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是中科院發明的?(圖)

(2008-10-31 02:41:36) 下一個
網帖流傳: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是中科院發明的?(圖)
文章來源: 綜合新聞2008-10-30 00:08:57

  近日,在網絡上流傳著一個《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是中科院發明的?》的熱帖。在帖子中,有一個高蛋白精飼料技術轉讓的介紹,而在這個技術的聯係單位赫然寫著“中科院研究生院應用技術研究所”。這個帖子在網絡上被發現後即被轉載至各處並引發網友廣泛爭議,紛紛質疑中科院的科學精神。

  內地雞蛋在香港被檢測出含有三聚氰胺,使原本已經慢慢淡出大眾視線的三聚氰胺又成網絡熱門話題。10月28日,食品專家和業內人士稱,雞飼料是造成“三聚氰胺”雞蛋的罪魁禍首。這一消息的公布使得更多網友對食品不放心,網友擔心其它食物也可能會帶有三聚氰胺,比如平時也喂養飼料的牛和豬。隨著討論的深入,部分網友把不滿的情緒轉向飼料生產商,在搜索過程中,有網友發現“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這一技術來自於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應用技術研究所。這一消息公布後即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

  在網上google“三聚氰胺中科院”,首頁即見最近網友在各大論壇發的帖子,直指三聚氰胺添加劑的始作俑者是中國科學院。中科院在1999年推廣利用有機氮及催化劑合成的高蛋白精料,作為畜禽高蛋白飼料添加劑補充料。

三聚氰胺混入雞蛋過程示意圖

  在這個題為《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是中科院發明的?》的帖子裏通篇引用了合成高蛋白技術的介紹,以及使用成本、函授費用等等。“利用有機氮及催化劑合成的高蛋白精料,作為畜禽高蛋白飼料添加劑補充料,具有含氮量高(36%以上,非蛋白250%以上),成本低,來源廣等優點。本技術項目的原料為有機化工原料及農用化肥原料;主要生產設備為開口式反應釜或大蒸鍋、混合機、精料粉碎機、烘幹機。”

  在介紹完這個署名為“DH合成高蛋白飼料添加劑”的技術後,“技術轉讓方”又詳細地介紹了這個技術的成本。“廠房麵積按日產1噸計算為80平方米;設備投資10萬元,流動資金10萬元。本項目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土法也可上馬(產品當地可銷售),工藝簡單等優點。技術合作轉讓費1萬元,函授費 5000元。負責培訓1-2名技術人員,長期谘詢服務。”

  最後還附上如何聯係的信息,聯係方式應有盡有。在聯係單位處赫然寫著“中科院研究生院應用技術研究所”,而聯係人則署為“高銀相”。根據帖子裏所留的電話,筆者打電話進行查證,在打通的情況下無人應接。據網上搜索得到,中科院確實有位名為“高銀相”的工作人員。

  這個署名為中科院技術轉讓廣告最早是出現在商業網站,9月12日發生“毒奶粉”事件後,便有細心的網友把它以《這位可是三聚氰胺蛋白精的發明人?》的標題轉發在“新家居時代”社區。之後被網友轉到至百度帖吧和各大論壇社區。

  名詞解釋:

  “蛋白精”是以“三聚氰氨”、“羥甲基羧基氮”等工業廢料為原料生產的非蛋白氮飼料添加劑,未經農業部審定批準,是非法飼料添加劑,禁止在任何飼料生產中使用,在飼料生產中造假使用“蛋白精”降低了飼料中真蛋白質的含量,影響動物生產性能,甚至可能對動物產生危害。


  原貼: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是中科院發明的?

  編號:TIPS/T9000942/AGR/TEO A17





  利用有機氮及催化劑合成的高蛋白精料,作為畜禽高蛋白飼料添加劑補充料,具有含氮量高(36%以上,非蛋白250%以上),成本低,來源廣等優點。本技術項目的原料為有機化工原料及農用化肥原料﹔主要生產設備為幵口式反應釜或大蒸鍋、混合機、精料粉碎機、烘幹機。廠房麵積按日產1噸計算為80平方米﹔設備投資10萬元,流動資金10萬元。本項目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土法也可上馬(產品當地可銷售),工藝簡單等優點。技術合作轉讓費1萬元,函授費5000元。負責培訓1-2名技術人員,長期谘詢服務。

  聯係單位:中科院研究生院應用技術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玉泉路19號(甲)

  郵編:100039

  聯係人:高銀相

  電話010)68286281 68155447  傳真010)68210501

  1999-07-30

評論:

美國的牛奶也還在造假,我用相同的溫控和時間流程作酸奶。 同樣
老子說兩句

美國的牛奶也還在造假,我用相同的溫控和時間流程作酸奶。 同樣是全脂牛奶,結果Costco 的牛奶明顯與其他牌子不一樣,不知它加了多少水,不加三聚氰氨怎麽混過關的?

問題就在這裏:凡是沒有規定的都可以加! 害客

“王厚德對本報記者表示,...農業部並沒有明確規定不能用於飼料行業,如果有了新規定,他們可以馬上停止生產使用。” ——所以這次食品安全條例改革第一條就是凡是沒有在規定的添加劑範圍之內的都不可以加。小小一條邏輯概念不清造成了這樣的後果!

轉貼 害客

三聚氰胺雞蛋門再次引起了人們對三聚氰胺添加到飼料中問題的關注。

近日,網上爆出“猛帖”———《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是中科院發明並推廣的》、《添加三聚氰胺是中科院的科研成果?》,懷疑中科院研究生院一位教授研製的“DH蛋白精飼料添加劑”就是三聚氰胺。另一位知名的生物技術專家也因曾研製蛋白精而受到網友的質疑。   

事情真相如何?科技工作者介入了三聚氰胺飼料產業化?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兩位專家均否認自己在飼料添加劑中使用了三聚氰胺。   

不光是牛奶,最近雞蛋也靠不住了,出口到香港的雞蛋被檢出含有超標的三聚氰胺。目前推測飲料中添加的三聚氰胺是禍源。於是網友們開始好奇,究竟是誰發明、推廣了把三聚氰胺這缺德東西放到飼料裏冒充蛋白質的方法?人肉搜索的結果,鎖定了兩個人,一個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的高銀相,一個是武漢新洲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王厚德,因為網上有他們曾研製蛋白精的線索。   

但南方都市報記者調查的結果是,他們很可能是被冤枉了。   

網友人肉搜索蛋白精   

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中文大學生化係副教授陳竟明說,雞隻不斷進食含三聚氰胺的飼料,體內會有殘留,甚至聚積在雞蛋中,估計飼料中的三聚氰胺含量“絕不會低”。   

飼料中的三聚氰胺是怎麽來的?2007年,出口美國的寵物食品三個月內數十隻寵物貓狗死亡。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調查已最終確證,位於沛縣的江蘇徐州安營生物技術開發公司出口到美國的小麥蛋白粉中所含的三聚氰胺是導致寵物死亡的罪魁禍首。   

在此次三鹿奶粉事件中,蛋白精一再被認為是三聚氰胺的別名而廣為人知。於是,網友們搜索重點便是“蛋白精”三字。他們驚奇地發現,中科院跟這個事兒扯上了關係。   

1999年就研製蛋白精?   

今年9月12日,網友“敖賣糕”即在“E舟寧波團購網”發了一個帖子:《這位可是三聚氰胺蛋白精的發明人?》。   

最近這個帖子被改成了類似《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是中科院發明的?》這樣的題目廣為流傳。   

帖子隻列出了一個名為“DH合成高蛋白飼料添加劑”的介紹。其中提到:“利用有機氮及催化劑合成的高蛋白精料,作為畜禽高蛋白飼料添加劑補充料,具有含氮量高(36%以上,非蛋白250%以上),成本低,來源廣等優點。本技術項目的原料為有機化工原料及農用化肥原料;主要生產設備為開口式反應釜或大蒸鍋、混合機、精料粉碎機、烘幹機。”   

“技術轉讓方”還詳細地介紹了這個技術的成本。“廠房麵積按日產1噸計算為80平方米;設備投資10萬元,流動資金10萬元。本項目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土法也可上馬(產品當地可銷售),工藝簡單等優點。技術合作轉讓費1萬元,函授費5000元。負責培訓1-2名技術人員,長期谘詢服務。”   

聯係單位竟然是“中科院研究生院應用技術研究所”,而聯係人叫高銀相。發布時間為1999年7月30日。   

此外,記者在網上查到,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山西工作站於2007年10月發布的首批40項成果轉化項目名單中,有一項名為、“DH蛋白精 ”飼料添加劑。簡介稱:“粗蛋白含量在160%-200%,開創解決了蛋白質資源緊缺的途徑,顯著降低了飼料廠的生產成本,是目前飼料行業粗蛋白質不足的良好補足劑。”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高銀相:院裏論證過,沒三聚氰胺   

很多網友撥打帖子列出的高銀相電話,結果都是無人接聽。本報記者先是與中科院研究生院院長辦公室取得聯係,得到的回答是,中科院研究生院是有這個人,但沒有這個所。   

本報記者又直接與現任中科院研究生院離退休及群眾工作處主任的高銀相取得了聯係。高銀相一開始就強調,是“合成高蛋白飼料添加劑”,而不是“蛋白精”。高介紹說,現在確實已經沒有“應用技術研究所”這個機構了,早於2000年就已撤消。當時他確實是這個所的負責人。但是,他沒有轉讓過這個技術。是有關單位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發布出去的,他還曾經叫對方刪除了這個信息。這個單位具體是什麽,他不肯透露。高強調說,所有與之有關的事,都是近十年之前的事情了。   

另外,高介紹說,在三聚氰胺釀成大禍之後,中科院研究生院曾經組織過專家組,對流傳出去的這份技術方案進行過論證,結論是按該方案不可能製造出三聚氰胺。“關鍵是溫度,我的方案溫度要求是90℃,而製造三聚氰胺要求的溫度在400℃以上。”而方案簡介中提到的“有機氮及催化劑”的具體是什麽,他同樣不肯透露。   

至於中國科學院老專家技術中心山西工作站的那個技術轉讓信息,記者與中科院老專家技術中心聯係,工作人員稱會去查詢技術轉讓的專家,但需要時間,目前仍未給予答複。而高銀相則表示這個項目與他完全沒有關係。   

武漢厚德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   

王厚德:被14次調查,未發現三聚氰胺   

除了高銀相之外,一位知名度很高的專家王厚德也被網友指為“蛋白精”的發明人。

在一些供求信息網上,網友們發現,武漢市新洲厚德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產品介紹中有這麽一項:“蛋白精(粗蛋白>200%)”。簡介稱,“本產品是全國著名生物技術專家王厚德教授的發明專利產品。專利號:cn1119071a.可等蛋白替代魚粉、豆粕等高蛋白原料,也可以單獨添加,使每噸全價飼料降低成本15~80元,且安全無毒,經濟效益顯著。”   

甚至還有網友稱,“此人應為三聚氰胺事件的始作俑者。”“十多年前就與其交過手,過過招。”  

昨天記者通過網上搜索找到了武漢市新洲厚德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網頁,點擊後卻顯示的是“武漢市遠榮生物工程研究所”。王厚德任所長。記者按該網頁顯示的聯係電話打了過去,接電話的,正是王厚德。   王厚德對本報記者表示,新洲那個研究所不是他的,是他外甥女辦的,用了他的名號。而且,他們生產的“蛋白精”不對外銷售,隻用於雲南麗江自己的農業基地。王還詳細介紹了這種“蛋白精”的有效成份:雙縮脲。這是一種由兩分子尿素熱縮脫氨的產物。所謂的專利技術也不是他發明的,從現有的文獻上可以查到,最遲1989年南京大學就已經開發了這種技術。農業部並沒有明確規定不能用於飼料行業,如果有了新規定,他們可以馬上停止生產使用。   記者在國家專利局網站查詢網上流傳的所謂專利號“cn1119071a”確實沒有任何結果。   

據王厚德稱,毒奶粉事件之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曾給湖北省發過明碼電報,要求調查該蛋白精。包括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三級質監部門還有農業廳等部門先後14次到該所進行過調查,回複國家質監局稱沒有在該產品發現三聚氰胺。   

■專家說法   雙縮脲有可能導致三聚氰胺汙染   

據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博客介紹,飼料中的雙縮脲有可能導致三聚氰胺汙染。   

博客稱,在反芻動物飼料中添加非蛋白氮如尿素、雙縮脲以及通過一定溫度和壓力合成的糊化澱粉尿素是國際上允許的,也是國家飼料法規容許的,但是如果有飼料企業添加雙縮脲,就有可能在添加過程中帶進去三聚氰酸(美國的飼料級雙縮脲標準中允許有30%的三聚氰酸和三縮脲。)   

蛋白精未必是三聚氰胺   

蛋白精一定含有三聚氰胺嗎?為此本報記者求教於華南理工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的趙謀明副院長。趙表示,粗蛋白含量超過100%的,肯定是非蛋白氮(NPN)。如果用凱氏定氮法進行蛋白質檢測,可以提高蛋白質含量數值。中國的法規是規定什麽可以添加,不規定什麽不可以添加,而外國往往明確規定了什麽不可以添加,這就讓一些人鑽了空子。   

現有研究表明,反芻動物有一個類似發酵罐作用的瘤胃,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進入瘤胃內的非蛋白氮飼料被細菌脲酶降解為氨和二氧化氮,一部分氨被細菌利用合成菌體蛋白,到達真胃和小腸被消化吸收。除了三聚氰胺之外,還有許多有機氮可能被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常用的非蛋白氮飼料添加劑主要包括縮二脲、尿素、異丁叉二脲、硫酸胺等。   

趙表示,他個人意見是,隻要不是蛋白質,就不應添加到飼料中去。   

■五問三聚氰胺飼料   

問:三聚氰胺是誰發明的?   

答:沒人發明。三聚氰胺是一種三嗪類含氮雜環有機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不存在被發明的問題,德國化學家李比希在1834年最早合成了三聚氰胺。   

問:那誰“發明”把三聚氰胺添加到飼料裏的?   

答:還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公開信息顯示,三聚氰胺和飼料聯係起來就是去年的美國貓狗死亡案,當時兩家中國企業被起訴。其中,徐州安營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2007年初就在網上公開求購“三聚氰胺下腳料”。在采購單說明中,該公司寫道:“我們求三聚氰胺下腳料。徐州安營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一九九五年,地處江蘇省徐州沛縣,交通便利。公司技術實力雄厚,現經營生物飼料、畜禽添加劑、穀朊粉(小麥蛋白)、保鮮蔬菜等多項產品。”———當時沒人知道為什麽一家經營“生物飼料、畜禽添加劑”的企業會求購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問:我還聽說飼料裏加尿素,這也可以嗎?   

答:尿素含氮量為42%~46%,1kg尿素經轉化後,可提供相當於約4.5kg豆餅的蛋白質。尿素由於成本低,效果好,當前,普遍采用尿素作為NPN添加在反芻動物飼料中。牛羊胃中微生物分泌的尿素酶活性很強,尿素進入瘤胃後很快會分解完,如不合理使用,可引起反芻畜尿素中毒。   

問:如果飼料產品中含有三聚氰胺,其可能來源是什麽?   

答:存在三種可能性:   

一是以“蛋白精”的形式直接在飼料產品中添加;
  
二是由蛋白原料中加入,即三聚氰胺加入蛋白原料如豆粕、棉粕、酵母或酵母飼料、玉米蛋白飼料和DDGS等,以提高這些蛋白原料的蛋白含量;   

三是在飼料種植過程中可能的農藥汙染、加工環節中自然形成或意外汙染。   

問:其它國家對飼料中三聚氰胺殘留有規定嗎?   

答: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介紹,由於三聚氰胺不是飼料添加劑,不能在飼料中添加,所以目前世界上還沒有國家對飼料中的三聚氰胺有殘留的限量標準。  
 
中科院否認發明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2008年10月30日 15 害客

中科院否認發明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2008年10月30日 15:40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蔡文清 選稿:朱永斌   網上日前爆出“猛帖”——《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質是中科院發明並推廣的》、《添加三聚氰胺是中科院的科研成果?》,懷疑“中科院研究生院一位教授研製的‘DH蛋白精飼料添加劑’就是三聚氰胺”。事情真相到底如何?中科院今天對此事予以否認。   今天上午,中科院新聞發言人蔣協助告訴記者:“事件發生後我們迅速組成責任組,經過認真調查,證明中科院與‘三聚氰胺作為蛋白精飼料添加劑’無任何關係,之後我們已將調查結果寫成報告上報國務院有關部門。”   網上“猛帖”列出了一個名為“DH合成高蛋白飼料添加劑”的介紹,其中提道,“利用有機氮及催化劑合成的高蛋白精料,作為畜禽高蛋白飼料添加劑補充料,具有含氮量高,成本低,來源廣等優點。本技術項目的原料為有機化工原料及農用化肥原料……”“技術轉讓方”還詳細介紹了這個技術的成本:“廠房麵積按日產1噸計算為80平方米;設備投資10萬元,流動資金10萬元。本項目具有投資小、見效快,土法也可上馬……技術合作轉讓費1萬元,函授費5000元……”技術轉讓方的聯係單位為:中科院研究生院應用技術研究所,聯係人高銀相。發布時間為1999年7月30日。   這個9年前的技術轉讓啟事所說的“DH合成高蛋白飼料添加劑”是否就是“三聚氰胺”?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有關負責人今天上午表示,中科院研究生院在“三鹿事件”發生之初,就已經注意到網絡媒體披露涉及的相關內容“網絡小廣告”,9月18日已經將“網絡小廣告”及相關情況上報上級部門,並組織了專家進行分析評估。專家們認為該轉讓信息中所稱技術,無法達到生產“三聚氰胺”所需的高溫等條件,因此可以初步排除該“網絡小廣告”的技術涉嫌用於製造“三聚氰胺飼料”。   據介紹,該院確曾有“應用技術研究所”,但已經在2001年撤銷。高銀相曾任該所領導,不過其本身為行政後勤人員,並非技術人員。中科院研究生院稱,此事雖然發生在9年前,“應用技術研究所”也早已撤銷,高銀相也多年未再涉足該類事宜,但“網絡小廣告”確實容易被誤解與“蛋白精”關聯,因此,他們將本著對社會、對科學技術認真負責的態度,進一步關注各方麵的情況。

八成是假的。北京中科院的帖子為什麽會用繁體字? adc

本人相信! 翻看出90年代各省的農業科技雜誌, 都在研究非蛋 youyuanfun

本人相信! 翻看出90年代各省的農業科技雜誌, 都在研究非蛋白氮(尿素,三聚青氨)作為動物飼料!不信可從百度裏查到!

中科院未必發明, 害客

中科院人員做過介紹推廣“產業化”工作則完全可能。三聚氰胺的這一應用一定是出自於學術界,而不可能是底層農民自己找到的竅門。

此文章寫得亂七八糟,國內文章清楚多了 清高

是中科院否認三氯氰胺是他們發明的,可絕大多數網友的意見是認定中科院是元凶,頂得最多的一條回帖是:凡是官方否認的東西,往往是真的。

文中沒證據說此方法的製成品含有三聚氰胺。整個一瞎聯係 wwhhjj

專利 liu12345

推廣並不意味著是推廣著發明。

偽文章, 為什麽還要在這裏發表。 chat092

這篇文章的作者應該上英文維基百科全書去查一下 dq88

用這種化學原料代替蛋白的方法在1959年就在美國申請了專利。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