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軍中“活地圖”李達上將 (圖)

(2008-02-04 00:06:49) 下一個

軍中“活地圖”李達上將

李達將軍(1905——1993),大高個兒,棗紅臉,肥耳垂肩,慈祥可人。將軍性溫和,臨大事而不惑,罹大難而不畏,極少動怒。凡遇不遂心事,隻輕言三字:“亂彈琴!”

李達將軍,本名李德三,陝西眉縣橫渠鄉人(原屬西安,今屬寶雞)。1926年考入甘肅平涼國民軍第二軍官學校。畢業後,於馮玉祥部先後任排長、連長和少校參謀。1931年12月,參加著名的寧都起義。新中國成立後雖曆經磨難,仍追隨共產黨一生。

李達將軍記憶超人,尤善記人名,凡見麵一次,即能記住其姓名,數年不忘。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一二九師辦輪訓隊。開學時,將軍到隊按名冊唱名一次。半月後輪訓隊結業,百餘人集合,將軍站台前,見人唱名無一差錯也。

李達將軍指揮作戰,十分重視運用地圖。紅軍時期,部隊克湖南大庸城。李達將軍見有石印局,即派人翻印二十萬分之一的地圖,下發部隊。抗日戰爭時期,將軍親自組織製圖人員,並派出一個偵察排配合,北起九裏關、南至漳河畔,運用簡易測繪法實地丈量,將該地區村莊、人口、水源、資源等作了標記,徹底弄清了晉東南、太行山和晉冀魯豫接合部之地形。後,又指導製圖股完成了《最新華北明細圖》,繪製了分層設色的《太行軍區形勢圖》。

畢節,黔西重鎮,地處雲貴交界,為國民黨和地方軍閥兩不管地區。1935年,紅軍二、六軍團入黔,移師畢節,欲建根據地。任弼時問計於李達將軍,李達展地圖細察,力阻之。將軍曰:一、畢節地勢,雄視雲南,雲南不會不管;二、畢節公路,四通八達,蔣介石調兵方便,也不會不管。果如所言,不出十日,雲南孫渡、湖南陶廣和貴州部隊,相繼進軍畢節。二、六軍團急跳出畢節,西行而去。任弼時歎曰:“李達有先見之明。”

1942年夏,李達將軍帶工作組至二分區檢查工作,途中遇日偽軍“掃蕩”,深夜轉移。至一十字路口處,偵察參謀不辨方向。李達將軍策馬於十字路口來回,指一棵大槐樹方向,斷然曰:“走這條路。”率工作組從敵人間隙中穿插,遂得脫險。事後,有人問李達奧秘,李達將軍取地圖告之:“你看,這個符號是一棵獨立樹,就是我們要走的那條路。”

1947年夏,晉冀魯豫野戰軍進軍大別山,途經黃泛區,李達將軍率參謀先行設營。劉鄧首長隨後跟進。宿營地設畢,仍不見劉鄧蹤影。將軍即囑某參謀,越某山,過某河,至某莊,接劉鄧首長。參謀急行,果見劉鄧首長。劉伯承問李達將軍,如何知我們迷路於某莊?將軍答,某莊於地圖上有重名,一東一西,以此斷之。劉伯承讚曰:“李達是活地圖!”鄧小平曰:“李達這一手真了不起!”

抗日戰爭時期某日,一二九師司令部某參謀於一份戰鬥報告中誤將太行山區的“來遠”寫為晉察冀的“淶源”。劉伯承於筆誤處畫一條粗紅杠,退李達。李達即組織召集開會,曰:“這是一隻眼睛的人(指劉伯承司令員)看出來的。為什麽我們這麽多兩隻眼睛的人都沒看出來?”

陶漢章將軍言:紅二方麵軍長征過草地時,官兵多得“雞婆眼”(夜盲症)。李達參謀長下令每個連隊發一百塊大洋,規定每人每天吃羊肝二兩、羊肉四兩、麥麵一斤。約半月,“雞婆眼”均治愈。1935年長征之前,將軍正在前線打仗,忽接二軍團司令部命令:速回司令部。將軍急回,無事。屢次問李達參謀長:“我一沒有打過敗仗,二沒有犯錯誤,為什麽調我回來?”李達將軍皆“悶”著,不言。1974年,陶漢章將軍隨李達將軍出訪非洲,途經巴基斯坦卡拉奇小住,李達方道出緣由:其時,李達將軍認為陶年輕,有文化,將來可大用,為避免過早消耗(犧牲)掉,故請示任弼時政委同意將其調離前線。陶漢章將軍言此感慨曰:“李達雖不善於發言,卻善於不發言。”

李達將軍教練射擊,常援引劉帥“與其有百發一中的兵百名,不如有一發一中的兵一名”言,曰:“什麽叫一以當百,這彈不虛發本身就是‘一以當百’的大事情。”

新中國成立後,李達將軍外出必帶“老三樣”:地圖、指北針、放大鏡。凡地形地物地貌,察之甚詳。至黑龍江問,為什麽地圖上有第二個鬆花江?至廣東問,“五嶺逶迤騰細浪”的“五嶺”是哪五嶺?至雲南問,“史迪威公路”在哪裏?李達將軍80歲高齡,仍能對全國2000多個縣名背誦如流。

某日,李達將軍由湛江乘飛機往昆明,途中遇雷雨區,飛機繞行。機長囑隨行人員:“莫驚動首長。”將軍正閉目養神,忽問:“為什麽總向北飛?”隨從人員方如實報告。

“文革”之初,李達將軍被非法關押4年。入獄之時,造反派捆其手,蒙其眼,押其上車,並於北京城兜了幾個圈子,再進秦城監獄。不料,李達將軍下車即問:“為什麽送我到秦城監獄?”造反派無不驚訝,亦不得不服其判斷方位之能力。

1971年某日。毛澤東遇李達,問:“你是怎麽坐的牢,又怎麽出來了?”李達答:“我是糊裏糊塗進去的,又糊裏糊塗出來。”毛澤東曰:“李達不糊塗。”

(作者:廣州市文聯副主席 吳東峰)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