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超勁兒,看了篇不錯的分析:華爾街大地震後的幾點思考
(2008-09-19 06:43:16)
下一個
在過去的一年裏,華爾街成了嘉年華,無數身穿名牌西服套裝的成年人整天都在坐著過山車。
先是次債危機的全麵爆發,然後在3月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抄底收購。奧運開幕式期間,很多跨國巨頭雲集北京,大多數人對全球經濟和全球資本市場的未來走向表現出憂心忡忡。兩周前,美國政府宣布接管最大的房貸公司Fannie Mae和Freddie Mac。上周,十家最大的金融機構在美國政府的直接組織下宣布拿出700億美元用於援救那些遇到麻煩的中小金融機構以穩定市場。然後,話音未落,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擁有94年曆史的美林證券緊急出售給美洲銀行,擁有158年曆史的雷曼兄弟直接申請了破產保護,華爾街上五家獨立的投資銀行隻剩下兩家。與此同時,全球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AIG也陷入火坑,直至今天早晨美國政府宣布向其貸款850億美元以解燃眉之急。與此同時,歐洲中央銀行、英國和瑞士的中央銀行16日共向金融係統注入超過1300億美元的資金,以緩解流動性不足...
世界全亂了。所有人都在想著兩個同樣的問題:接下來還能有多糟?下一個有可能會是誰?
關於這場華爾街大地震的反思會持續很長時間。以下寫的更多的第一反應,或許可以拋磚引玉。畢竟,網絡上什麽樣的高人都有,我期待聽到更多理性或感性的聲音。
1. 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一年前,如果有人說一年之內美林、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會同時消失,他一定會被認為是個瘋子。後來發現,其實市場本身就是個瘋子。或者更確切地說,人性中的貪婪就是瘋子。
2. 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將有可能引發一場針對華爾街文化的“文化大革命”。過去的華爾街崇尚的是激進、冒險、貪婪、用複雜掩飾簡單、讓結構主導本質的文化,版圖大變遷之後—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人們將會趨於穩健、保守、自律、向簡單和本質回歸。華爾街上的英雄將不再是在好的市場中瘋狂攫取利益的野蠻人,而是在市場瘋狂的時候能夠保持冷靜、清醒和自律的風險管理者,譬如像摩根大通的迪蒙和他的團隊。當然,也有可能在最初的幾年自律之後華爾街又會重新走向放縱,隨著下一波牛市集體狂歡直到喝大磕大high大,畢竟--我們不要忘了--人類的記憶往往過於短暫,從垃圾債券王國德崇(Drexel Burnham Lambert)倒閉到現在,也僅僅過了18年的時間。
3. 不是所有人都應該擁有房產。這麽說可能從社會公平的角度講不盡考究,甚至可能又會遭罵。但是拋開所有所謂的“政治正確性”不談,如果我們就事論事地分析,我認為導致本次華爾街大地震和全球資本市場危機的起源隻有一件事,那就是在眾多房貸機構、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推波助瀾下,太多本來不該擁有房產的人擁有了房產。人類可以繼續懷有“居者有其屋”的理想,但這裏的“有”首先說的還是“有房住”,而不是“有房產”。中國如果讓太多本來不該“有房產”的人有了房產,同樣難逃類似的劫難。
4. 表象即現實,也就是英文常說的Perception is reality。我在《誰謀殺了貝爾斯登》中曾經說:“貝爾斯登之所以在48小時之內迅速崩盤,並不是因為它真的需要崩盤,而僅僅是因為人們懷疑它可能要崩盤。這正是這件事最可怕的地方...支撐現代金融體係最重要的基礎不是物理世界中的實物資產,而是人們對於這個體係本身的信心以及這個體係中參與者在其他參與者心目中的信用。一旦信心動搖,一旦信用不再,再高的大廈也會在頃刻之間轟然坍塌,速度甚至比911中的世貿中心還要快。”上麵這段話,我完全可以把“貝爾斯登”四個字換成“雷曼兄弟”原原本本再說一遍。
5. 政府救市要慎重。我在上麵提到的那篇文章裏鬼使神差地問了一個問題:“政府今天救了貝爾斯登,如果萬一明天雷曼兄弟、後天美林又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你還要一路救下去嗎?”顯然,美國政府在正拯救雷曼兄弟和美林證券上變得出手謹慎了許多,然而轉臉他們又動用了850億美元援救AIG。雖然你可以說這是防止證券市場上的動蕩波及保險市場導致全球資本市場出現災難性的後果,但是畢竟這裏麵幫這個不幫那個的內在邏輯並不是十分清晰。況且,政府一旦把自己放在一個可以自行決定“救”與“不救”的位置上,它反而有可能因此而為市場製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6. 獨立投行模式不會走向終結。雖然華爾街上碩果僅存的高盛和摩根同樣備受壓力,我不認為獨立投行模式會自此走向終結。有人說,沒有商業銀行的客戶的存款支持,投資銀行將難以為繼。在我看來,這恰恰是把二者合一的風險當成了二者合一的理由。盡管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首當其衝的受害者都是獨立投行,但是這場危機所暴露出來的最大問題恰恰是商業銀行在投資銀行和對衝基金的支持下不恰當地承擔了過多購房者的風險以及投資銀行本身在信用產品支持下的過度負債。根據穆迪的數據,整個信用市場產品的市值在2007年超過了15萬億美元,投資銀行同每一美元資產對應的負債竟然達到了32美元!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機製保證,商業銀行同投資銀行合二為一更像是一個臨時出台的短期解決方案,不僅不能保證根本問題的解決反而有可能導致這個問題進一步惡化。因此,我傾向於認為在塵埃落定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修複,商業銀行將很有可能把投資銀行業務重新打包出售,低買高賣賺他個泊滿盆滿。最終市場上還會留有幾家具有全球行動能力和精確風險管理能力的獨立投資銀行。
7. 把企業當孩子養從結果上看有時候可能不如把企業當豬養。雷曼兄弟的掌門人福爾德(Fuld)從1993執掌帥印開始已經在雷曼兄弟度過了15個年頭,可以說是現代雷曼的締造者。他對公司投入了太多的感情,因此在幾周前同韓國發展銀行談判的時候對自身的價值期望過高,貽誤了拯救雷曼的最佳時機。反觀美林的CEO泰恩(Thain),他以前曾在高盛和紐交所擔任重要職務,去年12月才空降美林。正因為它沒有那麽多感情上的負擔,所以他才敢於在今年7月把美林手裏310億美元的按揭抵押資產以接近兩折的甩賣價勇敢出售,並且最終贏得了以500億美元賣給美洲銀行的機會。雖然500億美元比美林去年的市值低了一半,但是同雷曼兄弟的破產保護相比,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
8. 融資必須在最不需要錢的時候進行。無論是雷曼還是美林,其實在過去的半年裏一直在致力於通過融資解決資產負債表的問題。雷曼兄弟在今年四月曾經發行了40億美元的優先股,美林也於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分別從淡馬錫、科威特投資局等機構融資超過100億美元。可是,這樣出於實際需求的融資行為不僅沒有減緩它們身上的財務壓力,反而助長了它們資本不足的傳言,導致更大規模的信用危機。因此,我們應該記住,一個企業融資的最好時機是自己完全不需要融資的時候,特別是在大環境有可能趨於嚴峻的情況下。對正在考慮融資問題的中國企業來說,我有兩個建議:第一,如果不是非融不可,現在最好不去融資;第二,如果的確非融不可,現在絕對不是自我感覺良好牛氣轟轟的時候,把錢拿進來握在手裏把手焐暖和了是第一位的。
9. 全球資本市場的冬天還沒走到臘月,中國經濟不會出現大的問題。全球資本市場還有可能更壞嗎?答案是:完全可能。有人把這次全球資本市場危機同二十年代的美國大蕭條相提並論,格林斯潘也說這樣的考驗百年不遇。對此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這場資本市場動蕩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可能曠日持久。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中國經濟不可能不受影響,雙位數增長的時代行將終結並且在短期內可能不會重現。但我還是傾向於認為,中國經濟不會出現大的全局性的問題,中國資本市場的冬天很可能比全球市場短暫,中國也完全有可能依靠自身的內需維持相對平穩的經濟增長並以此帶動全球經濟的複蘇。
10. 現金為王,但是不要辜負現金。現在是依靠現金取暖過冬的時候,但如果你有足夠的現金,現在也是進行低成本收購的好時機。誰有能力在經濟低穀的時候進行擴張和布局,誰就有希望在下一個經濟增長期到來的時候笑看山花爛漫,從容收獲。回到這次華爾街大地震,其實無論是貝爾斯登還是雷曼兄弟,其實拋開它的一部分資產組合,其核心的投行業務還是非常具有價值的。可惜我們中國的銀行在各方麵都還沒有準備好,否則像巴克萊那樣憑借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獲得華爾街的一席之地並非完全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