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趣談 筷子文化——此文問題不少,不代表本人立場見解。

(2008-11-06 02:55:40) 下一個

作者:李選任

筷子是人們每天用餐夾菜必備的餐具,是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象征。據研究,用筷子進食,不但可使人心靈手巧,而且有訓練大腦的刺激作用,所以西方學者相信,要想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必須先學會使用筷子。

近年來,全世界流行「中國熱」,中文成了歐美人士學習的語文,在美國,有「孔子學院」的設立,在各大、中學,中文也是選修的學科。

到中國旅遊、觀光、研究、講學、訪問、會議、貿易、考察的外國人,不管是達官、貴人、富商、豪賈、專家、學者,乃至一般旅遊觀光者,事先不僅要學習中文,而且要學習使用筷子,以達到「入境隨俗」,才能賓主盡歡。

記得當年尼克森、季辛吉打開中國之門的首次訪問,就在北京與毛澤東、周恩來煮酒論英雄時,便是表演用筷子夾菜的動作,雖然生硬不純熟,但其用心與真誠,還是博得了毛、周的喝彩和掌聲,獲得了皆大歡喜的愉快場麵,更談出了「一筷(笑)泯恩仇」的言和與建交協議。

筷子在中國古時的傳統婚禮中,是不可或缺之物。中國人最喜歡吉祥物、吉利話,長輩慶壽,必說:「健康長壽」,必獻:「壽桃、壽酒」;結婚喜宴,當然亦免不了,祝新郎、新娘:「早生貴子」,贈新婚夫婦:「金銀首飾」。

中國國內很多僻遠地區,還依古禮習俗,至今仍保有婚禮送筷子的傳統文化,也就是說,婚嫁以筷子作為婚禮贈送,取其音意:「快生子」,即祝賀新娘夫婦的吉祥物,是男女雙方家人最喜歡和極樂見的禮物。

一般是用「竹筷」,也是家家戶戶每天常用吃飯夾菜的,在嫁妝裏放把竹筷,取「祝(竹)快(筷)生子」(早生貴子)之意;在花轎升起前撒筷子,取「早生(升)快(筷)養」的吉利。

據說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私訂終身時,相如就是送文君一雙筷子作為定情的信物的,並贈詩一首,詩曰:

少小青青老來黃,每結同心配成雙。

莫道此中滋味好,甘苦來時要共嚐。

這首詩,表達兩人永結同心、甘苦共嚐的心願,至今仍傳為美談。所以在婚禮中,筷子成了祝福新人的最好禮物之一。

古時男婚女嫁,都是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照例要先合男女雙方的「八字」,通常是將男女的「八字」用紙寫好,置放於「筷籠」內,如果在一定時間內,男女雙方家中都很平順,就算是「八字相合」,可以擇日成親。

在成親之日,把筷籠內的八字和一雙筷子取出作為陪嫁,謂之「陪嫁筷子」,意在祝願平安幸福(竹報平安),多福、多壽、多子孫。

婚禮完成後,好戲在後頭,最有趣的是鬧洞房後,親友告別新郎新娘時,常會躲在洞房窗外,把自己事先備好的筷子拿出來,戳穿窗紙,將一雙雙筷子往喜床上擲去,此起彼落,嚇得新郎新娘趕快閃躲,非常滑稽好笑,在窗外丟筷子的親友,則哈哈大笑,還口中念念有詞:

一戳窗紙開,新娘躲起來,八仙送貴子,麒麟來投胎。

二戳紅羅帳,帳內盡春光,情意如膠漆,過年生兒郎。

三戳紅綾被,鴛鴦共枕睡,並蒂鮮花香,恩愛過百歲。

想不到一雙筷子,在古代便有如此豐富而神秘多彩的有趣內容,實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值得讚揚珍惜。

2008-10-23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