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趙紫陽是一個想開辟“新紀元”的野心家,總禍根就是趙紫陽.

(2008-07-03 01:29:01) 下一個

趙紫陽是一個想開辟“新紀元”的野心家,總禍根就是趙紫陽.

動亂“精英”嚴家其與趙紫陽的“新紀元”


八 趙紫陽欣賞《河殤》新紀元的說法

在1988年還有一件事,趙紫陽支持的《河殤》,提出了一個新觀點,即不是這一年,也不是那一年,而是趙紫陽上台的那一年叫“新紀元。

  趙紫陽不僅讓有關單位複製錄相帶,而且親自介紹、推薦該片給新加坡的李光耀,說值得一看。

  《河殤》播出以後,首先提出批評的是王震。

  王老在寧夏講話批評,然後又找林默涵等人談話,由林默涵等人幫助王老把意見整理成文章。

  文章寫好給我看時,我就提出了這個意見,我說《河殤》的要害就是這一條,趙紫陽非常欣賞其中新紀元這個說法。

  李先念有一次見到我,說你對王老這個講話、這個文章有什麽意見啊?我說我提了一個意見,要害是新紀元的提法。

  先念說:喲,過去還不知道這個看法。

趙紫陽下台時,王老發表了一個講話,批判“新紀元”是講話的內容之一。③

王老是產業工人出身,但是喜歡看小說、看理論書,敢於而且善於保護知識分子,在政治上也相當敏銳。

注釋:①這三個條例是:《國營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暫行條例》(1981年7月13日發布)、《國營工廠廠長工作暫行條例》(1982年1月2日發布)和《中國共產黨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暫行條例》(1982年6月3日發布)。

②陳雲:《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問題》。《陳雲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版,第365頁。

③1989年6月21日,王震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書麵講話,他指出:《河殤》的要害,是所謂\'新紀元\'。《河殤》裏有兩個\'新紀元\'。巴黎公社不是新紀元。十月革命不是新紀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是新紀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不是新紀元,馬、恩、列、斯、毛以及小平同誌等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事業,都不是新紀元,隻有1649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一個新紀元。1987年趙紫陽同誌當了總書記,又是一個新紀元;趙紫陽同誌這個‘新紀元\',到底是什麽樣的\'新紀元\'?這是用\'藍色文明\'即資本主義代替社會主義的\'薪紀元\'。這是削弱以至取消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瓦解以至\'改造\'黨。反對鄧小平同誌代表的黨,大樹特樹趙紫陽同誌\'新權威主義\'的\'新紀元\'。這是把真正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總方針的力量打下去,把反對四項基本原則:歪曲和破壞改革開放總方針的力量庇護下來、扶植和集聚起來的\'新紀元\'。趙紫陽同誌在經濟、政治、意識形態工作中的錯誤,已經產生嚴重後果。幾年來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分配不公,社會治安混亂,一些黨員、幹部中發生貪汙腐化現象,嚴重地脫離群眾,人們的思想搞亂了、搞散了,早已在新中國絕跡的販毒、吸毒、賣淫、走私、綁票、買賣婦女兒童、黑社會等醜惡現象重新泛濫,嚴重敗壞了我們黨和政府的形象,總禍根就是趙紫陽同誌。到這次動亂和反革命暴亂,大大小小的野心家、陰謀家,反革命殘餘勢力和社會渣滓紛紛出籠。他們打砸搶燒殺,破壞國家財產,慘無人性地毆打和殺害解放軍指戰員,把神聖的天安門廣場和首都北京,搞得黑雲滾滾。這是他們\'新紀元\'的一次大暴露。......趙紫陽同誌是一個想開辟\'新紀元\'的野心家,還是一個善於耍弄政治權術的陰謀家



“落選”之後:一九八九年之事


一 回答於光遠

1 於光遠就王力訪談錄大做文章

1989年3月份,於光遠在中顧委第三組的會上提出質問,要鄧力群回答和王力的關係問題。這個事情的起因是:在此之前,葉永烈訪問了王力。王力就把我和他接觸中間的一些情況談了。其中有胡耀邦說他做過理論工作、寫過文章、有研究能力,現在免於刑事處分之後,希望他在這些方麵繼續做些研究工作,寫點文章。葉永烈把這些說成:黨的最高領導對王力的評價是,立場堅定,理論根底厚,寫作能力強。我當時給王力建議的是:杜絕人間往來,閉門讀書,甘於寂寞;但是要研究一點問題,其中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就是一個重大題目;還有農村情況,也算一個題目。葉永烈在訪談錄中講,王力說這是鄧小平給他的任務。1989年1月18日,葉永烈在上海的《聯合時報》上發表了這個訪談錄,文章登了很大的版麵。

於光遠抓住此事大做文章,提出要追查鄧力群和王力究竟是什麽關係。第三組的組長劉瀾濤讓人做了記錄,記錄經於光遠核對後,轉給薄老,薄又轉給了我。

2 我的回答

4月29日,我寫了一封答複信,請薄老、任窮同誌並報陳雲同誌,把1984年4月我回答胡耀邦在書記處會議上罵鄧力群請來陳伯達這個教師爺寫文章教訓中央同誌的那一封信附在後麵,還附了1981年11月鄧小平讓我去找王力談話的批示,鄧的批示是:請力群同誌與他一談,告他什麽話都可以談。”鄧對此事的批示一共有兩個,11月5日批的是上麵的話,11月6日他又加批了一句話:請耀邦同誌看看。”耀邦也圈閱了。附了這兩個東西。就可以回答於光遠們的質問了。這些檔案的原件都保存下來了。

王力當時經我轉了給鄧小平的信,耀邦也看了,還畫了圈。

3 我對王力的評價

王力去世之前,提出要見我。他感到自己快不行了。由於當時的種種原因,我不好見他。他去世之後,他的家人給我發了訃告,請我去告別,也因為政治原因我沒有去。我的心裏總感到這樣做會有一種遺憾。政治這個問題確實不簡單,太複雜了!我要去見他,他不說也會傳出去。這就又會引起於光遠這類人給你找麻煩。從這點上說,我不見他為好。但就同誌之間的感情上說,總覺得留下了一點遺憾。這個人還是一個同誌,也有才。

從總的方麵來評價王力這個人,他對黨是堅定的,對毛澤東思想是相信的。“文革”初期,他成為風雲人物。這有他本人的責任,但也不能說所有的壞事都是他主張的。全麵、公正地看,還應該承認他是一個共產黨員。當然,這個人也確實有點毛病,有職有權時,他好表現自己;一旦無職無權,他又不甘寂寞。在這一點上,他和關鋒就不一樣。關鋒後來確實是閉門讀書、寫作,成績不小。王力也寫了不少東西,現在留下的一些東西,也有價值。但是,據反映,其中不實、不妥之處也不少。



“落選”之後:一九八九年之事


二 向胡耀邦遺體告別

4月15日,胡耀邦去世。恰好在他去世的那一天,我去北京醫院看病。碰到胡啟立出來,滿臉流淚。我知道胡耀邦住在醫院,問他怎麽回事,他說胡耀邦去世了。我就趕到胡耀邦的病房,與他告別。當時,我的思想感情有起伏,也非常複雜。作為胡耀邦的反對派,我是第一個向他的遺體告別的。

4月22日,中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胡耀邦的遺體告別儀式,我參加了。



“落選”之後:一九八九年之事


三 在浙江、江蘇、上海期間發生的事情

1 陳雲收到鄧小平4•25講話後即回北京

參加耀邦的追悼會之後,我就去外地了。我先去杭州,見到了陳雲同誌。記不得是見陳的當天、還是第二天,陳雲收到了鄧小平4月25日的講話。他把這個文件給我看了,而陳在收到這個講話的第二天就回北京了。5月26日,陳雲同誌在中顧委常委會上講了話。他說:關於反對動亂問題,我講兩點意見:第一,現在是關鍵時刻,不能後退。如果後退,兩千萬革命先烈用人頭換來的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會變成資本主義的共和國。第二,我們作為老同誌,現在就是要堅決擁護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堅決擁護李鵬同誌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在首都黨政軍幹部大會上的講話。同時,要主動地多做幹部和群眾的工作。

2 陳雲打電話要我快回北京

我留在杭州參觀了一下就轉到蘇南,在幾個主要的縣市,參觀了幾天。然後轉到江北。江北原來比較落後,經過農業開發,情況很好。之後又到揚州、鎮江,經無錫回到上海。在那裏參觀了幾天,後來得肺炎、發高燒住進了上海的醫院。當時,陳雲同誌打電話讓我快點回來,5月31日,出了醫院我就回北京了。


“落選”之後:一九八九年之事


四 處理趙紫陽的有關情況

1 陳雲在政治局會議上的兩句話

在“八九政治風波”以後,中央於6月下旬開了一個政治局擴大會。會上,很多同誌都講了話,先念同誌做了一個長篇發言。因為他對國務院的工作比較熟悉,對趙本人也比較了解,從這個發言可以看得很清楚,趙究竟犯了一些什麽錯誤,為何會導致這樣一個結果。這是一個很好的發言。與此相反,6月23日,趙紫陽作了發言,題目就叫:我的發言。連檢討兩個字都不願意說。這個發言完全是為他自己辯解的,實際上沒有承認一點錯誤。

當時還有李鵬的報告,鄧小平沒有發言,陳雲同誌就是兩句話:一、趙紫陽同誌辜負了黨對他的期望。二、我同意中央對趙紫陽同誌的處理。陳雲的話非常沉重,蘊藏著老人家的感情啊!

“八九政治風波”以後,中共中央於6月23日至24日召開了十三屆四中全會,全會對中央領導機構的部分成員進行了調整:選舉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增選江澤民、宋平、李瑞環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增補李瑞環、丁關根為中央書記處書記,免去胡啟立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的職務,免去芮杏文、閻明複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職務。

2 趙紫陽似有苦衷

趙紫陽對造成“八九政治風波”要負主要責任,但趙可能也有些委屈。當時成立了一個小組審查趙,組長是王任重,成員有李正亭,還有一位是彭真的兒子傅銳。李正亭告訴我,王任重給趙寫了一批題目,讓他回答,趙不回答。王任重說,既然不能書麵回答,那就談一次吧。結果在談話時,王任重一提問題,趙就放聲痛哭,一直冷靜不下來。王讓他冷靜一點,趙一直哭泣不止,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可能趙有點委曲,有點苦衷。

3 趙紫陽吊唁陳雲受阻

還有一件小事,陳雲同誌去世後,沒有通知趙參加任何治喪活動。趙自己趕到中南海,要到陳雲家裏去吊唁,他可能想到了陳雲對他說過的那些話。結果,衛士沒有讓他進去。




“落選”之後:一九八九年之事


五 參與組建中央政策研究室

1 選對了三個人

宋平是常委了,他分管組織和人事工作。中央常委決定,由他組建中央政策研究室。現在看,研究室的領導選對了三個人:王維澄、滕文生、衛建林。研究室的主任,當時曾設想了兩個對象:王維澄和徐惟誠。最後選定了王。這個人選對了。另外還選了兩個苦力。一個滕文生,一個衛建林。王維澄開始曾想讓建林作為高級研究員,不當副主任,我堅持要讓建林當副主任。滕和衛與王維澄一起做了很多工作,雖然難度很大,但起了很好的作用。

2 鄧小平深諳用人之道

在組建研究室的過程中,宋平對我說:為了便於幫助他們(王、滕、衛)做工作,給你個什麽名義呢?我說:讓我當個顧問吧。宋平說:是否還可以設想更高一點的名義?我說:有個顧問就行了。我心裏想,能讓我當個顧問也就很好了。

這種安排報到鄧小平那裏,顧問也不能當。鄧小平的理由是:如果他當了顧問,給新的班子為難啊,新的班子有什麽意見,鄧力群不同意,這不就難辦了嗎!

這之後不久,先念同誌提出建議,讓我去政協當副主席。當時,王任重同誌身體不好。機關工作,特別是黨的工作沒人管。這個想法問了鄧小平,鄧力群不當研究室的顧問,是不是讓他到政協去當個副主席,鄧小平倒同意了。我不想去政協,就向陳雲同誌報告,請陳雲同誌說說話。我確實不想幹政協那些事,對做統戰工作,我也不熟悉。陳雲同誌幫了忙。先念同誌不高興了,他當著我的麵說:你大概是嫌官小吧。我倒確實不在乎官大官小的問題,因為那些事非我所長。由此也可以看出來,鄧小平用人有他的考慮。當政協副主席他通得過,一個小單位的顧問,插進一個鄧力群,他就通不過。



“落選”之後:一九八九年之事


六 在煙台談趙紫陽的改革(1)

1989年8月,我先去青島、威海,然後在煙台休息了一段時間。8月3日、7日、8日、11日,在煙台東山賓館就我所知道、了解的趙紫陽的改革觀,講了4次。是由趙少坪記錄、整理的。現在,我把這幾次談話記錄引在這裏。

1 八月三日的談話

趙紫陽同誌問題的暴露是在1984年,當時主要是經濟問題。政治思想領域的問題,是1986年中央討論關於精神文明決定開始的。他同胡耀邦同誌一起把十二大確定的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提法改掉了,用共同理想取而代之。整個決定是他們兩位合作的,反映了他們兩位的思想。

1986年下半年,全國鬧學潮。胡耀邦同誌辭去總書記職務後,趙紫陽任代理總書記。在批評胡耀邦同誌的中央生活會上,趙紫陽的發言話不多,但是用語份量很重。

1987年初,中央成立處理學潮的領導小組,胡啟立任組長,李鵬、何東昌同誌參加,趙紫陽指導。當時很明顯,他是采取冷的方針。王震同誌深感不滿,說既然有冷,也應該有熱嘛,不能隻冷不熱吧。當時上海的學生要占領市政府,上海請示趙紫陽怎麽辦。他說,要占就讓他們去占。據說有一部分學生確實衝進了市政府大院,費了很大勁才把他們給轉移走了。後來我在上海聽到一種反映,認為中央對學生讓步太多。芮杏文同誌是執行趙紫陽意見的,上海一些老同誌包括江澤民同誌在內,不同意他們的意見和做法。

關於嚴家其的問題

十三大以前,中央成立了政治體製改革研討小組。1986年秋,鮑彤調嚴家其到這個小組任辦公室副主任。當時社會科學院一些同誌不同意,反映了他過去一些情況,認為他不宜在此工作。這個消息鮑彤透給了嚴家其,於是嚴寫了一個情況,向鮑彤求援。然後,鮑彤等三人聯名,根據嚴自己的說法,給趙紫陽寫了一封信,還講嚴如何守紀律等,為他過去的問題開脫,希望仍然留他在辦公室工作。趙紫陽批送中央幾位同誌閱知。1987年年初,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開始後,中央要審查處理一些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人,後來在上報中央的名單中還是把他加上了。到8月份北戴河會議討論名單時趙紫陽提議先討論五個人的處理,其他人以後再討論。後來他就不再提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了。從此,嚴家其也就被他保護起來:繼續得到重用。


關於企業領導體製問題

1983年彭真同誌給小平同誌寫信,建議實行廠長負責製。他領著袁寶華等同誌做了一些調查。調查的結果我記得有這麽一句話:實行廠長負責製,同時要有三個加強。根據這個意見重新修改了三個條例,作為草案發下去了。發下去不久,就來了一個補充通知,補充通知就說廠長全麵負責,還有法人代表、中心地位、中心作用。這樣一來,把屬於黨委的那部分權力、職責否定了。以後據此修改企業法,交全國人大通過。1988年,又形成中央9號文件發至全國。這是一個值得進一步調查研究的問題。

關於所有製的改革

所有製的改革是近兩年才提出的。好象是1988年9月19日,趙紫陽在同弗裏德曼的談話中說,企業方麵的改革,重點是轉向以公有製為主體的股份製。他還說:在社會主義基本製度不變的情況下,我們要嚐試一下西方國象發展商品經濟一些有效的經營方法。這裏頭表麵上看是有前提的,實際上是要用股份製來瓦解公有製,用西方發展商品經濟的方式即西方的市場經濟,來代替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西方的市場經濟搞起來以後,都變成股份製了,還有什麽公有製,還有什麽社會主義。在這個問題上,他本人的話不太露骨,可以找一些他欣賞的經濟學家的文章來看看。比如厲以寧,還有什麽人。對溫州私營企業的大發展,我聽他說過,這就是一種模式。

講到公有製的問題,他有些話說得比較含糊。有一個問題是非常清楚的,就是社會主義的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隻允許講二者的共同點,不允許講區別,或者隻講西方的市場經濟,認為這就是我們要實行的商品經濟,就是唯一的商品經濟。誰要講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有共同性,但是又有區別,有特殊性,他就認為是繁瑣哲學,是幹擾改革。陳雲同誌去年10月8日的八條意見裏頭,很明確地講,他們試行西方的市場經濟,看來困難很大,讚成他們繼續探索,要注意總結經驗。趙紫陽的心思是向往西方那一套的。不少同誌主張,不能把商品交換原則引入黨的政治生活、國家的政治生活領域。對於這種主張,他開頭口頭上也是不讚成的。話來他認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弊端或者腐敗現象,正好像資本主義初期的腐敗現象一樣,是不可避免的。去年十三屆三中全會上,把這個意思寫進了文件,有人反對,他又改掉了。

這幾年趙紫陽口裏講的、腦子裏想的商品經濟是什麽?我們要做些分析。概括地講,就是抹煞不同性質商品經濟的區別,特別是抹煞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區別。1984年經濟體製改革的文件出來以後,經濟理論界在房山開了一次會,會上有兩派,一派講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是有區別的,各有特殊性,盡管有共同的地方,這一派占少數;另一派就講,重點應該看到兩者之間的共同性。

關於十年改革理論討論會

1988年年底,中宣部召開十二屆三中全會十周年理論討論會。在醞釀過程中間,有人提出一個問題,說為什麽不把這個會延伸到建國四十周年時召開,回顧總結四十年的經驗教訓,討論理論上的是非。趙紫陽聽了這個意見以後表示,四十年中,大躍進做了結論,十年文化大革命做了結論,問題大的是三大改造。他說,按照他的設想,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可以不搞,三大改造都可以不搞,現在講五種經濟成份,個體經濟,私營經濟,集體經濟,國營經濟,中外合資、獨資,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原話可以查查。

有位學者今年在《理論動態》上發表文章就講了這樣的意見。理論界一直有人講要補新民主主義的課。毛主席當時把新民主主義作為整個一個時期,不像列寧所說的,民主革命勝利之日起就轉入社會主義革命。到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就有一個新的說法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即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由此提出批評關於確立新民主主義秩序的觀點。毛主席當時的解釋,認為沒收官僚資本,就是社會主義革命的重大步驟,民主革命結束,即進入了社會主義。到了1961年,又不再延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法,而是改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到三大改造,然後過渡到了社會主義時期。前幾年張顯揚就講,要補新民主主義的課,三大改造搞早了。

另外一個意見叫做允許資本主義有一個充分發展的時期。那就不叫新民主主義時期,而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允許有一個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時期,套用毛主席在《新民主主義論》中那句話:中國吃虧不是在資本主義發展太多,而是資本主義發展不夠。然後從這個話引伸出中國應該有一個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時期。趙紫陽後來這一套,就是補這方麵的課,不是過渡到社會主義,而是過渡到資本主義。所謂資本主義再認識、社會主義再認識,認識的結果,就是資本主義好,社會主義壞,因此,我們還是要回過頭來搞資本主義。這些觀點趙紫陽講得不夠係統,也不夠明白,但是理論界有一些人講得是係統的、明白的。

1986年2月,秦柳方同誌寫過一封信。附了幾篇文章,打印後分送喬木等幾位同誌和我。喬木同誌當時住在醫院,收到秦柳方的信以後寫了幾句話:耀邦、紫陽、啟立、厚澤同誌: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秦柳方同誌日前寄來一信反映經濟理論的一些情況,作為一家之言,還值得看看,此件原已分送力群、胡繩同誌,故不再報。原附件較多,從略。趙紫陽看到這封信,批了幾句話:批判經濟理論上的自由化,可要慎重,現在更需要的是大膽探索。

批評要慎重,但是允許不允許批評?探索要大膽,要不要馬克思主義指導?要不要從中國實際出發?趙的批示,實際上為經濟理論方麵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泛濫開了一個大口子。這同他支持《世界經濟導報》就一致起來了。《世界經濟導報》實際上是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一個主要陣地。他親口給我講,他喜歡看這個報紙,也經常注意這個報紙的言論。這些人受到他的保護,特意給他們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因此,才這樣肆無忌憚地宣傳和提倡西方經濟學的那一套,狂熱地攻擊馬克思主義、吹噓資本主義。這樣一些觀點,這樣一些文章,這樣一些著作,比耀邦同誌時候更加暢行無阻,這樣一些人物,比耀邦同誌時候更加活躍。還有鮑彤下麵的幾個研究所。《世界經濟導報》開了頭,比較突出的還有《經濟學周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和許多報刊競相發表他們的言論。還有一些演講和座談會。他們俘虜、信用實際上是害了一批搞經濟學的中青年同誌。近一兩年來,在趙紫陽的支持、縱容下,這種自由化思潮的泛濫,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關於企業家階層

近年來。趙紫陽所支持的一些人大談什麽企業家、企業家階層,說企業家階層應該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特殊的地位。他們從來不談工人階級在國家生活中的領導地位。

風險承包的後果,現在比較明顯了。現在已經達到了這麽一個程度,廠長(經理)的人身都得不到安全了,自己要帶武器,帶警棒,請保鏢。廠長(經理)被殺的事件經常出現。這說明存在一種尖銳對立的關係。他們的所謂企業家,實際上是他們著力培植的資本家。

趙紫陽同弗裏德曼的談話是一個標誌。弗說,中國的改革關鍵是給趙紫陽充分授權。他按著趙的意思,說如果一個領導人沒有被充分授權,很難進行經濟體製改革。弗所謂授權要辦的事,就是六個字,即“自由、市場、私有”,中國的出路就這六個字。那就是美國式。他對我國現行的東西都不讚成,對趙紫陽的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隻讚成後半句話。我們管理外匯他不讚成,控製物價也不讚成。弗回去以後,在斯坦福大學講了一篇話。登在香港的雜誌上。當時陪弗裏德曼見趙紫陽的一個叫張五常的教授,寫過幾篇文章,認為弗與趙的觀點是一致的。

關於黨政分開問題

政治體製改革研討小組成立以後,研討過程中定了一些東西,或者布置實施的一些東西,如企業法、黨政分開。黨政分開是小平同誌提出來的。我提過不同意見,沒有采納,我也不說了。先念同誌不讚成提黨政分開。問題還在於怎麽執行。現在各部黨組都取消了,包括省一級的,撤銷黨組究競結果怎麽樣,今天以前沒有人說話,趙紫陽問題出來以後,估計會有同誌說話的。到底怎麽提法好,怎麽貫徹執行妥當,需要進行調查研究。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鄧力群自述:十二個春秋(45)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5.5.0 © 2001-2006 Comsenz Inc.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