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淮海戰役實際陣亡人數是紀念館數據的4倍?

(2008-08-14 09:55:58) 下一個

淮海戰役實際陣亡人數是紀念館數據的4倍?

來源:中國曆史 鐵血論壇

老穀一輩子就知道那場戰役中他失去了47個兄弟,但他不知道的是那場戰役解放軍戰士總共傷亡了13萬人,國民黨方麵更多。而他們中的多數人,甚至沒有被記錄下名字。於是,祁少華覺得這部名叫《犧牲》的紀錄片該表達的是什麽了。

追尋《集結號》的曆史背景

事情一認真起來,就會生出諸多煩惱。這是導演祁少華後來總結出來的,如果不是當初華誼兄弟的人找到他,讓他拍一部紀錄片,他也不會去淮海戰役紀念館翻曆史檔案。這一翻可好,查到的曆史真相讓他徹底犯難了。影片中老穀他們連裏死了46個兄弟,而他身處的那場戰役,根據曆史檔案記載,詳細可靠的傷亡數字是13萬多人。但導演祁少華在淮海戰役紀念館查到有名有姓的烈士卻隻有3萬多。

這其中10萬多人去了哪裏?

而引起導演注意的是,在很多場合,人們提起那段往事,都是這麽說的,淮海戰役中犧牲的總人數為31006名,是3年解放戰爭中犧牲人數的1/10,超過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犧牲人數的總和。

為此,他帶著攝製組專門跑了趟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找到了研究軍史的專家,得到的確切答案是,傷亡的數字是13.3萬人。而且後者還補充說,實際數字肯定隻多不少。

支持專家觀點的是實際的情況,祁少華和他的攝製組來到故地,去了正規的陵園,很多成片的墓碑主人沒有名字。有名字的也都是這麽寫的:某某等500名烈士。很多荒塚散落在野外,一望無際,遠看是撂荒地,走進去才知道是一個個小墳塋。很多外人不知道,隻有當地的一些老人才知道這裏當初埋葬的是些什麽人。但誰誰誰沒人說得清楚。

從那一刻起,祁少華覺得這部名叫《犧牲》的紀錄片該表達的是什麽了。說得好聽些,每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說的直接點,就是犧牲背後的犧牲。

祁少華說,《集結號》裏馮小剛把現代人的愛和恨投射到了60年前那場戰爭中,有點煽情。但當他自己用紀錄片的鏡頭走進裏麵的時候,除了沉重別無感受。反正就是那個數字,擺在任何人跟前都足夠深思。戰爭勝利了,誰勝利了我們不去問他,但是其中這幾萬人他們付出了生命,但是他們卻被遺忘,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起初,華誼兄弟找到祁少華,是2007年的6月份。當時,《集結號》前期的拍攝已經結束。主創人員想到配合電影拍部紀錄片,一切靈感來自於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這部戰爭片發行DVD光碟的時候,配了兩部紀錄片。都是斯氏監製的,一部叫《和平的代價》,另一部叫《直擊戰爭》。前者講述二戰背景和老兵回憶。後者通過一個戰地攝影師,從第三者的視角走進戰場。

華誼兄弟的人拿著這兩部紀錄片來找祁少華。當時初步的想法,就是照這麽來,但具體拍成什麽樣,他們也不知道。

祁少華之前拍攝過很多戰爭題材的紀錄片,以為《集結號》有這麽個故事,現實中也真有老穀這麽認真的一個人。但一接觸才知道,《集結號》的故事完全來自於藝術家的想像,原著小說《官司》也沒這麽個原型。

紀錄片所要做的,就是要把影片中的虛構故事一點點地去找到現實的參照。這讓祁少華感覺很為難,時間很緊,4個月後就要交工。

祁少華又問,影片的曆史顧問是哪個?對方答,沒有曆史顧問,如果說懂點戰爭的,主創裏有一批韓國來的戰爭特效專家。

而影片裏唯一交代的曆史背景就隻有一行小字,“1948年冬,華東腹地。”

1948年冬天的華東腹地,按照曆史教科書上說,無疑是淮海戰役,解放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地區,與國民黨軍隊進行的一次戰略性決戰,是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國民黨方麵稱之為徐蚌會戰。

60年後,祁少華帶著攝製組走進了那段曆史,可是他卻沒有發現有老穀那樣不合時宜的老兵。

60年前的華東腹地

“我看過很多的西方戰爭紀錄片,我也想跟著學,去表現戰爭中的人性,但是當我一接觸現實後,我發覺這都是兩碼事,根本不搭界。”祁少華說,當他走近那些淮海戰役的老兵,按現代人的思維來講,的確讓他有些失望。那些老兵們本來就是那樣,還真的就是人格高、大、全,不是被人們簡單樹起來做典型的。

所以,當祁少華帶著《集結號》式的西方視角和現代眼光,去尋找現實中的老穀時,起初遭遇失望。

他采訪了一個淮海戰役中的老兵,這個人當時相當有名,就是活捉國民黨將領黃維的戰鬥英雄。黃維是什麽人,黃埔一期的學員,蔣介石的高足,淮海戰役時國軍十二兵團的司令。老兵名叫薛振英,當時是個排長。

老兵給祁少華回憶,那才是1948年的冬天發生在華東腹地的真事,確切時間是12月15日。被包圍的不是老穀們的解放軍,而是國民黨軍的第十二兵團,包圍了有半個月,後者已經潰不成軍。

15日,黃維下達了突圍命令後,十二兵團亂作一團,四散突圍。到了當天夜裏,黃維的十二兵團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薛振英他們部隊奉命駐紮在一個剛剛被占領的村莊裏,任務就是阻擊和收容國軍的小股部隊和散兵。

晚上12點左右,他和教導員在村口巡視,聽見遠處有嘈雜,他就帶了兩個人摸上去了。快走到跟前了,那些人發覺了,他大聲喊著問口令。他記得那天晚上解放軍的口令是“李樓”,對方卻答的是“自己人”,於是就被抓了。

到了第三天,小排長才知道自己抓的是個寶貝,鼎鼎大名的十二兵團中將司令黃維。小排長後來說,後悔當時因為天黑,沒仔細瞅瞅他的模樣,要是知道他是黃維,當時非教訓幾句不可,那淮海戰役打得多殘酷啊,敵我雙方死的人海了,尤其是敵人更慘。

祁少華想知道當時到底有多慘,薛振英回憶,在他們陣地對麵,國軍用苫布蓋著一個土堆,大家都以為是國軍遺棄的糧食、軍火,跑過去一看,嚇得半死,都是國軍士兵,起碼有上千人,凍得硬梆梆的屍體被碼得整整齊齊,就那麽跺了一人多高。

祁少華問,現在想起來都啥感覺,老漢說,死的人是多,但自己打的是一場正義的戰爭,他們當時是站在解放全人類的立場去做的。

祁少華不斷追問了半天,直至最後真的明白老漢就是個單純到極點的人,如果用現代人的眼光去苛責,倒有些不負責任。

後來,解放了,因為這個小排長立有戰功,組織上安排他到北京去工作,在中國社科院任職,沒想到小排長卻拒絕了,說自己大字不識,去那裏幹嘛,索性回家務農了。

老漢給導演說,再來那麽一場戰爭他還是同樣會上戰場,當然最好不要再有戰爭。

祁少華采訪完這個老漢,感覺落差挺大,現代人對於那些老兵的狀態還是出於想象的多。《集結號》是,他們這些帶著攝影走入曆史的年輕人同樣也是。如果這個老兵真的像老穀那樣認真,該多好,去追問一下那些國民黨軍士兵的身世該多好。

但紀錄片要的是真實,而不是想象,他總不能逼著把老漢推入人性矛盾的深淵。他最後還是把這個老漢放入了紀錄片裏,雖然沒有想象中的煽情,但卻有另一種沉重。


後來他又找到一個老兵,他又以為這個老兵是他要找的現實中老穀。但最終還是有落差。

這個老兵是個營教導員,當時他們營有500多號人,淮海戰役的時候他趴在戰壕裏,一排炮彈落下來,再站起來的就隻剩幾個人了。

祁少華在采訪的時候問老漢,你的那些弟兄呢?老漢說,都死了。為什麽都死了?因為我命大。為什麽犧牲?因為是軍人。

……

再追問下去,祁少華甚至覺得自己有些動機不純,有意把現代人的觀念強加給這些過去的人。

於是,直到最後,在淮海戰役的老兵裏,導演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像老穀一樣認真的人,或許那個人本來就隻存在於藝術家的想象中。那些人倒是為導演還原了1948年那個冬天的現實,就是解放軍傷亡了13萬人,國民黨軍甚至更多。

尋找現實中的老穀

祁少華最終還是在60年後的今天,找到了老穀那樣認真的人。

這讓他有時候真覺得那個年代的人就是和現在不一樣,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導演先是找到了一個東北的鄉村教師。這個人叫席彥淩,遼寧朝陽人,沒參加過淮海戰役,甚至連解放東北的戰役也沒參加過,因為當時他才2歲。

席彥淩現在也成了老漢,兩歲的時候,解放朝陽,他們村犧牲了七個解放軍。這七個士兵的墓就在他們村口,什麽標記都沒有,他也不知道這些人叫什麽。他隻知道小時候他媽給他說,當時這七個士兵就住在他們家裏,第二天解放朝陽就死了。

母親臨去世的時候囑咐他,一定要找到這些士兵的家人。之後,這個老漢就帶這個囑咐尋找了20多年。20多年來,他總算找到了一個人,把這個人的名字刻在了墓碑上,他畢生的願望就是讓這七座荒塚,刻上主人真實的名字。

這是老漢一輩子認真的一件事,和老穀的執著倒有些不謀而合。

祁少華把攝影機對準這個老漢,問了半天,結果依舊離他想象的比較遠。鄉村教師的話不多,他就是想完成他媽的囑咐,至於戰爭的背景,和戰爭背後的人性,老漢考慮得不多。他覺得這七個士兵,跟他的親人一樣,至少自己不能遺忘他們。要說故事吧,老漢隻記得20年來為尋找,自行車騎爛了好幾輛。

後來祁少華在江蘇又找到這麽個人。老漢叫楊金台,江蘇響水人,是個複員軍人,當年參加過抗日遊擊隊。複員後回到村裏,沒事幹去翻相關資料裏的烈士名錄,發覺不對勁,自己村裏的烈士一年一年正在逐年減少。1995年的時候還有59個,第二年就剩40多個了。老漢覺得這麽下去,烈士逐年消逝,遲早有一天,他們村將變成一個沒有榮譽的村。

老漢之後就幹了一件為烈士樹碑立傳的事,經他一認真調查,他們村的烈士不止那麽少,10年來,最終被他確認了83名,比原來縣誌記載還多了24名。老漢都是自己出的錢,每發現一名烈士就在村口立塊碑,每年清明吹吹打打一番。

導演祁少華發現全國這樣的人還不少,比如山西的王艾甫,比如湖北的一個警官,雖然他們都沒有參加過淮海戰役,沒有老穀那樣失去弟兄的切身感受。

最終這部名叫《犧牲》的紀錄片就拍出了兩種語境,一麵是老兵的那份單純的高大全,另一麵是現代語境下的人性追索。

這種矛盾他最終都擺在了紀錄片裏,放不下的他都擱在了心裏。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