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書藝申遺 自稱《蘭亭序》用高麗紙書寫
(2008-03-10 23:28:54)
下一個
韓國書藝申遺 自稱《蘭亭序》用高麗紙書寫
2008-03-11 12:32:46
來源: 新聞午報(上海)
核心提示:近年,韓國對於申遺非常積極,除了將“端午祭”申遺成功、將“中醫”改頭換麵為“韓醫”的申遺工作也正在開展外,現在又將申遺項目投向了書法——甚至提出要廢除中國“書法”、日本“書道”等名稱,而統一使用韓國的“書藝”。
新聞午報3月11日電 近年,韓國對於申遺非常積極,除了將“端午祭”申遺成功、將“中醫”改頭換麵為“韓醫”的申遺工作也正在開展外,現在又將申遺項目投向了書法——甚至提出要廢除中國“書法”、日本“書道”等名稱,而統一使用韓國的“書藝”。為此,上海著名作家趙麗宏日前在兩會上提出了“將中國書法藝術向聯合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呼籲和提案。
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藝術,向來被視為中國各類造型藝術和表現藝術的靈魂,如今提出“中國書法應當申遺”的不在少數,難道中國書法已經瀕危到需要“申遺”的地步了嗎?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書法界人士。
關於書法申遺
問題 申遺意義何在?
韓國書藝申遺的種種說法奪人眼球,但藝術評論家徐建融一針見血地指出:“‘書法’、‘書道’、‘書藝’都是不同的稱呼,所謂‘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寫在高麗紙上’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高麗紙是在明代才傳入中國的。”
然而,端午節卻被韓國以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因而韓國也可以如法炮製地將書法改為“書藝”申遺。
“這與搶注商標差不多。”上海書畫出版社社長盧輔聖啞然失笑,“其實,書法申遺可以促使機製完備,提醒國民重視自己的文化。”
海南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弘陶也表示:“申遺是對書法的有效保護,同時也可以激勵後人傳承、發展。”
種種跡象表明,韓國大張旗鼓提出書法申遺顯然是對當代中國書法水準與價值的質疑。
在此情況下,北京大學書法所副所長王嶽川認為,不能忽略國際之間微妙的“文化競爭”,“中國文化在麵對整個世界的時候是被遮蔽於日本、韓國等現代化國家後麵的。應當重新認識書法在文化戰略中的位置,‘書法申遺’是主動應對文化危機,一方麵可以擴大書法的影響,另一方麵也是推出悠久的書法傳統文化和數千年的書法精神史,因此,‘書法申遺’不僅對書法有益,對文化更有益。”
問題 申遺是否必要?
趙麗宏此次在兩會中的首份提案“建議政府為中國書法申遺”引起廣泛關注。
書法在中國已經有著幾千年的曆史,即便在網絡時代的今天,據中國人民大學的一份調查表明,中國書法近年來第一次超過京劇成為海外人士辨別中國的文化符號。
不論中國書壇當下是衰微還是興旺,眾專家在接受采訪時一致認為,中國依然是書法的大本營。那麽,中國書法還有必要申遺嗎?
弘陶表示:“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最有資格申遺的就是中國書法,為何不申報呢?”
王嶽川則強調:“如果書法被韓國或日本搶先成功申遺,我們再去跟人家爭誰是書法的原創國,這將是使所有中國人蒙羞的事情。當鄰國們紛紛供出自己的祖先牌位,甚至把我們祖先的原創變成他們的東西時,我們應當捍衛自己的文化權利。”
雖然專家普遍認為書法申遺是好事,但不少人還是覺得並非“必要”,
上海書法家協會秘書長戴小京反問道:“如果書法沒有了,申了遺又能怎樣?這隻是一個麵子問題。關鍵在於最好的書法在哪裏,這需要落實於具體工作。”
徐建融也提出了同樣的疑惑:“大多數人都認為申遺是在為‘活化石’保留曆史記錄,如果僅僅為了這個理由,那麽書法申遺的價值已經失去了一半。顯然,登記不是目的,書法在中國並非瀕臨失傳,通過申遺使書法在現實中發揚光大,這才是責任所在。”
關於書法現狀
問題 衰微還是興旺?
書法申遺的提出,給人更多的困惑在於中國書法是否已經到了瀕危狀態?
據了解,中國書協的會員有六千多人,各省市書法家協會的會員有十萬人,全國各個縣的書法家協會會員有百萬人,全國喜歡書法、學習書法的不少於一億人。
盧輔聖作了個比較:“上海美協現有一千多人,但是它有十一個門類;上海書協現有會員也是一千餘人,它僅此一個門類,由此可見,中國書法並非衰微而是興旺。”
“所謂的衰微,是毛筆作為書寫工具被鋼筆、圓珠筆乃至現在的電腦所取代。”弘陶指出,作為一門純粹的藝術,書法的用途更為廣泛,“不僅在展廳,甚至在裝潢、設計之中,無不出現書法所呈現的獨特視覺魅力。”
盡管全國習書人數過億,但是徐建融指出:“這支大軍中多是中小學生和老人,16歲到50歲之間的書寫者是個斷檔,中小學生和老人的書法熱也僅是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這種情況不容樂觀。”
問題 技術大於精神?
書法被稱為紙上的音樂和舞蹈,書法的美建立在線條章法、形體結構之上。
然而,中國書壇如今在多元化發展的同時,卻暴露出一些令人擔憂的通病:用筆漂浮、軟綿綿,結構上喜寫“醜”字,章法處理過於大膽……但盲目追求技術層麵的處理和外形的設計,往往以造型的視覺效果掩蓋書法的內在意蘊——這恰恰與傳統書法的精髓相背離。
“從申遺方麵來說,書法的定位應該是傳統的、文化的和精神的,否則現代的各類藝術形式都可以申遺了。”王嶽川指出,“書法申遺的關鍵在於展現書法傳承千年的精神傳統和文化血脈。”
“書法的造型和抒情一直是並駕齊驅的,其完美結合的背後需要付出池水盡墨的艱辛,而這點卻是大部分人所忽略的。”戴小京說:“現在有些人想象豐富,卻沒有深厚的功力付諸實踐;有些人熱衷炒作,看似有名但作品卻沒有高度。”
正是現代書法的這種背離導致了中國書法在眾多使用書法的國家中處於邊緣位置。王嶽川介紹,新加坡在1988年就成立了國際書法家協會;韓國認為,中國書法在十年之後的發展將遜於韓國;日本一直認為隻有日本的現代書法作品才能得到西方的認同,比如著名書法家手島右卿的《崩壞》。
問題 書法大家何在?
事實上,中國書法表麵興旺的背後隱藏著種種問題,若書法申遺成功,它的傳承人是誰,如今的中國書壇真正的書法大家又是誰?
王嶽川說:“在群眾書法和書法大家之間出現了空洞,當代書法家中書法大師仍然罕見。”
“其實,書法是古代知識分子的必備品,是一種文化修養。”盧輔聖說,“如今,書法已經成為獨立的藝術,不再與人的文化畫等號,書法的高度和深度很難建立。”更重要的是,如今的書法者必須承受生存的壓力。
徐建融指出,古代書法家多是有著一官半職或家底殷實的文人,不為生計犯愁,“如今的書法者卻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隨時麵臨失去工作的壓力,這讓習書者缺乏了鑽研的動力。”
問題 培育土壤流失?
雖然書法的實用功能消退了,但是它的藝術表現功能,精神、文化的交流功能依然存在,這也是書法普及的意義所在。那麽,現實中的普及又是如何呢?
戴小京表示:“隻有在書法這片土壤不流失的情況下,才會產生書法苗子和書法大家。但是,現在上海書協根本招不到25歲以下的年輕會員,隨著最後一位書法家的退休,上海中國畫院就再也沒有專職書法家了。”
雖然國家已經將書法納入教育課程,但是現狀依然是可有可無。書法課被其他的主課所取代,雖然有人建議將書法列入升學參考指標以此加強學生對於書法的重視,但如此一來,學生隻會覺得不堪重負根本無法領會書法的精神所在。
戴小京說:“我不止一次地向有關部門呼籲,書法不應隻是興趣活動,應當成文化工程來抓,但是幾次三番遞交的提案都沒有被重視。”
太多的功利性使得許多人練習書法的目的僅僅是把字寫好,卻無法提高到文化、精神的高度。
問題 好字不如爛畫?
書畫同源,繪畫從書法中吸取了大量的經驗和技巧。在西方,就連畢加索這樣的繪畫大師都說:“如果我生為中國人,我會作書法家,而不是畫家。”
然而,現在卻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好字不如爛畫”——即便是畫中的題字,也從原先書與畫線條的配合呼應衍變成一種點綴。在大眾對於藝術品價格普遍看重的今天,這樣的論調對於書法而言是一種衝擊。
戴小京指出:“相對繪畫,書法在藝術品市場上所表現出來的才更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真實價格。去年年底,王鐸的一幅作品就在西泠印社以1691萬元成交,書法拍賣呈上升趨勢,這種上升並未摻雜人為的操作和追捧。”
徐建融表示:“書法的價格與價值是不成正比的,因為書法容易成為一件作品,所以才會導致在市場上單件價格偏低,如果一個書法家將一生的作品全部賣出,那麽他所創造的價格可能不是一個畫家能比得了的。這好比水和魚翅,魚翅難以得到,所以價格高,水卻很容易得到,但是魚翅並非我們必需的,而水卻是我們離不開的。”
(本文來源:新聞午報 作者:王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