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華網主頁 - 新華旅遊
指名道姓對罵 河南奇俗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圖)
2008年02月20日 15:56:47 來源:東方今報
村民反穿皮襖手拿喇叭開罵
三門峽靈寶,東、西常村罵社火表演現場
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東、西常村的村民就敲鑼打鼓,交替前往對方村子裏指名道姓地挑罵。被罵到的人嗬嗬笑,被罵得越狠越歡喜。這種大俗大雅完美結合的社火被譽為“天下奇俗罵社火”,2007年還被評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及至元宵,耍社火在各地進入高潮。然而,在三門峽靈寶市陽平鎮,東常村和西常村世代相傳的卻是“罵”社火。罵是其特色特點特征,罵是批評指責諷刺,罵貫穿鬥文、鬥武、鬥巧、鬥富、鬥醜全過程,為外地社火所不具備,所以被譽為“天下奇俗罵社火”。
從正月初二開始,兩個村子的人開始敲鑼打鼓,交替前往對方村子裏指名道姓地挑罵,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六。隻要反穿皮襖,就可以站在大鼓上罵對方村的村主任、社火頭子,可以擺供燒香罵大姓的祖宗十八代,可以把蘿卜削成男性生殖器形狀往婦女懷裏塞。
為什麽被罵到的人嗬嗬笑,為什麽不會傷兩村和氣?
開罵者頭上一個龜燈上寫著四個人名及種種“罪狀”
社火表演中小醜念祭文,大罵對方祖宗
東西常罵社火源於靈寶市陽平鎮軒轅黃帝采銅鑄鼎原的荊山腳下,在被譽為200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西坡遺址東側的東常村和西常村,處於豫陝晉三省交界處。
“社火”亦稱“射虎”,來源於古代祭祀社神,目的是驅逐鬼神,“春祈良耕,秋報社稷”。這種活動由宮廷傳入民間,逐漸演變為鄉村祭神、娛神、迎神的賽會,並加進雜戲、雜耍表演。
2月15日,記者乘車從靈寶市區西行20餘公裏,來到東西常村。
至中午,原來寂靜的西常村道路上,不知什麽時候擠滿了小商販,還有不少人從四麵八方聞訊趕來。
午飯後,東西常村的社火表演隊伍陸續趕往西常村村委大院裏。鑼鼓隊、彩車、秧歌隊、花鑼鼓、杆芯隊……扭秧歌的、小醜、上杆芯子的兒童開始化裝。
杆芯子就是把5歲左右的兒童裝扮成各種人物,固定在鐵芯上呈現驚險優美的造型。以前芯人由人抬著或背著走,近年來多將鐵架固定在拖拉機、汽車上。
6歲的東常村人雷詩玉被家裏人打扮成妙齡仙女。她的媽媽說,小雷戴的銀飾是奶奶傳給媽媽,媽媽傳給自己,自己又傳給了女兒,少說也有80年了。
當地人認為,上過杆的兒童會平安、健康、聰明,都是爭著上杆,而裝扮他們的飾品、服裝也都是自家的貴重物什。
表演開始後,3名探馬騎著騾子開道,裝束講究,以傳“聖旨、書簽、令箭”的人為首。幾名年輕人手持三眼銃、兩眼銃開道,裏麵裝土炮,以驅魔、開路、維持秩序。兩位年紀較大的人手提大鑼,走幾步打一下,以示“閃開”。再下來是“東西常罵社火”的橫額,20輛插“令”的摩托車。
這些表演與大家以前所見的社火沒有什麽區別。不過,隊伍最後麵的很新奇,8名男女兒童抬著巨大逼真的男性生殖器模型,前書“八抬導彈”。一名趕牛的小醜反穿皮襖緊跟其後。
表演隊伍從西常村到東常村,然後折回,在西常村的一片空地上舉行祭祀活動。
一張帶血的牛皮上附著“供奉張蘇樊王屈賈六戶之神位”的白紙。這6個姓是東西常兩村的主姓,供品是豬頭、蘿卜和蓮藕等削成的男性生殖器模型以及兩頭死豬崽等。
祭祀活動開始,鳴炮奏樂,穿著孝服的3名男子上香叩拜,呈祭品。主持人唱道:“進香燭,進紙箔,進美酒,進佳肴,進驢球,進牛鞭,進騾子巴子,進豬蛋,進貓上房頂狗求歡……陸地上、江河裏、高空深山稀有的、又是粗又是長的傳奇家夥進上堂……”
接下來,一名反穿皮襖的小醜繪聲繪色地宣讀祭文:“正月初九下午,不孝兒男祭於老水馬之靈前曰:有時極度性來,常看騾馬突突騷尾,求情求歡,生下三位不孝之男……”意思就是,孝子是神宗與騾馬所生。
最後,以男性生殖器模型捅破“牌位”而畢。
晚上10點,罵社火在西常村舉行。燈光之下,鑼鼓之後,幾個村民一個接一個反穿皮襖跳上大鼓罵賭博、罵不孝不敬、罵對方村幹部。
結束時,一隻紙糊的老鱉被三眼銃炸個稀巴爛,近旁樹上的鍾聲響起。
“八抬導彈”原來是男人生殖器
罵人者反穿皮襖,表示自己是畜生野獸
64歲的屈思公是東常村的社火頭子。他笑著對記者說:“你看的表演是綜合了東西常罵社火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的所有內容,不過,隻是走了程序,不豐富,隻有正常的20%。”
東西常罵社火由罵陣、拜請、出杆、夜征四部分組成。
從正月初二晚上開始,兩村想耍社火的百姓組成罵陣(俗稱後場子),敲著鑼鼓,響著土炮,到對方村挑罵。
罵家反穿皮襖,表示自己是畜生野獸,不是人,說的不是人能說的話,不能見怪。罵虛不罵實,專罵對方的社火頭子,極盡捏造謾罵之能事,目的是激怒對方村答應耍社火。
西常村罵東常村的人員:“東常村七個隊,為耍社火開了會,有的往前拉,有的往後退,七嘴八舌不配對,真真一村窩囊廢!”西常村罵完撤退,東常村的百姓組成罵陣隊前往西常村去罵:“西常村兩道壕,婆娘女子沒長毛,快填溝,快長毛,耍場社火瞧一瞧!”
男性生殖器模型在祭祀結束時會向對方村的婦女們懷裏塞。“八抬導彈”是為了激怒對方村。紙老鱉上寫對方村領頭人的名字,是謾罵的一種形式。
這樣來來往往,一直罵到正月初十。直到當天晚上東常村關帝廟的鍾聲被敲響。鍾聲一響,就表明兩村正式耍社火。
社火從正月十一開始,正月十六結束。東起西落,交替進行三次,即正月十一下午東常村開始社火,晚上西常村去罵出牌子、彩杆方麵的失誤。依次交替,正月十六下午罵社火結束,晚上不能再罵。
拜請就是禮請對方村民來看社火。拜請隊伍一般由探馬開道,大約由200人組成,就像表演時的隊伍一樣。比如,正月十一下午東常村辦社火。拜請隊伍先到西常村轉一圈,然後回村開始出杆。
夜征是耍社火的晚上,一個村向另一個村派出罵陣隊,諷刺、挖苦、挑剔對方出杆的失誤,罵貪官汙吏,罵歪風邪氣,罵地痞流氓,罵違法亂紀,語言簡潔明快、尖銳刻薄、寓教於樂。另外,晚上還有竹馬、船隊、龍隊、雜技等。
罵社火,是鬥文、鬥武、鬥巧、鬥富、鬥醜。
每次出杆都要出牌子,每座杆都要有牌子,不過,牌子要求有一個字貫穿始終,並且與扮演角色相輔相成。第二天耍社火的村子會想辦法壓住另一村出的牌,此為“鬥文”。“鬥武”在以前是要把自己村裏的武器拿出來讓騾子背著展示,“鬥富”是把村民貴重的東西拿出來比,“鬥醜”就是看誰罵得有技巧。
穿著孝衣的村民在祭拜
在這裏辱罵是一種敬重,辱之愈甚敬之愈甚
東西常村位於軒轅黃帝鑄鼎原地區,南依荊山,北依黃河,一直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點考察區域。
據介紹,東西常罵社火始於黃帝鑄鼎功成時。
著名考古專家許順湛考證:黃帝部落的族廟和祭壇就設在鑄鼎原上,黃帝後期的都城肯定就在鑄鼎原周圍。
靈寶當地有關專家認為,性,作為遠古人類戰勝大自然的唯一的力量源泉,受到先民頂禮膜拜。從鑄鼎原一帶的遺址中出土的一些表現性文化的陶製品可以證明這一點。而東西常村就位於黃帝時期的都城之下,遠古的祭祀慶典使他們保留了一套完整考究的典式義章,而優美的自然環境、旱澇保收農耕時代相對富裕的物質生活,又使他們有能力將這遺風古韻一代一代地沿傳下來。
當地散文作家張駝說:“這是一種大俗大雅的完美結合。在這裏辱罵是一種敬重,辱之愈甚敬之愈甚;辱是形式,敬是實質。至於‘性’文化的淋漓展示,秉承的是遠古黃帝時期的遺風。”
陽平鎮鎮長蘇占謀說,東西常罵社火代代相傳,挖掘創新,濃縮遠古文明之精華,折射當代文明之光彩,大雅大俗美醜盡顯,群眾寓教於樂,其罵事不罵人給村幹部以警示,跟不良風氣作鬥爭,具有深遠的現實價值和曆史意義。“我們將在3年內培養2000人的隊伍,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傳承和發揚”。
據悉,東西常罵社火在2007年被批準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記者路治歐/文範新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