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三國人的一番對話
(2013-06-09 01:47:12)
下一個
時隔1年半,一個韓國人,一個日本人,和一個中國人(我),又坐到一起,吃飯聊天,聊生意,聊事業,聊人生。我們的機緣開始於一起做中日韓的文化產品推廣。
先是關於島嶼的爭端,表明態度的部分。
韓國人說:這個問題得這樣想,這個島不管叫什麽島,是誰的,就算我有生之年解決不了,我的人生也不會因此有任何變化。
日本人說:其實這就是政治家們拉選票的辦法,他們必須有這麽一個舞台,有這麽個契機,才能振振有詞,刺激選民的熱情。如果我真的為這個生氣了,倒是對自己的人生有影響了。
我說:對某些不是我們這樣普通的人是有影響的。中國有個砸日本車的小夥子,一輩子默默無聞,成為被社會遺忘的角落。把開日本車的大款砸成植物人時,他得到了關注,並自認為英雄。雖然後來也坐牢了,但他再不是一個每月掙幾百塊的透明人了。
韓國人說:別看中國人上街反日,其實在三個國家裏,中國人的民族感最低。
我說:可能我們民族多,加上國家,和政府,和黨的定位混淆,我們民族的整體感不強。
韓國人補充道:我說中國人民族感低是優點,更容易融合其他民族,是世界大同的基礎。
我說:我發現韓國從地理位置到文字到建築到文化,都恰好在中日的中間。
韓國人說:韓國人稱自己為亞洲的意大利,斡旋在英國和法國之間。
日本人說:其實日本從曆史上就是個最開放的國家。如今在文化市場,無論韓國還是中國的作品,日本都來者不拒。韓國和中國倒是禁放日本的節目或者審查製度嚴格。
韓國人說:如果說文化帶領產品市場,日本產品暢銷世界各地,可中國,韓國產品在日本就根本銷售不動。
日本人說:日本產品現在比不上韓國產品了,因為日本滿足於國內市場的競爭勝利。特別是日本的文化產品,都是麵向日本人製作的,出口很難。因為投資大,製作方為了降低風險,拉很多關聯方一起投資,結果出口時的版權和價格談判,因為牽扯太多關係,根本談不攏。
韓國人說:韓國的文化產品,通常以賣到國外為前提。推明星的競爭機製也很發達,迫使參與者,敢於冒險,艱苦拚搏,最終勝出的明星走向世界,促進韓流的發展。國家也全力扶植。
我沒法說什麽,心想:中國的文化產品,完全以國內市場為目標,絲毫不考慮國外市場,,50%以上電視劇反日題材,根本不可能有外國市場。倒是給日本演員找了不少飯碗。
日本人說:日本動漫是個異數,為國內市場開發,卻意外在世界各地都賣得不錯。
我說:動漫的故事都是比較兒童化的內容,反映了人類共同的情感,不需要過多的背景,就象好萊塢電影的理想主義和英雄主義也很容易被廣泛接受一樣。
韓國人說:實際上韓國電視劇製作,是以高中2年級學生為對象的。再往下和往上都破壞它的趣味性和廣泛性。
我說:近年中國的文化產品也越來越質高量大,注重國際化,中國開始向美國推一些歌手,以後到日本韓國推也是順理成章的。
最後話題傳到工作與人生上。
韓國人:40歲以後的工作,應該是為了喜歡而工作。應該每天都享受自己的工作,為工作生活而快樂。他目前為一個韓國大企業做日本分公司首席代表。
我:是的。人應該盡量躲開自己不願意幹的事情,積極參與到自己喜歡幹的事情。而且盡量創造自己喜歡幹的工作。我是項目管理人員,哪個項目好就往哪裏鑽。
日本人:雖然這樣是理想的,但是躲不過的政治鬥爭,讓你沒法投入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隻能是撮合著,走一步看一步吧。他是個大企業的部長,還在為自己和手下打拚底盤。
其實我們的心中,都有亞洲融合的希望。
酒足飯飽,又談到以後做中日韓三國循環遊計劃,談話在尋找共同夢想的友好氣氛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