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著名曆史學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左二)與同事們在研究竹簡。新華社發(郭海軍攝) 清華大學向媒體公布,今年七月中旬,清華大學接受校友捐贈,自境外搶救入藏了一批戰國中晚期竹簡。全國十一位權威專家鑒定認為,這批竹簡“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前所罕見的重大發現”。 著名考古學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說,目前對這批竹簡的內容還隻是初步了解,但已知竹簡中有多篇《尚書》、類似《國語》的史書、類似《儀禮》的禮書、前所未見的樂書以及與《周易》有關的書,其中有些內容兩千餘年來無人見過。 他介紹說,竹簡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多篇《尚書》,都是秦始皇焚書以前的寫本。一些篇有傳世本,如《金縢》、《康誥》、《顧命》等,在《十三經注疏》的本子中就有,但文句多有差異,甚至篇題也不同。更多的是前所未見的佚篇,傳世本裏要麽沒有,要麽屬於偽古文。例如這次發現的《傅說之命》,就是先秦文獻引用的《說命》,和傳世偽古文不是一回事。 “這些佚書是真正的‘古文尚書’,其對古史研究的意義難於估計。”李學勤說。 竹簡中還有一篇編年體的史書,所記曆史上起西周初,下至戰國前期。李學勤說,這篇史書與傳世文獻《春秋》、《史記》等對比,有許多新的內涵,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這批竹簡的數量初步統計約兩千一百枚(包括殘片),最長的四十六厘米,最短的不到十厘米。較長的簡都是三道編繩,借以固定編繩的切口及一些編繩遺跡清楚可見。竹簡上的文字很少潦草,大多數都保留得非常清晰。 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表示,學校將吸收海內外專家共同參與,研究這批竹簡的曆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出土竹簡的長期保護目前仍是世界性難題,學校將聯合其他機構進行科研攻關,保護好這批竹簡。(周兆軍) |
“這次挖到了一個曆史學家”
前所未見的《尚書》佚篇和樂書,與《春秋》、《史記》等傳世文獻相比獨具新內涵的編年體史書—一批“兩千餘年無人見過的”“經、史”典籍在流散於境外的2100枚(包括殘片)竹簡中驚現。清華大學今天宣布,這批由校友捐贈的珍貴竹簡已經入藏該校,全國11位權威學者專家鑒定後認為,“這批十分珍貴的曆史文物,涉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一項罕見的重大發現,必將對曆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文獻學等許多學科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
“這次挖到了一個曆史學家”,著名曆史學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今天這樣向媒體描述自己見到這批距今兩千三四百年前的“書籍”時的驚喜。清華簡專家鑒定組組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和複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錫圭則表示:“從重要意義上講,其價值怎麽估計都不過分。”
經專家鑒定,這批極為珍貴的竹簡從形製和文字看,應為楚地出土的戰國中晚期簡冊。竹或木製作的簡,是紙發明以前我國用以書寫的主要材料。此次清華所藏竹簡,其形製多種多樣,最長的有46厘米(戰國時的2尺),最短的不到10厘米。較長的簡都是三道編繩,借以固定編繩的切口及一些編繩遺跡清楚可見。文字大多書寫精整,多數至今非常清晰。
據了解,目前已發現的古代竹簡,大致分為書籍和文書,並以文書居多。專家組鑒定認為,這批簡內涵豐富,初步觀察以書籍為主,其中有對探索中國曆史和傳統文化極為重要的“經、史”類書,大多在已發現的先秦竹簡中是從未見過的,具有極高學術價值;在簡牘形製與古文字研究等方麵也具有重要價值。
李學勤特別指出,從目前檢視結果看,這批簡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研究古史最重要的依據、古代曆史文獻匯編、位於六經之首的《尚書》,且其中很多篇都是前所未見的佚篇,傳世本《尚書》裏沒有。這些佚書是真正的“古文尚書”,對古史研究的意義難以估計。同時,竹簡中一篇編年體史書,所記曆史上起西周初,下至戰國前期,與傳世文獻《春秋》經傳、《史記》等對比,有許多新的內涵;此外,類似《國語》的史書、類似《儀禮》的禮書、前所未見的樂書,與《周易》有關的書等,都是兩千餘年無人見過的。
據悉,清華大學此次入藏竹簡是今年7月由校友自境外搶救而來的。與竹簡同時入藏的,還有傳為同出的漆繪木笥殘部,紋飾帶有楚國藝術風格。
據介紹,由於經曆流散,竹簡到清華時部分已發生菌害黴變。清華為此迅速成立專門領導小組,開展了對竹簡的緊急搶救和保護工作。同時,該校成立了校級研究機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聘請專家學者參與竹簡研究和保護。至10月初,第一階段保護工作基本完成。
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今天表示,作為現代意義上的出土文獻研究工作的開拓者和重鎮,清華大學將以這批戰國竹簡的收藏為契機,把竹簡等出土文獻的研究和保護作為學科建設和學科交叉的重要平台。他強調,這批竹簡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瑰寶,清華將本著開放的原則,吸收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參與。他說,出土竹簡的長期保護目前仍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清華將聯合多單位、組織多學科專家進行科研攻關,力爭完善地保護好這批珍貴文物。
(光明日報/20081023/豐捷)
2100枚戰國竹簡入藏清華大學
京報網 www.bjd.com.cn 日期:2008-10-23 09:30 網絡編輯: 傅鬱
京報網訊(記者劉昊)掛上特殊胸牌,穿過警衛把守的大門,借助放大鏡,隔著玻璃保護罩,終於得見浸泡在防黴變藥水中的戰國竹簡的“芳容”。這2100枚距今已兩千多年的珍貴竹簡昨天入藏清華大學。據該校曆史學家透露,兩千多年國人從未見到過的古文《尚書》就在這竹簡之上。
流散竹簡終回國內
竹或木製作的簡,一支一支用絲繩編連起來,成為冊,是我國在發明紙張前的主要
書寫材料。此次入藏清華的竹簡已流散海外多年,是清華校友趙偉國自境外搶救入藏,
今年7月捐贈給母校的。按慣例,這批由清華收藏的竹簡被稱為“清華簡”。
竹簡抵達清華時,部分存在菌害黴變的危險。經過緊張的搶救保護工作,至10月初
,基本完成了對竹簡的第一階段保護清理。
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曆史教授李學勤告訴記者,這批極為珍貴的
竹簡,年代應在公元前三至四世紀,屬於戰國中晚期,距今約2400年。由於竹簡上的文
字類似楚國文字,再加上同時入藏傳為同出的漆繪木笥(裝竹簡的箱子)殘部上有楚國藝
術風格的紋飾,判定該批竹簡應出土於戰國楚國境內。
“清華簡”包括殘片在內約有2100枚,形製多樣,最長達46厘米,最短的不到10厘
米。較長的簡都是三道編繩,固定編繩的切口及編繩遺跡清楚可見。簡上文字精整,少
有潦草。“這應該是迄今為止發現數量最多的戰國竹簡之一,經過保護整理,估計應能
整理出竹簡1700多支。”李學勤表示。
真本古文《尚書》再見天日
現已發現的古代竹簡大致分為書籍或文書。“清華簡”屬於極為珍貴的戰國古文書
籍,且多為對探索中國曆史和傳統文化極為重要的“經、史”類典籍。讓不少專家心跳
加快的是,這批竹簡中出現了古文《尚書》,這是自秦始皇焚書之後,首次出現的真本
古文《尚書》。
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中的書指的就是《尚書》,是古代曆史文獻匯編
,是研究古史的最重要依據。據稱,先秦時《尚書》有百篇之數,但在秦始皇焚書後大
多遺失。漢朝初年,一位作過博士的儒生,憑借記憶默寫出29篇《尚書》,得以傳世,
即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今文尚書”。至漢景帝末年,又在曲阜孔子後人宅屋的牆壁中發
現焚書時隱藏的竹簡書籍,裏麵有16篇古文《尚書》。隨著時間的推移,這16篇《尚書
》流散,如今看到的古文《尚書》已被明清以來的學者論定為偽書。
據李學勤介紹,“清華簡”中發現的多篇《尚書》均是焚書以前的寫本。《金縢》
、《康誥》、《顧命》等部分篇目有傳世本,但文句多有差異,甚至篇題都不相同。更
多的是前所未見的篇章。例如《尚書》中的名篇《傅說之命》,即先秦文獻引用的《說
命》,和傳世偽古文就並不相同。這意味著對“清華簡”的研究可以使現代人得以重見
古文《尚書》真容。
竹簡中有《史記》未有的史事
這批竹簡書中還有一篇編年體史書,體裁類似西晉時在今河南汲縣戰國魏墓中發現
的竹簡書籍《竹書紀年》。《竹書紀年》中所記載的很多史事與傳世文獻並不相同。但
《竹書紀年》也已流散,今日所見的“今本竹書紀年”被認為是偽書。
“清華簡”中的編年體史書,所記曆史上起西周初,下至戰國前期。記載了很多《
左傳》、《春秋》、《史記》等未有的史事。此外,竹簡中還有類似《國語》的史書,
類似《儀禮》的禮書,前所未見的樂書,以及與《周易》相關的書等,均為兩千餘年無
人見過。
1926年,王國維曾認為西漢“孔壁中經”和西晉“汲塚竹書”是中國學術史上的兩
次最大發現。在李學勤看來,記載著孔壁中經和汲塚竹書的“清華簡”足以與這兩大發
現媲美。
11位專家學者評價極高
上周,清華大學特邀北京大學、複旦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香港
中文大學和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上海博物館、荊州博物館的11位學者專
家,對“清華簡”進行觀察鑒定。對竹簡的研究和釋讀是十分龐大的工程。清華將邀請
國內外的學者共同完成對“清華簡”的研究,並計劃到2011年該校百年校慶時,能夠出
版第一卷有關“清華簡”的研究報告。
清華簡----2008年中國最大喜事, 比奧運、神7更牛(ZT)
發信站: BBS (Sat Oct 25 20:51:05 2008)
發信人: liuliuliu (deepocean), 信區: History
標 題: 清華簡----2008年中國最大喜事, 比奧運、神7更牛(ZT)
發信站: BBS (Sat Oct 25 16:32:18 2008)
萬德福 於2008-10-25 16:47:03發表
轉些帖子補充一下:
匆匆扒拉了幾口 順便去老板那裏打聽了一些情況
這東西牽扯兩千餘年的學術恩怨 一直延續到今天都沒完沒了 老板用了詩經中的一句來
形容 “豈不懷歸 畏此簡書” 這東西一出 有些人要害怕了
俺一個個說吧
死清華保密工作做的太好 隻通知了有簡帛專業的幾個高校和單位的學科負責人 俺們學
校雖然有古文字專業 但沒有直接做簡帛的 所以知道的並不比媒體早
先說說這個東西的真偽 基本上假的可能性沒有 原因有三
一 數量巨大 想要逃過碳14 唯一的辦法就是用出土的光頭無字簡後寫 不太可能有這麽
大數量的光頭簡
二 這批竹簡的內容太猛了 不光對經學 更主要的是對先秦史 具有顛覆性 作偽的難度
太高 先秦竹簡作偽 沒有人敢偽造這類對學科有大量顛覆性的內容 很容易識辨出假來
三這次負責人不是李學勤先生 雖然他精通甲骨學、簡帛文字 但專長是青銅器 負責人
是北大的李伯謙和複旦的裘錫圭李他參與過二裏頭、殷墟、曲沃晉侯墓等發掘 對於這
類出土資料的處理非常在行 裘是國內最傑出的古文字學者 其他的還有上博、武大、吉
大的囊括了國內簡帛專業最頂尖的學者 他們的認定是可靠的
以上三點 假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下麵說說內容 這東西關乎中國兩千餘年的學術史 一直
到今天 可能有些人覺得不可思議 我們的曆史就是這麽神奇 學術的一脈相承 恩怨也傳
到了今天
我用通俗的語言普及一下這些問題 不涉及深入的
先說其中的尚書 為什麽叫古文尚書呢 尚書當然都是古文 不會是現代的白話文 這個古
文是對漢代人來說的
經過秦時的焚書 西漢時很多古籍都沒有了 西漢的學術是怎麽傳播的呢 就是講學 坑儒
不可能殺光 很多人都背的滾瓜爛熟 後來就這麽 有徒弟跟著學老師講學 背書 就把記
得的寫下來 自然會出錯 於是 跟武俠片裏的一樣 出現很多門派 大家講的同一本書 但
內容可能有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講詩經的學派 就有四家:齊詩 魯詩 毛詩 韓詩 現在隻
剩下毛詩了
尚書就比較糟糕了 丟掉很多 沒人知道了 打聽來打聽去據說有個老頭會 這個老頭叫伏
生 焚書坑儒時 他偷偷了藏了一點在家裏的牆中 後來允許讀書了 他刨了出來 被耗子
啃掉一些 大部分還在 就教人讀 朝廷知道了 趕緊派人去召這個老頭 他已經九十多
了 就讓人到他家裏去學 年紀大的人 口齒不清 就讓他女兒轉述 可想而知 這麽倒了n
把手的東西可靠性怎樣了 但沒辦法 隻有這個了
過了些年 魯王想擴建宮室 結果把孔府的宅子推掉了一些 發現牆壁裏麵藏了很多書 裏
麵有尚書 而且比伏生的那個多一些內容 都是用六國時期文字寫的 對漢代人來說 自然
是古文了 於是這個就叫古文尚書 伏生老頭的那個就叫今文尚書
孔子的後人整理了這個古文尚書 獻給了朝廷 但不受重視 沒有成為法定認可的 這麽一
來二去 就失傳了 到了東晉 一個家夥突然獻出古文尚 還有孔子那個後人整理時的序言
這個古文尚書又多了一些 於是索性合並起來吧 這樣 今古文尚書一鍋燴了
到了南宋時 有人開始懷疑東晉出現的這個古文尚書是不是真的 由於一直以來 這個一
鍋燴的尚書都是官方認定的 加上這個懷疑也沒什麽力量 所以影響不大
到了清代 學術昌盛 有個家夥怒了 寫了一本古文尚書疏證 列舉了n多的例子 一下子認
定了東晉出現 一致傳到後來的這個古文尚書是假的 證據確鑿 所以成了定論 但不斷還
是有人跑出來哭哭啼啼說不是假的
今文學派和古文學派看似是對經典的內容和傳承不同 但由於牽涉到統治階層的正版認
定 古文學派也不想被黑屏 所以鬥來鬥去 已經遠遠不是內容之爭了
從東漢到唐 基本是古文學派占據優勢 宋學興起 古文學派衰弱下去 沒多少人搞文字研
究了 全都講思想去 清代 古文學派複興 到了乾、嘉 達到頂峰就是後來常說的乾嘉學
派 後來就慢慢衰弱下去 直到清末 康梁借經改製 提倡今文經學 鬥爭又死灰複燃 我們
熟悉的章太炎和他得意弟子黃侃 就是古文學派
這些牛人已經到了民國 學術一代代的傳承 比如武漢大學和南京大學就是章黃學派傳人
最多的學校 前段時間百家講壇上的莫礪鋒 講《詩歌唐朝》的 他的老師就是黃侃的徒弟
當然 現在今文學派已經消亡 但不斷還是有人替那個東晉突然冒出的古文尚書喊冤 已
經超出了學術爭鳴的範疇 所以老板說豈不懷歸 畏此簡書
這東西一出 對那些喊冤的人是釜底抽薪
下麵說這批竹簡中 其他部分的東西
由於我不搞曆史 所以對尚書這類文獻比較重視 所以用了這樣的標題 但其實 這批竹簡
中更重磅的炸彈不是古文尚書 而是這批紀年類史料 從西周到戰國前期 時間跨度非常
大 很有可能是一些官方史料 兩周時諸侯國都有修史習慣 而且先秦沒有私人編史的習慣
關於夏商周的斷代 由於漢學家們恪守近古 沒多少人研究 直到清代 出了個猛人崔東壁
寫了一係列的考信錄 對於三代史實一一考訂 不再盲信這對中國上古史研究具有開創性
他的研究一直埋沒 到了民國 古史辨派打破舊史學 開創疑古時代 接著就有了王國維
提出的二重證據法文獻史料和考古發掘結合 重建可信的上古史 於是“上窮碧落下黃泉
動手動腳找東西” 有了後來轟動世界的殷墟發掘 重建殷商史證明了史記中關於商代
資料的可靠性
前麵帖子裏有同學提到“錢穆掛早了。”他是比較懂行的 為什麽這麽說呢 錢穆最擅長
的就是根據史料來建立準確曆史 這在現在看 是比較舊的方法了 但在引入現代考古學
之前 錢穆確實是文獻曆史派的巔峰人物他的成名作:向歆父子年譜和先秦諸子係年 全
憑文獻考訂 極為精湛 劉向 劉歆父子係年 一直弄不清楚 他二人是兩漢學術史的關鍵
性人物其生平直接關係到大量典籍的真偽性研究 漢書人人會讀 而錢穆就單憑漢書 考
訂出二人年譜 讓人歎為觀止
報道中為什麽要提竹書紀年這本書呢 因為這批竹簡很可能就是 或者是相似性質的 這
個東西跟古文尚書一樣 發現後 又失傳了 他是西晉時一個家夥盜了戰國時魏國墓 發現
了一批竹簡其中的竹書紀年 大概在安史之亂之後就失傳了 但是到了明代又出現了 他
的可靠性也有很多問題 但研究後發現 並不是那麽不可靠 裏麵的紀年比很多史書都可靠
在先秦諸子係年的序言中 錢穆就憑借這本不那麽可靠的竹書紀年 訂正史記錯誤 還有
很多關於殷商的紀年 跟後來出土的甲骨文 完全吻合
所以可以想見 跨度如此大的 包含了幾百年紀年的史料 如果真本出現 會對夏商周斷代
產生如何巨大的影響 要知道 現在對於先秦斷代的資料十分有限 主要還是依靠出土的
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金文 所以 這批紀年的出現 對於構建可信的上古史 具有劃時代的
意義
這是這批竹簡讓人噴血的原因之二
清華這次很不厚道 7月份到手的 這邊隻通知了複旦和上博 已經快引起公憤了
不過著急的是他 因為清華幹不了這活 他沒有搞古文字和簡帛的人 頂多是想捂一下先
拿下國家撥款
應該就在這些天會拿到部分 全部膠卷今年肯定會到手
清華比誰都急 不趕緊公布 讓大家釋文 他搞不下去
夏朝沒什麽爭議 龐大的宮殿群 青銅器 作坊等等 這些都足以證明夏是個文明高度發達
的社會 但由於沒有發現文字 無法印證文獻中的各王世係 所以嚴謹的學者會說夏朝存
在有疑問 這個疑問指的是王朝世係 不是一些人理解的整個時代不存在
否則 殷商發達的文明是天上掉下來的 還是石頭裏蹦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