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對佛教的態度 拜石頭為幹娘 取名石三伢子

(2008-10-15 05:54:37) 下一個

您的位置:樂趣園 → 哲學宗教 → 中國佛教文化網論壇

發帖人 主題: 毛主席想皈依虛雲老和尚,周恩來是虛雲老和尚的皈依弟子! 樓主

用戶名: 外星人俱樂部
注冊日: 2005-09-10
發表於 2005-11-19 16:04:43

虛雲*周恩來*毛澤東


--------------------------------------------------------------------------------

陳曉東佛教作品選--短文選編

老革命為什麽出家?
·陳曉東·

  在中國的行政區劃中,作為農村一級地方政府的“縣”多達2千幾百個。江西省大餘縣,便是這2千幾百個縣中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很多人大概聽都沒聽說過這個地方。

  不久前,我對中國南方的佛教寺院進行采訪,由江西一條塵土飛揚的簡易公路進入廣東,這才有機會在贛粵交界處的大餘縣作了短暫的停留。

  長途汽車開到大餘縣已是傍晚。匆匆安頓下來後,便四處打聽,這兒可有什麽寺院廟宇?於是聽說,距縣城東北10公裏處,有座丫山,景色不錯,山上有座靈岩寺,也還有點來曆。第二天一早,我在縣城的街上雇了輛摩托車,談好價,就直往丫山馳去。

  中國的名山大川我到過不少。海拔才900米的丫山,跟黃山、廬山等名山固不可相提並論,但山上林木蔥蘢,空氣清新,也不失為一個城裏人旅遊禮佛的好去處。

  靈岩寺位於丫山腹地上,規模不算大,紅牆灰頂,石獅把門,正門扁額上大書古樸遒勁的“靈岩古寺”四字,門兩側掛著一副紅底白字寺聯:“靈感三千界;岩藏五百僧。”寺有五百僧,這無疑是這座寺廟曆史上曾有過的最輝煌的一頁。

  進了靈岩寺,我象進別的寺院一樣,先去“客堂”找當值的“知客”(這是一個負責對外接待事務的僧職)--讓他幫我找一個住的地方,我可把隨身帶的行李放下來。可是,知客不在,不知跑哪去了。我不得不背著一隻挺沉的旅行袋,在寺院裏東走走西看看。由石階登上一條木頭長廊,在“禪房”門口,我看到一個身穿黃迦衣的老和尚,正坐在一張椅子上看一本很厚的線裝書。走過他的身邊,我不由自主停住了腳步。

  “請問師父,靈岩寺建於哪個朝代?”我雙手合十,恭恭敬敬地問我進寺後遇到的頭一個僧人。

  “相傳靈岩寺始建於南唐,僧人普舉、慧昊先後來丫山結廬,募化而建。”老和尚放下手裏的書,慈祥地望我一眼,一開口,便顯得談吐不俗。

  “謔,真是座名符其實的古寺哪。”

  “明初清末,靈岩寺曾兩次重修,現在所見,基本上為清代仿明建築。你沒看到嵌在大雄寶殿牆角上的那塊‘大清光緒十六年重建’碑記麽?”

  “我剛來。”

  “喔,你從哪裏來?”

  “上海。”

  “噢,大上海,挺遠的……到我屋裏坐坐吧?”

  我不由自主地跟這位老和尚進了禪房,他住在跟禪房相連的一間小屋裏。一床、一桌、一椅,再無別的陳設。桌上堆滿了書,多是大部頭的佛教經典和語言工具書之類,有幾本打開著,說明主人正在讀它。老和尚把椅子讓給我坐,他自己就坐到了床上。

  請教了老和尚的上下後,開門見山,我說了自己的來意:想去廣東寺院采訪,路過大餘,聽說這兒有個靈岩寺,就來看看。

  “好,好。”法安師點點頭。“這個寺院不大,人也不多,不過環境還算安靜,出家人在這兒修行,還是不錯的。你來了,就在這兒住上兩天吧,空房子也有,等會兒讓知客安排一下……”

  從他說話的口氣裏,隱隱可聽出,他在這寺院裏的地位,不象是個普通僧人呢。

  我問,法安師您已上了點年紀,出家多年了吧?

  “不。”他淡淡一笑。“有的人是半路出家,我是五年前剛出家,恐怕連半路出家都夠不上呢……”

  我又問,師父出家前是幹什麽的?

  “嗯,是當幹部的。”

  “能說說具體是幹什麽工作的麽?”我追著問。

  “是黨委書記。幹了幾十年黨的書記呐。當然,那是過去的事了……”

  黨委書記出家,倒還是件新鮮事哪。“那麽,您這個過去當書記的,對佛教是怎麽個看法呀?”我邊說邊拿出隨身攜帶的小采訪機,征得他的同意,摁下了錄音鍵。

  “這個麽,我可以說,你也可以問。”他點點頭,似乎看出了我心中的那一點顧慮,反而輕輕一句,叫我把顧慮放下。“原先我當書記的時候,學習馬列,有個理論,叫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相對真理,隨時可見,可是絕對真理究竟是什麽?從理論上說不清楚。光是說絕對真理存在於相對真理之中,相對真理的本底就是絕對真理,但它究竟是什麽?不清楚……”

  相對真理、絕對真理……我的思緒霎時閃回到二三十年前那個夢臆般的時代,“三忠於”、“四無限”、“頂峰論”、“專政論”、“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當今四五十歲以上年紀的人,是沒有誰會忘記那段全國學馬列、人人背語錄的荒唐歲月的……十多億人口的一切思想和言行,都要納入一個人為天下人劃定的圈子,不準有任何獨立的見解和思考,否則便是大逆不道……

  “學佛之後,我才明白了。真空不當妙有,妙有不當真空。由真空,產生妙有,妙有,就是相對真理,如眼睛所見到的水呐,天地人呐,山河大地呐,等等,都屬於妙有。而真空,就是真如自性,是理。真如自性,既無生滅,又無增減,何嚐不變,廣大圓滿。所以說它是絕對真理……”

  我的思緒又跟上了老和尚的講述。我問,*是講所謂“無神論”的,如何看待*對佛教的否定態度?

  “佛,是正知正覺、覺悟圓滿的意思,佛教,根本就不是有神論。”他正色道。

  “*,嘴上說無神論,可從根本上說,哪一個不信佛?隻是程度不同而已。周恩來是虛雲老和尚的皈依弟子;劉少奇是在普陀山皈依的;李先念是在少林寺皈依的;毛澤東要皈依虛雲老和尚,在武漢沒皈依成。虛雲要他到南華來,他沒去。”

我太孤陋寡聞,還是頭一次聽說中共的幾個首腦人物居然都是三寶弟子。我請他說說,毛主席想皈依虛雲老和尚是怎麽一回事?

  “你沒聽說?是這樣的。有一次毛澤東和周恩來在武漢,問周:為什麽你辦事總是很圓滿,我們辦不成的事,你總辦得成?除了馬列,你還有什麽?周恩來說:主席,我還有佛法。

  ‘你皈依了哪一個?’

  ‘皈依了虛雲老和尚。’

  ‘這虛雲老和尚何等人也?’

  ‘虛雲老和尚是世界聞名的高僧,是觀音菩薩的化身。他父親是泉州知府,父親和叔叔就他一個兒子,給他討了兩個老婆,可他出了家,拾樹葉充饑,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毛澤東給周恩來說動了心,要恩來把虛雲老和尚叫來武漢。可是虛雲不肯來:‘自古法王大於人王,他毛澤東要皈依,叫他到南華來。’毛澤東氣得一拍桌子:‘回北京!’打右派時,虛雲老和尚是內部掌握的第一右派……虛雲老和尚是聖人,你毛澤東侮辱了聖人,國家當然會有很大的災難。不過虛雲老和尚也有考慮欠周之處,佛法普度眾生,是毛澤東要皈依你,拜你為師,不是叫你拜他為師,還分什麽大小?你就到武漢去一趟又怎樣?”

這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管是真是假,經他娓娓道來,更顯得美麗動人。我說:“毛澤東若真皈依了佛教,中國的曆史就要重新寫了。”

  “那是肯定的,毛澤東若能接受佛法,對國家的治理一定會更好……”這位當年*的書記,雖然已經離開了黨,但他說起黨的領袖和黨的宗旨,心平氣和,並不帶有任何一點惡感。“實際上呢,*是個好黨,但它說不信佛,自己把自己給孤立起來了。這一點,將來隨著黨的曆史的發展,也會修改。”

  “你當書記時跟佛法就有接觸了?”

  “是的,我當書記時,跟佛法已有所接觸。那時我們部裏在北京開會啊,在香山開會啊,香山有碧雲寺、臥佛寺,或在五台山開會參觀啊,在鎮江開會啊,凡到一個地方,隻要有寺廟,我就到廟裏去看看。我跟佛有緣。”

  我問他家裏的情況。

  “我家裏?老太太還在,我退休工資都給她了。”他說起家裏,口氣變得平淡如水。“兒女都上了大學,有了工作。老二在我們礦裏當副礦長,大兒子在贛州當科長,小兒子在廣州讀大學,兩個女兒在深圳工作……”

  我問他學佛修行,出家與在家有什麽不同?

  “這個麽,‘寧在深山睡大覺,不在城市辦大道’,這樣說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是絕對的。出家與在家。出家修當然好,在家修也好麽。一知苦,去念佛,一知死,去念佛,隻要有智慧,看破了這個世界,如影、如畫、如夢、如幻,就覺悟了。‘道行如銅象鐵臂’,除了自己離苦得樂,主要還要普度眾生,救人。這樣做,在哪裏都一樣,關鍵是心出不出家……”

  聽得出來,他說這番話的用意,是鼓勵我在家好好修行哪。

  最後,他跟我說起有關丫山和靈岩寺的一些傳說。他的肚子裏裝滿了各種有趣的民間故事,隨手拈出,皆是絕妙文章。原先看上去其貌平平的山林野徑,頓時蒙上了一層迷朦深幽的色彩……

  第二天下午,我跟法安師又作了一次訪談。這一回,我請他詳細談談他個人的經曆。

  “關於我自己,那都是過去的事了,沒什麽好多談得嘛。”他淡淡一笑,但還是大大方方回答了我的一係列提問。

  “老家在農村,出身貧農,父親是老八路,家裏還有母親和一個弟弟。我們那兒建立抗日根據地,叫我作七個村的兒童團長。”

  “噢,是個紅小鬼哪。”我說。

  “是紅小鬼。”他說。“站崗放哨,寫大標語,鬥爭地主,等等。以後參加淮海戰役。48年,東北解放,我去東北鋼鐵公司當了工人。”

  “五十年代中期,調到北京。國家成立核工業部,因為我出身好,革命家庭,把我調去核工業部某鈾礦工作,總支書記兼礦長。曾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和學毛著標兵。後提拔當黨委副書記兼第一副礦長,一直幹到退休。”

  我問:“礦的級別不低吧?什麽級別?”

  “礦是地區級,下麵是處。”

  “那你是副局級嘍?”

  “對。”他放低了聲音說。“下麵分處,中層幹部都是正縣級。”

  這就是說,象大餘縣縣長這樣的“官”,在他們礦裏也隻能排在中層幹部這一檔呢。我說:“副局級也算是高級幹部啦。”

  “以後學了佛,對這些都無所謂了……”

   我問,到底是什麽機緣,使他對佛學、佛法產生興趣的?

  他告訴我,82年,他去山東濟南開會,開完會,去泰山旅遊,見到泰山經石峪上刻著《金剛經》。他叫跟他一起開會的一個處長把刻在石壁上的這部經文讀給他聽。一聽之下,頓感如雷灌耳,全身震動。從此他天天誦讀《金剛經》,跟這部經文結下了不解之緣。

  “頭一次看《金剛經》,就覺得這裏麵有大智慧啊。”他不無感慨地說。“人,壞就壞在‘我’上麵,有了‘我’,就有偷啊、搶啊、做種種壞事啊,國家打仗也是因為這個‘我’,如果沒了‘我’,一切為大家,那就一切惡事都沒有了。‘我’是萬惡之源。所以金剛經上說: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大雄寶殿裏豎起金光燦爛的金剛身,趕不上記住這四句偈。”

  他說他接著做“十六妙觀”,做了一年半,把極樂世界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好象自己就在極樂世界裏麵:大地中間鋪著黃金,兩旁是琉璃瑪瑙赤珠,天上不停撒落曼陀羅花,地上有七寶池,澈滿八功德水,種種奇妙之鳥發出悅耳樂音……

  當他說起這些,他的眼睛放出光來。他從此把這世界上的一切都看破了,對那個“書記”再也不感興趣。

  他在贛州佛教協會會長宗鑒和尚那裏皈依了三寶。皈依之後,天天誦經念佛。

  5年前,為了更好修行,他出了家。按佛教規定,一般過了50歲就不宜出家了。但是他的師父覺察出這位老年弟子的根器非同尋常,對他說:“哪怕你一百歲我也要!”

  由於他對佛學佛理的深刻理解和常人難以比項的組織能力,出家時間雖不長,已在靈岩寺擔任副主持之職。主持為八十幾歲的永昌老和尚,因身體欠佳,已不大管事。

  我問:“你身體怎麽樣啊?”

  “謔,學佛後,身體也好了,什麽病也沒了。”說到身體,他樂開了口。“過去胃病好嚴重啊,好多年了,十二指腸胃潰瘍爛得象花生豆似的,吃掉400多副藥,都無效。可現在就是吃鐵也不怕!過去痔瘡好厲害,現在也好了。還有,過去風濕性關節炎,兩隻胳膊抬不起,現在你看,也好了。現在既沒病,也沒老的感覺,自在得很。”

  “你是脫胎換骨了。”我說。

  “是啊,人家都說我這十來年跟十年前沒變化,衰老停止了……”

  “你是哪一年退休的?”

  “八幾年,五十幾歲就提前退休了。原先我為了黨的利益,在工作上是幹得很起勁的,夜裏也睡不上安穩覺,汽車喇叭一響,就趕緊爬起來,看是不是有小青年偷開汽車。學佛以後,對這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淡了,就一次次地寫報告,非提前退休不可。一開始不同意,最後還是批了。”

  “退休工資打折扣麽?”

  “不打折,還增加15%。我全部給了我的老伴了……”

哦,不打折,還增加15%!我明白了,不愧是四十年代的“紅小鬼”,他屬離休老幹部,所以才有此種待遇啊!

  “那你的黨籍呢?”

  “當然退 黨。打了報告,拖了我一年。一開始上頭無論如何不同意,還一定要我去管‘退休辦’,我堅決不幹……”

   一個參加革命幾十年的老革命,一個入黨幾十年的老黨員,一個勤勤懇懇工作幾十年的全國勞動模範,其黨性原則不可謂不強,其組織觀念不可謂不堅定,其思想意識不可謂不正統,可是,聽一遍《金剛經》,就將他幾十年時間裏形成的黨性原則、組織觀念、思想意識擊得粉碎……

   這一反差,實在強烈得耀眼。或許,這在今日中國社會裏還隻是一個例外?但由這個老革命的出家,若對誰有所觸動的話,人們不妨盡可能以一種客觀公正的眼光,對幾十年來將佛教斥為“封建迷信”的某種說教,對二千幾百年來曆經盛衰而始終不滅的佛法之光,重新審視,獨立思考,作出自己的評判和抉擇……

發帖人 主題: 毛澤東對佛教的態度 第2樓

用戶名: 外星人俱樂部
注冊日: 2005-09-10
發表於 2005-11-19 16:05:31

毛澤東對佛教的態度

《金剛經》很值得一看,我也想研究一下佛學。

我們再把眼光放大,要把中國、把世界搞好,佛教教義就是這個思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主張普度眾生,是代表當時在印度的受壓迫的人講話。為了免除眾生的痛苦,他不當王子,出家創立佛教。因此,信教的人和我們共 產 黨人合作,在為眾生既人民群眾解除壓迫和痛苦這一點上是共同的。

我讚成有些共產主義者研究各種教的經典,研究佛教、伊斯蘭教、耶穌教等等的經典。……不懂宗教,隻紅不專。

宗教信仰自由,可以先信後不信,也可以先不信後信。在中國信仰宗教的人不少,信耶穌教的有八十萬人;信天主教的有三百萬人;信伊斯蘭教的有一千多萬人;信佛教的更多,有幾千萬人;還有信道教的,數目也大,約有一千多萬人。人的宗教感情是不能傷害的,稍微傷害一點也不好。除非他自己不信教,別人強迫他不信教是很危險的。這件事不可隨便對待,就是到了共產主義也會有信仰宗教的。

共 產 黨對宗教采取保護政策,信教和不信教,信這種教的或信別種教的,一律加以保護,尊重其信仰。今天對宗教采取保護政策,將來也自然采取保護政策……文化包括學校、報紙、電影等等,宗教也在內。

毛主席在陝北,一次同警衛員外出散步,見有一廟,毛主席說:“我們去廟裏看看好麽?”但那個警衛員卻不以為然地說“那有什麽好看的,盡是些封建迷信!”毛主席批評他說:“錯了!錯了!那是文化,你懂麽?!”

這可是個問題,他們(指某佛寺裏的出家人)年歲老大了,如果不收些年輕的徒弟,再過幾十年,這個地方就沒人管了,這不好!你們開會時也提一提,隻要有人願意出家,我看還是要收些徒弟。……這些東西(指寺廟、佛殿、牌匾),都是曆史文化遺產,要好好保存,不要把它毀壞了……縣裏要撥點經費,把廟修一修。

發帖人 主題: 毛澤東是菩薩的乾兒子 第3樓

用戶名: 外星人俱樂部
注冊日: 2005-09-10
發表於 2005-11-19 16:06:25

毛澤東是菩薩的乾兒子

毛澤東-獨掌中國政權數十年的人物,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相信有很多關於他的書本問世,中國人對於他多是不甚了解,有的立傳說書,和太多的傳說,還是滿足不了大家的好奇心。

他是何等人物,如何在政治鬥爭中翻滾數十年,雖然已蓋棺十四年,有關他的傳說,還是能博得大家的注意。

在這裡,我們不談他的種種政治恩怨,就筆者所蒐尋的資料,來談談他和佛教的些許關係,或許大家會驚訝,他竟然是觀音菩薩的乾兒子,對於無神論的共產主義,和曾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物-毛澤東,這是不可思議的,但我們從文獻資料中可以尋脈,這是事實的;且傳說他晚年拜佛至誠(心中禮佛),雖然無史料記載,則有待以後來考證了。

拜觀音為乾娘取名--石三

毛澤東的家鄉在湖南省韶山,地形宏偉,他的故居南邊是龍頭山,北方是牛形山,兩山的交接處,向陽的山坡下,拔地而起,在綠色的山坡上豎著一座巨石,有十來丈高,並不粗大,卻像一尊佛像--觀音菩薩(石觀音),祂微低著頭,空氣中灰白的色彩,有如素衣飄帶穿在觀音菩薩的身上,好像在祈求上蒼保佑天下蒼生。

毛澤東的外婆和母親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們和村人一樣,常常至此膜拜石觀音,以保佑家宅平安。

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住在隔鄉的湘鄉,和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結婚,一連生了兩個孩子都夭折了,後來生了毛澤東,外婆怕他同前兩胎一樣,便抱著毛澤東和文七妹,走向石觀音前頂禮膜拜,並將毛澤東拜石觀音為乾娘,取名-「石三」,希望菩薩保佑他能順利長大成人。

所以,毛澤東小時候在放牛之餘,就常常去石觀音前禮佛,並轉往外婆家探望,以感謝外婆的關懷和菩薩的保佑。

父親不信神佛大起爭執

他的父親毛順生是個精明能幹、性格倔強的農民,不信鬼神,不敬菩薩,在家裡常常跟毛母和少年的毛澤東發生爭執。

九歲時,曾經同母親很認真討論著父親不信神佛的問題,並和母親試用過許多辦法來勸說父親相信神佛,但都沒有效果,他們為此而非常焦急和傷心。

在故居附近山裡常有老虎出沒;有一次,他的父親到湘鄉辦事路過大石鼓(東北邊的一座山,因常有老虎出沒故又名虎歇坪),碰上一隻斑紋華南虎,毛順生一時嚇得天昏地轉,匍伏在地上向老虎作揖,心想:一定是過去不信神佛,老虎來懲罰了,於是口中許諾著:小民再也不敢冒犯神佛,請虎大爺饒命,說也奇怪,那隻虎便走向山林的茅草叢中離去。

從此,毛順生開始相信神佛,但並不虔誠,總是在碰上困難時才臨時「抱佛腳」。

倒是在毛澤東漸漸長大後,卻越不信神佛,還常常和母親爭論不休。

為了母親病癒朝山還願

十五歲時,毛母生病,毛澤東向菩薩許了願,希望母親早日病癒,於是和兩個弟弟用竹杆加上躺椅製成一副轎子,抬著母親,走了兩百多華裏,登上海拔一二八九‧九公尺高的南嶽衡山祝融峰,去朝山進香還願,可見當時毛澤東是如此的虔誠。

一九一九年,毛母病故,當年毛澤東二十六歲,在長沙任教職,並寫了副輓聯追悼母親,

「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須補;

 長生學新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

可見當時的毛澤東還有與佛接近的想法,這和以後不信佛,大異其趣。

羨慕僧人想成佛?

毛澤東在晚年時,權力高漲,住在北京中南海的官邸,有一批隨從人員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由於在文革時被神化了,更使他感到孤獨寥寂;因此,常和服侍人員聊天,來打發孤寂的歲月,並常和服侍人員說故事,且要人猜一猜故事中的意思;有一次,他說:

「有一天,乾隆皇帝和一個大臣來到一個廟裡,迎麵是一個大肚子彌勒佛。乾隆便問大臣,彌勒佛為什麼對著我笑啊。那大臣說,這是『佛見佛笑』,乾隆聽了很高興,當他往佛的側麵走幾步之後,又回頭一看,見彌勒佛正對著那大臣笑呢,於是便又問那大臣:『彌勒佛為什麼也對你笑呢?』,那大臣趕緊回答說:『他笑我今生不能成佛。』」。毛澤東說這個故事,心裡是否想著「成佛」,或是隻隱譬大臣拍馬屁呢,看來是「天機」了。

他也喜歡吟詩、作詞,在晚年孤獨的歲月裡,也常和服侍人員在花園散步,吟詩作對,是否想如出家人般的「閑情」呢?有一次,他在花園中觀賞花草、山石,柳樹在風中輕輕搖曳,於是吟了一首詩: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過院逢僧閑話語,又得浮生半日閑。」是否僧人的戒、定、慧使他嚮往呢?或是羨慕僧人的親近佛法呢?那也是「天機」了。

傳說晚年又回頭拜佛

毛澤東的一生在「革命」、「鬥爭」中度過,功過是非,雖然蓋棺,這裡且不予評論;但是在經歷數十年的無情歲月,也是有日落黃昏的時侯,在他晚年的思路中,到底在思考什麼,我們不得而知。

但筆者從曾是他的服侍人員口中,得知他晚年「拜佛」的「傳說」(有待考證)。「傳說」在他中南海的住處,設置一個佛堂,供奉觀世音菩薩,到底是想得到心靈的「解脫」呢?還是想回到曾是名為「石三」的童年呢?隻有他自已知道了。

雖然他的外婆和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徒,打從他一出生就拜觀音菩薩為乾娘,到和他父親起爭執相信神佛問題,後來又走向不信神佛而成為共產主義的信徒,最後又在晚年開始拜佛;是否應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彥語呢?那隻有等待讀者去思考了。

發帖人 主題: 毛澤東與佛教 第4樓

用戶名: zfc1965
注冊日: 2005-07-07
發表於 2005-11-19 18:49:45

毛澤東與佛教
曾琦雲

拜石頭為幹娘

  毛澤東的外祖母與母親都篤信佛教。在毛澤東出生前,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已生過兩胎,均夭亡。1893年12月26日,文氏生下第三個兒子毛澤東,格外疼愛。她唯恐這個兒子再夭折,多方燒香拜佛,並念佛吃齋,她堅持吃“觀音齋”的曆史從這個時候開始。

  文氏還不放心,為了使兒子“根基穩固”,她將毛澤東寄居娘家,拜後山龍潭口一塊巨石為幹娘。文氏娘家有個龍潭,內有清泉流出,四季不竭,且挺著一塊石頭,高二丈八,寬二丈,石下傳說鎮有一妖怪,石上建有小廟,人們稱為“石觀音廟”,遠近聞名,經常有人前來禱告。

  毛澤東出生不久,外婆就和文氏把他抱到“石觀音廟”燒香叩拜,拜石頭為幹娘。因毛澤東排行第三,小時候大家便叫他“石三伢子”。

隨母親信佛

  文氏雖未讀書,但佛教思想對她影響極深。毛澤東在母親身邊耳濡目染,從小也跟隨母親信仰佛教。

  1909年,因為母親生病許過願,毛澤東曾到南嶽朝山進香。毛澤東還經常和母親一起到附近的鳳凰山的佛寺裏去拜佛。他自家的堂屋供有佛菩薩像,也是依時按節燒香叩拜,從未間斷。同時,也拜天地,祭祖宗。

  1959年6月,毛澤東重返故居時,還指著堂屋正中擺過神龕的地方風趣地說:“這是我初一、十五工作過的地方!”

  佛教講慈悲、布施、平等、博愛,這些思想在毛澤東母親身上有完整的反映。她心地善良,對貧苦人富有同情心,經常瞞著丈夫給貧苦鄉親接濟糧食。在饑荒時,窮人乞討,她更是多加布施。

  母親去世後,毛澤東有《祭母文》曰:“吾母高風,首推博愛”,並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損人的人;可以損己而利於人的人。我母親正是最後一種人。”

  母親的美德對毛澤東影響極深,使毛澤東從小就對弱者極具有同情心,並與母親一樣經常幫助別人。一直到他成為偉人之後,他仍舊繼承和發揚這些美德。

  解放後,毛澤東經常給父老鄉親和師友,尤其是生活困難者多次寄錢。還邀請他們到北京敘舊,設宴款待,送給許多禮物。而他自己則節衣縮食,吃、穿很普通,生活相當儉樸。這些無疑是幼年受母親影響的緣故。

兩“黨”之間的鬥爭

  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不信佛教,他一心想的就是發家致富,對妻子和兒子的施舍行為非常不滿,甚至體罰和責罵毛澤東。

  因此在家庭內部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思想傾向,正如毛澤東同斯諾所說:“我們家分成了兩個‘黨派’。一個是我父親,是執政黨;反對黨由我、母親和弟弟組成,有時甚至包括雇工。

  但反對派組成的‘聯合陣線’內部也存在意見分歧。我母親主張不直接進攻的政策。她批評任何明顯情緒表露和對執政的公開反抗,她說這不是中國人的傳統。”

  家庭出現了矛盾,反對黨認為其根源是父親不信佛,導致思想分歧。因此,大家千方百計引導毛順生信佛。

  毛澤東同斯諾說過:“因為我母親虔誠地信奉佛教,她向孩子們灌輸宗教信仰,我們都因自己的父親不信佛而難過。我九歲時,就同我母親認真地議論過我父親缺少對佛菩薩虔敬的誠心。從那以後,我們曾多次試圖改變他,但卻沒有成功。他隻是罵我們,我們被他的進攻所製服,隻好敗下陣來另想辦法。而他就是對佛教不買賬。”(以上均引自《西行漫記》)

  盡管父親反對信佛,但毛澤東和母親仍舊我行我素,並在生活中搞慈悲布施活動。在窮人們“吃大戶”那年,父親囤積穀子不肯平糶。父親要毛澤東收一筆賬,毛澤東就在收回的路上將錢分給了幾個衣衫襤褸的窮人。

  毛澤東有個堂叔生活非常困難,毛順生想“乘人之危”買下他的水田,這遭到了毛澤東和母親的堅決反對,並且又偷偷去接濟這位窮本家。

“佛教是文化”

  毛澤東走上了救國救民的道路,成為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但是,他一直認為佛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個觀點他是始終沒有改變的。

  據他的衛士李銀橋回憶,毛澤東在延安時,有一天和李銀橋出去散步。毛澤東說:“我們去看看寺廟,好嗎?”

  李銀橋說:“有什麽看頭,都是些迷信。”

  毛澤東說:“片麵,片麵,那是文化,懂嗎?那是名勝古跡,是曆史文化遺產。”

  正因為如此,所以毛澤東認為:中國的革命不僅不能一下子否定傳統,在某種程度上還要借助傳統。

  1942年11月2日毛澤東在西北局高幹會議上講過這樣一番話:要把最高原則同群眾當前的日常要求聯合起來。像破除迷信、婚姻自由、社會主義、擴大城市都不要忘記,可是有一條一定要按照群眾的要求,才算聯係群眾。接著他又以彭湃同誌的活動為例說:彭湃同誌是農民運動大王,他是留學生,是中共中央委員呢!他自己去拜觀音菩薩,老百姓二月十九日去拜,那天他也去,如果不去人們就會認為他這個人不大正派,連菩薩都不信。

“不懂得宗教,隻紅不專”

  據毛澤東的圖書管理員逄先知回憶,毛澤東重視宗教問題,特別重視佛教經典的學習和研究。

  代表中國幾個佛教宗派的經典如《金剛經》、《六祖壇經》、《華嚴經》,以及研究這些經典的著述,他都讀過一些。

  對於禪宗學說,特別是它的第六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更注意一些。禪宗不立文字,通俗明快,使佛教在中國廣為傳播。《六祖壇經》一書,毛澤東要過多次,有時外出還帶著,這是一部慧能圓寂後由其弟子編纂的語錄。哲學刊物上發表的講禪宗哲學思想的文章,毛澤東幾乎都看。

  毛澤東閱讀經書,既作為哲學問題來研究,也當作群眾工作問題來看待。

  他在1961年1月23日同班禪說:“我讚同有些共產主義者研究各種教的經典,研究佛教、伊斯蘭教、耶穌教等等的經典。因為這是個群眾問題,群眾有那樣多人信教(據近年公布世界上有基督徒16億,穆斯林10億, 佛教徒3億多,大部分在亞洲和中國。筆者注),我們要做群眾工作,我們卻不懂得宗教,隻紅不專。”

  1963年12月30日,毛澤東在一個文件上寫了一個批語:“對世界三大宗教(耶教、回教、佛教)至今影響著廣大人口,我們卻沒有知識,國內沒有一個由馬克思主義者領導的研究機構,沒有一本可看的這方麵的刊物。”可見毛澤東對宗教問題是非常重視的,可惜人們沒有理解和執行。

  毛澤東一生跟書形影不離,他身邊的書也常有佛教經典。

  據逢先知提供的書目單,1959年10月23日毛澤東外出前指名要帶走的書籍,除馬、恩、列、斯、黑格爾、費爾巴哈、諸子百家、朱熹、王夫之、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等書外,指名要帶的佛經有《六祖壇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法華經》、《大涅槃經》。可見,正因為毛澤東博學多聞,才使他成為一代偉人。

摘自《佛教文化》1993年第1期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四十九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

[樹型] [轉發到Blog] [關閉]

--------------------------------------------------------------------------------
鄭 重 聲 明
1. 任何言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與樂趣園無關;
2. 禁止發表反動、色情和其他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言論、信息;
3. 禁止利用本論壇進行賭博、非法買賣等違法行為;
4. 禁止發表惡意攻擊他人的言論;
5. 任何轉載或轉貼都應注明真實作者和真實出處;
6. 禁止發表任何涉及政治、軍事、外交等內容的言論;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