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天以曉生死,學儒以知人生

平常上文學城網站我的中國,看看時事,發發言。說多了,心說起個博客吧,全當收集後自己的發言吧,以後要查也有個好去處。歡迎留言。
個人資料
正文

如果巴菲特都搞到破產,我們能得到什麽教訓

(2009-02-28 11:31:28) 下一個
如果連巴菲特搞股票搞到最後都賠錢,我們需要問個問題,這金融投資業還有啥存在的必要嗎?

俺琢磨著金融業這些年薪千萬億萬的,拿的其實不都是大夥送的錢嗎?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若世界上隻有兩家投資公司:A與B。開始有同樣的信譽,公司規模也類似,但公司A連續5年盈利,公司B連續5年虧損,B的客戶慢慢都跑到A,A公司職員的錢越掙越多,表麵上,A公司給自己職員發的錢是公司利潤所得,其實這些錢哪來的?公司B的客戶給的。當B公司的客戶跑得差不多的時候,B卻開始贏利了,A開始虧損。B連續5年盈利,A連續5年虧損。A的客戶慢慢跑到B,B公司職員的錢越掙越多,這些錢哪來的?同樣道理,公司A的客戶給的。

當然,實際情況要複雜些,但是,錢在這些不同金融業實體中倒騰來倒騰去,總數反正是越來越少,燒掉的錢都進了金融業從業人員的腰包。

金融業發明這個產品,那個產品,搞這個模型那個模型,俺看都是為了整糊普通人的腦袋,好偷雞摸狗的撈錢。

對普通人來講,你把自己一鋤頭一鋤頭吭吭哧哧掙來的錢委托出去,最後結果跟送人一樣,俺想還不如送給一無所有的窮人。

金融投資業的存在,對整個社會的好處是能提供充分的資金流動性。並養了一幫牛逼烘烘的所謂投資專業人員對資金具體流向何處進行評估。可這種評估是基於金融業自身利益基礎之上的評估,評估的結果會使得金融業整體利益極大化。這種極大化,反過來最終會使得其他行業利益極小化。發展到最後,金融就會成為一個超級膨脹的部門,而實體業的萎縮最終會使得整個係統崩盤。

美國現今麵臨就是這種困境。

所以,終極問題是,私有金融業的存在到底是不是必要的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