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兩岸情報戰:我軍為攔截台偵察機付出慘重代價

(2008-07-08 12:14:37) 下一個

兩岸情報戰:我軍為攔截台偵察機付出慘重代價
來源:空軍論壇- 鐵血軍事論壇- 鐵血社區


五十年代末期六十年代初,台灣空軍的P2V電子偵察機經常利用夜間進入大陸偵察,由於敵機飛行速度慢、高度低、我軍多次攔截都未成功,有時甚至付出血的代價。

1960年11月19日,台灣空軍的P2V電子偵察機1架,18時46分由浙江平陽進入大陸,經青田、金華、安徽合肥、阜陽、河南商水、洛陽、三門峽,然後沿入侵航線偏南六十公裏回返,為攔截這架飛機,我空軍先後出動MIG-15、MIG-17、TU-2共十架次。駐鄭州的空軍轟炸航空兵25師74團2大隊,先後出動TU-2飛機四架次,不僅沒有取得戰果,自己反而損失2架飛機,犧牲8人。

林虎將軍披露這次損失的TU-2飛機是專門改裝的,飛機上裝了雷達,加裝了兩門23MM機炮,每門炮備彈200發。其目的是以慢速對慢速,以低空對低空,專門打擊P2V。

這些飛機由大隊長尚德讚同誌帶領,是轟炸航空兵25時全師的“尖子大隊”,1958年大隊改裝後原駐紮在陝西臨潼,後來先後在北京、廣州、鹽城、蘇州、福州、南昌戰鬥值班,均無功而返,全隊彌漫著急於求戰的急躁情緒和戰則必勝的盲目樂觀情緒。

1960年9月份,大隊進駐鄭州。

1960年11月19日是農曆九月初一,無月,夜間天空下著小雨,20:50,我軍發現敵機從阜陽向河南飛行,地麵指揮中心命令雙機起飛,李學增副大隊長帶一架在周口上空待命、尚德讚大隊長率領另一架在許昌上空待命。

李學增機組進入空域後,地麵就引導他接敵,但當李學增機組進入敵機尾後四公裏時,地麵雷達就因電子幹擾而丟失目標。等目標再次出現在地麵雷達上的時候,P2V已經飛到許昌上空,地麵於是指揮李學增機組轉向飛往新鄉上空待命,同時指揮尚德讚機組接敵。

在地麵指揮下,經過調整尚德讚機組成功進入敵機尾後2公裏處並用機上雷達截獲目標,P2V發現有飛機跟蹤,就立即釋放電子幹擾,同時進行機動飛行,但尚德讚機組經過苦練,能夠從密密麻麻的幹擾波中分辨出敵機,因此我機緊咬著敵機不放,經過27分鍾的較量,在900米的漆黑夜空敵機仍然擺脫不了尚德讚機組的追蹤,並且越來越接近我機的機炮射程。

但是就在關鍵時刻,敵機利用機載雷達的技術優勢,發現在飛行方向的前方有一座高於雙方飛行高度的山峰(就是少林寺所在的中嶽嵩山),P2V立即對準山峰飛去,在鄰近山峰前突然爬高向前飛去,而尚德讚機組的雷達無法有效的區分山峰和敵機的回波,還繼續保持900米的高度向雷達指示器的回波點飛去,而這時雷達指示器的回波的回波是山峰的回波,結果我機來不及拉起,撞到嵩山山峰下約80米處,機上四人全部死亡,他們是:大隊長尚德讚、前座飛行員晁中學、空中通信員杜炳良、空中領航員邱業興。

P2V擺脫了追蹤後,繼續向我縱深飛行,經洛陽,又飛到三門峽,然後沿入侵航線偏南六十公裏回返,23:17,我軍命令趙永壽機組起飛,到魯山方向攔截敵機,緊接著又命令談國駟機組起飛,準備追擊敵機。

當趙永壽機組接近到敵機尾後1公裏時,飛機上的雷達因受敵人幹擾而無法發現目標,地麵指揮所命令盲目開炮,開炮後我機就失去無線電聯係。第二天發現飛機已經墜毀在河南葉縣西南25公裏的小山上,飛行員趙永壽、王秀玉、空中通信員劉建強、空中領航員唐路義壯烈犧牲。

據事後分析,飛機墜毀的原因是飛行員接到開炮的命令後,即操縱飛機帶下滑角開始開炮,由於飛行員距離炮口近,受炮口閃光的影響大,以至於看不清儀表,等發現高度太低,已經來不及,造成機毀人亡的悲劇。

這次戰鬥後,損兵折將的2大隊又回到了臨潼,而在以後的戰鬥中再也沒有使用過TU-2。

關於我軍攔截不成,損兵折將的事列,《保衛祖國領空的戰鬥——新中國二十年國土防空作戰回顧》還披露了以下三個:

1、1958年3月13日夜,為攔截一架進入華南的B—17G,我軍兩架飛機墜毀,飛行員均犧牲,一架是空9師的MIG-15飛機,墜毀在長沙大托鋪機場;另一架是空18師MIG-17飛機,墜毀在廣東遂溪機場。

2、1960年10月21日,為攔截一架進入華東的P2V,一架空9師的MIG-17飛機,墜毀在廣東紫金縣。

3、1960年12月17日,為攔截一架進入遼東的P2V,一架空1師的MIG-17飛機在海上失蹤。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