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炮轟《四庫全書》和紀曉嵐有何不可?

(2008-11-16 05:33:46) 下一個

炮轟《四庫全書》和紀曉嵐有何不可?
2007年12月19日

 來源:人民網 作者:卜算子

  終於又聽到文化人炮轟《四庫全書》了。

  12月16日,由國學大師文懷沙擔任主編的《四部文明》舉行了全球首發式。在首發式上,老先生再次義憤地表示,《四庫全書》是對中華文化的銷毀與篡改,而編纂者之一的紀曉嵐是乾隆的幫凶,是乾隆的奴才,是對中華文化的背叛。

  坐在我身邊的兩位記者在旁邊不屑一顧地爭論起來:“《四庫全書》又招誰惹誰了?你編你的《四部文明》,也犯不著貶低紀曉嵐吧!”

  “就是,清朝的皇帝能那麽重視文化建設,集結那麽多學者,花十幾年編那麽全的一套書,容易嗎?”

  說實話,我聽了這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心裏還真是一陣陣發緊,因為這些觀點很是代表了一般人的看法。

  近年來隨著戲說乾隆、紀曉嵐的電視劇的熱播,《四庫全書》做為他們的文治武功之一也跟著高燒不退。不但介紹和評價四庫的言論文章屢見於報紙、雜誌、電視和網站,連大部頭的《四庫全書》也一出再出。有人影印《四庫全書》,有人影印《四庫》存目之書,還有的出版社續修《四庫》。

  印一套《四庫全書》,聽說要十幾萬元一部,普通學者自然是買不起了,況且常常讀《四庫全書》的人,又有幾個?最後這些煌煌巨著隻有兩個去處,一是公立圖書館;一是附庸風雅的有錢人。不怕書商,就怕書商有文化。一些書商和乾隆爺一樣好大喜功,喜歡出版大部頭的書,喜歡跟風炒作,隻要有利可圖也隻好隨它去。

  但是,在這股四庫熱中,也有一些頂著“國學大師”、“學術泰鬥”、“權威學者”桂冠的人煽風點火,將清廷修纂《四庫全書》說成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大總結,是中國曆史上空前絕後的文化盛事。這就多少令稍有常識的人覺得詫異。

  事實上這一部超大規模的書,從它問世之後,一直便有不同的評價。但自民國以來,主流的意見都將《四庫全書》的編纂看作是中國古籍的一次浩劫。魯迅先生曾言之鑿鑿地說:“乾隆朝的纂修《四庫全書》,是許多人頌為一代之盛業的,但他們卻不但搗亂了古書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內廷,還頒之文風頗盛之處,使天下士子閱讀,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的作者裏麵,也曾經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

  據統計,《四庫全書》收書不過三幹四百餘種,所焚書的數量竟與之仿佛,這是相當驚人的。而且篡改之多,令人發指。顧頡剛先生早年對於一些出版單位影印《四庫全書》就持異議,他感歎道:“我覺得影印《四庫全書》,是一件極蠢笨的舉動,突然使得世界上平添了許多錯誤的書,實非今日學術界所允許。”

  誰能料到多少年之後,這樣的蠢笨之事卻接連上演。許嘉璐副委員長一向溫溫爾雅,但對於若幹年後的今天,《四庫全書》大批地影印以及《四庫全書》所達到的騰達地位,也直呼“超出了乾隆和經曉嵐當年的想象”。而一些要“為《四庫全書》正名”的奇談怪論,更是令一些專家學者匪夷所思。

  學者陳四益早年曾在一篇文章中感歎:以往要重印《四庫全書》的大體不是政客便是商家,政客是要博個修文的與名聲,商家則想倚此賣錢,所以恭維《四庫全書》不遺餘力,學界則對此多抱冷淡或反對態度。而今觀念大變,學者也善經營,商學一體,所以大讚《四庫》者,倒以學者為主流了。

  一般人一聽四庫全書之名,就覺得它是一部碩大無比的大收,無形中感到震驚,而加以膜拜是無可厚非的,而今天的學者,雖然沒有能力去校檢《四庫全書》的謬誤,但至少也應當講明真相,讓子孫後世都知道所謂《四庫全書》是怎樣一種文化政策下的產物,有哪些工作需要有人去做,而不該一味捧場恭維。

  商學一體才令人憂呀!這麽多年,出版界出版了多少大部頭的巨著,動不動就上百冊,上億字,哪一次不是請學者在前麵搖旗呐喊?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炮轟一下《四庫全書》與紀曉嵐有何不可?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