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的愛國與習近平的愛國有啥不同?
(2014-12-29 16:58:21)
下一個
漢語裏很多詞容易造成混淆,需要革新。比如講這國家二字就造成很多問題。古語裏國與家就分得很清楚,今天的人國家講多了,容易概念糊塗。一般的單個老百姓影響不大。上位者若天天國家國家的掛在嘴上,就容易搞得家國不分。弄久了自然以為國之利益的所有權屬於自個,想拿就拿,想用就用,混不知家國有別。
當然,事物有兩麵性,家國一體也有家國一體的長處,解放前就有很多革命者毀家紓難救國。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老毛為中國革命犧牲了七位家人。這個家國一體性的概念在國家危難之際當能充分調動全體國民革命積極性。可在和平時代,起的作用就不一定好。譬如薄熙來,周永康,把國之利益當成自個利益,予取予奪。最近趙本山也說他很愛國,國家需要他的資產都可以拿。他的這個表態,表麵上看似乎比較高大尚,但很明顯,家國不分。而且,很難講他的錢是不是撈了國家利益的油水。
中國政治領袖,包括習近平在內,或多或少都認可中華民族是個大家庭,自個就是這個大家庭的家長的觀念,都有把國事當家事來處理的思路。這種態度,容易產生自認尊貴的思維傾向,不能把大眾擺在同等地位來看待。搞久了,把國之利益當成自個利益,貪汙腐化,害了別人最終也害了自個。長此以往,國將不國。當然,從另一麵而言,我也認為中國也能產生好的家長型領袖,有擔當,肯承擔責任。但是,無論如何,國之利益與家庭利益,是不是應該分開來看,需要仔細掂量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