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雪災後的必要考量

(2008-02-23 20:30:46) 下一個
轉載自:http://cognosechinese.blogspot.com/ 
作者 林瑞慶[1] 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碩士


中國南部最近受到大雪災害,在一個團結、強盛的國家,黨、政、軍、民協作,困難肯定很快就能夠克服。

很多人隻注重麵前的的挑戰。很少人往廣處、深處想。

賴洪毅的文章提出了一些值得大家考慮的問題,如火車電氣化化後,所帶來的極端脆弱性。他對往日的蒸汽火車有所緬懷。

往廣處想,比中國南方更寒冷的地方,幾乎涵蓋了除了赤道以外的全部國家,從加拿大到南毆,南亞北部,甚至亞熱帶。中國南方的經驗,警惕了全部工業國要積極的策劃,預報,防備。現有的科技、集中供水供電的方法(特別是水力、核能發電等高資金科技)是非常脆弱的。因此這次災害,應該催生出新的思維,工業國更要未雨綢繆,開發新的方案,營運新產業。

下一個是哪一個地區,哪一種災害,誰也把握不準。防備必然不可隻是對暴風雪。
在預防天災人禍之前,必要以哲理來了解當今的生活基本要素。

災民不會苛求餐餐溫飽,不是分秒必爭,隻要有幾個鍾頭的好天氣、平靜,就可以空投幾天的食糧,科技、社會組織已經把食糧供應解決了,不再是生存的第一瓶頸。但在嚴寒,風災、火災、地震、海嘯、瘟疫、兵荒、馬亂,能源和食水供應是防疫救護、維生疏散的必要。供應短缺,必然延誤救災、甚至衍生出瘟疫、火災、暴亂,加重災情。

由此看來,基本設施的堅韌可靠是最重要的。在這次暴風雪中,暴露在外,延綿百裏的電網,根本沒法承受蹂躪。深冬采煤,人、能源運輸、救災、人、牲畜的生存都麵對嚴酷的極限、考驗。但,深一層想,即使多堅固的設備,如果隻有一個供應點,要為方圓百裏服務,暴露無遺的單點失敗是人人必要認識、理解、減輕、解決的。

目前,科技已經把很多設備,如電腦,通訊分散化、袖珍化。雖然科技可以把很多設備、器材變得更小、更方便、更有經濟效益,更能獨立運作。但企業家,工程師隻是往身邊的、瑣碎的電器、設備鑽營,還沒有人往基本設施上想。

雖然科技已經進入新世紀,人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六十年代。

中國正處在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從農村建設到高密度城市都必然要求更有效、更充分的應用科技,這絕對需要思維新的突破。

這個自然災害,讓我們領悟到,必要把水電供應、汙水垃圾處理袖珍化,分散化。這不但為抗災,更是新農村建設普及化,高速電氣鐵路堅韌化突破的基本考量。

一個科技的基本突破在於如何應用自然科學、結合成熟科技來脫離對煤、油、氣、低效率內燃機的依賴,以燃燒低級燃料、廢料,推動袖珍渦輪發電(直接熱傳導 Direct Thermal Transport),廢熱回收供廢水處理、蒸餾等,不但供中小農村,更可以軌載。這裏指出思維,詳情需要跨越多個專業的知識和多個工程師夢寐以求的優點,在此不宜詳述。

天災人禍是科技、管理突破的催化劑。
中國南部大雪災是讓人們真正體驗到人力的有限,領悟到智慧追求的無限,科技促進財富創造的必然性。
[1]飛機和發動機、精密機械工程師 發明人 哲學家
本文登載於《聯合早報》2008年2月15日言論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