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灘大滑坡緣何震驚世界
發表時間:2007-9-21 9:44:14 來源:中國三峽傳媒網-三峽日報 編輯:王恒
劉紫榮/文
這是一個平凡的夏夜,長江三峽正酣然入夢。
1985年6月12日淩晨3時45分。西陵峽中的新灘鎮,突然響起一聲山崩地裂的巨響,霎時,亂石飛迸,煙塵滾滾,平靜的峽穀被攪弄得天昏地暗。新灘,發生大滑坡了。
新灘,位居西陵峽上段兵書寶劍峽出口處,因多次岩崩而形成險灘。江中巨石橫亙,暗礁林立,水湍如沸。山腳下,橫亙著一條狹窄的街道,400多戶人家錯落有致地居住於此。這是一場特大型的岩石滑坡,滑坡體就在新灘鎮背後的山崖上。
這場滑坡持續了半個多小時,直到4時20分才慢慢平息下來。天亮後,人們才看清楚它的全貌。隻見鎮後的一道陡崖幾乎完全滑塌了,大大小小的石塊從崖頂到江邊,鋪滿了整個山坡。新灘古鎮成了“石雨”的犧牲品,一大半被石流吞噬了,隻留下東麵小半條街和少數房屋,矗立在亂石鋪蓋的山坡旁邊。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慘劇!
時任龍江區委武裝部長、在搶險中立下頭功的杜森祥回憶說,滑坡的體積約3000餘萬立方米,滑坡體前部的土石堵塞了長江江麵約1/3。當時,江心激起的巨浪高達80多米,湧浪波及上下遊共42公裏的江段。多虧全鎮居民及時撤退出來,否則人們正在夢鄉中,後果真不堪設想。這次險情,被稱作複活的“青灘滑坡”。
複活的“青灘滑坡”,還得追溯到公元1542年。在同一個地方,發生了更大規模的岩崩。《秭歸縣誌》記載,“六月二十日,青灘岸山崩五裏許,巨石騰壅,閉塞江流,壓民舍百餘家”。據史書記述,堵江達82年之久,直至天啟四年才得以疏通。“商賈至此停船,另覓小船分揚,曰:起拔。”又說:“每當水漲,泡漩無定,舟行傾覆者十之八九……”
曆史上,這裏曾有過多次的劇烈運動。而每次大規模的滑坡、岩崩發生之後,便又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休眠狀態。進入上世紀後,青灘堆積而成的山坡開始失穩、滑坡、岩崩接連發生。
1923年,廣家崖發生岩崩,坍塌岩方量約150萬立方米,激起數丈巨浪;1931年,黃崖月亮洞崩塌,波及長達12公裏的江段,將十多艘木船打碎;1958年6月,廣家崖再次發生崩塌,將崖下開挖的小煤窯填平,壓死數人……較大規模的岩崩竟有十多次。當地一位有經驗的老人說,“山動得厲害,怕要發怒了。”
▲杜森祥給筆者介紹滑坡情況。 劉紫榮 攝
地裂、山崩、崖塌……古青灘滑坡體開始複蘇。種種不良跡象,引起了中央、省、地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西陵峽岩崩調查處於1970年開始成立。從此,一雙雙緊張的眼睛開始探尋岩崩滑坡體變形的軌跡,人們多麽期盼,曆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但在神秘莫測的大自然麵前,人們的認識往往是模糊的。有人認為,斜坡下段毛家院至青灘鎮尚未出現變形現象,斜坡整體似乎還構不成大的威脅。北岸的黃崖地區卻仍然挖煤不止,有的礦井直接建在廣家崖的崖體之下。1985年,這裏的煤開采量達到了8000噸。我們,有些無知地叫醒著酣然沉睡的青灘滑坡體。
曆史和自然從不善待企圖無理征服它的人和事。險情悄然來臨,岩崩調查處觀察結果認為:廣家崖至薑家坡 1300萬立方米崩坡積體近期急劇變形,出現了整體滑坡的趨向。建議政府部門在明年雨季到來之前,將險區人員全部撤離。專家們的結論,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杜森祥說,1985年6月,這裏的凶兆頻頻出現。6月10日淩晨,他們發現滑坡前舌已抵達江邊,距離長江僅僅150米左右;與此同時,青灘鎮附近突然噴沙冒水,有的間歇性噴沙高達三丈之多。一股股沙柱的噴發,預示著大規模滑坡的降臨。
在海拔1000米之上的九盤山上部,廣家崖出現了開裂和崩塌。裂縫越來越大,隨著轟隆隆的一陣巨響,岩石翻滾而下。接著山體也開始了下滑,從海拔900米高處直撲山下的長江。
滑坡從高處的300多米寬,擴散到江邊的700多米寬。3000餘萬立方米的岩崩,其中200餘萬立方米的崩岩飛瀉而下,直入長江,激起湧浪80多米高,衝擊著南岸崖上建起的倉庫、發電站等。霎時,長江出現斷流。浩浩江麵,三分之一被堵,被迫停航12天。
崩岩激起的洶湧波濤,衝滌著青灘上下40多公裏。岩崩段上下8公裏沿岸各港口內,停泊著近80艘木船和機動船,轉瞬之間被巨浪掀翻沉沒。離青灘小鎮4公裏的香溪鎮、卜莊河一帶,逆水而至的湧浪也達4米,湧浪到達小鎮上遊秭歸老縣城時還有1米高。
當日,消息傳到北京國務院,國務院領導當即指示民航局派出飛機實地拍攝,為判斷、排除險情提供科學依據。2002年3月,《長江泥沙公報》首次對新灘滑坡對長江的影響作了披露,該段河床最低點高程由22.5米上升至37.5米。
複活的“青灘滑坡”,沒有理由不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滑坡預測預報問題是目前存在的世界性難題。如果問我國曾經成功地預報了哪次大型滑坡?當然首推新灘大滑坡。《文匯報》載文稱,新灘大滑坡的“準確監測和及時預報”是“了不起的世界奇跡”
如果有人問,我國曾經成功地預報了哪次大型滑坡?當然首推新灘大滑坡。
滑坡預測預報問題是目前存在的世界性難題。各國地質專家都致力於該項研究,但至今尚未獲得滿意的結果。諸多地質專家講到成功預報的大型滑坡時,總會情不自禁地提到新灘大滑坡。杜森祥形象地說,新灘大滑坡是監測人員“喊著來的”。
發出預報的單位是湖北省西陵峽岩崩調查工作處,該處自1970年成立以來,科技人員一直堅持在高山峽穀的現場工作。1974年至1980年,開展了各方麵的調查研究工作;1977年至1982年7月布設了四條視(水)準線,計12個變形點(由長辦進行觀測);1983年後,在監測結果和現場調查資料中發現了異常,及時地向上級報告了險情。至1985年6月11日,當現場調查和位移監測資料十分有力地說明大滑動即將來臨,前兆非常明顯時,該處立即向湖北省科委和長辦發出了險情告急。僅隔11個小時,便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大滑坡。
由於預報及時,撤離措施果斷有效,使首當其衝的新灘鎮475戶居民1371人無1人傷亡,使一場毀滅性的地質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減小到最低程度。
1985年6月28日,《文匯報》載文稱,中央領導稱讚新灘大滑坡的“準確監測和及時預報”是“了不起的世界奇跡”。因為新灘鎮在山體滑坡中消失了,但鎮上千餘居民卻個個安然無恙,這主要歸功於湖北省岩崩調查處科研人員的“準確監測和及時預報。”
原岩崩調查處工程師王尚慶回憶說,他們一直堅持在高山峽穀的現場工作。無數個漆黑的風雨之夜,無數次雷霆轟擊的時刻,他們從未離開過新灘兩岸的陡峭崖壁,總是在最危險的時候,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段,認真觀測分析,取得了大量科學資料,才作出了這次成功的預報。他說,在險情發生後,他們有的仍留在崖頂上,繼續監視崩岩的活動情況;另一些人不眠不休,奔走在難於行走的石海中,冒著滑坡和山崩還可能繼續活動的危險,認真緊張地收集著破壞情況和各種科學材料。
在眾多“高峽哨兵”中,人們總會想起工程師陸業海,想起至關重要的“5·9”預報。1985年9月23日,《宜昌日報》報道說,5月9日下午5時,陸業海與助理工程師駱培雲、工程技術科副科長董邦平等人,周密分析了觀測數據和各種可能後,冒著極大的風險將“希望當地政府迅速組織居民遷出險區,以防患於未然”的預報發了出去。接到預報,時任省委書記的關廣富同誌立即指示:“下死命令,迅速組織安全轉移,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準確預報,為群眾的撤離贏得了時間。群眾提出,要給他們記一個特等功。
是啊,正是岩崩調查處和參與搶險救災的共產黨員,正是這些可親可敬的人們,才攻克了滑坡預測預報的世界難題,才創造了“準確監測和及時預報”、“無一人傷亡”的“世界奇跡”。
除預報準確外,新灘大滑坡更創造了安全轉移1371人、無一人傷亡的奇跡;創造了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後,災區群眾一致請求為全體搶險人員請功的奇跡。《中國青年報》轉載新華社評論員文章稱,共產黨員在新灘大滑坡中的表現不愧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最高體現”
“當時,我做了掉腦殼的準備”,參與監測、指揮滑坡的杜森祥接受采訪時,仍熱血沸騰地介紹說, 6月9日下午4時23分,他接到赴險區現場觀測的命令,5點鍾他就組織17名民兵趕赴到最嚴重的薑家坡監測點,日夜進行監測。
“那段經曆讓我終身難忘”,杜森祥說,6月10日,他與原縣委宣傳部長陳振華一起前往F1號點監測。突然,主滑道滾下不少石頭,空中相撞發生嗚嗚的叫聲。他對著正在攝像的陳部長喊到快跑,陳部長氣喘籲籲地跑了過來,搶完鏡頭後風趣地告訴杜森祥,“你喊我的時候,我正在跟蛇賽跑啊!它跑得比我還快!”
杜森祥說,白天監測危險,晚上更不好過,稍不留神就會犯困。為了不讓監測的報務員睡覺,他出了個主意——與報務員開展打蚊子比賽。最多的一次,報務員打了蚊子104隻,杜森祥打了109隻。
監測中,杜森祥與其他監測員六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現場監測員、長江村村民江朝甫補充說,當天淩晨3時23分,他們看出了滑坡的跡象,立即拉響了警報器,及時向指揮部報告了險情。印象最深的是發生險情的當晚,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他和民兵仍堅守在值勤崗位上。3時45分,他們親眼看見大青石擦出刺眼的火花,然後滾落長江。為按照指揮部的要求,弄清楚是局部滑坡還是整體滑坡,他們5點多鍾冒著生命危險,打著電筒走進滑坡現場。他們發現,主滑道出現了幾十米的深溝。這時,他們旁邊的土石開始崩裂。見狀杜森祥命令趕快退。當他們四人全部退出時,腳下的土石全部崩入了深溝。他們迅速架起六八式步話機,向指揮部報告:“已到現場,大山整體滑移!”
麵對時刻可能降於自身的險情,他們沒有一個人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當時,我們寧願自己死,也不想讓老百姓死”,杜森祥說,在監測現場,他們隻感到責任重大,沒有時間和精力想自己的生死。
像杜森祥們一樣,奮戰在搶險救災一線的人和事不勝枚舉。公安民警衝進房屋,用梯子抬出癱瘓老婆婆向毓翠;夜裏從險區救出跑回去的精神病人鄭祥英,當晚沒多久便發生了大滑坡;龍江區委書記胡興潮等帶頭騰出自己的住房,安置無家可歸的災民……他們在西陵峽畔書寫著新誌。
難怪,當年6月20日的《中國青年報》轉載新華社評論員文章稱,“平時,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地為人民服務;危急時刻,他們敢於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為保衛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戰鬥”,共產黨員在新灘大滑坡中的表現不愧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最高體現”。
難怪,千餘災民一致請求省委、省政府對全體搶險救災人員進行表彰。當年9月12日,《湖北省新灘滑坡勘測預報、搶險救災表彰大會》在宜昌舉行,國家交通部、防汛總指揮部紛紛發來賀電,祝賀這一偉大的勝利!
▲當年滑坡後的青灘。何懷強 攝
二十二年後,奇跡再次在滑坡體上發生。長江村發揚“新灘精神”,不僅把廢墟改成了梯田,更抓住“移土培肥”機遇,將“八分石頭兩分土”的梯田變成了桑田。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佩成稱讚說,“我幹了一輩子土壤,確實沒想到長江村的工程幹得這麽好。”
22年,彈指一揮間。8月中旬,筆者陪同中央電視台記者來到屈原鎮長江村新灘滑坡遺址。鳥瞰層層梯田,不禁感慨萬千:奇跡,再次發生在這片特殊的土地上!
“大自然把千年古鎮變成廢墟,我們有能力把千畝廢墟變成桑田”,長江村黨總支書記杜遠平回憶說,滑坡後,村裏賴以生存的耕地人均隻有0.2畝。
穩農先穩田,穩田要有田。滑坡體上,田從何來?谘詢地質專家後,長江村人熬過三年艱苦自救歲月,於1988年6月23日組建一個31人的改田專班,開始艱難的戰鬥。天翻地覆的滑坡體上,怪石嶙峋,清一色堅硬的“鐵板青”,鋼鋤打上去火星四射,震得人虎口發麻。七年征戰,長江村人改田1000多畝,砌石坎1619道,總長達25.9萬多米,動用土石61萬多立方米,定植柑橘、板栗430畝。沒有土壤定植苗木,人們就從2.5公裏外的山下取土填上。
但土還是差。74歲的老人柳申祥動情地說,“做夢都在想弄點長江邊上的大黃土”。在梯田裏,我們看到,大多數柑橘樹“身體瘦弱”。問及原因,隨行的村民杜軍遠跑到柑橘園邊,捧回以前的“田土”介紹說,“這裏麵是八分石頭兩分土,兩分土還不是土”。他接著解釋道,這八分石頭是頁岩,這兩分土是頁岩風化的粉末。
去年7月15日,三峽“移土培肥”工程全麵打響,該村被列為重點示範工程,項目投資343.55萬元。3個月內,日益盼土的村民們共投工5.6萬個,移土10.8萬立方米,1000多畝低產區變成了優質良田。同年10月22日,國家再次對該村投資435萬元,啟動引水輸水、蓄水工程及田間道路、防護林工程。工程結束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佩成考察時稱讚說,“我幹了一輩子土壤,確實沒想到秭歸長江村的工程幹得這麽好。”
放眼望去,隻見層層梯田從山腳盤繞到山頂。新建的11口蓄水池星羅棋布於梯田間,10公裏長的灌溉鋼管架設於山坡上。60歲的村民江樹佐感慨地說:“我們趕上了好時代!不要小看這些從山下移上來的黃土,這是我們種柑橘的金土啊!”
目前,長江村正按規劃,把1000餘畝良田建成高產優質桃葉橙基地。建成後,可安置移民340人,年產值達380萬元,實現人平增收900元。
離開長江村時,已是夕陽西下。遠處,聳立在半山腰的“新灘滑坡遺址”與“移土培肥功在千秋”幾個大字,赫然在目。西陵峽口,有豪華客輪輕盈駛來,我們想象不久的將來,綠葉一定會遮住腳下的泥土,“新灘滑坡遺址”將如江上的客輪在柑橘園中漸行漸遠。
采訪中,筆者多次問及老杜,麵對新灘滑坡體感觸最深的是什麽?他笑著說,做什麽事都要認真,什麽事都怕認真。當時,在交通、通訊均不發達的情況下,他們堅持每一小時經岩崩調查處向中央報告一次險情;監測員不怕累、不怕死,日夜高度負責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正是這些“認真”,創造了“了不起的世界奇跡”。
閑聊中,老杜開玩笑地問我,“我們不希望悲劇再次重演。但如果現在真有這種險情,小劉,我們能再次創造這樣的世界奇跡嗎?”我端詳著老杜背著六八式步話機的老照片,自信地回答:“當然能!”
老杜似乎是在警醒我們。三峽工程即將竣工,實踐證明,西陵峽岩崩不會影響長江三峽工程。但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種類繁多,量大麵廣,防治任務十分繁重,不可掉以輕心。目前,已查明在三峽工程庫區共有各類崩塌、滑坡體2000多處,在三峽庫區5300多公裏岸線中,可能存在地質災害隱患的庫岸總長約440公裏,需實施工程防護的庫岸139公裏。
近幾年,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治理,GPS等先進監測技術也已投入使用,還有密織的群防群測“鐵網”。應該說,新灘大滑坡不會再“複活”。因為今天,是科學發展的今天;明天,是和諧發展的明天。
▲杜森祥正在向指揮部匯報險情。 杜森祥 提供
(作者單位:秭歸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