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羅所兩句孩子教育

(2009-11-19 05:01:20) 下一個
小草既然執意要談孩子教育,俺就羅索兩句。以下不代表我做的,就是唱唱高調,談談理想。

孩子的教育就是放養和圈養的問題。

放養,其結果就是,孩子是熊是狗都由他/她了。圈養,如果家長掌握得好,其結果就是孩子至少落個中上遊,能自食其力,再往上走就是孩子自己的造化了。

看名人怎麽成長,也照虎畫貓地去“培養”,成功的概率和放養也差不多,就像歐巴馬說的得諾貝爾獎沒有教科書一樣。那2%的人尖不是能“培養”出來的,是上帝的恩賜,你要是能趕上這麽個孩子,天天什麽也別做,隻要感恩就好了。

退而次之,中上遊。這個範圍比較廣,上至程度各有千秋的俗稱成功人士的,下至安安心心工作,吃穿不愁還玩點愛好的。(別想了,我把咱們都歸這類了。)如果你觀察這些人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程度,可謂五花八門,沒有一定之規。但是他們一般有一個共同特點:擺那象那麽回事兒(俗稱有理想,積極向上)。而且都有自己那麽一套(俗稱有能力有自信)。這些人都有達成目標的經驗(如成功進學,找到好工作,公司發展,找到理想的愛人等),從而肯定了自己。

再往下,(就是我們不愛進的圈子了), 簡稱芸芸眾生。總的來說,還處在生存窘迫,朝不保夕,基本成活狀態,如家庭,孩子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的階段。

最後極少數人,失敗人生,如自殺,犯罪者。

我這樣分類並非歧視某類人,隻是為了給培養孩子的父母一些將來像做參考。然後想說,如日本這樣的社會,沒有天災人禍的年代,大部分孩子都能成長為中上遊類,也許會經過芸芸眾生這一階段。

也許你看出我的意思,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刻意“培養”其實作用不大。一個人成長重要的根本不是考試得了100分還是80分,也不是考上了哪個學校,甚至不是他被周圍人承認,而是他/她對自己的信心。信心通過成功的經驗,而且是自己通過努力得來的成功經驗。父母的影響其實根本就是父母自己的為人之道。一個有愛心積極的人,孩子也有愛心積極。一個冷酷暴躁的人孩子也多冷酷暴躁。父母更多的完善自身就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

一些誤解
1) 上名校。對這個問題,家長往往比孩子更熱心,因為這是家長在教育問題上最容易交的一份答卷。說容易不是因為努力程度小,而是最明顯,最被外人認可。其實對一個人來說,名校的作用也就是畢業那幾年,過後人的事業生活是否順利還是和個人性格有關。讓孩子養成為自己的目標肯於吃苦努力的習慣,比逼著孩子考名校更有意義。
2) 為了成績而學習。到了一定年齡,給孩子一些成敗的標準是需要的,但是不好以一時勝敗論英雄。要多鼓勵孩子努力的過程,對最後的成績看淡些。其實對孩子來說,幹任何事情都是學習,包括完看電視,玩遊戲。所以太限製孩子的自由也不一定是好事。
3) 興趣學習。給孩子提供更多學習機會是好的,但是興趣就是興趣,孩子沒有興趣逼著孩子學,練是不好的。總的來說,逼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對孩子的性格形成都起反麵作用。要激發孩子自己做事情的熱情,激發不起來就別勉強。
4) 家庭環境。家庭條件好實際上對孩子教育有不利的一麵(血的教訓)。孩子會無端的有優越感,而且會認為不用努力就什麽都有。所以讓孩子對家裏的生活有窘迫感,也許能激發他為家庭奮鬥的本能。女孩子在物質上要寬鬆些,可以讓孩子不被小恩小惠所騙。這就是女孩要富養,男孩要窮養。

孩子越大越覺得,其實父母很難“培養”,更沒法“塑造”孩子。孩子一般就是父母的一個小縮影,你的局限就是他/她的局限,你怎麽能通過自己的手去造一個比自己強的人,這是個悖論。不如你不去打擾上帝的手,讓他給你的孩子他/她應得的,其實爭也得不多,不爭也少不了。

關於具體的方法,教育理論都是馬後炮,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特點,照本宣科,或者對照別人的經驗都不一定管用。最好是父母找到自己孩子的特點對症下藥。沒有愚蠢的關懷,隻有忽視的悲哀,愛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這是我們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奈良 回複 悄悄話 有時間,多寫一些你的育兒經驗和總結。
很喜歡看你寫小野馬的事情。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