新疆長期處於獨立的盛勢才,也在抗戰勝利後被蔣派張治中以武力解決。


三、侵華戰爭客觀上提高了蔣介石和南京政府的國際地位。

抗戰前的南京政府和蔣介石本人,談不上有什麽國際影響,甚至在蔣軍於1927年占領南京時,還和英國發生軍事衝突。30年代的美國,也與南京政府無特殊關係。而蘇聯甚至公開支持××黨推翻他的政權。

侵華戰爭改變了這一切,由於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蔣介石被任命為遠東盟軍最高司令,與美、蘇、英三國首腦平起平坐。1943年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簽署了影響戰後世界格局的《開羅宣言》,為中國爭得不少利益,他似乎已成世界級領袖和中國的民族英雄。

1945年8月的蔣介石躊躇滿誌,在霧都悶熱的夏夜裏,他眺望山城點點燈火,心情卻格外舒暢。他很清楚,盡管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亙古未見,但卻成就了他自己的家國領袖夢。所以我分析,蔣介石很可能出於對日本人潛意識中的感激,加上其他的因素,才發出了“對戰敗的日本,要以德報怨”這樣的號召。所謂“其他的因素”可能包括以下幾條:

1、中國已是世界四強,應有泱泱大國的度量。

2、美國不主張進一步懲罰日本。

3、爭取一個寬厚的國際形象,以備日後與××黨鬥爭。

可惜,蔣介石發出“以德報怨”後沒有幾年,就在與××黨的戰爭中一敗塗地,被徹底趕出了中國大陸。現在看來,侵華戰爭固然在客觀上加強了蔣介石的力量,可也同時壯大了××黨的力量。十年前××黨隻有數萬之眾,他蔣介石尚且無法消滅他們,如今××黨已坐大成百萬之眾,他反到有十足的把握消滅他們?也許,他過分相信自己的好運,因為命運之神曾經在數十次的國內軍閥戰爭中,讓他立於不敗之地,也讓他在與強大不可一世的日本人的較量中,取得最後勝利,如今,他卻被命運之神徹底拋棄了。

蔣介石對日本人的寬大,如今成了一些日本人否定侵華日軍暴行的根據。他們的邏輯是:如果日軍象你們中國人說的那樣野蠻殘暴,當年蔣介石為什麽沒有追究他們的責任,可見他們並沒有犯罪,那些所謂暴行是後來的中國人捏造出來的不實之詞。因而許多日本人並不感謝蔣介石的大德,他們宣稱:日本從來沒有侵略過中國,沒有“南京大屠殺”,何來“以德報怨”。

1950年8月,又一個炎熱的夏天,六十四歲的蔣介石手持拐杖,在日月潭畔偊偊獨行,他在回顧自己的一生,他想起1945年8月那個難忘的日子,他向全中國人民發出號召:對戰敗的日本,要以德報怨。那時他對日本人心存感激,五年後重新看,卻正是由於日本人的侵略,葬送了他的江山。而且他對日本人的過分寬大,越來越遭到後來中國人的譴責。

如果曆史退回1945年8月,他仍會號召“對戰敗的日本,要以德報怨”嗎?這,隻有蔣介石自己心裏清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