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中國進入了“反改革開放”時代

(2008-10-12 01:43:03) 下一個

胡星鬥:中國進入了“反改革開放”時代
作者:胡星鬥  
發布時間:2008-8-19 10:37:28

  一

  以2008年北京奧運結束及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為標誌,中國進入了“反改革開放”時代。

  一些人肯定不願意承認這個現實,但它卻是事實和潮流。如鳳凰網所做的網絡調查,讚成改革開放的不朽功績不能遺忘的,在11343人中僅占29.5%,為3346人;而反對的竟占70.5%,即7997人[1]。

  這也符合中國陰陽辨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邏輯;從1949年底到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恰好三十年;從1979年到2008年底又恰好三十年。

  前三十年以不擇手段的階級鬥爭為綱,後三十年以不擇手段的經濟建設為中心,整個中國社會為兩者所付出的代價都是慘重的,反改革開放時代的到來是必然的。

  麵對一浪高過一浪、一天甚於一天的反改革開放潮流,大部分民眾特別是工人農民、以及一些受到毛澤東思想影響較深的人主張恢複毛澤東路線,而相對人數較少的精英和政府官員則反對的是瘸腿的改革,主張在經濟體製改革的同時大膽進行政治體製改革;

  前者俗稱左派,以毛澤東旗幟網、烏有之鄉網站等為代表,提倡公平、正義和民粹主義;

  後者俗稱右派,以南方日報報係、炎黃春秋雜誌等為代表,強調憲政、民主、自由、人權等世界共同價值。

  我主張中派主義,將左派與右派、公平正義與憲政民主結合起來,通過憲政民主實現公平正義

  左派的錯誤在於:其崇尚英雄、皇帝的民族文化和心理一直作祟,對於毛澤東時代的大折騰、大消滅、反法治、反現代文明的本質不了解,對於前三十年的真相幾乎一無所知。如反右前300萬人冤死、大躍進造成3600萬人(此處據楊繼繩的研究,如果加上少出生的人數,共減少7600萬人)餓死、文革773萬人死亡,左派們不但不去追問為什麽會發生這麽多的慘劇,反而把證據確鑿的研究成果一概說成“捏造”,試圖否定極左路線的一切罪惡。

  但是,據楊繼繩《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饑荒紀實》:在河南省發生人吃人的慘劇、信陽一百萬人死於饑餓時,河南省至少有二十五億斤糧食庫存,而臨近的湖北省至少有十三億斤糧食庫存,僅動用這兩省的庫存,根本就不會餓死人。明知道大麵積餓死人,毛澤東還大幅增加當年的全國征糧庫存額度。

  據報道:1959年,中國還出口糧食400多萬噸,足夠2000萬人吃一年。可是,毛澤東為了爭當世界革命的領袖,也顧不上國人餓死了。王稼祥建議在國內困難的情況下減少外援,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結果被毛嚴厲批判,指責為“修正主義”。當有人報告毛澤東很多人餓死時,毛甚至說:“人總是要死的,孔夫子不死的話還在懷仁堂與我們一起開會呢”,隨之大笑。

  毛澤東還設計了勞改製度、勞教製度、戶籍製度、人民公社製度、票證製度、文字獄體製、計劃經濟體製、資源壟斷體製等天羅地網對付老百姓,掠奪農民之嚴重亙古未有,通過義務交糧、低價交糧、工農業剪刀差等方式收刮農民7000億元以上。然後,強行積累進行工業化和大呼隆建設,大躍進損失1200億,三線建設損失5000億,文革損失5000億,若按照現在的價格,還應乘10倍。三年饑荒時,許多地方的饑民逃荒要飯,也被民兵千裏抓回,許多人活活餓死在當地農村或看守所。

  血的教訓是,窮人政權不僅會奪了富人的財,要了富人的命,而且必然也會要了窮人的命。因為窮人政權的本質是無法無天。可惜窮人們對此並不了解,很容易上當受騙。

  毛澤東倡導的國家主義、集體主義本身就是一條通向奴役的道路;毛澤東的民粹主義如合作醫療製度、大鳴大放等,都隻是極權的點綴而已,專製主義、極權主義才是其實質。

  現在許多在改革開放中利益受損的人、弱勢群體人員竟然誤以為毛澤東時代“公平、正義”,極力頌揚那個年代,要求回到那樣的社會,這正是改革開放後不允許反思前三十年、隱瞞文革等事件真相、不進行有效的政治體製改革所造成的嚴重後果。

  即使按照有些人說的“毛澤東一切為了人民”,那他走的也是反憲政、反法治、反自由、反人權(人權的涵義是:不僅讓大多數人還活著,而且對於不同觀點的少數人也不能消滅)的道路,不足為取。

  有人說毛時代社會風氣好、人民道德高尚,姑且不論反右、文革時期中國人民的道德其實降到了五千年以來的最低點,即使隻看左派們津津樂道的五十年代初,正如當時美國著名漢學家費正清指出的:依靠狂熱、愚昧、洗腦、個人崇拜建立起來的秩序,遲早會有瓦解的一天,“貪汙、官僚主義正伺機以待,等待中國士氣低落的時候”。這種人治社會的風清弊絕注定是短命的,不足為今天的人們所羨慕和效仿。

  所以,極左派們的錯誤是不能夠洞悉事物的本質,不了解現代文明;他們抓住改革開放中的失誤,大做文章,愚弄民眾,煽動民族主義情緒,妄圖複辟毛澤東的封建社會主義。

  右派的錯誤在於一味地沉醉於理想主義的憲政、民主,對於國情文化、曆史傳統、公平共富等價值理解不透、關注不夠,形成了激進主義的思潮與動向,以至於受到賣國主義、買辦主義等指責。

  中派的憲政社會主義[2]可以剔除左派與右派的缺陷,在反改革開放時代引領中國走向憲政、公平。




  反改革開放思潮的形成源於改革開放戰略的失誤,即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忽視了社會建設和均衡發展,致使貧富差距、地區差距急劇擴大,社會保障闕如,人民忍受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四座大山的壓迫;

  片麵強調“穩定壓倒一切”,不僅犧牲了社會正義,而且造成大政府、多層級政府與政府失控的局麵;

  害怕現代政治,把權力的製衡、議會的中心地位、司法的獨立性、媒體與民眾的監督等等統統看成西方的東西,致使官員腐敗、司法不公、民眾權利被剝奪,工人農民淪為弱勢群體、邊緣群體;

  將“發展是硬道理”錯誤理解成“GDP增長是硬道理”,於是“不管白貓黑貓”,政府與民眾都不擇手段地掙錢,社會道德不斷沉淪;

  長期“摸著石頭過河”,缺乏改革理論與戰略,不斷地、重複地交納巨額“學費”;

  一味地強調政績與引進外資,但不賦予勞工組建工會、集體談判、罷工抗議的權利,致使勞工利益受損;對於官僚特權、行政性壟斷、既得利益等忍讓縱容,使得市場經濟高度畸形化。

  一切的一切,都是由於沒有進行有效的政治改革,沒有致力於建立憲政秩序。 

  長期以來,許多學者包括我本人對於改革有諸多的批評,但都是從支持改革開放的立場出發提出一些建設性的建議(我認為改革開放雖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比毛時代要強很多很多,所以我“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出了設立改革開放紀念日、紀念碑、紀念館的建議[3])。

  可是,從2003年郎鹹平的批評開始,否定改革開放逐漸成為風氣。

  隨後,批判西方經濟學、咒罵主流經濟學家、反美、反西方、反普世價值成為時髦;

  特別是2008年以來,西藏事件、奧運火炬、四川地震、奧運會把極端民族主義、排外思潮同時也是反改革開放思潮很可能推向了頂點(如果政府引導得當,奧運會可能成為中國走向二次改革開放——政治改革、社會改革的起點;如果引導不當,可能成為改革開放事業逆轉的標誌)。

  現在,

  大部分工人農民不支持改革開放,因為他們被邊緣化了;

  許多知識分子不支持改革開放,因為他們反對瘸腿的畸形的改革;

  許多官員們私下不支持改革開放,因為官場太黑暗太腐敗;

  許多企業家不支持改革開放,因為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商人沒有地位、尊嚴;

  許多自由職業者不支持改革開放,因為戶籍製度、遷徙製度的不自由,創業環境的惡化……
  
  中國雖然進入了反改革開放時代,但並不意味著改革開放一定已經終結了,我相信,隻要政府高層頭腦清醒,胸懷開闊,不隨波逐流,不狹隘封閉,善於動員一切支持的力量,通過保障民權改善民生、挽回民心,還是可以扭轉乾坤,推進第二波的政治體製改革事業的。

  對之,我們寄予厚望,中華民族寄予厚望。

[1]14位專家學者聯名建議全國人大設改革開放紀念日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06/0624_2201_613426.shtml
[2]建議北京奧運後實行“新政”——隻有憲政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http://www.huxingdou.com.cn/newdeal.htm
[3]
 關於設立“改革開放紀念日”、鑄立“改革開放紀念碑”、建立“改革開放紀念館”的建議
http://www.huxingdou.com.cn/memoryday.htm

2008-8-8

(“胡星鬥中國問題學”網站:http://www.huxingdou.com.cn。)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