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董良羽揭秘父親董必武:自比老牛隻需吃點草料 (圖)

(2008-08-20 22:37:01) 下一個



“揭秘”父親董必武:自比老牛隻需吃點草料

漢網
2006-10-29 14:00:33 稿件來源:
武漢晚報
 


▲從北京軍區空軍退休後,董良羽在漢參與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會相關工作。圖為董良羽在辦公室。圖/李少文

昨日上午,武漢中學報告廳座無虛席。“董必武生平”講座在此隆重舉行。

回溯曆史煙雲120年,1886年3月5日,湖北黃安(今紅安)一個清貧的教師家庭,董必武呱呱墜地;為紀念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國家代主席董必武誕辰120周年,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會組織了此次講座。

講座由《董必武傳記》作者、資深黨史研究專家胡傳章主講。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會會長李爾重同誌參加了報告會。

講座會場,一名老人較為忙碌。他目光安詳而又威嚴,雖兩鬢早生白發,但腰板挺直,步履穩健,眉宇間透著濃濃的軍人氣質。

他,就是董老的長子董良羽,現年68歲,1993年從北京軍區空軍退休。去年10月,在省、市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他來武漢擔任新成立的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聊起心中的父親,董良羽深情地說:“唉——我父親最後一個願望,想回家看看,沒有實現。”



▲董必武和毛主席在一起



▲董老愛打乒乓球

父親最後的願望想回家看看,沒有實現

和朋友,董良羽常常深情地談起父親。麵對媒體,董良羽卻習慣於推掉采訪。

他謙虛地說:“好像沒什麽談的。”在記憶中,新華社記者肖偉俐著《家風》一書時,他曾接受過采訪。此外,就是近日和本報記者聊起了父親。

據介紹,董老退休後,年事已高,支氣管炎是老毛病。每年冬天,董老都要在廣州住上幾個月,除非有重要會議留在北京,出門時就必須裹得嚴嚴實實的。

1974年的冬天,董老在北京檢查身體,發現肝部有一個小腫塊,很快就確診是肝癌。因他年事已高,身體也弱,醫生們不敢動手術,決定用保守療法。

1975年3月份從廣州飛回北京時,董老表示想回家看看,醫生不許,直接從機場到了北京醫院。4月2日,董老與世長辭。

湖北——武漢——紅安,故鄉的山山水水,董老多想回家再看一眼。然而,他這個願望最終沒有實現。

吃飯的時候我們要背“粒粒皆辛苦”

在董良羽的心目中,父親董必武可敬可畏。

他說從小就怕父親,家裏人全都怕他。董良羽是長子(注:董良羽還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父親52歲時才生他,算是老來得子。在董老的內心深處,實際上對他疼愛有加,但表現出來的卻完全是嚴父的形象。

董良羽說:“他要求我們吃飯不剩不灑。桌上有若幹菜,不要伸手到遠的地方去夠菜,多吃自己麵前的。吃飯的時候,他常講農民伯伯種田如何辛苦,糧食來之不易,並要我們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董必武還要求孩子們“不要穿得太好”。

在寫給妻子的信中,董老說:“小孩子不要穿得太好,隻要洗得幹幹淨淨就可以了。穿得破一些,人家不會見笑;穿得髒,人家會笑話的。我們栽果樹,不澆水,不精心培養,就會枯死。教育人比栽樹難啊。”

父親除“吃點草料”外就別無他求

董老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和“一大”代表。新中國成立以後,董老曆任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等。他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黨和國家。

董老曾說:“我就像一塊布頭,黨需要把我補在哪裏,我就去哪裏,並牢牢地貼在那兒。補在帽子上,就在帽子上;補在袖子上,就在袖子上。”

在非原則問題上,董老更是不願爭什麽。在工作和生活上,他自比老牛,說除了“吃點草料”外,就別無他求。

董良羽說,父親的言行對我影響很大。

董老的子女們雖沒有“世襲”他的高位,但是傳承了他開創的家風。他晚年最為疼愛的孫兒們,已經和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沒有什麽區別了。

董良羽結婚很晚,婚後在廣州一胎生了兩個兒子,董老非常高興。按照董家譜係,給孩子取名董紹壬、董紹子。對自己的兩個孩子,董良羽說:“他們學習挺爭氣的,大學畢業後出國了。一個在英國,一個在加拿大。他們在外留學也吃了不少苦,刷盤子,刷碗的活也幹過,還到搬家公司幹活,給人家扛箱子,搬櫃子。”

對於個人,董良羽說:“父親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做人要有規矩。”對於事業,他說:“父親像一座礦藏豐富的大山!”

一代英傑董必武

董必武,原名賢琮,又名用威,字潔佘。1886年出生於湖北黃安(今紅安)縣城一個貧苦知識分子家庭。1905年到武昌考入中學堂,接受近代教育。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董必武投奔軍政府任秘書官,擔任過同盟會湖北支部評議員,軍政府總務科長。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東京,加入中華革命黨。

1917年回國後,在武漢開辦律師事務所並辦學,成為湖北頗有名氣的教育家和律師。

1919年五四運動發生後,轉向共產主義,翌年和陳潭秋等在武漢組織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董必武赴上海參加中共“一大”。

1934年參加長征,在幹部休養連任黨支部書記。1937年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派他重返武漢,擔任長江局常委,後遷往重慶和周恩來一起主持南方局工作。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被選為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1947年從國統區撤回後,主管華北財政工作,翌年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

董必武自幼古文很好,又工於律詩、書法,通曉英、日、俄語。1945年聯合國成立大會在舊金山舉行,董必武代表解放區參加了中國赴聯合國代表團。他用英文向世界全麵、係統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的方針和解放區的成就,贏得了各國人民和華僑對我國抗日戰爭的支持。

新中國成立後,董必武曆任政務院副總理,國家副主席、代主席等重要職務。

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文/記者楊明安 彭學明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