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山西平順虹梯關古道 (圖)

(2008-10-16 23:01:58) 下一個



 

懷古探幽山西虹梯關古道環線徒步 ...
500 x 367 - 66k - jpg
travel.21cn.com
虹梯關大峽穀鳥瞰圖
560 x 420 - 71k - jpg
www.51766.com
... 線框定格:王海潮,平順虹梯關
400 x 267 - 34k - jpg
www.sxjgdj.gov.cn
虹梯關
390 x 264 - 36k - jpg
tjs.dxg.cn
虹梯關-長治天脊山
758 x 491 - 92k - jpg
www.51766.com
標題:平順縣縣歌 簡介: 平順縣縣歌
640 x 436 - 25k
www.jrps.net
平順縣縣歌
320 x 262 - 6k
www.jrps.net
長治平順太行水鄉
600 x 450 - 153k - jpg
www.51766.com
標題:又見平順發展奠基人-王輔剛 簡介 ...
320 x 262 - 20k
www.jrps.net
我們上黨人民創造了太行精神,平順創造 ...
400 x 269 - 148k - jpg
www.lgj.changzhi.gov.cn
長治平順太行水鄉 ...
424 x 295 - 27k - jpg
www.51766.com
27P 平順十裏水鄉 28P 梯後村的孩子們
900 x 607 - 172k - jpg
dcbbs.zol.com.cn
長治平順太行水鄉
350 x 239 - 164k - bmp
www.51766.com
... 縣、黎城縣、平順縣、壺關縣、高新 ...
500 x 344 - 247k - jpg
www.changzhi.gov.cn
... 平順、壺關和沁源共13個縣市區, ...
425 x 340 - 56k - jpg
www.fokok.com
... 個縣市區,麵積l.5萬平方公裏, ...
400 x 286 - 46k - jpg
www.eye361.com
... 沁縣、屯留、武鄉、平順、壺關和沁 ...
400 x 350 - 33k - jpg
www.weather.com.cn
長治平順太行水鄉
139 x 95 - 27k - bmp
www.51766.com
27P 平順十裏水鄉
900 x 607 - 134k - jpg
dcbbs.zol.com.cn
... 冒酷暑、頂烈日光臨平順參觀指導, ...
400 x 269 - 147k - jpg
www.lgj.changzhi.gov.cn


天目湖晚霞

天泉碧玉

太行峰巔

水母聖泉

天脊山大佛、月亮

虹梯關

雲崖棧道

秋色



山西虹梯關古道
 
  虹梯關古道位於山西平順聯通河南林縣的懸崖峭壁上,自古為晉東南與華北平原的交通要道。

  沒有人能說清古道的開通年代,隻知自明嘉靖年間正式在此憑險設關至今也有近500年曆史。

  虹梯關是山西八大古關之一,它扼在虹梯古道的咽喉之處,虹梯關山勢險要、地形複雜,有一夫當慶、萬夫莫開之勢。

  抗日戰爭時期,曾有日軍自林縣侵入,行到關下,上邊的民兵一陣滾木擂石,日軍嚇的屁滾尿流,自此不敢侵入。

  虹梯關風光非常優美,虹梯通漢自古為上黨八景之一。

  然而,自上世記70年代開通掛壁公路以來,古道已換去了存在的意義,至今30年來除個別驢友外已無人走,今天的古道好多地方已被荒草所覆蓋,然而這更吸引了各地的驢友前往探密。

  去虹梯關有東西兩條通道:

  西線走邯鄲-長治公路或太原-長治公路,至潞城、平順方向,離平順還有二公裏時有岔路(張河公路)左拐,過大橋再走12餘公裏即到虹梯關鄉。

  若從河南方向進入可走林縣-任村-馬鞍石水庫-苤蘭岩-虹梯關鄉,此路馬鞍石水庫段路較難行。

   虹梯關村東約3裏路北有條不大的岔路(路南有臭水峧村的班車站牌),20座車以下的車能拐進去。再行數裏見一村即臭水峧。

  由於近年來公路事業的發展,虹梯關的大部分已被淹末,保存下來的古道的起點就從這兒開始,所以完全版的穿越就從這兒開始。

  順溝穿村上行,出村右拐小路上山,腳下的田間小路就是從前的古道,一路上行20多分鍾可上到山脊,過一個人工挖低的埡口,路分成兩條,一條略上行過另一埡口,一條略下降後平切,走下邊的路,饒一個大彎,走過一豎著幾根電杆處(此處不翻梁,繼續順山脊走),再過一個埡口開始下降,一路下行再見到大路時就到了小梯溝的上邊,此外可看到左前邊有一塊很大的平梯田,大路對麵尋小路繼續下行,穿過梯田就是小梯溝。

   也可以從臭水峧繼續坐車饒行前近20裏,至右前方看到一山脊頂端有10來畝大的平整田地(與路平,很顯眼的一大塊平地)時,就是前邊說過的從臭水峧過來的古道與大道匯合處,右側有下行的小路,這兒是縮水版穿越起點,在這下車,走小路穿過梯田下溝底就是小梯溝。若再向前開車可至南北(音、具體字不詳)村,出村下車沿一亂石崗向下走就是小梯溝的另一頭,但路要遠二、三裏。南北村到小廟間的溝內多層狀片石結構,要注意此處隻能從上往下走,不要走反了。向老鄉打聽路時要說清去古商道,不要單純的說去虹梯關,否則老鄉以為你要去的是虹梯關鄉,會給你指反了方向,我們探路時就在這兒老鄉忽悠了。

  小梯溝盡頭可見一很小的小廟,此處對麵的山上有個透光洞,向小廟右前方走幾十米可見兩座廢屋,走過溝底,崖下的石路足有四、五尺寬、很平的石頭路麵,路麵上鑿有防滑的條紋。

  “三裏橋、五裏廟、二十裏大街道”,古道由此就是民謠中說的“大街道”了,由此往後一路沒有岔道,路況也比小梯溝以上那部分完好的多,基本是一路平切,放心走就是了,隻有幾處被水衝毀處通過時需小心一些。

  “大街道”一直在崖邊饒來饒去,沿路可見廢屋數座及三通碑,其中一乾隆年間的碑上刻有:

    “自古上黨居天下脊,如黑雲之在半天,而虹梯之關又如虹霓之在半天,更居上黨之脊。嘉慶年間夏言平陳寇於玉峽關,並建……關在萬山之巔,鳥道羊腸,綿亙十數裏,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險莫甚蔫。往來商旅,無不側然心動”

  等字,生動的描寫了古關的由來及不凡氣勢。走完”二十裏大街道“就到了虹梯關。

   虹梯關到了,然而你可能會很失望,號稱山西八大名關之一的虹梯關即沒有巍峨的城牆,也沒有關城,連個關門也沒有,僅有一個象征性的門洞。然而當你在關前向下看時才明白,這個大名鼎鼎的虹梯關關防為什麽這麽簡單。這兒完全是憑險據守,任何防禦工事完全沒有了意義。

  從虹梯關關口處向下看看到的村子是梯後村,由虹梯關向下走54盤後快到公路時盤路消失,向右走小路,穿過公路尋小路下到溝底奔梯後村就行了,若尋不到小路的話就順公路向上走不遠到路邊有一個磚砌的虹梯關景區圖,由此向下尋路也行。若怕小路難尋,從盤路消失處向左走下公路走去梯後的公路也行,約遠一華裏。

  過梯後村沿河向上遊走不遠就是後溝景區,現正在施工開發。

   順施工的土路過一攔水的石壩,見一岔路,路口下麵有施工的人員住的房子,走右手的路上行不喲一裏有一小水電站,由水電站後邊沿引水管道向上走上台階,過一輸水洞(水渠邊上有人行道)是一很幽靜的山溝(碾盤溝?),溝壁如牆,溝內樹木蔥蔥,向右走200米有可做營地的平地數片,共可紮2、30頂帳。此地安全又避風,絕無一般溝中紮營時的洪水之憂,但夏季有蛇。我曾見四尺長一條大蛇鑽入亂石中。

  從營地順溝繼續向前走,饒了一個U型的彎盡頭是懸崖,可隱約看到對麵有一20米高瀑布,此處左右崖壁下各有一輸水洞,左洞可通來時的第一個輸水洞,右洞鑽過去(洞不高,最好輕裝走)即進入虹霓峽的上遊即老鄉說的後溝,後溝也是立陡立陡的兩壁,山高百米有餘,但寬僅一、十十米,最窄處僅三、五米寬,景色相當優美,此處溯溪不錯,探路時曾向裏走了約10裏遠遇有若幹個一米多深的水潭攔路,若在夏季能遊泳時可上行20裏至東寺頭鄉。

  如不穿越的話,視水情行至無“路”可走時回返,回至溝口是一斷層,河水經幾級跌落開成一高瀑(就是從輸水洞那邊看到的瀑布),春季水小時可從瀑布邊下去,冬季有冰及夏秋水大時為安全還是乖乖的從輸水洞退回為好。到營地處後不來時的路,而是順溝下行至溝底,就到了那個瀑布下方,原來虹霓河與營地那條溝合成了一個D字形的環,中間圍著的是一座孤峰。

  溝底不長的虹霓河上連續幾個瀑布,四邊崖壁如井,崖上飛泉處處,風光相當的棒。

  從後溝出來可在梯後村大橋處過橋,沿路過一村上行至公路(虹梯關景區圖處),往左走掛壁公路一路上行,從“天上”看一下”人間“的風景也是相當棒的,人---步步升高、景---一步一移,與溝中看到的景色絕然不同,邊走邊欣賞一路的美景,出掛壁公路不遠。一路上行約一個小時小時可見一停車場(難停2、3輛車,為此路上唯一的停車場),因此路的後半段景色平平,包車者可讓車停車場等待。當然你若願意ZN也可一直走回虹梯關鄉,總用時約需4、5小時時間。 
 
  編輯:王學斌

井底民俗村¥58元起
說明:絕妙的山水飄蕩您塵世的煩擾
介紹:井底村,因四周百丈懸崖環繞,其形似..
推薦:太原心之旅旅行社有限公司
藏兵洞¥10元起
說明:扼守戰略要道的可攻可守的“懸空地道”
介紹:三國馬超藏兵洞,因傳馬超與曹操對壘..
推薦:太原市聯運旅遊有限公司
華野漂流¥0元起
說明:"華北峽穀第一漂"使您體驗挑戰自我的樂
介紹:擁抱青山綠水,體驗激情漂流。華野漂..
推薦:山西太原東方國旅 上海明申機票網
大雲院¥0元起
說明:國內五代時期寺廟中惟一幸存壁畫者
介紹:國保文物大雲院所在的北耽車鄉實會村..
推薦:太原市鴻宇旅行社有限公司
天鵝湖¥0元起
說明:緯度最高的天鵝越冬棲息地
介紹:我們現在看到的眼前的這片水域,麵積2..
推薦:太原市鴻宇旅行社有限公司

九天聖母廟位於平順縣城西10公裏...……
因每年冬季有上百隻天鵝飛抵此處過...……
龍門寺位於平順縣城東65公裏處...……
太行水鄉位於平順縣東北的濁漳河穀...……
西溝村位於縣城南7 km處,是全...……
平順縣

  概況

  平順縣地處太行山南端的上黨盆地邊緣地帶,突兀於晉、冀、豫三省的黎城、潞城、涉縣、壺關、林州五縣(市)環繞之中。境內溝壑迂回,峰巒迭嶂。數千年來,大山給平順人民以持,人的磨難和艱辛,寄平順人民以無數的期盼與向往。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平順人民世世代代以原始的、封閉的生產、生活方式,與惡劣的生產、生活環境奮力抗爭,繁衍生息。
  這裏土地瘠薄,土地資源貧乏。自從人類從原始社會走向農耕時代始,先民們就在自然剁蝕所遺存的西部一點平緩台地和境內溝穀兩岸貼掛的一線黃土上耕耘。經曆代先民,特圳堪明、清以後避亂的災民遷入開墾,到抗日戰爭爆發時,全縣有土地22.6萬畝,除西部地仃不足lO%的平緩台地外,餘之貼掛在3萬多個大小山梁和溝窪之中。土地瘠薄和土地資源的匱乏嚴重影響著農業生產的發展。
  這裏幹旱少雨,水源奇缺。平順東南高而西北低,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植被稀薄的自然環境,致使每至雨季,暴雨驟降,溝溝發水,千流交匯,滾滾泥龍肆虐衝刮。山坡越衝越光,越 越高;山溝越衝越窄,越來越深。水發鬧洪災,水過鬧旱荒。境內濁漳河、十字河、虹霓河、”底河、和峪泉、源頭泉等地表水,流經縣境的邊緣地帶,且都在相對高差數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深溝穀底空自流淌,曆來不肯光顧千山萬嶺上的瘠薄農田。全縣大部分地區人畜吃水十分困難。由此,平順人民千百年來感歎悲歌:“淌流的河啊湧動的水,刮泥卷土到南北(河南、III北);澇年處處遭洪災,早年百裏尋飲水。”一盆洗臉水,全家洗完洗衣褲;一鍋涮碗水,上頓涮了下頓涮,下頓涮完飲牲畜。水貴如油,水缺如金。
  這裏童山禿嶺,植被稀疏。宋代以前,山上森林茂密,荊棘叢生。;明代以後,兵災戰禍不斷,加上災民徙入拓荒造田,山林漸被砍伐殆盡。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這裏成了“山是此禿禿的山,溝是亂石溝。”山峰陡峭,怪石嶙峋,一片不毛之地。
  這裏大山鎖隔,交通條件十分惡劣。民國初期,平順縣四境的交通狀況仍然十分惡劣。 玳南部通林州的魯班壑、小西天、風門口是:“鳥道崎仄,輪摧馬煩,怪石離裂,熊攀豹蹲,連崖喂立,如墉垣絕”;東部晉豫要塞是:“七裏廊梯,五裏險棧,石崖奪天,仄登千回,仰瞻失明,俯臨敝霾,觀者駭魂,行子心摧”;北部平順、林州、涉縣交界處是“四仞斷壁,漳水阻隔”;西部被十l:公、西嶺二峰阻隔,人畜行走險如羊腸。
  這裏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千百年來,從事農業生產所使用的工具主要依靠:“一把钁火。一張鐮,一條扁擔不離肩”;工業生產也隻有數家鐵匠鋪和為數極少的木工及荊編匠。鴉片戰爭爆發後,機器工業進入中國,而平順一直到1956年仍沒有一部機器替代手工勞作。
  這裏處處荒郊僻野,商賈活動零落單調。自從人類社會進入商品交換時代至民國,境內的商務活動始終是以以物折價、以物換物為主。錢莊票號絕少。
  這裏教育文化落後。明清時期縣城隻有1所學堂,鄉間有20餘所私塾。縣民中識字者極少。富戶中有些識文斷字者,大多是承襲家教。

  曆史

  平順這塊土地.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平順人民,是偉大而英雄的人民。從東撣、中五井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可以看出,我們的先民始祖們很早之前就以頑強不息的精神奮鬥拚搏.艱苦創業。嚴酷的生存環境,砥礪著平順人民的意誌和精神,在與各種艱難困苦的鬥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平順山勢險惡,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後趙石勒曾在此修築石頭城(今石城村)屯兵儲糧;東晉十六國西燕的慕容永為抗禦慕容垂的進擊在此修築益陽城(今趙城),至今尚有城牆遺存。特別是明代中葉的陳卿起義,持續十幾年,波及晉、冀、豫三省。陳卿“憑險以拒汴師”,使“三晉震恐”“唯帝念哉”,直接撼動了明王朝的統治。清末民國初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天門會起義以平順為依托,起義的烽火燃及晉、冀、豫三省部分地區。抗日戰爭時期,平順是太南根據地的腹心地區,成為大後方。朱德、楊秀峰、楊獻珍、何長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裏居住和戰鬥,留下了光輝的足跡。解放戰爭時期,平順縣為可靠的後方,上黨戰役後勤指揮部就設在這裏。平順人民發揚老根據地的革命傳統,出兵、出力、出錢、出物.全力以赴參加了上黨、豫北、豫西、臨汾、太原等戰役。平順人民還曾兩度遴選優秀幹部渡黃河、跨長江開辟新區.為解放全中國和新解放區的政權建設、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平順山高,凝太行之靈氣,展上黨之雄姿。平順雄踞太行之巔,大山造就了英雄的太行兒女,凝聚和恢弘了偉大的太行精神。
  明嘉靖年間的農民起義領袖陳卿,率山民抗差役,拒賦稅,打富豪,殺惡霸,破官倉,濟貧窮,取潞(潞州,今長治市)、澤(澤州,今晉城市),克遼(遼州,節左權縣)、沁(沁州,今沁縣),揮戈直指京都,在中國農民起義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清道光年問的張小三、鹹豐年間的王抓鉤率領饑民抵賦課、拒銀糧鬥爭,也曾使潞安府的封建統治者慌恐不安。中華民國時期的民主革命家石璜,追隨孫中山討袁護法.推行民主共和,高舉愛國抗日的旗幟.積極支持共產黨抗日救國,受到朱德、彭德懷、楊秀峰等共產黨領導人的褒獎。
  中國革命青年運動的傑出領袖嶽增瑜、趙作霖,高舉五四愛國運動旗幟,領導北平知識文化界愛國青年,反對國民黨反動政府投降賣國、打內戰、消極抗日的政策,推動了全國的抗日高潮。
  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李順達於民國32年(1943)初,創辦了太行山第一個互助組,發展了生產.支援了抗戰,帶領人民群眾度過了災荒,有效地保證了所駐部隊的糧食供給。在李順達的影響和帶動下,平順縣的互助生產迅速發展。民國33年,李順達出席太行區首屆群英會.被評為“生產互助一等英雄”。民國35年,平順縣人民政府把李順達互助組作為“平順人民的方向”予以表彰;民國37年,中共太行區委和太行行署確定為“翻身農民的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平順縣互助合作生產進一步發展,又相繼湧現出郭玉恩、武侯梨、申紀蘭等全國著名的農業勞動模範。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農業部頒發了四枚1952年“愛國豐產金星獎章”,平順縣就有李順達、郭玉恩二人獲得了兩枚。之後的社會主義建設中,李順達、郭玉恩、申紀蘭、武侯梨四位勞模交相輝映,“走在了一個時代的前列”。他(她)們“是中國農民的傑出代表”,“中國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光輝典範”。
  供銷合作英雄張金成,從民國31年(1942)辦起一條扁擔合作社,民國33年被首屆太行群英會評為“合作英雄”始,堅持一條扁擔、兩隻貨箱50多年不離肩。他的名字冠三晉,蓋太行,揚華夏。
  在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又有路愛平成為“全國綠化勞動模範”,獲得“全國綠化獎章”。還有建設山區的模範桑林虎、向福祥、牛來好等,省部級以上的勞動模範就有70多名。

  資源

  平順山多,大山深藏無數寶藏。據初步勘探表明,大山蘊藏有鐵、矽、大理石、石膏等礦。鐵礦儲量2424萬噸;矽礦儲量2.6億噸;磷、鋁、鉀、銅、銀、水晶礦等儲量也相當可觀。
  濁漳河橫貫縣境北部,漳水能潤土發電。清代翰林院庶吉士靳會昌在其《上黨天下之脊賦》一文中曾經提出“石原是骨,決漳源以灌溉,土豈不毛”的興修水利主張。在舊社會這隻小過是一種美好的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這種願望逐步變為現實。1957年7月。米蘭岩鄉梯後村在彎彎相套、千仞直聳的懸崖峭壁上修築了虹霓河上第一條12.5公裏的
  “萬福水渠”引水灌溉;1958年,虹霓村在虹霓段上修建了第一個30千瓦的小水電站;1959年,平順縣開始在濁漳河的侯壁斷台修建侯壁水電站;1971年修築“戰備渠”引濁漳河水灌溉;1984年從濁漳河的辛安泉提水到縣城,1992年後向平順縣中部、南部、西部地區延伸。千年幹旱注甘露,瘠薄山地變水田。河水變害為利,成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的寶貴資源、潛藏的財富。
  平順山奇,集無數奇異風光,存諸多古跡名勝。境內有構成太行大峽穀主要組成部分的玉峽、虹霓、濁漳大峽穀;有龍慮山、靖林山、青羊山、龍門山等風景區;有鴉銜石、劉秀心肝、馬刨泉、藏龍橋、風門口、魯班壑、小西天等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有狐仙洞、五龍洞、冰淩洞、桃花洞、蒼龍洞、黑龍洞、烏龍洞、漳水五龍洞、紫雲洞等天然溶洞;還有金燈寺、大雲寺、龍門寺、九天聖母廟、天台庵、淳化寺等千年古刹和明惠大師石塔、三晉第一碑、玉峽關碑銘、虹梯關碑銘等古代文化遺存。發展旅遊得天獨厚。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