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理故事100】用故事打動人心

(2007-12-10 16:55:54) 下一個


我們都知道莊子「朝三暮四的猴子」的故事,卻少有人記得員工守則到底有幾條;每個人都可說上幾十個故事,卻老是會忘記表單。這一期,我們不談管理,隻說故事。下次,當你想說服老板、同事與客戶時,不妨─說個故事吧。

(ZT)

「秘書的臉龐,出現在會議室的窗上。我可以從她的表情看出,我苦等的那通電話,終於打來了。我向大家致意後,匆忙走出會議室。一踏出門外,她確認了我的猜測∶電話那頭,正是我的泌尿科醫師。我立刻奔回我的辦公室。」,寫出這段小說般懸疑文字的,不是哪個知名財經記者,而是InteL創辦人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在對抗前列腺癌成功後,這位CEO親自寫下治療過程,成為《財星》(Fortune1996年5月13當期的封麵故事。

葛洛夫無疑是最會說故事的CEO

在《葛洛夫自傳》(Swimming Across)中,葛洛夫交代了他生命中充滿苦難的前20年。我們這才知道,原來一個聽覺受損的窮東歐流亡學生,也可能創立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在《葛洛夫給你的一對一指導》(One on One with Andy Grove)中,他用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回答經理人的疑難雜症。我們這才知道,原來這位《時代》雜?(TIME)年度風雲人物,剛升任主管時也被部屬當麵抱怨過,也曾為不知該挑誰當接班人而困惑。

洋洋灑灑數百字的故事,也可以濃縮成一句「努力就能成功」「堅持就能抗癌」。但是,那會讓你的心,產生突然被夾子揪著一般的感受嗎?當然不行。一則一則用生命寫下的故事,讓葛洛夫不再隻是高不可攀的「英特爾董事長」,他還是位「癌症鬥士」「經理人導師」與「泳渡生命之湖的勇者」。這些頭餃,讓更多英特爾員工以外的人,認識他、尊敬他、信任他、追隨他。

故事讓人記得,表單使人遺忘

誰不愛聽故事?我們都知道莊子「朝三暮四的猴子」的故事,卻少有人記得老子五千字《道德經》裏說了什麽;聖經中「耶穌幫門徒洗腳」的故事,不是基督徒也略知一二;希臘神話中凱莉絲托(Callisto)與宙斯(Zeus)的淒美愛情,更讓所有孩子們記住了大熊與小熊星座

「我們一定會記得故事,但老是會忘記表單(bullet point),」美國知名劇作家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對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說,因為故事「滿足了人們對抓住生命典範的強烈需求─生命不隻是場智識活動,裏麵還蘊涵著非常私人、情感的經驗。」

你一定懷疑,故事,怎麽可能比真相更有力量?有個猶太故事是這麽說的∶「『真相』,赤裸且寒冷,被村裏的每一戶人家拒於門外,因為她的赤裸讓人驚恐。『寓言』發現她瑟縮在角落,饑餓且顫抖著。出於一片同情,『寓言』帶她回家。她讓『真相』穿上『故事』的外衣,溫暖她,並再度送她出門。穿著『故事』的『真相』再次造訪村莊,立刻被迎進人們家中。他們邀請他同桌進餐,在他們的火爐旁取暖。」

真相,需要故事的包裝,才讓人容易打開心房。《說故事的力量》(The Story Factor)認為,赤裸的真相,常讓人忿怒、窘困;但故事比較委婉,它不隻給出答案,也替人思考,引起的抗拒比較少。

因此,說故事成為員工訓練的新潮流。3M、福特(Ford Motor)與奇異(GE)等跨國企業,都開始用故事傳遞文化與知識給下一代員工-這遠比發出一本沉重枯燥的「員工守則」,有用得多。

姑且不論事實真相,許多人都知道郭台銘1天工作15小時,員工拚命工作到血尿的故事;你可能也聽過許文龍與員工共用遊泳池,結果被踢了一塊黑眼圈的笑話。這在兩則故事背後,傳遞的卻是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鴻海要求的是「紀律」與「努力」,郭台銘描繪的目標,是「豐厚的金錢回報」;奇美則重視「平等」與「互助」,許文龍眼中的遠景,則是「生活與工作平衡」。

不論是一個有上萬名員工的跨國企業,或是不到10人的小團隊,容易被傳播、複頌的「故事」,都能用動之以情的方式,潤滑了「規定」曉之以理的不足。

西元10世紀,機智的雪赫拉莎德(Scheherazade)說出了《一千零一夜》(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的故事,讓自己免於被波斯王殺頭的命運;21世紀的經理人,也要說出動人的故事,來影響、激勵和說服老板、同事與客戶。

《經理人月刊》12月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