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鄧小平吸煙戒煙的故事 (圖)

(2008-11-08 23:55:49) 下一個


鄧小平吸煙戒煙的故事——尼古丁能預防帕金森氏綜合症和老年癡呆症

作者:佚名 來源:轉載

 鄧小平從很早就抽煙。他的女兒毛毛(現名蕭榕,曾用名鄧榕)說,為了寫作《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她收集了大量曆史資料。據她的研究,在法國勤工儉學時期,小平同誌就已經開始抽煙了。

  小平同誌是1920年10月到法國勤工儉學的,時年16歲。按照當年農村的生活習慣,他在赴法之前可能已經抽煙了。這樣的嗜好,一直伴隨他到1989年。也就是說:他一生中,吸煙的曆史長達七十年。

  他後來是怎麽戒煙的呢?原來,1989年,小平同誌患了慢性氣管炎,有點哮喘。這時,親人都勸他戒煙。給他負責保健的醫療專家陶壽淇教授也對他說:“我們醫生希望您長壽,全國人民也與醫生一樣希望您長壽。現在還繼續吸煙對您的健康是不利的,還是不吸了吧!”鄧小平聽後說:“好,不抽了!”從此,他就再也沒有抽了。這時他已八十五歲,煙齡近七十年。這時戒煙,沒有頑強的意誌力是很難做到的。

  大家都知道,小平同誌晚年有個心願,作為“一國兩製”的首創者,他曾經多次表示香港回歸祖國後要到香港走一走、看一看。他說:“就是坐輪椅也要去,哪怕在香港的土地上站一分鍾也好。”願望之強烈溢於言表。

  但極為可惜的是,1997年2月19日,距香港回歸祖國僅僅131天之際,他竟因患帕金森氏綜合症溘然長逝,隻活了93歲。平生的願望終於沒有實現,成了永遠不能彌補的遺憾。

  曾經有人對此評論說:“(鄧小平)別說不抽煙,隻要早戒幾年,他就可以到回歸後的香港走一走、看一看了。”

  我不懂醫學,但我一直對此持懷疑態度。我覺得,恰恰可能是因為晚年戒煙打亂了他一生吸煙所形成的體內某種平衡,影響了他的健康,也導致了他最後心願未能實現。

  最近,我的這一猜想得到了科學證實。

  據《新民晚報》6月24日報道:中國科學家最近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中獲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重要進展。研究結果表明:吸煙當然是有害的,它不僅僅傷肺,吸煙產生的主要成分丙烯醛還會加速人的衰老。

  這項研究最出人意料之處是為人們過去一直認為是“罪魁禍首”的尼古丁平了反: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趙寶路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很肯定地告訴人們:長期以來,尼古丁是被“冤枉”了。它雖然需要對煙癮負責,但是說到毒性,它相當“清白”。

  尼古丁的本來麵目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能預防帕金森氏綜合症和老年癡呆症等老年病。他們的研究成果,已經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

  可以設想,小平同誌當時患的慢性支氣管炎並不是很難治療的疾病,如果不是晚年硬性戒煙,就不會患上讓他致命的帕金森氏綜合症,那麽,去香港走一走、看一看的願望也就能得以實現了。

  由此想到不同年齡段的人的戒煙問題。年輕人、還有任何本來不會抽煙的人,最好控製自己不要抽第一支煙;已經抽煙的人,能戒煙當然是越早越好;而對於那些年事已高、煙齡很長的人來講,可以盡量少抽,但不宜突然硬性戒煙。

鄧小平戒煙的故事:鮮為人知的趣聞(圖)

來源:國際在線

文/馮光宏

(摘自《鄧小平平民化的健康之路》,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

鄧小平與中外朋友會見談話時,經常是從抽煙開始的。

1979年鄧小平訪美與卡特會談。鄧小平笑問卡特:“美國國會有沒有通過一條會談中禁止吸煙的法律?”卡特:“沒有。”“隻要我任總統,他們就不會通過這樣的法律。你知道我的家鄉種植大量煙草。”

鄧小平聽後笑了起來,隨即取出一支熊貓牌香煙吸了起來。

對於鄧小平這種開朗和坦率的性格,卡特十分喜歡。

1980年8月,鄧小平會見美國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喬治·布什。當布什首先轉達對他夫人卓琳的問候時,鄧小平說:“謝謝,她身體不如我好。”

隨即,布什問,她也同你一樣吸煙嗎?鄧小平回答:“她根本不抽煙,所以她身體不好。”說得在場的人都笑了。

吸煙危害健康。為此,家人十分替他擔心,為他作出了種種限製性安排。

1986年9月2日,他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邁克·華萊士的電視采訪時,一如往常地掏出香煙。華萊士也要一根,可仔細一看覺得這煙不對勁:“哈哈,過濾嘴比煙還要長。”

華萊士的這個發現使鄧小平大為得意:“這是專門對付我的。我抽煙的壞習慣改不了啦。”

原來,鄧小平知道抽煙是壞習慣,於是也就愉快地接受了和睦溫馨的家庭“強加”給自己的限製。

1988年4月16日上午,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內充滿熱烈氣氛。

鄧小平健步走上去與來訪的阿基諾夫人握手,並說:“歡迎你,我很高興見到你。”

雙方入座後,鄧小平說:“我抽煙啦。”阿基諾夫人說:“我不能對您說不能抽,因為我不是這個國家的領導人。但在菲律賓,我們內閣開會,不許抽煙。”鄧小平說:“這次人大我違反了一個規則,我習慣地拿起一支煙來,就有一個代表遞條子,提出批評,隻好馬上接受,沒有辦法。”說完,雙方都爽朗地笑了。

1989年以後,鄧小平辭去了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從這以後,出於健康的考慮,他開始戒煙。對於一個有長期“煙史”的人來說,戒煙無疑是一件要有堅韌不拔毅力才能做到的事,但鄧小平終於忍痛割愛,戒煙取得了成功。

剛開始的時候,煙癮上來了,鄧小平似乎覺得心裏發慌,又似乎覺得若有所失。為了不使戒煙半途而廢,他就吃魚皮花生,以求轉移注意力。一天,兩天,兩個月……他逐漸把煙戒掉了。

說起鄧小平的抽煙、戒煙,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趣聞呢。

戒煙趣聞之一:

陸鏗是香港著名記者,曾多次訪問北京,並與鄧小平會見。1988年,香港百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了他的專著《風雲變幻的鄧小平時代》,受到了輿論界的重視和好評。該書對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給予高度評價,也介紹了他在與鄧小平會見中,反映鄧小平性格與特點的一些趣事。

書中寫到:鄧小平沒有架子,平易近人。說話不繞山繞水,開門見山,一句是一句,而且有幽默感。比如,當我談到香港問題時,他就說,到期收回,不是單收回九龍,而是像廣東人說的“辦爛”,並向在座的鄧穎超和方毅解釋,“辦爛”就是統統收回的意思。而且說,收回之後,製度不變,可以告訴在香港的親戚朋友放心。表現得很幹脆。鄧為人豁達,看得開。已經確認香煙有害於身體健康,因此美國香煙廣告都要同時刊出有害的聲明。鄧小平很誠懇地表示:像我這樣的人,沒有其他的嗜好,隻是抽抽香煙。而且年紀這麽大了,何必再戒除呢?如果因抽煙而縮短壽命,也隻好認了。說得在座的人都笑了起來。

戒煙趣聞之二:

鄧小平戒煙的趣事還有一例:1988年3月25日至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一天下午,大會選舉國家領導人。在主席台上就座的鄧小平投過票後回到自己的座位,便習慣地點燃了一支香煙吸起來。坐在台下大廳中間的一位代表看見了,便對坐在旁邊的另一位代表說:世界無煙日剛過,全中國全世界都大力宣傳吸煙危害健康,小平同誌為什麽煙癮這麽大,開大會還吸煙呢?於是商量後決定向鄧小平提出意見。

不一會兒,主持大會的宋平手裏出現一張小字條,上麵寫著一行字:“請小平同誌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煙。”宋平看過字條後會意地遞給鄧小平。

鄧小平看了看,笑著趕快把正在吸著的煙熄滅了。

此後,鄧小平在主席台上再也沒有吸煙。

事後,那位全國人大代表,一提起他在人民大會堂給鄧小平寫字條提意見的事,逢人便說:“鄧小平同誌這樣認真地接受我們的意見,真使我們非常感動。”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