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明清寡婦是如何排解寂寞的 (圖)

(2007-10-07 09:30:27) 下一個


《禮記》有一句話:“寡婦不夜哭”,意思是說身為寡婦,要安心守節,不能在深夜裏哭泣。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寂寞的深夜裏,一個人悲傷地哭泣,是不是想男人了?還是被某個男人欺負了?這是為社會道德和輿論所不允許的。

從明清眾多文獻對列女的記載中,可以發現,當時絕大多數的寡婦,年齡在14至30歲之間。這一年齡段正是女性情感的旺盛期,也是性需求的強烈期,無論生理還是心理都極渴望異性的愛撫。但是,由於封建社會的種種罪惡,寡婦們被迫隻能望“性”興歎,這是對她們正常人格的形成和發展是一種摧殘。

婦女守寡是痛苦而漫長的,為了抵禦難奈的寂寞和感情的饑渴,她們采取了種種的辦法,甚至為自己設置了一些非人道的藩籬,試圖讓自己達到心如枯井、欲望全無的境界。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真是讓人不忍。

有的寡婦守寡後,不願走出家門一步,盡量減少與外界的交流,特別是與異性的接觸。《明史烈女》記載了這樣一件悲慘的事,如卻縣李胡氏25歲守寡,發誓終身不出家門。一天鄰家起火,大火燒到她家,家人趕緊過來救她,她卻把7歲男孩從門口交給嫂子,然後“抱三歲女端坐火中死”,寧死也不出家門。

這樣的例子,《廣州府誌》也曾記載過一件:明嘉靖年間,廣東南海縣朱黃氏,很年輕時就守寡,她“動遵禮法”,從不踏出家中大廳半步,被當時人稱為“女君子”。

還有的寡婦,忍受不了寂寞,渴望再嫁,但是,這是封建社會所不容許的。如明景泰年間,河北有寡婦“不安於室”,試圖再嫁,其家族以此為恥,族長率領族人“合群以毆殺之”真是極端的殘忍。

有的寡婦守寡後,全身心投入做生意上以積累財富排解寂寞。《高密縣誌》記載,乾隆年間高密縣寡婦傅單氏守節31年,“持家有成”,以致“家業五倍於原產”,成為遠近聞名的女富豪、女強人。

有的寡婦忍受不住寂寞和感情的饑渴,往往會主動追求人欲。《清稗類鈔》記載這樣一件事:秀才趙蓉江受聘到東城寡婦陸氏家教書。一天晚上,趙蓉江正在讀書,陸氏敲門說:“先生一個人睡很孤獨,今晚風月很好,就讓我為你陪睡吧”。先不論陸氏的行為是否道德,但她表現出一名正常女性對性的渴求,這正是當時多數寡婦強烈性需求的有力見證。

此外,為極力克製性欲的渴求,有的寡婦還會以截發、斷指、自殺等自殘方式來設法排解心理與生理的苦痛。但是,也有的克製不了,從而采取自慰、通奸、改嫁等實現生理上的滿足,例如《金瓶梅》中的潘金蓮。這在文獻中都有所記載,不一一列舉。

總的來說,明清時寡婦的生活是清苦、寂寞和孤單的,揭示了傳統社會對這一弱勢群體身心健康的雙重壓迫。我們也可以從中管窺明清女性的社會生活狀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