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在四川彭州市小魚洞鎮大楠村,村民排隊領取來自北京的大廚給他們做的“賑災飯”。
24日開始,北京美食聯盟組織來自北京全聚德、便宜坊等大飯店的105名廚師,籌集200萬元資金在四川地震災區開設3個賑災點,免費給當地村民供應“賑災飯”。 新華社發(張曉理 攝)
5月25日,在四川彭州市小魚洞鎮大楠村,來自北京的大廚為當地村民做“賑災飯”。 24日開始,北京美食聯盟組織來自北京全聚德、便宜坊等大飯店的105名廚師,籌集200萬元資金在四川地震災區開設3個賑災點,免費給當地村民供應“賑災飯”。 新華社發(張曉理 攝)
5月25日,在四川彭州市小魚洞鎮大楠村,村民排隊領取來自北京的大廚給他們做的“賑災飯”。 24日開始,北京美食聯盟組織來自北京全聚德、便宜坊等大飯店的105名廚師,籌集200萬元資金在四川地震災區開設3個賑災點,免費給當地村民供應“賑災飯”。 新華社發(張曉理 攝)
為了災區人民吃上熱飯菜
文件來源:重慶市抗震救災指揮部物資供應組
文章作者:
發布時間:2008-06-13
——重慶市支援四川災區餐飲服務隊安縣曉壩分隊工作紀實
按照重慶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在市商委的統一安排部署下,重慶市第二批餐飲服務隊於5月21日出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賀國強,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市長王鴻舉,常務副市長黃奇帆,市商委黨組書記、主任周克勤和商委部分機關幹部為我們送行。
我們前往的地點是地震重災區平武縣響岩鎮。到達綿陽後,綿陽救災辦把我們安排在重災區——安縣曉壩鎮開展“粥棚行動”, 曉壩鎮有5100多茶坪鄉受災群眾和1000多名來自各地的救災人員、誌願者,我們的任務就是為他們提供安全衛生的熱食供應服務,解決當地群眾“吃飯難”的問題。
一、義無反顧,勇擔援川救災重任
5.12四川汶川8.0級強烈地震撼動了大半個中國,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帶來了巨大損失,牽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地震,人們不願意看到的自然災害現象,地震又不以人們的意誌轉移而發生,14點32分新華社向全國和全世界了通告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情況。
第一時間,胡錦濤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安排抗震救災工作;
第一時間,溫家寶總理奔赴災區,在飛機上部署抗震救災工作,到達災區那裏災情最嚴重那裏有總理的身影;
第一時間,全國各大媒體將黨中央、國務院的號令發向全國;
第一時間,將災區的震情通報給全國和全世界,讓全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了解真實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情況;
第一時間十三萬解放軍軍人從陸路、鐵路、空中奔赴抗震救災第一線;
第一時間,全國各地的抗震救災隊伍趕往第一線。
巴山蜀水、手腳情深。災情就是命令,市商委急災區所急,想災區群眾之所需之事,迅速組織餐飲服務隊赴四川地震災區開展餐飲服務工作任務後,我們笫六分隊由薛建泰、會智勇和來自秦媽火鍋、蘇大姐、君之薇、菜香源、維也納等5家餐飲企業的22名隊員組成,堅決響應市委、市政府和市商委黨組的號召,堅決服從援川抗震救災的命令,堅決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
大災當前講大義,大家都清楚地認識到,這次能前往抗震救災一線盡自己綿薄之力。為災區親人們解決“吃飯難”問題,是餐飲服務隊以及每一位隊員的光榮使命,組織信任我們,災區群眾需要我們,我們肩負著重慶市委、市政府和全市商貿係統廣大幹部職工的重托,22名隊員於5月21日集結完畢、冒雨啟程奔赴四川地震災區,22日上午8時抵達地震重災區綿陽市安縣曉壩鎮,開始“粥棚行動”。
二、無私奉獻,服務災區人民群眾
強震後的曉壩,滿目創傷,山體滑坡、溪河堰塞、房屋倒塌、橋梁道路損毀、水電通訊中斷,90%以上的民房、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損壞,昔日秀美山川現已麵目全非,失去家園和親人的同胞們曆經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磨難,他們已整整十天沒有吃上熱米飯了,我們的到達,數千雙希望的目光投向了我們服務隊,此情此景,隊員們不禁黯然淚下。顧不上整理自己的行裝,搭灶、架鍋、煮飯,12點準時讓受災群眾吃上重慶餐飲服務隊煮出的熱飯,安縣曉壩“粥棚行動”迅即展開。
(一)保證供餐時間,讓老百姓按時就餐。
早餐我們提供開水,中、晚兩餐提供熱萊熱飯,午餐時間為中午12:00,晚餐為下午18:30,讓受災群眾按時就餐、不再忍饑挨餓。
首餐的供應異常艱巨,抵達目的地後,在當地群眾的幫助下,28噸物資的卸運堆放在1個小時內完成,迅速挖灶搭篷、生火做飯,經過努力我們完成了任務,而且比市商委規定的時間整整提前了半個多小時,成為了第二批赴川餐飲服務隊中行動最快、到位最早的一支。
首餐的1750份南瓜米粥盡管隻夠供應老人、孕女和小孩,但群眾非常理解和感謝,在排著長隊、依次領取熱粥,他們眼裏閃著感激的淚花,老人謙讓孩子,孩子謙讓老人,有的甚至要跪下磕頭以示謝意,要知道,這十天來他們均以礦泉水就方便麵為主食。十多天,沒有熱菜熱米飯的四川人難熬的日子是可想而知的。
(二)保證供餐數量,讓所有老百姓都吃上了熱飯。
我隊供餐服務對象主要是來自安縣茶坪、曉壩的5100名受災群眾和1000多名外來救災人員、誌願者,平均每餐供應量達到六七千份,每天要消耗大米1—1.5噸、蔬菜1000斤左右和大量調味品。
我們的隊員、炊具全部上陣,每天淩晨6:00起床生火做飯,一直堅持到晚上21:00後才收班,工作量非常大。同時,為加快飯菜發放,我們將供餐點從4個陸續擴大到10個,一開始的7台灶、7口鍋滿足不了群眾的需求,我們就新挖兩台灶、新架兩口鍋,9台土灶、9口大鍋、15個大蒸籠、7個大鋼桶同時滿負荷運轉,達到了供餐量的要求。
從5月23日起,當地所有群眾都吃上了熱烙烙的飯菜,受災群眾吃著香噴噴的飯萊都會心的笑了,而且笑得很甜。截至6月1日中午我隊已累計為受災群眾提供熱食110911份,成為所有餐飲服務隊伍中供應量最多的分隊。
(三)保證供餐質量,完善服務內容。
一是認真貫徹執行了市商委有關通知精神,加強了水源、原料、操作、排汙等各個環節的食品安全衛生工作,注重防疫防病,確保了熱食供應安全衛生。
二是在原材料十分有限的條件下,廚師們在飯菜的品種、花色上下功夫,推出了南瓜稀飯、麵塊稀飯滿足群眾需要,5月26日受災群眾吃上了地震災害發生以來的笫一頓回鍋肉。
從5月23日起我們將米粥供應改換成米飯供應,並在當地政府的協助下,從5月31日改為每日保證一餐肉食。
三是為特殊人群提供特殊服務。
對於20多名來自北京、上海、陝西、河南等地的醫生組成的紅十字會服務隊員,考慮到其醫務工作繁忙,我們采取了誌願者送餐服務的辦法;
對於來自美、韓、新加坡、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心理輔導服務隊員,考慮到其語言溝通上的障礙,我們派出了英語口語好的李超、林傑等隊員,為其提供無障礙送餐服務;
來自美國的誌願者王子先生對我們做的飯萊連連伸出大拇指0k、ok,並用不太熟練的中國話說謝謝。
對於40多名來自河北唐山的宋誌勇服務隊和100多名來自河南的抗震房工程隊員,考慮到其工作量大、人數眾多的實際情況,我們為其提供了進棚就餐服務;唐山宋誌勇誌願者服務隊的一對父子兵——楊永清、楊帆,看到我們工作很辛苦,主動到我們粥棚服務。
對於老弱病殘的受災群眾,我們則竭盡所能,提供方便。張蓮花母子倆就是我隊特殊照顧的服務對象之一,在5.12地震中母子倆僥幸逃生,張蓮花帶著僅6個月大的嬰兒從茶坪來到救助點,我隊到達前的十多天,由於沒有熱食張蓮花斷了奶,孩子天天餓得直哭,隊員們得知情況後主動擔當起“重慶爸爸媽媽”的義務,為母子倆“開小灶”,第三天蓮花奶來了、孩子吃飽了不哭了,見到我們隊員就一個勁笑。
四是到受災群眾中去,了解群眾疾苦,主動服務。
5月26日晚,在我們的粥棚邊一位年過花甲的大娘,精神惶惚、身體極其虛弱向粥棚張望,一問這是一位茶坪山上轉移出來的最後一名群眾,劉福兵、董強等幾位隊員立即把她引進粥棚坐下,摸黑煮好飯萊端在她手上,她狼吞虎咽的樣子,估摸有一兩天沒有吃飯了,待她吃飽後,隊長薛建泰抱來了自己的被褥,在廚棚裏為她“安了家”,第二天隊員會智勇主動聯係當地救災辦將她送往救助點安置,臨行前,這位大娘突然開口說了句話“重慶人真好,在你們這裏很安全”。
三、不懼困難,全力以赴忘我工作
我隊的餐飲服務工作是在極其艱苦條件下進行的。當地餘震不斷,晝夜溫差大,,沒有水、電、燃料,露天廚棚搭建在潮濕的田地裏。但這一切沒有難倒我們,大家千方百計,克服困難,積極投入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戰鬥中去。
沒有燃料,當地救災辦送來了劈材;隊員們就地挖坑填石搭起土灶;沒有自來水,隊員們就肩挑手提到附近取水;沒有水缸,隊員們就削掉廢桶蓋作盛水器皿;沒有排水溝,隊員們就鋪彩條布築溝排汙;沒有廁所,隊員們就三五成群地跑到數米外的荒地上相互掩護如廁。隊員們每天頭頂烈日、腳踏濕土,在簡易的廚棚裏一幹就是十五六個小時,大家的臉頰、脖子和手臂全都被曬黑曬傷,大量掉皮,疼痛難忍。中午帳蓬內溫度達40多度不能進人,隊員就在廚棚內席地而息打個小盹,接著做晚飯。
5月27日下午3:00,安縣刮起了大風,下起了特大暴雨,大雨持續了近1個小時,隊員們的帳篷全部被水淹,1頂帳篷被狂風摧毀。麵對突如其來的暴風雨,隊長孫華培現場指揮,隊員們不顧個人安危,迅速行動,冒雨轉移物資,重建營地,我隊除1頂帳篷完全損壞外,其餘物資安然無恙。下午4:00雨剛停,大家來不及換洗濕透的衣服,汪文良、譚文林等隊員甚至顧不上感冒發燒,在簡單接受治療後,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餘震不斷、堰塞壓頂、日曬雨淋、煙熏火燎、蚊蟲叮咬的艱苦環境裏,堅強的隊員們以粥棚為戰場,發揚了不懼苦累、不怕犧牲、忘我工作的大無畏精神,每個人都象一顆閃閃發光的星星,相互映襯、相互激勵著。在隊員孫海濱的《心得體會》中用這樣一段的樸實語言描述了當時的情形“在災區,懸在我們上麵的堰塞湖,以及天天來襲的餘震,時時考驗著我們的神經,我們甚至都不敢告訴家人這些情況,怕隨時會成為最後的電話”。
四、團結協作,塑造一流服務隊伍
我隊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不斷在內部管理上、宣傳教育上下功夫,有效增強了團隊戰鬥力,提高了服務水平。
一是根據工作需要,合理分工,隊長薛建泰負責對外協調聯絡和對內工作總指揮,會智勇負責隊內物資采購、後勤服務、現場管理和信息工作,20名廚師平均分為煮飯、燒切菜兩個組,由秦媽火鍋的調味師、複員軍人、共產黨員秦超同誌任煮飯組組長、蘇大姐火鍋的廚師長王強同誌任燒切菜組組長,分工不分家。
二是嚴明紀律,約法三章,公布了作息時間、服務規則、工作紀律和物資管理、食品衛生、請銷假等內部管理製度,並嚴格監督執行。同時,針對地震餘震、堰塞湖等災情和氣候多變的實際情況,製定了《防地震次生災害應急預案》,有效保障了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
三是始終堅持了每日一次全隊例會,回顧當日工作情況,總結經驗,交流思想,查找不足,征集合理化建議,安排下一步的工作。
四是隊員們和諧團結,關愛互助,共同克服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薛建泰作為本隊隊長,時時處處關心愛護大家、解決後顧之憂,為盡量減輕隊員們曬傷的痛苦,周主任到前線看望我們帶來防曬藥膏,每天逐一為隊員塗抹;
在得知5月26日是君之薇火鍋隊員李超的21歲生日後,組織全隊隊員們為其在簡陋的廚棚裏,點燃了21支臘燭,就著與受災群眾一樣的飯菜送上特別的生日祝福,李超說,在一個特殊的地點、執行特殊的任務、過了一個特別的生日,這個生日將銘記終身。
五、中流砥柱,發揮戰鬥堡壘作用
在餐飲服務隊赴川救災的鬥爭中,黨小組充分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抗震救災;3各共產黨員始終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衝鋒在前,不怕犧牲,甘於奉獻。市商委領導周克勤、曾曉輝、孫華培等領導親臨抗震救災一線、坐陣指揮,多次組織商貿係統幹部職工看望慰問災區群眾,幫助前線隊員解決個人和家庭困難;黃偉、範光明、陳國華、肖建平、李光炳等同誌采用各種方式,關心和慰問餐飲服務隊員的工作、生活情況;市政府辦公廳、重慶市委組織部、市公安局、市建委等部門的負責同誌和綿陽市、安縣的領導多批次看望我服務隊,幫助隊員解決實際問題組織的關心,我們為之感動,更加鼓午了我們的士氣,工作幹勁更足了;我隊黨小組則采取會議、輔導、談心等多種方式,在全隊統一思想,不斷提高隊員的政治素質,增強為人民群眾服務的信念,緊緊把全體隊員凝聚在黨小組周圍。在黨員和黨小組召喚下,經過抗震救災鬥爭的洗禮,全隊已有6名同誌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孫海濱、陳力同誌已在抗震救災前線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中共預備黨員。黨小組長說,從工作的主動性、實幹性、為群眾服務的熱情、態度、貫徹上級的決定上看,19位都是沒有履行入黨程序的共產黨員。6月1日,在曉壩鎮六分隊的粥棚旁,12名在火線入黨的新黨員向黨旗莊嚴宣誓,30名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詞,全體服務隊隊員上了一堂深動的黨課。數百名災區受災群眾見證了祟高的這一幕。
六、傾心付出,贏得各方普遍讚譽
在重慶市委、市政府和市商委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體隊員的不懈努力和傾心付出,我隊抗震救災工作做了一些事情,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為重慶市餐飲服務隊在四川地震災區樹立了良好形象。綿陽市、安縣的黨委、政府非常讚賞和感謝我們援川之舉,專程送來了錦旗,並把我隊的服務工作納入當地抗震救災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送來新鮮蔬菜、豬肉和其他給養。
為了幫助災區開展生產自救,我們把粥棚行動逕延伸為培訓基地,為他們培養了近百名廚藝人員。中央電視台、重慶電視台、綿陽電視台、上海《新民晚報》、《重慶日報》等多家國內新聞媒體紛紛來到安縣曉壩專題采訪,不斷播報重慶餐飲服務隊大義之舉,隊員們為災區群眾服務的感人片斷頻頻在各類門戶網站上“曝光”。
6月1日,我隊準備啟程離開曉壩時,當地黨委、政府和大批的群眾自發趕來送行,安縣政法委楊書記激動地表示:“太感謝你們了,等到我們的家園建設好了,你們所有的人到這裏來,安縣人民同樣一定會為你們無償服務”, 老百姓說“等我們家園建好了,歡迎你們來長住,我們天天給你們煮臘肉”。
老百姓含著淚向隊員們揮手致敬,上車前,幾位學生交來一封信,我們打開群眾送來的信,上麵寫道:親愛的人,一場突如其來的災害降臨在我們身上,使我們的家園在那短短的時間內變成廢墟……家人被擊得遍體鱗傷,可是,我們不會被擊倒,因為有你們和我們在一起……當一碗碗熱飯被送到我們手上,那暖暖的飯菜溫暖所有人的心,感動了我們所有的人……,汽車拐彎了,我們看到曉壩的群眾還在向我們揮手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