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另一種鄉愁
(2009-04-04 17:02:20)
下一個
沒有哭泣的那一種滋味
那種使人刻骨銘心的鄉愁
如果深深經曆那種感受
才會明白為何占滿心頭
啊啊隻要獨處
日升日落許多感觸
啊啊那種滋味
澎湃飛舞怎能傾訴
那雲和樹
不要遮斷那故鄉的道路
我雖沒有哭
隻願那雲和路
閉上眼睛的那一種滋味
就在眼前不斷的漫步
睜開眼睛它又占滿心頭
一位叫阿小名的網友告訴我:前幾天看牟森采訪新德國電影運動發起人之一、編年史巨製電影《故鄉》(Heimat)的導演埃德加·萊茨(Edgar Reitz)的記錄,多次談到了“故鄉”這個概念。
埃德加說:
故鄉(Heimat)......傳遞了一種特別的情感,常常跟鄉愁和懷舊有關。這種情感涉及到一個人的童年、家庭和他出生成長的地方,同時也包含著對安全感的渴望。而這種安全感建立在兩種東西上,物質上的,和對你來說像是一個掩身之處的庇護。
“故鄉”是一個極具感性的詞語。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它指向並包含著你已經失去了的那些東西:你的出生地,就是家鄉;或者你的童年,一個安置你心靈的空間;還有就是你曾經親近過、但現在你又離他們遠去的那些人。你逐漸失去了這些,是因為伴隨你的成長,你年輕的思想、知識和視野都在不斷地拓展,你開始以一種不同於你兒時的方式在這個世界生存,四處居住。你放棄了原本和你息息相關的你出生時的環境、你的家族和你童年的庇護所。你知道那一切就到此為止、都過去了。你不可能再重新來過。
當然日後長大成人時,你還會擁有一個被稱作“故鄉”的地方。這也許是你現在生活工作和居住的地方。你在這裏承擔著某種責任,你為你的遠大前景做好了規劃。盡管這個新“故鄉”跟你對童年老家的情感是那麽的不同,但就像我前麵說的,“故鄉”包含了對安全感的渴望,這種渴望除了物質上的,還指要有一個家,一個自己的安全庇護所。
“家”充滿了茫然和含混,是那種完全私密的東西。“故鄉”則從來都不是個體化、私密性的,你永遠在和其他人分享你的“故鄉”。跟你分享“故鄉”的是一大幫人,這些人都在同一個背景下,共享那個跟風景、城鎮或村莊緊密相連的人際關係。
相互有關係的人與人之間,永遠需要知道他人在什麽地方,他或她過得怎麽樣了。人們不能容忍自己竟然對一個朋友的死去一無所知,這也是“故鄉”的另一種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