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天以曉生死,學儒以知人生

平常上文學城網站我的中國,看看時事,發發言。說多了,心說起個博客吧,全當收集後自己的發言吧,以後要查也有個好去處。歡迎留言。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走出忽悠的中國人(1)-中國人的天道

(2007-08-27 08:17:57) 下一個

走出忽悠,是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要想走出忽悠,先要搞清楚,什麽是中國哲人自古秉持的天道.

在漢語裏,“天”是一個很常用的詞匯。是什麽意思呢?還得從老祖宗那裏找。

“不知生,焉知死?” 孔子全部的哲學思想就是從這句話上起飛的。孔子的哲學因此被稱為生的哲學。然而,在孔子的話裏,經常提到"天",而"天",是掌管生死的.到底儒學裏提到的"天"是怎樣的"天"呢?

<<論語,述而>> 子不語:怪、力、亂、神。西遊記裏的妖魔鬼怪不是孔子心目中的“天”。

當伯牛患癩疾,孔子從窗口執著他的手,說:"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孔子對伯牛"行善遇凶,非人所召"發為無可奈何的慨歎。這裏的命,當指天命. 用現代話語來說,說的是自然規律.

在《公孫醜章》裏,孟子說:“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正當今之世,舍我其誰?吾何為不豫哉?” - 上天還不想讓天下太平罷了,如果想讓天下太平,在當今這個時代,除了我,還有誰(能擔當這個重任)呢?我為什麽不愉快呢?這裏又是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了。

孔子欲行仁政而周遊列國。當他到達衛國時,便按當時禮儀去拜會衛靈公夫人南子。相傳南子有淫行,子路因此顯出不悅之色。孔子對天發誓說:如所做的事不當,天將厭棄我。因此,當作之事應該是合乎天道的事情。天道,天運行的道理。

孔子有句話:“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一生追求的,就是這個“道”,提到“道”,我們不能不提到中國曆史上的另一個聖人,老子。老子的哲學,是關於道的哲學。孔子曾問禮於老子,這是曆史上有過的事情.老子既有道學,孔子不會不問.在孔子的哲學論述裏,沒有太細的對道的描述.我們可以認為,孔子繼承了老子對天道的體認.

春秋時代的所謂天道,常人認為是天之道,道是從屬於天的。老子則以為道比天更根本,天出於道。老子的“道”,已經超越了傳統天命論中的上帝主宰論.老子用“無”(無形、無名、無為、無欲等)來形容“道”突顯了“道”的非人格性特征(相對於上帝主宰論而言)和普遍性特征(相對於天道自然觀而言).老子對“道”的描述,歸結起來,即自然無為和普遍必然。相對於人格化的上帝,道對宇宙的解釋,與現代科學更能保持一致.但是老子畢竟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沒有接觸現代科學,隻能有形而上的哲學思想,並不能形成完整科學體係.而作為學"道"的學生孔子,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聖人訓八目第一條: 格物 - 研究萬事萬物,才能獲得真理.

秉持天道,懷著敬拜上“天”的心,孔孟教導三綱八目,這是所謂儒學總綱。

三綱,是指明德、新民、止子至善。
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從漢朝到唐朝,中國人牢記聖人教誨,敬天尊孔,以修身為本,刻苦鑽研天下萬事萬物,循著聖人所指的途徑,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

剛爬出井,還在井邊相互忽悠的中國人,您還記得兩千多年前聖人的教誨嗎?

請看下文, 走出忽悠的中國人(2)

李察天寫於2007/08/2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