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瑪雅 安吉羅的個人經曆(轉貼, 作者: 梅也)

(2007-11-24 07:38:17) 下一個

文章來源: 梅也翻書之《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

原貼地址: http://www.tgula.com/blog/BolgShow.aspx?ClId=38&AiId=3930

籠中的鳥為何歌唱?你知道籠中的鳥為何歌唱?我反反複複地問自己,問到無言。

籠中來回徘徊的鳥
無法看穿憤怒的柵欄
它的翅膀已折
腳被拴死
它隻有放開喉嚨
大聲歌唱

《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是瑪雅•安吉羅(Maya Angelou) 最著名的自傳體小說。掙脫種族與性別的雙重樊籠,瑪雅•安吉羅,這位勇敢的亞馬遜女戰士,唱出了她在絕境中奮起抗爭的歌。

這是一部典型的黑人女性成長小說,具備“發現”(未知)與“確認”(已知)的一切必要元素。小說的故事從“我”四歲時與哥哥貝利一起被離異的父母像寄包裹一樣寄往南方的祖母家開始,寫到八歲時“我”被母親的男友奸汙,一直到十六歲時懷上了另一個男人的孩子當上了未婚媽媽為止。黑人女性的困惑與覺醒,傷害與成長,囈語與夢想,在作者詩意的筆觸與汪洋恣肆的激情中,強烈地震撼著我!

最近同時在讀的,一為餘華《兄弟》,一為《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前者讓我後悔。後者是重讀。每讀一遍,每受到一次震撼。對比下來,更為中國作家羞愧。

以下是瑪雅•安吉羅的個人經曆:

瑪雅•安吉羅是美國最著名的非裔作家之一,她生長在阿肯薩州,在1970年便由於創作的第一本自傳《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此書已由十月文藝出版社2000年9月引進出版),而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提名,後來又因另一本自傳獲得了普利策獎的提名。<<飛向天堂的歌>>, A Song Flung Up to Heaven, 是瑪雅的第六本自傳。

  1993年,克林頓第一次當選美國總統,他邀請瑪雅•安吉羅在他的就職典禮上朗誦她創作的《隨著清晨的脈動》。在詩歌中,瑪雅熱情地讚頌了一些民主黨活動家對黑人民權運動的支持。瑪雅也因為這次朗誦,受到全美人民的矚目。然而,她的一生頗富戲劇性,從她的履曆中,人們可以讀到“舞蹈家、歌手、指揮、傳記作家、劇作家、電影導演、民權活動家”等近十個頭銜。

  瑪雅的幼年在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南部度過,當時那裏實行著種族隔離的政策。在阿肯薩州,瑪雅受到無數歧視。鎮上的牙醫不但拒絕給她看病,還用惡語相向,說他寧願把手指放到狗嘴裏,也不會碰一碰黑人的。瑪雅8歲時被人強奸,而強奸她的人竟然是她媽媽的男友。之後,瑪雅的叔叔們又合謀殺了這個人。這一連串的噩夢,使幼小的瑪雅躲進她自認安全的、卻是極度封閉的世界,在接下來的五年裏,瑪雅沒有說過一句話。幸好開雜貨店的姥姥對瑪雅非常關心,同時有個叫波薩的黑人婦女,引領瑪雅進入到文學的天地裏。通過閱讀和背誦,瑪雅慢慢戰勝了心靈的創傷,終於又開始說話了。

  瑪雅16歲時,像很多黑人姑娘一樣,做了單身媽媽。後來,她帶著兒子到非洲的大學教書,4年後返回美國時,把兒子交給了男友。她在各地的奔波,不僅沒能帶好孩子,而且缺乏穩定的收入,在一個短時期內,她還當過妓女。這個勇敢的黑人婦女,竟然把這段經曆也忠實地記錄到了自傳中。

  《飛向天堂的歌》一書中,瑪雅描述自己在這個階段的生活中,往往在看到希望、滿懷喜悅時,接踵而來的便是打擊。在非洲的四年裏,她不僅教當地的黑人識字,還投入到當地的黑人組織同白人種族主義者的鬥爭當中。一次她們邀請了美國著名黑人民權領袖馬爾克姆•X來到非洲,給大夥兒演講。此後瑪雅和馬爾克姆經常通信,建立了友誼。馬爾克姆在國內麵臨著雙重壓力,同是為了爭取民權,一部分黑人遵守非暴力的原則,一部分則認為隻有通過革命,才能消除種族歧視。馬爾克姆設想成立一個新的黑人機構,專門向聯合國呼籲,為美國的黑人申訴。他邀請已顯露多方麵才華的瑪雅,回美國幫助自己建立這個組織,瑪雅接受了邀請。

  此時瑪雅的媽媽把家搬到了舊金山,瑪雅離開非洲,取道紐約返家時,用投幣電話向馬爾克姆問候。那是1964年,瑪雅和馬爾克姆是第一次在電話裏聽到對方的聲音,馬爾克姆顯得非常興奮,說自己正要去機場,要接瑪雅來家裏,為她接風洗塵。瑪雅隻好解釋說,自己馬上就要登上轉往舊金山的班機,她說自己離家已久,得調整一下,才能再來紐約,同馬爾克姆討論如何建立那個新組織。馬爾克姆說:“我剛才在通往紐約市的荷蘭隧道裏,發現有人要對我下手,我隻好丟掉自己的車,跳進一個白人駕駛的汽車裏。我告訴他我是誰,他馬上說要幫助我,還叫我在車裏埋下頭。”

  瑪雅回到舊金山市不久,就得到馬爾克姆被同族黑人刺殺身亡的消息。為了生計,瑪雅到夜總會裏唱過歌。後來她搬到洛杉磯的Watts區做有關黑人婦女的研究,有時需要挨家挨戶地做訪問。1965年,她目睹了著名的Watts黑人騷亂,對黑人的狀況有了更痛楚的體驗。1968年,馬丁•路德•金邀請瑪雅擔任自己在美國北方地區的聯絡人,工作中,瑪雅幾乎訪遍了美國黑人去的教堂。然而,金也不幸遇刺身亡,而這天正巧是瑪雅的生日。

  瑪雅再次跌入生命的低穀。在沉寂中,她寫下對孤獨的認識:“沉默裏,我們聆聽自己,我們詢問自己,我們書寫自己。也許,在無聲的世界裏,我們會聽到上帝的聲音。”這時,另一位黑人民權領袖吉姆•鮑德溫,請求她陪同出席一個重要晚宴。也正是在這個晚宴上,瑪雅開始了《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的創作。而《飛向天堂的歌》,便以《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的第一段話作為了它的結尾。如今,《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已成為當代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

  瑪雅16歲就做了媽媽,兒子並非婚生。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個白人,瑪雅是因為他說的一句話,嫁給了他。那是在英國的一個聚會上,有人說,假如婦女穿短褲,並顯得很活潑,她就活該被人強奸。瑪雅後來的丈夫當時回應道:“不管婦女怎樣穿著,男人都無權攻擊她。當男人說他們因為女人衣裝大膽,便不能拒絕她,那麽我想問問他們,要是那個婦女的四個兄弟拿著棒球帽,站在她身後,‘你們是否還控製不了自己呢?’”

  瑪雅•安吉羅和小說《紫色》的作者艾利斯•沃克是當今美國兩位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瑪雅在一次次投身民權運動的間隙中,還涉足電影和戲劇的創作,並作為演員,獲得過艾美獎提名。但她最看重的應當是自己同時是一名勇敢的戰士,一個出色的社會活動家。她曾經被前總統福特任命為慶祝美國獨立二百周年委員會的委員,後來又被前總統卡特提名進入國際婦女年美國觀察署。瑪雅還擁有一個博士學位,現在,她是北卡羅來那州 Wake Forest 大學的終身教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