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天以曉生死,學儒以知人生

平常上文學城網站我的中國,看看時事,發發言。說多了,心說起個博客吧,全當收集後自己的發言吧,以後要查也有個好去處。歡迎留言。
個人資料
正文

先賢老子對當今執政黨的惇惇教誨 - 5

(2009-08-17 04:52:35) 下一個

--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
天之道,重視一種平衡,就像張弓射箭一樣,高了向下壓,低了向上舉,拉過了鬆一鬆, 不足時拉一拉。

--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所以,損有餘而補不足,是上天的道理。而人的道理,卻正好相反:損不足以奉有餘。(貪官奸商不受製約,必然會毫無節製。)又有誰能把自己多餘的用來奉獻給天下百姓呢?唯獨那些有道的人。

--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見賢。--
所以,好的執政者做事順民心民意而為,不仗恃自己的能力,卻依賴人民,事成了也不視為自己的功勞,不讓人稱讚自己有才能。

--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
天下萬物中,沒有什麽比水更柔弱了。然而對付堅強的東西,沒有什麽能勝過水了。這是因為水柔弱得沒有什麽能改變它。
民心柔弱如水,然而對付外強中幹的腐敗分子,沒有什麽能勝過民眾的監督了.民心可用,是因為它看似柔弱,卻沒有什麽東西能輕易改變它。

--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這個柔弱勝剛強的道理,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卻很少有人能夠去實行。

-- 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
所以聖人說:承受了國家屈辱的人民,是社稷的主人;而那勇於擔承國家禍殃的勇士,是天下的君王。

-- 正言若反。 --
這些正麵肯定的話,聽起來好像反話一樣,不好理解。

-- 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
用河蟹的辦法化解大的怨恨,怨恨並不能消失貽盡,這豈算得上良善呢?

-- 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

所以,聖人重視契約關係,但不會對人求全責備.有德的執政者應當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監察契約的訂立與履行,無德的執政者卻是目無法紀,苛取搜刮,珠鎦必較.

--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
可是,上天之道,是公義無私的,它永遠與良善的人同在。
一個完善的體製,尊重源於上天之道(無為自然)的法律,平等公義無私,卻又能獎掖良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